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通過基因排序對症下藥 一半腫瘤有治癒方案

2021-01-07 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3月30日晚,「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2-2013」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絢爛上演。盛典頒出十一樽大獎,他們分別是獲得「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的星雲大師和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合作組、王俊、孫大文、神舟九號飛行乘組、關惠群、第30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郎朗、莫言、陳其鋼、林心瑜。鳳凰衛視中文臺、歐洲臺、美洲臺及鳳凰網於當晚21:40通過衛星和網絡向全球播出。

以下為現場發回的文字實錄:

香港《文匯報》:王俊,首先恭喜你,你剛才的發言也感謝了很多人,我們也希望,你將來的基因工程,也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更積極的變化,所以我們也要感謝你。那麼給科學家提問歷來是很為難的事,第一是提出專業問題我不懂,第二你回答專業問題可能在座的人也聽不懂。那麼今天我給你提的問題比較簡單,就是希望你能夠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大家簡單的講解一下您所從事的基因工程,會給人類到底會帶來哪些生動、具體的變化?謝謝!

王俊:謝謝你的提問!如果我覺得不能夠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回答我的專業問題,那證明基因科技離老百姓還遠。我講幾件基因科技已經可以給大家帶來改變的問題,第一個就是出生缺陷的問題,就是生出孩子是不健康的,去年我們做了四萬億的唐氏篩查,這個可以通過母體血來做的,母親母體的懷孕的血液裡面可以完整的檢查胎兒的基因,包括幾千種疾病包括地中海貧血症等等,可以在很早的時候發現,我們剛剛做了自閉症,在剛剛出生的孩子裡面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出來,可以通過後期幹預,使他不得自閉症,比如說腫瘤,父母家人親戚朋友有這種患腫瘤的可能性,腫瘤是個性化的,每一個人的基因不一樣,都會引發不一樣的腫瘤,每一個腫瘤的病人都是不一樣的,通過基因排序可以知道哪個基因出了問題,對症下藥。其實有一半的腫瘤都有治癒方案的,華大正在致力於這方面的工作,比如「五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等等,都可以通過飲食、腸道菌群,自身的基因達到人和基因的和諧相處。

當然還有很多的基因和農業,我們現在做育種,不像袁先生那樣幾十年,我們幾年可以出一個新品種,我們還可以做環保的東西,可以把一些廢水、廢物,用基因的方法解決,基因科技給大家帶來想像的空間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希望自己真的可以做到。謝謝!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王俊:基因技術如何改變人類健康?
    2015年深圳IT領袖峰會上,華大基因執行長王俊發表題了《IT與BT融合:產業的爆發點》主題演講。王俊在演講中提出「生命是數位化的,是另一種以碳為基礎的語言體系」的觀點。在演講中,王俊介紹了基因檢測在罕見病治療、腫瘤早期發現等方面可以起到的作用。
  • 聯早:腫瘤基因具備多樣性 抗癌方案需量身定製
    聯早:腫瘤基因具備多樣性 抗癌方案需量身定製 2018-02-26這項發現顛覆以往「一個腫瘤只有一種基因突變」的普遍觀念,將有助於進一步研究如何為病患量身擬定治療方案。  文章摘編如下:  近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簡稱GIS)的科學家,以及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的腫瘤內科醫生,攜手領導了一項新的研究。
  • ​研華攜手偉薩科技,發布一體化DNA基因排序加速解決方案
    近日,研華科技宣布發布與偉薩科技技術共同創建的DNA基因排序加速解決方案。
  • 癌症免疫學家Carl June:5年內所有血液腫瘤都能被細胞療法治癒
    CAR-T細胞療法是目前腫瘤免疫治療領域最熱的研究方向之一。CAR-T療法的原理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人工改造腫瘤患者的T淋巴細胞,在體外大量培養後生成腫瘤特異性CAR-T細胞,再將其回輸入患者體內用以攻擊癌細胞。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在臨床前研究中,研究者們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一種溶瘤病毒,使之能夠進入腫瘤細胞,並迫使腫瘤細胞在表面表達CD19蛋白。之後,他們再使用靶向CD19的CAR-T細胞來識別和攻擊這些實體瘤。這一創新的聯合治療方案使得約60%的小鼠腫瘤完全消退,為CAR-T應用於實體瘤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希望。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 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在臨床前研究中,研究者們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一種溶瘤病毒,使之能夠進入腫瘤細胞,並迫使腫瘤細胞在表面表達CD19蛋白。之後,他們再使用靶向CD19的CAR-T細胞來識別和攻擊這些實體瘤。這一創新的聯合治療方案使得約60%的小鼠腫瘤完全消退,為CAR-T應用於實體瘤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希望。
  • Nature把王俊稱為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
    這些科研人員們正是華大基因的中堅力量,推動著華大基因的發展和中國基因組學的不斷進取,在南中國最有創新活力的土地上續寫著輝煌。而王俊,就是這些華大基因科研人員的傑出代表。 Nature: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Nature》最近連續兩次發文講述了中國基因組學家王俊的故事,甚至高度讚揚他是「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
  • 有基因突變的黑色素瘤患者,用藥前一定要注意這2點,才能「對症下藥」
    黑色素瘤的發病與一些基因突變相關,「大名鼎鼎」BRAF基因就是其中之一,我國4個黑色素瘤患者中就有1個攜帶這一突變[1]。 除此之外,還包括 NRAS、MEK1、KIT、CTNNB1 等突變。具體突變的發生比例詳見下圖。
  • 腫瘤基因檢測有什麼意義?
    基因檢測(即分子靶標檢測)是以研究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細胞分子生物學上的差異為基礎,篩選和鑑定與疾病密切相關的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作為藥物作用的靶點,通過靶向給藥實現有效的靶向治療及個體化治療。腫瘤基因檢測的意義在於:1發現家族性易感基因,做到零級預防,做到不發生或延緩臨床前期症狀的出現。2有利於腫瘤選藥。現在很多靶向藥是要做基因檢測的,比如EGFR基因。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具體來說,可針對患者基因分型來精確的推薦合適的靶向藥物,對患者的重要變異基因進行解析,並針對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進行用藥提示。同時,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耐藥問題,而耐藥機制眾多,只有明確耐藥原因才能選擇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基因檢測即可針對複雜耐藥進展患者,分析耐藥機制和進展原因,為進一步調整用藥提供指導方案。
  • 免疫治療得諾貝爾獎了,我們距離治癒腫瘤還有多遠?
    那麼,今天我們不談高精尖的科學術語,就來聊聊一個接地氣的話題:當免疫治療得諾貝爾獎了,我們距離治癒腫瘤還有多遠?免疫治療與「超級幸運者」科學家普遍認為腫瘤治療領域有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化療放療,針對腫瘤分化分裂;第二次是靶向治療,針對的是基因突變;第三次就是榮獲本次諾獎的免疫檢驗點,它針對的是免疫逃逸。
  • 解碼生命 看基因檢測如何「大戰」腫瘤
    在美國,近15%的人都知道「基因檢測」這項服務,目前每年有四五百萬人通過基因檢測和預防性手術,比如安吉麗娜·朱莉。  在我國,基因檢測還是一個新興行業。  基因的改變和腫瘤的發生發展關係非常密切,基因檢測目前主要用於診療,未來一定會在疾病預防上發揮重要作用。
  • 全球首個腫瘤二代測序(NGS)指南出爐
    科學家已經鑑定出一組特定的腫瘤DNA變化,因此腫瘤患者不再是僅根據病理分型選擇化療藥物,而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發現突變位點,為患者制定更加有效,副作用更小的化療,靶向,免疫治療方案,以及家族癌症風險評估。不得不說,一個患者一套方案的個體化診療時代已經到來。
  • 基因研究院稱:個人繪製基因圖譜需近千萬元
    華大基因研究院的募資方案中明確寫道:「繪製個人基因圖捐贈費為999.9萬元人民幣,其中試劑成本佔35%,計算成本佔15%,人工成本佔10%,捐助中國基因健康事業佔40%。」  相關連結  對基因圖譜使用的預測  在昨天的論壇上,王俊用一個未來可能發生的例子給觀眾描繪了一張十年後醫療領域廣泛利用基因圖譜的美麗藍圖。
  • 目前無法治癒的神經纖維瘤是由基因缺陷導致的,致病原因有哪些?
    導語:神經是我們身體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一旦神經上出現了一定的疾病,一般是很難治癒的,神經纖維瘤是一種神經上的疾病,這種疾病主要是以為身體中的基因缺陷導致的,就目前的國內外資料顯示可以知道,患上了神經纖維瘤病以後的人,發病率大概是會在1/3000~1/4000的,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年齡分布是比較廣泛的,新生兒到老年都是會患上這種疾病的,大約有1/3病例發病是會在13
  • 新橋醫院招募腫瘤患者參與細胞基因治療(組圖)
    免疫治療被認為是目前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方法之一。昨日,重慶晨報記者從新橋醫院腫瘤科獲悉,即日起,新橋醫院面向社會招募20名腫瘤患者,參與細胞基因研究,接受免費治療。同時,腫瘤科相關專家就什麼是細胞基因治療進行了介紹。
  • 四名醫療創業者的暢想:用「精準醫療」治癒更多患者
    如今,中國有眾多的醫藥創新創業者在這一方向探索。思路迪精準醫療董事長、創始人熊磊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熊磊回國創立了思路迪,一直致力於通過精準醫療,診療一體化的理念和技術,為早期診斷腫瘤患者、為更加精準地開發藥物和治療患者而努力。作為一個從事腫瘤研究和診療一體化近20年的「老兵」,熊磊說,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在美好生活世界裡,沒有惡性疾病的困擾,尤其沒有惡性腫瘤的困擾。」
  • BRCA基因突變是否要切除器官?女性家族性腫瘤患者該何去何從?
    會議亮點:聚焦女性家族性腫瘤劉紅教授:本次會議在原來乳腺癌多學科診療論壇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嘗試,引入女性家族性腫瘤話題,基於臨床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學術交流和探討。其亮點在於對乳腺癌、卵巢癌等一系列與女性健康相關的腫瘤進行探討。王珂教授:近幾年,婦科腫瘤發展迅速,其診療水平有了顯著改善。
  • Blood:一種先天免疫性缺陷疾病被基因治療100%治癒
    dATP對正在分裂的淋巴細胞有高度選擇性毒性,它通過抑制核糖核酸還原酶和轉甲基反應,阻滯DNA的合成。腺苷酸抑制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而該酶與依賴S-腺苷甲硫氨酸的DNA甲基化有關。ADA在淋巴樣組織,特別是胸腺中濃度較高。
  • 吉因加楊玲:腫瘤基因檢測的國產高通量測序一體化解決方案
    吉因加總裁楊玲博士介紹了國產高通量測序一體化解決方案。Gene+Seq-2000/200測序儀採用DNB納米球技術,基因檢測準確性更高,在通量的靈活性以及性價比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優勢。 2015年被稱為腫瘤精準醫療的元年,全球科學家在腫瘤基因組學上數據的積累,基因測序成本的降低以及液體活檢等革新式技術的成熟為腫瘤高通量測序(NGS)進入臨床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