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粒體蛋白影響膠質細胞命運轉換
線粒體蛋白影響膠質細胞命運轉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6:12:42 德國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斯大學(LMU)Magdalena Gtz團隊取得最新進展。
-
線粒體在細胞中的作用遠遠不止「細胞能量站」
除了為細胞供能外,線粒體還參與諸如細胞分化、細胞信息傳遞和細胞凋亡等過程,並擁有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能力。2.三羧酸循環糖酵解中生成的每分子丙酮酸會被主動運輸轉運穿過線粒體膜。進入線粒體基質後,丙酮酸會被氧化,並與輔酶A結合生成CO2、還原型輔酶Ⅰ和乙醯輔酶A。乙醯輔酶A是三羧酸循環(也稱為「檸檬酸循環」或「Krebs循環」)的初級底物。參與該循環的酶除位於線粒體內膜的琥珀酸脫氫酶外都游離於線粒體基質中。
-
科學網—哺乳動物細胞線粒體自噬分子調控現新機制
本報訊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陳佺研究組在《自然》子刊《細胞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新的哺乳動物細胞線粒體自噬的分子調控機制
-
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細胞線粒體NAD+轉運蛋白
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被認為是線粒體能量轉化的關鍵分子,與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關係。NAD+如何進入線粒體一直是未解之謎,科學家們曾在酵母和植物細胞中找到了相關的「轉運蛋白」,而在哺乳動物細胞內卻一直未發現此類蛋白。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在《自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人類細胞中鑑定出線粒體NAD+轉運蛋白。文章題目為「SLC25A51 is a mammalian mitochondrial NAD+ transporter」。
-
你這廂線粒體裡興風作浪,他在那細胞核裡助紂為虐
在線粒體基因組中除了胞質不育基因外,還有一系列編碼電子轉運鏈複合物和細胞色素c亞基的基因。大多數線粒體複合亞基以及其他線粒體蛋白其實都是在細胞核中轉錄,在細胞質中合成,並最終被轉運到線粒體中發揮功能的。因此,線粒體編碼基因的精確表達對於蛋白質複合物的組裝和植物細胞的存活至關重要。線粒體功能的協調需要順行(anterograde,核到線粒體)和逆行(retrograde,線粒體到核)信號的調控。
-
《自然》:解開數十年謎團,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細胞中的線粒體關鍵...
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細胞中鑑定出了線粒體NAD+轉運蛋白。這一發現不僅解開了困擾科學界數十年的謎團,也為治療與衰老相關的諸多疾病打開了新的大門。線粒體被稱為細胞的「發電廠」,將營養物質轉化為細胞的化學能。而在線粒體介導的能量生產和細胞功能中,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是必不可缺的關鍵分子。低水平的NAD+還是衰老的標誌,並與肌肉萎縮症、心力衰竭等疾病有關。
-
解開數十年謎團,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細胞中的線粒體關鍵蛋白
科學家們曾在酵母、植物細胞中找到了「轉運蛋白」,它們可以把細胞質裡的NAD+運送進線粒體。可是在哺乳動物的細胞內,人們一直沒有找到相對應的轉運蛋白,甚至懷疑是不是存在這類分子。經過實驗驗證,他們發現一個過去功能不明的線粒體蛋白SLC25A51(又名MCART1),正是人們長久以來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尋找的NAD+轉運蛋白。
-
《自然》解開數十年謎團,科學家首次發現細胞中的線粒體關鍵蛋白
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細胞中鑑定出了線粒體NAD+轉運蛋白。這一發現不僅解開了困擾科學界數十年的謎團,也為治療與衰老相關的諸多疾病打開了新的大門。科學家們曾在酵母、植物細胞中找到了「轉運蛋白」,它們可以把細胞質裡的NAD+運送進線粒體。可是在哺乳動物的細胞內,人們一直沒有找到相對應的轉運蛋白,甚至懷疑是不是存在這類分子。
-
動物所發現線粒體調控細胞中蛋白質穩態的新機制
生物體中蛋白質和線粒體的質量控制對細胞基本活力的維持至關重要。細胞中的蛋白質穩態主要通過分子伴侶蛋白系統與兩個蛋白水解系統,即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和自噬-溶酶體系統的協調運作來維持。作為細胞的能量和代謝中心,線粒體具有相對獨立的質量控制系統,包括分子水平的氧自由基清除系統、分子伴侶蛋白系統和蛋白酶系統以及細胞器水平的融合/分裂機制和線粒體自噬機制等。
-
典型孕激素在羅非魚體內的生物富集與生物轉化規律
目前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部分孕激素的分布特徵和內分泌幹擾效應,而關於孕激素暴露下水生生物不同組織的生物富集與生物轉化規律的研究屈指可數。 近期,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榮研究團隊和華南師範大學環境研究院的趙建亮研究員合作,在實驗室模擬體系中人為添加環境濃度的孕激素藥物cyproterone acetate(CPTA),首次針對羅非魚從水相吸收、淨化孕激素的生物動力學過程進行量化分析。
-
研究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及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miR-133a表達的上調促進了線粒體生物發生和肌細胞分化,並進一步通過「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CAPTURE)技術找到了調控miR-133a表達的上遊調控因子KAP1,從而加深了對miR-133a轉錄調控機制及重要功能的了解。 microRNA(miRNA)在多種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
合肥研究院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中取得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並闡明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miR-133a表達的上調促進了線粒體生物發生和肌細胞分化,並進一步通過"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找到了調控miR-133a表達的上遊調控因子KAP1,從而加深了對miR-133a轉錄調控機制及重要功能的了解。microRNA(miRNA)在多種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
Nature Communications:線粒體融合過程新機制
來自中科院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南開大學,北京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線粒體融合過程中的一種新機制,這對於深入解析線粒體融合,以及相關的細胞凋亡,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17 今日/總瀏覽:1/2831
-
Nature:不同的線粒體代謝模式影響T細胞的分化和功能
因此,來自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生物學系的科學團隊與2020年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不同的線粒體代謝模式影響T細胞的分化和功能」的研究。研究發現:1)天冬氨酸是TH1增殖所必需的。2)線粒體檸檬酸鹽的消耗和蘋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促進組蛋白乙醯化,並調節參與T細胞活化的基因表達。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2020年,Mouradi EI Hout等人在《Molecular Canc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Crosstalk between autophagy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cancer stem cells》的綜述,詳細介紹了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間的關係。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細胞線粒體壓力反應
2019年10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細胞需要被稱為「線粒體」的細胞器來利用食物中儲存的能量。實現這一功能所需的大多數蛋白質在細胞核中編碼,在細胞質中合成,隨後被轉運到線粒體中。蛋白質進入線粒體需要有信號序列的存在,而一旦蛋白質到達後,信號序列就被去除。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中兩種能量轉換器
三羧酸循環 糖酵解中生成的每分子丙酮酸會被主動運輸轉運穿過線粒體膜。進入線粒體基質後,丙酮酸會被氧化,並與輔酶A結合生成CO2、還原型輔酶Ⅰ和乙醯輔酶A。乙醯輔酶A是三羧酸循環(也稱為「檸檬酸循環」或「Krebs循環」)的初級底物。參與該循環的酶除位於線粒體內膜的琥珀酸脫氫酶外都游離於線粒體基質中。
-
線粒體生物學團隊研發出RNA幹擾在線粒體中的應用(mitoRNAi)
由於很難將sgRNA跨越線粒體雙層膜轉運到線粒體基質中。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CRISPR系統在線粒體中很難實現基因編輯。另一方面,為了克服sgRNA轉運問題而開發出來的線粒體靶向的TALE核酶(mitoTALENs)以及線粒體靶向的鋅指核酶(mtZFNs)系統利用依賴於蛋白重複結構域識別鹼基序列來編輯線粒體基因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