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挑戰!鉀離子進入細胞方式被破解

2020-12-04 科技工作者之家

平衡鉀離子濃度的門控系統對人類和細菌的生存都是至關重要的。由於細菌暴露在更劇烈的環境變化中,鉀攝入量的控制往往會帶來特別的挑戰。

來自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和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詳細地觀察了細菌膜蛋白KdpFABC,發現了鉀離子通過複合體進入細胞的途徑,揭示了細胞跨膜運輸方式的多樣化,其論文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

鉀離子不能透過細胞膜,必須通過特定的膜轉運蛋白進行轉運。一方面,鉀離子可以通過離子通道以被動運輸的方式快速地進入細胞,一旦細胞與環境之間達到了電化學平衡,這種反應就會停止。而另一方面,為了達到更高的細胞內鉀離子濃度,鉀離子還可以在消耗ATP的同時通過離子泵以主動輸送的方式進入細胞內。

由於離子通道和離子泵執行著非常不同的功能,科學家們認為它們是彼此分離的。然而,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生物化學助理教授Inga Hanelt和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額Cristina Paulino對KdpFABC的觀察結果卻與此相矛盾。KdpFABC是細菌的一種高仿射的、活躍的鉀吸收系統,它並不是一種簡單的離子泵,而是由四種不同的蛋白質組成,其中一種蛋白來自典型的離子泵,另一種蛋白則和鉀通道類似。

通過詳細地觀察膜蛋白KdpFABC,研究人員發現:在鉀離子的跨膜運輸中,一種離子通道樣蛋白質首先與鉀結合,並通過第一個通道將其轉運至離子泵。到達後,朝向細胞外的第一個通道關閉,朝向細胞內的第二個通道打開。這個通道在這兩種蛋白質之間延伸,最終到達細胞內部。Inga Hanelt研究小組的博士生Charlott Stock解釋說:「這種複合物基本上結合了這兩種蛋白質家族的最佳特性。離子通道樣蛋白質與鉀的結合非常特異,且具有很高的親和力,而離子泵能夠激活轉運,使細胞中的鉀含量增加1萬倍。」

Inga Hanelt總結道:「我們已經了解到細胞跨膜運輸方式的多樣化,因此在研究各種膜轉運蛋白時,我們不應依賴於看起來無可爭議的機制,而是必須為意外做好準備。」

編譯:花花

審稿:三水

責編:南熙

相關焦點

  • Nature:新研究挑戰鉀離子運輸的生物學中心法則
    2017年6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奧胡斯大學和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起源自離子泵超家族和離子通道超家族的膜蛋白複合體如何能夠實現鉀離子主動運輸。鉀離子高度富集在所有細胞中,而且它是膨壓(turgor pressure)產生的一種主要決定因素。如果含有太多的鉀離子,那麼細胞能夠因水流入而破裂,然而,如果含有太少的鉀離子,那麼細胞能夠因水流出而枯萎。這種滲透原理也用於食物保藏中。鑑於鉀離子實際上不能夠通過細胞膜,鉀離子轉運體進化出來調節它的攝取。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活細胞中鉀離子比例螢光成像的雙螢光傳感器
    【科學背景】鉀離子(K+)是人體中最豐富的細胞內金屬,在調節細胞內液量,營養運輸以及通過神經和肌肉收縮的細胞間通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K+動態平衡的異常改變導致多種疾病,涉及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和癌症。
  • 我國學者創建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 合理闡釋細胞動作電位...
    -鉀泵作用的基本理論提出質疑,同時應用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原理,合理地闡釋了動作電位發生的全過程。藉助此模型原理,孫作東合理闡釋了動作電位發生全過程:動作電位上升相——去極化過程,相當於細胞在「放電」,由特殊離子通道旋入的鈉離子所主導,即旋入的鈉離子、溢出的鉀離子、多出的正電荷的比例為3:2:1;動作電位下降相——復極化過程,相當於細胞在「充電」,由特殊離子通道旋入的鉀離子所主導,即旋入的鉀離子、擠出的鈉離子、多出的負電荷的比例為2:3:1。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原標題: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但近期對於鈉離子和鉀離子電池的試驗結果顯示,鉀離子的這一劣勢有可能被其一些獨特優勢得以彌補。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1)氧化還原電位。同為第一主族元素,三者的電極電位並不符合我們一般的常識推斷,不是從上至下越來越負(即容易失去)。鋰-3.04V;鈉-2.71V;鉀-2.93V。
  • Nature:鉀離子運輸蛋白TrkH晶體結構
    所有活細胞都積累鉀離子,而很高的細胞內鉀濃度是很多生理過程所必需的。在細菌、酵母和植物中,鉀離子吸收是由一個超級家族的運輸蛋白「SKT蛋白」實現的。這些蛋白被認為是從簡單的鉀通道形成的,但是鉀離子選擇性和運輸的機制卻不清楚。現在,一種細菌SKT蛋白(來自「副溶血性弧菌」的TrkH鉀運輸蛋白)的晶體結構已被確定。
  • 細胞生物學課本該改改了:「離子通道」和「離子泵」是一種複合體
    鉀(potassium)高度集中在所有細胞中,是細胞膨壓(turgor pressure)的主要決定因素。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給了鉀離子電池一個機會
    然而,鋰電池發展到現在似乎遇到了一個「瓶頸期」,能量密度提升緩慢,成本下降並不迅速,而且在快充、適應溫度範圍、更大規模部署應用(電動汽車、儲能)以及資源豐度方面都已經遇到了挑戰。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的二次電池技術彌補鋰電的不足,鈉以及電荷數大的鎂、鋅、鋁金屬子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 單向傳遞體使離子沿著電化學勢梯度下坡運輸進入或排出細胞
    離子或營養物質在△H+的驅動下,以單向運轉(uniport)、反向運轉(antiport或counter transport)或同向運轉(cotrans port或symport)的方式送入或運出細胞。
  • 《Nature》:回答一個關於離子通道的歷史謎團
    允許鉀和鈉離子進出細胞的離子通道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放電」以及大腦和心臟功能至關重要。根據康奈爾大學醫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這些通道使用「球鏈」機制來幫助調節離子流。2020年3月18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證實了一個關於離子通道的長期假設,代表了對大多數細胞中基本生物過程的理解又上了一個臺階。
  • 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離子通道的球和鏈
    允許鉀離子和鈉離子流入和流出細胞的離子通道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發射」以及大腦和心臟功能至關重要。Weill Cornell Medicine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些通道使用「球和鏈」機制來幫助調節其離子流量。
  • 聚合物輔助在焦磷酸鈦中可控引入氧空位並用於鈉/鉀離子電池負極
    【研究背景】 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鈉電)和鉀離子電池(鉀電)因採用量大價廉的鈉或鉀為原料而在儲能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碳材料是常用的鋰電負極材料,因共軛層間距較小而難以應用於鈉電和鉀電。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是鈉電和鉀電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 高容量、高性能:離子液體與鉀離子電池
    點擊上方「離子液體」,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掌握!標   籤:學科前沿關鍵詞:鉀離子電池 離子液體 錫負極自富蘭克林發現電以來,幾百年後,電力已經成了現代生活的根本保障。但現在同時也伴隨著環境問題。為了在少使用、不使用常規化石能源的情況下,實現可實施持續能源系統的最終目標,可再生能源與儲能設備間的協作是確保電力穩定供應的關鍵。
  • Cell|挑戰傳統離子通道分類:K+通道輔助亞單位KCNE1新功能
    K+電壓門控離子通道蛋白的孔形成亞基KCNQ1屬於鉀離子通道超家族,與其β輔助亞基KCNE1聯合產生緩慢的心臟鉀離子電流,K+離子通道功能障礙會導致心率失常。一直以來,KCNE1的功能都被認為是只與K+通道相關,但是否的確如此呢?
  • AEnM:局部高濃電解液助力提升鉀離子電池用石墨負極儲鉀性能
    鉀(K)具有接近鋰的氧化還原電位,且資源儲量更為豐富。值得一提的是低廉的石墨理論上也可進行可逆的鉀離子嵌入/脫除,因而鉀離子電池逐漸受到人們的熱捧。但石墨快速的容量衰減以及嚴重的體積效應(~60%)限制了其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的實際應用。
  • 46-NML專輯 | 鉀離子電池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0460-y快速儲鉀新材料設計及其機理剖析:烯碳鎧甲保護的TiO2納米管電極的原位表徵與DFT理論分析6.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9-0260-6 NML研究文章|氮、磷共摻石墨烯:全碳基鋰/鉀離子電容器負極材料
  • 進展| 水系鉀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相較於水系鋰離子電池和水系鈉離子電池而言,水系鉀離子電池則更具優勢。主要原因為:第一,鉀在地殼中的含量是鋰的1290倍,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第二,鉀的標準電極電位比鈉的低0.22 V,意味著同類型結構的鉀正極具有更高的電壓,從而使得全電池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第三,在具有相同陰離子和相同濃度的水溶液中,鉀鹽溶液的離子電導率比鋰鹽和鈉鹽的都要高很多,意味著用鉀鹽水溶液做電解液可以使全電池具備更快的充放電能力。
  • 氮磷鉀的真實作用,你知道嗎?
    ▼磷是植物體內許多有機化合物的組成成份,又以多種方式參與植物體內的各種代謝過程,在植物生長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鉀不是植物體內有機化合物的成份,主要呈離子狀態存在於植物細胞液中。它是多種酶的活化劑,在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僅可促進光合作用,還可以促進氮代謝,提高植物對氮的吸收和利用。
  • 腐植酸的作用(鉀、鈉區別)
    胺基酸,是作為細胞內容物原生質之中的蛋白質,就是由20多種的胺基酸所組成。由於胺基酸的排列組合的不同,決定了植物體內蛋白質的種類與功能的多樣性。例如調控基因的表達、催化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等。植物體內氨胺基酸的形成或增加,並不能簡單地認為從植物體外的加入,或者噴施於作物的表面上,就能成為植物體內的蛋白質的。
  • Cell | 挑戰傳統離子通道分類:K+通道輔助亞單位KCNE1新功能
    K+電壓門控離子通道蛋白的孔形成亞基KCNQ1屬於鉀離子通道超家族,與其β輔助亞基KCNE1聯合產生緩慢的心臟鉀離子電流,K+離子通道功能障礙會導致心率失常。一直以來,KCNE1的功能都被認為是只與K+通道相關,但是否的確如此呢?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新型離子通道
    在此項研究中,上海藥物所研究人員採用脂雙層電生理系統成功記錄到MLKL介導的單通道電流,並成功分離純鎂離子介導的電流,證明了MLKL優先通透鎂離子,對鈉、鉀通透性稍弱,但不通透鈣離子。MLKL的離子選擇性和5次跨膜的特點不同於所有已報導的通透鎂離子的通道,顯示出MLKL是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  程序性壞死是細胞死亡的一種重要形式。但作為程序性壞死信號通路最後一個關鍵蛋白和行刑者(executioner),MLKL如何導致細胞死亡存在較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