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開發出鋰電池快速檢測法

2021-01-09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新媒體專電 日媒稱,日立高新技術集團開發出了能快速檢測鋰離子電池性能劣化和剩餘壽命的診斷方法。此前診斷劣化需要數小時,而新方法則能縮短到數秒至2分鐘左右。該技術設想的用途包括評估純電動汽車使用過的二手電池能否再次用於叉車和家用蓄電池等。該公司將隨著純電動汽車的普及而開拓需求。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2月17日報導,新方法採用日立製作所研發團隊設計的特殊計算方法。通過分析鋰電池的電流和電壓時間上的細微變化,大幅縮短了評估時間。只要將測定的充放電數據發送至雲系統進行分析,就可實時確認結果。

報導稱,此前的評估方法為檢測鋰電池的容量和劣化程度,需要在長時間充放電的同時檢測電流和電壓的變化。在從純電動汽車回收鋰電池、根據劣化程度進行篩選和再利用的一系列過程中,這種劣化診斷耗費了大量時間和人力。

報導還稱,純電動汽車用過的二手鋰電池的容量大,適合長期使用。如果劣化較輕,可重新用於倉庫的叉車、家庭和工廠的蓄電系統、通信基站的電源等。

報導指出,隨著環保政策的強化,全球純電動汽車的普及正在加速,今後快速診斷二手鋰電池的需求將會激增。

報導稱,此次的劣化診斷使用費沒有公開,由於有可能帶來巨大的業務機會,設想會採用基於診斷次數的計量收費制等。日立高新技術集團預測稱,到2030年,全球整體的電池劣化診斷市場規模將增至每年5000億日元至1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人民幣6.3元——本網注)。日立高新技術集團將通過診斷技術推進二手鋰電池的有效利用並支援相關業務商。

在汽車共享和旅客運輸等車輛出租業務中,能源效率優良、不排放尾氣的純電動汽車的使用有望進一步擴大。

報導指出,在這些服務中,準確評估電池剩餘壽命的需求有望提高。

相關焦點

  • 日媒:東芝開發出不易燃鋰電池
    參考消息 舉報   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導 據《日本經濟新聞
  • 日本開發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檢測新法
    日本開發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檢測新法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2月14日17:54
  • 日本開發出「超離子」固態鋰電池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4日(北京時間)報導,一個日本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能像電解液一樣產生電流的固態電介質,並用其製造出了固態鋰電池,其導電性可達到現有液態鋰離子電池的水平。
  • 日本開發出超離子固態鋰電池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4日(北京時間)報導,一個日本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能像電解液一樣產生電流的固態電介質,並用其製造出了固態鋰電池,其導電性可達到現有液態鋰離子電池的水平。研究人員表示,由於固體更緊密堅固,這種高導電性的固態鋰電池能在更寬的溫度範圍下供電,抵抗物理損傷和高溫的能力更強。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材料學》上。
  • 日媒稱日本開發新型加密技術 量子計算機也難破解
    據日媒報導,近日,日本總務省下屬的信息通信研究機構開發出了新型加密技術,連新一代超高速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也難以破解。該技術的原理是將需要保護的信息轉換為特殊的數學問題,可代替通信網等現有加密技術來使用。
  • 為入境旅客快速檢測,日本研發新型試劑盒,20至25分鐘內可出結果
    為加快入境旅客新冠病毒檢測速度,日本政府將於本月與日本鹽野義製藥公司籤訂協議,授權後者大規模生產一種新型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日經亞洲評論》雜誌22日報導,上述試劑盒由日本大學教授桑原正靖領銜的團隊研發。桑原團隊研發的試劑盒採用三元起始複合物信號擴增法,把受檢者唾液樣本在95攝氏度加熱兩分鐘後放入一種可變色試劑,20至25分鐘內便可判定受檢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 日本開發出快速解讀DNA鹼基序列新技術
    新華網東京7月6日電(記者錢錚)日本研究人員在6日的英國《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網絡版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只需少量DNA(脫氧核糖核酸)就能快速解讀其鹼基序列的新技術。這將有助於提高基因診斷、犯罪偵破等工作效率。
  • 鋰電池檢測系統市場研究:電動車需求激增,鋰電池推動行業高成長
    全球鋰電池檢測系統製造商中,規模較大、知名度及市場份額較高的企業有美國Bitrode、德國Digatron及納斯達克上市公司AV、韓國PNE、日本片岡製作所等。而國內鋰電池檢測系統製造商則有杭可科技、先導智能(泰坦)、星雲股份、恆翼能、精捷能、瑞能股份等10多家企業。由於國外企業相對於國內研發起步早,因此在設備精度、自動化程度、性能、技術方面均顯得更加成熟。
  • 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開發出的那些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分享給大家!-020-0392-7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有助於快速提取和分析遺傳物質的技術,可用於在移動狀態下開展COVID-19測試,包括在機場和遠程測試中心。
  • 日本開發出準確檢測腦電波的新裝置
    新華網東京3月2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東京大學講師鈴木隆文和新潟大學教授長谷川功領導的研究小組,日前開發出了一種腦信號讀取裝置。這種裝置在不傷害周邊組織的情況下,就能精確檢測出腦電波。他們首先加工高分子材料聚氯代對二甲苯,使其表面留下針眼狀微孔,然後再用微電子機械系統技術加工其表面,並在上面每隔0.5至1毫米安裝一個微小電極。
  • 動物所開發出快速精準的核酸檢測技術
    高效精準的核酸檢測技術在傳染病原檢測、食品安全檢疫和致病基因篩查等許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有趣的是,除了能夠通過對基因組精準操控來進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最近一些研究發現CRISPR系統的某些效應蛋白,例如Cas12a,在切割靶DNA後會受激獲得切割非靶向單鏈DNA(ssDNA)的活性,從而能夠用於快速簡便地進行核酸檢測,在傳統的PCR和測序技術之外建立了一種新的核酸檢測技術。CRISPR-Cas12b/C2c1系統大多來自嗜熱菌,由於其嗜高溫的特性研究相對較少。
  • 日媒:日本領先世界成功連續開採海底礦石 不再「受制於人」
    據海外網10月10日報導,海底裡沉睡著無數的金、銀和寶藏,令人心動並「躍躍欲採」。不過,這樣一個「冒險故事」很有可能將成為現實。日媒稱,在9月下旬,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
  • Communications Biology:新研究開發出卵巢癌的快速檢測手段
    2020年9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CA125抗原是一種在女性生殖道組織中發現的跨膜糖蛋白,通常用於檢測卵巢癌,但在識別早期癌症方面效果不佳。當CA125檢測與靶向腫瘤中異常糖結構的組合時,癌症識別特異性可以得到顯著改善。
  • 日本研發空氣鎂電池 容量為鋰電池10倍
    據日媒報導,日本目前正在推進空氣鎂電池的大容量化研究,該電池的工作原理為通過空氣中的氧氣和金屬鎂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電能。參與的機構包括古河電池、尼康、日產汽車、日本東北大學、宮城縣日向市等產業界、學界、政府方面的11個單位。
  • 韓新冠病毒檢測法30分鐘出結果
    韓新冠病毒檢測法30分鐘出結果科技日報首爾10月28日電 (記者邰舉)韓國學者日前研發成功一種新的快速核酸檢測技術,可用於新冠病毒檢測。據介紹,該技術普通人可以操作,並在30分鐘內獲得結果。韓國浦項科技大學日前發布科研新聞稱,該大學化學工程系李正旭教授、吳昌河博士研究組和鄭圭烈教授、張成浩博士研究組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研發成功一種使用核糖核酸序列檢測新冠病毒的「SENSR」技術。使用這一技術可以在30分鐘內檢測出人們是否感染病毒,最大限度減少感染者的接觸人數。「SENSR」技術製作的檢測試劑盒可由普通人操作。
  • 日媒:日本海底礦石開採技術獲得突破
    參考消息網9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經濟產業省26日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由於確立了穩定開採海底礦石的基礎技術,日本朝著本世紀30年代後期商業化的目標前進了一步。日本擁有世界少有的專屬經濟區,它非常期待海底礦石能成為國產資源。
  • 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方法及產品開發進展
    2、 等溫擴增檢測試劑盒 尚未獲批  1月27日,徐濤院士團隊告訴記者,他們開發的等溫擴增試劑盒可以在30min內給出結果。目前未見進一步報告(3)。  1月29日,中國疾病預防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聯合奇天基因成功研製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等溫擴增快速檢測試劑盒,可在8-15分鐘內出結果(4)。
  • 本田開發出全球首款鎂電池
    北京時間10月9日消息,本田汽車與一支研發團隊攜手合作,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塊可以實際應用的鎂充電電池。  日本媒體報導稱,新電池可能會成為顛覆性產品,安裝新電池之後,智慧型手機及其它設備充電一次可以續航更長時間。對於設備製造商來說,鎂的成本比鋰低了96%,今天的許多電池都是用鋰製造的。
  • 日本產綜研開發出金納米材料的簡易合成法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以下簡稱 「產綜研」)電子光技術研究部門的研究員樂優鳳和研究組長則包恭央,開發出了單晶金納米材料的簡易合成法。
  • 日本開發出簡易方法「讀取」生物鐘
    新華網東京8月28日電(記者 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了通過檢測血液中某些成分來快速「讀取」人體生物鐘時間的方法。這項成果有望用於診治由生物鐘紊亂導致的各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