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雜誌精選全球核武器震撼事件

2020-12-06 蜂鳥網

 本組圖集為《Life》雜誌精選的全球核武器震撼事件,包括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原子彈第一次應用於戰爭、中國第一次原子彈試驗成功等全球歷史上核子武器發展的震撼全球的大事件。


氫彈「邁克」

  1952年11月1日,代號「邁克」的82噸重核裝置在太平洋的埃尼威託克珊瑚島被引爆,產生了估計10.4兆噸的爆炸當量——幾乎相當於投放在長崎的原子彈威力的近500倍。「邁克」一般被認為是世界上氫彈試驗的首次成功。這次爆炸將伊魯吉拉伯島(Elugelab)夷為平地,產生了一個寬6240英尺(1.9公裡)、164英尺深(50米)的大坑。

  「邁克」爆炸產生的火球直徑約為3.25英裡(5.2公裡),蘑菇雲在90秒內升至5.7萬英尺(17公裡)的高度,進入同溫層,一分鐘後又升高至10.8萬英尺(33公裡),最終穩定在12萬英尺(37公裡)的高度。蘑菇雲的冠部最終延伸至100英裡(160公裡)以外的區域,莖幹寬度則達到20英裡(32公裡)。這顆氫彈產生了大量放射性沉降物,即撒落於地球上的致命放射性微粒。

 氫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激流使得周圍島嶼的植被完全消失,而遭到輻射的珊瑚塵埃甚至落到停泊在30英裡(48公裡)外的輪船上。一段時間以來,埃尼威託克珊瑚島周圍地區遭到重度汙染。當時,有關這次氫彈試驗的影片經過審查公開放映,連日來在美國電視頻道輪番播映,核爆試驗的成功無疑令美國觀眾欣喜若狂。

1954年4月19日,美國《生活》雜誌以封面特刊的形式報導了氫彈「邁克」的試驗情況。

 「城堡行動」——「羅密歐」 「城堡行動」(OperationCastle)是美國於1954年3月1日起在太平洋進行的一系列核爆實驗,共計有6次,下面介紹的是其中的三次。「羅密歐」(Romeo)被認為是美國有史以來實施的第三大核試驗,當量達到11兆噸。爆炸裝置於1954年3月27日在比基尼環礁被引爆,那裡位於太平洋試驗場。所謂太平洋試驗場是用以描述在馬歇爾群島和太平洋其他地區實施的一系列核試驗場地的名稱。

相關焦點

  • 重溫經典 liFE雜誌最偉大的11張封面
    Henry Robinson Luce,1898—1967)在紐約創辦了life雜誌。這個前身是在大蕭條時期就存在的幽默周刊,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出版商亨利-盧斯(也是時代雜誌的總編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在life雜誌的創刊詞上,他與詩人阿奇博爾德-麥克利什一起以最完美的方式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這本畫報。
  • 美國life雜誌上的老北京影集之1946年的紫禁城
    美國LIFE雜誌曾經在他的書中說: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歷史事件;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去看不同尋常的事物-機器、軍隊、群眾、以及叢林中和月球上的陰影;去看人類的傑作-繪畫、建築和發現;去看千裡之外的世界,去看隱藏在高牆和房間內的事物,以及難以接近的危險事件;去看那些被男人所愛著的女人們還有孩子
  • 12月8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1】封面故事: 格陵蘭冰蓋的脆弱性doi | 10.1038/nature20146如果格陵蘭冰蓋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會顯著上升本期《自然》發表了Joerg Schaefer等人與Paul Bierman等人所做的兩項研究,他們考察了冰蓋在過去的活動方式,旨在促進評估其在全球變暖環境下的脆弱性;兩項研究的結論似乎相互矛盾。在新聞與評論版塊中,兩位地球化學家和一位冰川學家探討了這兩篇論文所反映出的問題。封面:Frans Lanting/National Graphic Creative。
  • Nature雜誌9月8日精選文章一覽
    【4】近原子級解析度的真核鈣離子通道doi | 10.1038/nature19321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能將膜電信號轉化成細胞內的Ca2+調節事件。例如,Cav1.1隻在骨骼肌中表達,並且充當興奮-收縮偶聯的電壓傳感器。作者報告了兔源Cav1.1的3.6埃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核地圖展示核武器恐怖破壞程度
    隨著20多年前冷戰的結束,核戰引發世界末日的可能性正變得越來越小,但據信全球還有2.3萬枚核彈頭,其威力足以讓地球生命煙消雲散。現在,如果你想知道如果自己的家鄉遭到核襲擊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網上新出現的一個應用程式可以幫你做到這一點。
  • Nature雜誌9月15日精選文章一覽
    【2】藍斑核中的記憶鞏固doi | 10.1038/nature19325在記憶編碼前後的短時間內,如果發生了新奇或明確相關的事件,便能增強記憶保持,就像「閃光燈記憶」一樣。人們認為,這一現象涉及源於腹側被蓋區的多巴胺相關機制。
  • 12月29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1】封面故事: 2016年《自然》年度十大科學人物doi: 10.1038/540507a值此歲末之際,《自然》雜誌再次選出了【6】阿古拉斯洋流未有加強doi | 10.1038/nature19853氣候模型表明,全球的風系統會繼續加劇並向兩極擴展,因此,人們普遍預期西邊界流,比如沿南非東岸流動的阿古拉斯洋流也會在全球變暖環境下加強。
  • 美國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為什麼沒有統一全球?
    在美國成功研製核武器的4年後,蘇聯緊隨其後,在1949年成功試爆原子彈,成為了全球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從目前全球格局來說,誰擁有了核武器,就意味著擁有了國際話語權,這也是美國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石所在。美國在擁有核武器後,意味著美國擁有了統一全球的能力,但是這個時候的美國卻一反常態,選擇了和平發展。
  • Nature雜誌1月26日精選文章一覽
    【7】溫度驅動陸地碳匯改變doi | 10.1038/nature2078人們尚不清楚溫度及水資源可用量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了全球陸地碳匯的年際變化。在本文中,Martin Jung等人研究了溫度和水資源可用量變動對總初級生產力、陸地生態系統呼吸和生態系統淨交換的影響。
  • 科學家撥快"末日之鐘" 核武器威脅加劇
    「末日之鐘」指針變化通常與核武器威脅相關。但這一次,科學家首次把全球變暖的危險與核威脅並列,警告人類面臨的威脅。  越洋發布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1947年設立了「末日之鐘」。這個雜誌最初創立於1945年,當時只是一群擔心世界爆發核戰爭的物理學家的業務通訊,但逐漸發展成集合一批科學家的組織,致力於研究人為因素對於人類文明生存的威脅。
  • 1月29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1月29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2015-02-02 中國科學報 田學文 【字體:大 中 小】 在這篇論文中,「癌症基因組圖譜」研究團隊發表了整個基因組內所發生改變的詳細情況,揭示了對具有不同「人乳頭瘤病毒」(HPA)狀態的「頭頸鱗狀細胞癌」(HNSCCs)有潛在生物和臨床意義的關鍵遺傳事件。EGFR、 FGFRs、PIK3CA和「依賴於細胞周期蛋白的激酶」所發生的突變,代表著在絕大多數HNSCCs中進行治療幹預的候選目標。
  • 【盤點】6月9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他們發現,REIA在一個不同於翻譯因子(translation factors)所用的位置結合,這一結合事件釋放處於抑制狀態的RelA,該狀態正常情況下會阻止(p)ppGpp 「二次信使」 (secondary messenger)的合成。該信使啟動「緊縮反應」。(生物谷Bioon.com)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
  • 全球十大核武器排行:俄羅斯沙皇炸氫彈稱王
    全球十大核武器排行:俄羅斯沙皇炸氫彈稱王「沙皇炸彈」是一種具備三階段性爆炸的氫彈武器,不像正常的熱核武器在兩個階段爆炸。 原標題:全球十大核武器排行:俄羅斯「沙皇炸彈」稱王責任編輯:黃晟哲
  • 12月15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5】地表水的動態變化doi | 10.1038/nature20584現有的研究已經繪製了全球地表水的分布情況,地方性和區域性的研究也已對地表水隨時間推移所發生的變化進行了追蹤。但直到最近,有關地表水隨時間演變、方法一致的全球性定量研究都付之闕如。Jean-Fran?
  • 美國國家地理:911事件25張震撼照片(圖)
    美國國家地理:911事件25張震撼照片(圖)20、9/11事件中的救援者25、從廢墟上升起  值此9/11恐怖襲擊10周年之際,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挑選了25幅有代表性的照片,再次帶我們重溫那段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圖為這是一幀視頻截圖。
  • 撇開核武器,哪個國家最有可能稱霸全球?其實各國都心知肚明
    雖說全球範圍內有已經有9個國家擁有了核武器,但其中只有美俄中英法是國際承認的,無論承認或者是不承認,這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是國際上最讓各國忌憚的國家,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的核武器是最多的,加起來足以摧毀整個人類,然而也正是因為核武器的存在,第三次世界大戰至今都沒有爆發。
  • 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
    何翔宇別冊《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隨VISION 雜誌179期發行何翔宇,1986年生於中國丹東,現工作生活在北京和柏林。何翔宇邀請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調查研究檸檬和黃色在全球語境下各個領域的意義,探討它們在人類文明中如何得以呈現與應用,又是如何由此塑造國家、邊界、經濟、多元文化和神祇理念的。通過對文化、政治、神話、歷史符號和圖像進行語境化和語境重建,藉由檸檬和黃色這兩個符號,揭示了全球的地緣政治和社會經濟發展,呈現了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觀和獨特的分歧。
  • Life雜誌歷史上最偉大的11張封面
    76年前的這一周,Life雜誌,這個前身是在大蕭條時期就存在的幽默周刊,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出版商亨利·盧斯(也是時代雜誌的總編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
  • 2月5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2月5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2015-02-09 中國科學報 田學文 【字體:大 中 小】   上新世—更新世的氣候敏感性  氣候敏感性(全球平均氣溫因「輻射強迫」一定程度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是我們對過去和未來氣候變化的認識中的主要不確定性之一。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氣候敏感性可能會因平均氣候狀態本身的不同而不同。
  • 2012年5月31日《Nature》雜誌精選
    (生物谷:dulei & T.Shen共同編輯整理)更多精彩閱讀:2012年5月24日《Nature》雜誌精選2012年5月17日《Nature》雜誌精選2012年5月10日《Nature》雜誌精選2012年5月03日《Nature》雜誌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