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對虎門大橋的橋面起伏心有餘悸?
上觀新聞報導 6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這麼多衛星在天上,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捷呢?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了上海交通大學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重點實驗室/上海北鬥導航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裴凌。
漁船無需依賴海事衛星,可發信息給陸地
「今天發射的是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在這之前,北鬥導航系統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裴凌說,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成功發射,將構成一個完整的全星座系統,導航信號在全球的覆蓋會更強大,特別是在亞太地區的定位精度優於其他衛星導航系統。
據介紹,北鬥系統的定位精度,在水平和高程方向可達到 10 米,在亞太地區則可以達到5 米;測速精度為每秒0.2 米,授時精度可以達到20 納秒。實測結果表明,北鬥系統服務能力全面達到並優於上述指標。
北鬥系統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空間段採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高軌衛星更多,覆蓋範圍更廣,高程精度測量更精確,尤其在低緯度地區性能優勢更為明顯。就拿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星座來說,它是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和美國的GPS衛星導航系統,只有距地2萬公裡的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在地球靜止軌道沒有布局。
北鬥系統第二個特點,是提供多個頻點的導航信號,能夠通過多頻信號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務精度,並且可以與其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兼容互操作。三是創新融合了導航與通信功能,具備定位導航授時、精密單點定位、短報文通信和國際搜救等多種服務能力。「北鬥導航衛星不僅能定位,還能發送短消息,漂泊在大海上的漁船不需要依賴海事衛星,就可直接發信息給陸地上的某個人。」裴凌說。
預警黃土滑坡,精確到秒,範圍精確到毫米
還記得不久前引發關注的珠峰高程測量嗎?它就用到了北鬥導航系統。過去,珠峰測量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以黃海之濱為起算點,一直測到珠峰腳下。有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就不需要這麼麻煩了,接收機通過衛星可獲取峰頂覘標圓盤天線在地球表面的高度、冰層深度、大地高等信息。這是北鬥系統在珠峰高程測量中首次應用,此前用的都是國外衛星導航系統。
「有心人可能會有一個感受,以前在城市高樓林立的地方半天收不到信號,現在北鬥衛星更多了,定位精度更高了,速度更快了。」裴凌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亞洲國家在追蹤確診病例的活動軌跡方面做得比較好。一般最常用的追蹤手段就是衛星定位,此外再輔助WiFi和藍牙等,這樣就能儘快追蹤到密切接觸者。
「導航授時,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其實銀行系統和電力系統都非常依賴授時,需要精確的時間同步。」裴凌說,比如電流從A變電站到B變電站,需要根據精準的時間來採取保護措施,一旦授時被欺騙或幹擾,保護措施來不及,就會燒壞輸電設備。同樣地,銀行系統也非常依賴授時,交易時間標誌前後相差一秒,可能損失慘重。
有了更多北鬥衛星後,我們的生活也會發生著變化。手機叫車,定位更準確,司機可以更快接到客戶;尋找共享自行車,定位誤差更小,實際資費也會更精準。
是不是對虎門大橋的橋面起伏心有餘悸?一般情況下,難以用肉眼觀察到大橋的渦振,而導航衛星可以實時監測橋面的形變。此外,高樓大廈的沉降變化,水電站的滑坡監測,這些都離不開衛星導航系統。
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開始使用北鬥系統。截至2019年12月,我國超過650萬輛營運車輛、4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等已應用北鬥系統,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近年來,中國道路運輸重特大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均下降50%;基於北鬥系統的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超過2萬臺套,節約了50%的用工成本;全國7萬餘只漁船和執法船安裝北鬥終端,累計救助1萬餘人;北鬥系統還多次成功提前預警甘肅黃土滑坡,時間精確到秒,移動範圍精確到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