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懲「黑煙囪」 10天發現18起 全市各地公布24小時舉報電話

2021-01-21 嘉興頻道

  12月17日,我市大氣汙染防治專項執法行動啟動,嚴厲查處「黑煙囪」和「燒秸稈」現象,至今已經發現18起「黑煙囪」,其中本周發現10起。為了發動全體市民共同參與到大氣汙染防治中來,市環保局近日聯合本報發起《全民參與大氣汙染防治,尋找身邊的「黑煙囪」》的倡議。

  「黑煙囪」現象屢見不鮮

  「看,前面在冒黑煙!」近日,在海鹽縣沈蕩鎮與秀洲區王店鎮交界處,執法人員發現,一家名叫海旺角休閒浴場的浴室煙囪正在冒黑煙,走近一看,只見幾個操作工正在用廢棄布料作引燃物,燃燒塗有油漆的木板。執法人員立刻對黑煙進行林格曼黑度測定,結果是林格曼黑度將近3級,執法人員當即對這家浴場立案查處。

  林格曼是反映鍋爐煙塵黑度(濃度)的一項指標,林格曼黑度就是用視覺方法對煙氣黑度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共分為六級,分別是:0、1、2、3、4、5級,5級為汙染最嚴重。

  嘉興市環境監察支隊執法人員分析,燃燒木材時,如果木材燃燒不充分,就會形成黑煙,黑煙中的汙染物主要是沒有充分燃燒的顆粒物,當燃燒物除了木板還有化工原料時,黑煙中的汙染物就不止顆粒物了,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化學物質,危害人體健康。

  大氣汙染防治專項執法行動啟動以來,我市已經查處多起「黑煙囪」現象:12月17日,執法人員檢查天凝鎮洪溪集鎮時發現沈七管樁鍋爐冒黑煙;12月19日,執法人員檢查海鹽百步鎮橫港集鎮時發現橫港浴室煙囪冒黑煙;12月20日,執法人員檢查魏塘街道莊港村時發現嘉善六方木業有限公司鍋爐冒黑煙……經查,這些「黑煙囪」主要是由於燃料使用不當,或操作工操作不當引起的,執法人員當場下達整改意見書,責令這些企業不允許用布料等嚴重汙染空氣的材料燃燒,並要求企業加大對鍋爐操作工的管理。

  聚金村時常被煙塵籠罩

  「好刺鼻的氣味,快關上車窗!」近日,當執法車駛入海鹽於城鎮北面的聚金村時,車內的所有人都聞到了一股刺鼻的煙味,往前方一看,發現1000多米處有一根小煙囪在冒著嫋嫋白煙,公路兩側一根根煙囪,粗略數數就有20多根,其中一根正在冒著白煙,走近一個甲魚塘,操作工正在將一些布料邊角料燃燒,即使戴上口罩,都無法阻止刺鼻的氣味侵入。

  「這片區域是甲魚塘養殖的密集區,公路兩側兩公裡處都能聞到刺鼻的氣味,當幾個甲魚塘的煙囪一起燃燒時,幾乎整個聚金村都會被煙塵籠罩。」執法人員說。

  為什麼「白煙」也如此刺鼻?執法人員告訴記者,並不是黑煙才是有毒有害的,當煙囪冒出乳白色的煙,氣味異常刺鼻時,必須對煙氣進行採樣,監測分析煙氣中的成分,判斷燃料的化學結構。根據煙氣的刺鼻氣味,可以判定這個甲魚塘燃燒的布料中含有有害的化學成分,執法人員當即要求操作工停止燃燒邊角料。

  邀你尋找身邊的「黑煙囪」

  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啟動以來,嘉興市環保局共出動執法人員40餘人次,重點巡查全市五縣(市)二區的小鍋爐煙囪冒黑煙情況以及部分重點行業企業工業廢氣設施運行情況。到目前為止,已發現18起「黑煙囪」現象。根據新修訂的《大氣汙染防治法》,廢氣超標可責令整改,並根據情節嚴重程度處1萬元至10萬元罰款。

  為了發動全體市民共同參與到大氣汙染防治中來,市環保局近日聯合本報發起《全民參與大氣汙染防治,尋找身邊的「黑煙囪」》的倡議。「大氣汙染防治需要全民參與,如果你發現身邊有小鍋爐煙囪冒黑煙等環境違法行為,請立刻向我們舉報,我們將嚴格執法,必要時將邀請公眾一起參與!」

  全市環保部門24小時舉報電話公布如下:嘉興市環保局13305738093,南湖區環保局13511333699,秀洲區環保局13736432733,經開區環保分局18006832110,嘉善縣環保局84224055(12369),平湖市環保局85061542,海鹽縣環保局86395512,海寧市環保局13706599110,桐鄉市環保局13857366110,嘉興港區環保局85582311。

相關焦點

  • 【大洋科考40天】⑩:海底「黑煙囪」是怎樣煉成的
    「金記者」2月15日從模里西斯出發,乘坐「向陽紅10」船,開啟為期40天的中國大洋科考第43航次第三航段。印度洋時間2月24日,順利抵達位於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此番「向陽紅10」船遠渡重洋,其實主要是為了探尋20世紀最激動人心的科學發現之一——「黑煙囪」。
  • 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
    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船5日傍晚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宣告歷時59天的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此航段期間,「蛟龍」號11次深潛西北印度洋,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在國際上也是頭一回」  「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實施載人下潛科學考察,在國際上也是頭一回。」
  • 古海底「黑煙囪」吞金吐銀
    圖為我國科學家發現的完整的海底「黑煙囪」切面。圖上可見兩個完整的「黑煙囪」通道。  順藤摸「瓜」   2001年,在河北遵化發現25億年前的古大洋巖石記錄後,可能是生命起源地的硫化物「黑煙囪」逐漸進入北京大學地質系李江海教授的視野。這些「黑煙囪」位於大洋深處的中脊或裂谷地帶,近20年來正逐漸成為海洋研究和地質科學的「顯學」。   硫化物是「黑煙囪」可能存在的標誌。
  • 青山踏遍成正果——古海底「黑煙囪」發現始末
    順藤摸「瓜」  2001年,在河北遵化發現25億年前的古大洋巖石記錄後,可能是生命起源地的硫化物「黑煙囪」逐漸進入北京大學地質系李江海教授的視野。這些「黑煙囪」位於大洋深處的中脊或裂谷地帶,近20年來正逐漸成為海洋研究和地質科學的「顯學」。  硫化物是「黑煙囪」可能存在的標誌。最初,研究組在一種古大洋巖石——枕狀熔巖中識別出了硫化物,但規模很小。
  • 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
    現代海底黑煙囪及其硫化物礦產的發現,是全球海洋地質調查近10年中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因其和海底成礦、生命起源等重大問題有關而成為國際科學前沿。但因現代「黑煙囪」分布在海底,僅有美、德、法、加、日等少數國家有能力開展研究。科學家於是將目光投向了陸地上的「黑煙囪」化石,但迄今僅在俄羅斯、愛爾蘭發現3億至4億年前的「黑煙囪」殘片。
  • 【科普秀】"蛟龍"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 海底黑煙囪是怎麼煉成的?(4)
    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古海底「黑煙囪」2003年2月23日消息,我國科學家經過長期不懈的野外「追蹤」,終於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這些億萬年前生長在海底的「黑煙囪」不僅能噴「金」吐「銀」、形成海底礦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關。
  • 我國水下機器人發現海底巨大「黑煙囪」
    我國自主研製的水下機器人「海龍2號」在東太平洋海隆海底發現罕見巨大「黑煙囪」並成功取樣,標誌著我國成為國際上少數能使用水下機器人開展洋中脊熱液調查和取樣研究的國家之一。
  • 中國首次使用水下機器人 發現海底巨大黑煙囪
    中國首次使用水下機器人 發現海底巨大黑煙囪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年10月29日11:35   「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第21航次自今年7月18日從廣州起航,至今已在海上航行了100多天。
  • 圖文: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
    圖文: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 NEWS.SOHU.COM  2003年02月24日11:59  新華網
  • 「蛟龍」號在西北印度洋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
    「蛟龍」號在西北印度洋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 2017-04-0627處海底「黑煙囪」與黑暗生態系統  中新社北京4月6日電 (記者 阮煜琳)「向陽紅09」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其全體科考隊員4月5日傍晚順利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標誌著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
  • 海底「黑煙囪」
    「黑煙囪」的發現及其研究是全球海洋地質調查近幾十年來取得的重要科學成就。  現代海底「黑煙囪」的研究,始於20世紀的70年代末,當時,美國的「阿爾溫」號潛艇內的考察人員在東太平洋中脊的軸部約2610-1650米的海底熔巖上,發現了數十個冒著黑色和白色煙霧的煙囪,從直徑約15釐米的煙囪噴溢口中噴出約350攝氏度的含礦熱液,與周圍的海水混合後,很快產生沉澱變為黑煙,沉澱物主要由磁黃鐵礦、黃鐵礦、閃鋅礦和銅一鐵硫化物組成。
  • 假日「拔黑煙囪」
    假日「拔黑煙囪」 2014-09-07 10:05:26來源:衢州日報作者:賴國洪   昨日,當人們放假休息時,衢州市「拔黑煙囪」環保執法行動悄然展開。
  • 我國首次發現「黑煙囪」 生命起源探索再進一步
    「黑煙囪」,這些億萬年前生長在海底的「黑煙囪」不僅能噴「金」吐「銀」、形成海底礦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關。  現代海底黑煙囪及其硫化物礦產的發現,是全球海洋地質調查近10年中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因其和海底成礦、生命起源等重大問題有關而成為國際科學前沿。但因現代「黑煙囪」分布在海底,僅有美、德、法、加、日等少數國家有能力開展研究。科學家於是將目光投向了陸地上的「黑煙囪」化石,但迄今僅在俄羅斯、愛爾蘭發現3億至4億年前的「黑煙囪」殘片。
  • 蛟龍號在印度洋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
    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船4月5日傍晚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宣告歷時59天的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此航段期間,「蛟龍」號11次深潛西北印度洋,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
  • 蛟龍號首次載人深潛印度洋發現海底「黑煙囪」
    蛟龍號 資料圖新華社三亞4月6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船5日傍晚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宣告歷時59天的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此航段期間,「蛟龍」號11次深潛西北印度洋,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首次載人深潛西北印度洋 27處海底「黑煙囪」與黑暗生態系統成功發現「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實施載人下潛科學考察,在國際上也是頭一回。」
  • 北冰洋發現海底黑煙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  瑞士和挪威科學家8月4日宣布,他們在北冰洋極北地區海域發現了被稱為「海底黑煙囪」的熱噴泉,它們不僅能噴「金」吐「銀」、形成海底礦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關。  據新華網報導,科學家在格陵蘭與挪威之間的中大西洋洋脊上發現了5處非常集中的「海底黑煙囪」,其位置位於北緯73度海域,比此前發現的任何一處深海熱噴泉都更偏北。
  • 「黑煙囪」意味著什麼?
    本周在銅礦供應上又有了新的發現,在西南印度洋執行下潛科考的「蛟龍」號,在2800多米深的洋底發現了一個20多米高的「黑煙囪」,直徑2米左右,非常壯觀罕見。「黑煙囪」是活火山巖漿融化海底礦物形成的熱液硫化物。它被公認為國際深海科考的最前沿,我國在短短幾年中已經發現了30多個。   目前海底多金屬硫化物已經成為各國的關注熱點。
  • 中國「大洋一號」尋找海底「黑煙囪」
    船長甄松剛告訴新華社記者,未來半年,他們將在太平洋中脊上尋找海底「黑煙囪」,爭取發現新的熱液硫化物區。「大洋一號」科考船第22航次第6、7航段首席科學家倪建宇說,「大洋一號」將開赴的海域位於太平洋中脊南部,國際上還沒有在這一區域發現過活動的熱液硫化物區,「大洋一號」希望在那裡找到海底「黑煙囪」。
  • 「蛟龍」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
    59天裡,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實施載人下潛科學考察,新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和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黑煙囪」為熱液噴口,它的名字源自其噴湧而出的含有高濃度礦物的黑煙。2012年以來,我國在該海域發現了臥蠶1號、臥蠶2號、天休與大糦4個熱液區。
  • 科學家在衝繩海槽發現2個黑煙囪 即海底熱液噴口
    新華社青島5月12日電(記者張旭東)我國最先進海洋科學考察船「科學」號12日完成首個科考任務返回青島母港,在這個航次中我國科學家在衝繩海槽發現了兩個「黑煙囪」,即活躍的海底熱液噴口。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超倫告訴記者,「科學」號首先在衝繩海槽獲得了一個50公裡×50公裡的高解析度海底地形圖,科考隊員參考以往資料,取得了熱液區的位置,再用水下纜控潛水器(ROV)下潛作業,探測到了2個「黑煙囪」和4個熱液溢流區。李超倫介紹,2個「黑煙囪」位於「科學」號探測區域的北部、衝繩海槽的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