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風

2020-11-22 中國天氣

太陽風

太陽風指的是從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向空間持續拋射出來的物質粒子流。 很早以前,人們看到彗星的尾巴老是背著太陽,猜想這大概是從太陽「吹」出來的某種物質造成的。1958年,通過人造衛星上的粒子探測器,探測到了太陽上有微粒流發出。美國科學家帕克給它取名為「太陽風」。

這種微粒流是從日冕的冕洞中噴射出來的。 太陽風有兩種。一種持續不斷地輻射出來,速度較小,在飛到地球附近時,平均速度約為每秒450千米;粒子含量也比較少,每立方釐米含質子數為1~10個。這種太陽風稱為「持續太陽風」或被科學家們稱作「寧靜太陽風」。另一種是在太陽活動時輻射出來,速度比較大。在飛到地球附近時,速度可達每秒1000---2000千米,粒子含量也比較多。每立方釐米含質子數為幾十個。這種太陽風稱為「擾動太陽風」,高速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很大,當它抵達地球時,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與強烈的極光,同時也發生電離層騷擾。 太陽風的主要成分是氫粒子(質子和電子)和氦粒子(氦原子核與電子),其中質子約佔91%,氦核約佔8%。此外還含有微量的電離氧、鐵等元素。太陽風密度處於隨時變化之中。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太陽風,猛烈的太陽風會把地球吹跑嗎?
    科學界一般把低於400km/s的太陽風稱為低速太陽風,把750km/s的太陽風稱為高速太陽風,最高速度的太陽風可達1000km/s。這樣一比就知道了在太陽風面前,地球上的風暴是蝸牛了吧?12級颱風風速才32m/s,16級以上颱風風速才等於或大於51m/s,與太陽風每秒單位差了個「k」,一個是以米計,一個是以千米計,差了三個數量級。也就是太陽風比地球風快了幾千倍!最高時速可達300萬公裡!地球上還沒有任何人造飛行器能夠達到太陽風的速度。
  • 科普:什麼是太陽風?
    事實上,太陽風是從太陽上層大氣射出的超聲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強烈的磁暴會破壞地球上的衛星和電力系統,並產生美麗的極光。也許,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彗星在接近太陽時的「長尾巴」。彗星的塵埃粒子會被風颳走。太陽風:起源,特點它來自太陽的上層大氣,稱為日冕。在這個區域,溫度超過100萬開爾文,而且粒子的能量電荷超過1千電子伏特。實際上有兩種太陽風形式:緩慢(低速)和快速(高速)。這種差異可以在彗星上看到,如果仔細觀察彗星的圖像,你會發現它們通常有兩條尾巴,其中一個是直的,另一個是彎曲的。
  • 什麼叫做太陽風?
    在赤道附近的日冕流光帶上,太陽風以每秒200英裡(300公裡)的速度傳播得更慢。緩慢的風速達到290萬華氏度(160萬攝氏度)。太陽及其大氣由等離子體組成,在極高溫度下是正電荷和帶負電粒子的混合物。但隨著太陽風攜帶的物質離開太陽,它變得更像氣體。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風源頭
    太陽風是太陽經常向四面八方發射出的一連串帶電粒子流。這些粒子從太陽到達地球所需的時間不超過10天,並且當太陽風變成風暴時,它們與地球磁場結合,就會產生在極地的天空中舞動的美麗極光。從太陽的赤道區域發射出來的太陽風,起源於太陽大氣內部的亮區邊緣,當兩個亮區的磁場結合時,就會產生這種太陽風。上周,相關科學家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舉行的皇家天文學會國家天文學會議上宣布了這項研究結果。
  • 太陽活動之太陽風
    太陽風是一種連續存在,來自太陽並以200-800km/s的速度運動的等離子體流這種物質雖然與地球上的空氣不同,不是由氣體的分子組成,而是由更簡單的比原子還小一個層次的基本粒子——質子和電子等組成,但它們流動時所產生的效應與空氣流動十分相似,所以稱它為太陽風。當然,太陽風的密度與地球上的風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況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際空間中,每立方釐米有幾個到幾十個粒子。而地球上風的密度則為每立方釐米有2687億億個分子。
  • 冥王星是如何抵禦太陽風?
    今天我們繼續說那顆帶心形的星——冥王星,說的是它如何抵禦太陽風,雖然它距離太陽的距離比較遠,但是太陽風依然會侵蝕冥王星。
  • 太陽風是什麼?
    這些變化影響太陽風的性質,包括它的磁場、速度、溫度和密度。根據太陽的位置和旋轉速度,風力也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的冠狀流帶,太陽風的傳播速度較慢,大約為每秒鐘200英裡(300公裡)。慢風的溫度高達290萬F(160萬攝氏度)。太陽和它的大氣層是由等離子體構成,在極高的溫度下,等離子體是正負帶電粒子的混合物。但是當物質離開太陽時,由太陽風攜帶,它就變得更像氣體。
  • 25年的太陽風科學研究
    這些粒子可能來自太陽系內部或外部,但由於太陽風的影響,大多數星際粒子被擋在外面。在太空中沒有很多工具來對其進行探測。到目前為止,Wind衛星已經測量了超過10萬個塵埃粒子的撞擊。科學家們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確定這些塵埃的來源,並更好地了解太陽影響之外的太空的特性。 3.
  • 太陽風「吹」掉了火星「外衣」
    當太陽風擊中火星時,火星大氣損失的速率會提高10%-20%全球性的偶極磁場保護了地球的大氣  NASA本月6日又公布在火星探索方面的一個重大發現:馬文探測器發現了火星大氣在太陽風轟擊下散失的證據。  科學家們曾經以為,火星大氣的稀薄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其中的二氧化碳退縮在了火星土壤中。
  • 太陽風「偷」走了火星大氣
    原標題:太陽風「偷」走了火星大氣  科技日報北京11月6日電 (記者劉園園)北京時間11月6日凌晨3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MAWEN)探測任務發現了過去40億年中火星大氣演變的關鍵因素:太陽風「偷」走了火星大氣。
  • 科學網—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
    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
  • 月球上的水可能來自太陽風
    長江商報消息 據新華社電 新一期英國《自然-地學》雜誌刊登報告說,美國研究人員對阿波羅系列探月飛船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分析後認為,月球上存在的水可能來源於太陽風,這說明其他一些星球也可能同樣因此而存在水。
  • 太陽風「輕語」揭示其身世之謎
    太陽風是由電子、質子和較重的離子組成,以平均每小時160公裡的速度穿過太陽系。科學家已經對太陽風研究了60多年,但對於太陽風仍然有著許多的困惑。比如,雖然我們都知道太陽風來自於太陽的外層大氣——日冕,但它在離開太陽時並沒有減速,反而加速了。顯然它內部有一種「加熱器」使得它在急速穿越太空時不會冷卻。  近日,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在咆哮的太陽風背後,「聽」到一些微小的聲音,揭示了這些太陽風的身世之謎。研究人員懷疑,太陽風中的等離子體波可能是太陽風「加熱」的原因。
  • 太陽風竟然對地球有這樣的傷害!
    科學家門已經具有更高端的儀器,再次發現太陽發光的現象        我們平時經常會聽到老師講什麼太陽風        當然這個太陽風要是在古代形成是毫不影響人類的        大家會說看起來也沒什麼嘛!只不過是太陽的本身在釋放電離子,形成了粒子流,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涉及到地球的,其實電離子也就是太陽光所造成的這種粒子流他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
  • 新科普|我,尤金·帕克,決定把它叫做太陽風!
    1961年,美國的探測者10號衛星斷案的飛出了地球磁場能夠控制的區域,發現了速度在300公裡/秒的帶電粒子流,給太陽風的發現寫好了「引子」。1962年,水手2號持續104天的觀測數據為太陽風的存在帶來了「實錘」。水手2號探測到了遠離太陽的高速帶電粒子流,其速度在400到700公裡/秒間變化,但從來沒有中斷過。太空不空,太空中有太陽風!
  • 捕捉太陽風和地球磁層的「攻防」全景
    捕捉太陽風和地球磁層的「攻防」全景  本報記者 唐 婷  天聞頻道  太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太陽系天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們一直使用望遠鏡對木星兩極的極光進行觀測。近日,他們發表論文稱,太陽風對木星兩極加熱的程度超過預期,太陽風對木星的影響是「空間天氣的極端例子」。
  • No.11 太陽風湍流的本質和挑戰的問題
    本報告介紹太陽風湍流的基本特性,包括功率譜、平穩隨機過程、間歇結構、Alfven波、磁場結構等,介紹以量綱法表述的MHD湍流能量串極理論描述,包括Kolmogorov (1941);Iroshnik-Kraichnan
  • 太陽風把地球氧氣「吹到」月球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太陽風竟把地球氧氣「吹到」了距離地球約38萬公裡的月球。雖然此前已有研究稱地球「漏氣」,但這是首次發現地球氧氣到達月球。
  • 深度科普:太陽風,空間氣象的幕後推手
    造成這種空間氣象變化的幕後推手,就是本文要與大家講述的主角——太陽風。用肉眼看太陽,是一個圓的發光面,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但如果您用天文望遠鏡觀測過日食,就會發現不同。如果是日全食,會看到被遮擋住的太陽會留下一個亮圈,如果您的望遠鏡解析度很高,還會看到這個亮圈其實還包含著一些亮度不同的結構。
  • 科普文,太陽風,地磁,極光,無線電
    這些物質叫太陽風,吹向地球的太陽風每年會帶走六萬噸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