高血壓,又被稱為「三高之首」,是一種困擾了我國2.7億國民的心血管疾病。
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提前步入「高血壓群體」,這讓不少心血管專家焦急不已。
據調查,高血壓患者之間大多有相似的飲食習慣,如果平時注意避免,就能有效降低疾病風險。
中科院院士陳可冀在一次交流會上,和其他兩位院士一起,呼籲高血壓患者不要過於依賴醫療,更應注重對飲食習慣的調整。
提到高血壓,大家都會想到食鹽,但也有不少患者已經非常控制食鹽量了,但血壓還是起伏不定,為了尋找真相,有相關醫療機構專門展開了對此的研究,最終發現,生活中一些常見的食物,也是高血壓的「幫手」。
3位院士忠告:高血壓禍根不止鹽,還要少吃「3色」食物
1、紅色——辣椒
辣椒是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品,其中所含的辣椒素能夠刺激血液循環,引起交叉神經興奮,所以辣椒會感覺越吃越「上癮」。但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頻繁的辛辣刺激會使血管收縮緊繃,造成血壓上升,不利於血管健康。
2、白色——食糖
高血壓患者最好還能夠控制對糖分的攝入量,當體內攝入較多糖時,就會使血脂升高,血液變得粘稠,糖分還會刺激交叉神經,在讓人感覺愉悅的同時,使血壓上升,血管壁壓力增大。
3、綠色——韭菜
提到韭菜,大家都很熟悉。韭菜能夠溫腎助陽、補氣活血,正常人可以經常食用一些韭菜,幫助潤腸通便,補充中氣,但是高血壓患者本身的血壓波動比較敏感,應當避免食用補氣類食物,會使內火生長,加重高血壓。
除了注意以上飲食之外,還有一點,高血壓患者一定要知道。
提醒:他汀類藥物,不能和柑橘類水果一起食用
柑橘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適量補充有益於身體健康,但柑橘類食物中也含有較多的鉀元素,鉀元素能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此外,柑橘類食物還會和他汀類藥物發生反應,影響藥效。
所以高血壓患者如果在服藥後,緊接著吃柑橘類食物,就可能會使血壓不穩,血管在血壓的不斷衝擊下,就會增加梗塞的可能。
怎麼判斷血壓是否升高了呢?
成人正常的收縮壓為:90~139mmHg;
成人正常的舒張壓為:60~89mmHg;
血壓升高時,身體會發出「預警」,但因為症狀並不明顯,所以經常被患者忽略,常見的信號有:
頻頻頭暈,嘔吐反胃 呼吸不暢,胸悶難受 經常失眠,情緒焦慮 四肢麻木,小腿腫脹
做到2件小事,血壓慢慢回到安全線
1、常飲水,滅心火
心血管患者一定要常飲水,充足的水分能夠幫助稀釋血液,加快體內氣血的流動,高血壓患者可以在喝水時加入有機青馳菊,來促進高血壓的自我調控,有機青馳菊是一種珍貴的食材,其含有的黃酮類物質能夠對中樞神經起到調節作用,適血壓升高的時間和自我調節的時間相匹配。
含有的胺基酸和硒元素有不錯的增強免疫的作用,能夠抑制部分病菌的入侵,硒元素能夠修復受損細胞,增強血管壁的彈性,預防有關併發症的出現。
血壓高的人,平時喝水的時候可以用沸水悶泡一朵,幫助養護血管健康,減少高血壓併發症的出現。
常運動,散鬱結
運動是一劑良藥,能夠促進氣血循環,還能夠疏散鬱結、改善睡眠。建議高血壓患者從比較舒緩的運動開始,例如散步、騎車等,遠離高強度的運動,免得適得其反,引起血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