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臺灣地方的魚,臭肚魚、有的小夥伴們有的沒聽過吧

2021-01-08 老家特產

臭肚魚也叫(泥猛魚) 喜歡啃食附生在礁岸的海藻,因此細長的腸子裡,經常塞滿尚未消化的海藻,每當漁人捕撈上岸清理魚肚時,一股臭腥味便撲鼻而來,因此「臭肚」之名不逕而走。由於喜群遊,常成籃被捕獲,中國大陸稱它為「籃子魚」。臭肚魚的體形像一粒側扁的橄欖球,乍看有點像刺尾鯛,但它上唇較下唇寬,口略朝下,形似兔唇,因此英文俗名為「兔子魚」,其中羅籃子魚亞屬的吻部又特別突出。臭肚魚科的魚,鰭條數都一樣,背鰭有13枚硬棘、10根軟條;臀鰭7枚硬棘、9根軟條。它和其他魚類最大的不同在於腹鰭,兩端為硬棘,中間夾著三根軟條。褐籃子魚則是臺灣港口、海灣或河口最常見的一種臭肚魚。

肉質鮮美,風味獨特,營養較為豐富,具較高經濟價值。

泥猛魚的食用禁忌

由於臭肚的刺不但鋒利而且具有毒性,刺到有如蜜蜂螫到般的痛楚,因此抓魚時要特別小心,最好用腳踏著再解鉤,若不慎刺到,可用熱水敷,水以不燙傷皮膚為準越熱越佳,燙約半小時左右毒性應得以解,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熱可以破壞毒素,這也是為什麼臭肚魚煮熟後就沒有毒了,道理是壹樣的

新鮮臭肚魚(泥猛魚)一條重約500克。刮鱗祛腸後洗淨,魚身斜剞三之四道花刀,放淡鹽水裡浸泡半天,取出後在魚腹內撒少許花椒精鹽,上面壓上玉卵石(沒有玉卵石可用小青石片),將淡鹽水淹沒魚體,蓋上木蓋(木桶醃製最佳)。翌日將魚身翻過來,再醃製一天後可取出魚,此時魚鰓紅色,魚肉彈性不變,表皮散有一種似臭非臭氣味,用清水洗淨。

炒鍋熱油,下幹椒老薑煸出香味,放桂魚稍煎,倒入清湯生抽急火燒開後轉文火小烹,途中放少許花椒料酒蒜瓣,魚肉入味後改大火略燒撒少許蔥花即可裝盤(急火時間不要燒長,以防魚肉變柴)。

橙皮蒸泥蜢(臭肚魚)

  材料:泥蜢,新鮮橙皮,薑絲,蔥,蒸魚醬油,花生油

  做法:

  1,新鮮泥蜢魚剖淨,洗淨,用幹布吸乾水分,置於碟中;

  2,薄切新鮮橙皮,切成絲;

  3,姜切成絲,長度與橙皮絲相近,更美觀;

  4,把橙絲、薑絲平鋪在魚身上,若特別怕腥,可加薄姜一片放進魚嘴中;

  5,鍋中放水,待水沸騰後,置蒸架於鍋中,放魚,蓋上蓋子;

  6,泥蜢體積小,中上火力蒸五分鐘即可,火過猛則掉皮,蒸太久則肉粗;

  7,利用蒸魚的時間,將蔥洗淨,取蔥頭,切成蔥絲,若會斜片用刀,蔥花可成卷絲狀,十分可愛;

  8,將蒸熟的魚取出,將碟中的水全部濾掉,切記,否則魚吃起來又腥又無味;

  9,把切好的蔥絲灑到蒸熟的魚身上,依次澆上滾油和蒸魚醬油,完成。(魚夠新鮮的話,熱油澆上去會滋滋作響,魚翅瞬間翹起,看起來很有快感。)

  果皮燕泥(臭肚魚)

  用料:淺海泥(魚孟)(約500g)1條,溼陳皮絲2塊,蔥絲2根,芫荽3根,生抽、熟油各1湯匙。

  做法: 1.泥(魚孟)刮淨,抹乾,加少許胡椒粉、生粉、生抽搽勻,置碟上,把陳皮絲鋪在魚身上。

  2.上蒸籠或入鍋隔水,用旺火蒸約10分鐘至熟,放上蔥絲、芫荽,淋下滾油,澆入生抽即成。

  蒸泥(魚孟)忌用姜,加姜蒸,魚肉會變韌。

這樣做出的臭桂魚(泥猛魚)有著一股香臭異味,吃口肉質纖維緊密,像淡味鹹魚,香香的,臭臭的,辣辣的,經過牙床磨碾,非但無臭,反而鮮香無比,越發滋味,回味無窮,成為食界膾炙人口美味佳餚理所當然。

因腹內有一股藻食魚特殊的臭味而得名,這也是一般藻食魚類之共通特性,四季皆可釣得此魚,而以冬季時所釣獲之魚體較大,臭肚魚也是最守時的魚類,日出而食日落而息,早年釣友以麵粉加魚精粉和水揉粒釣之,東北角釣友則以南極蝦為主要餌料,每年的暑假開始掀起釣臭肚魚的序幕,三至五指幅的小臭肚成群在北海岸出現,然後沿著海岸往北向基隆移動,魚體也越來越大,中秋過後便開始在龍洞出現,並且仍然持續北移,及至成魚。喜歡的本文章的朋友多支持小編轉發下面評論!你們的支持是我們的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這魚比鯡魚還臭,在中國沒人吃,到韓國卻成頂級食材,土豪吃得起
    這魚比鯡魚還臭,在中國沒人吃,到韓國卻成頂級食材,土豪吃得起鯡魚罐頭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在我們的認知裡這應該是最臭的一種魚了,也不知道為啥瑞典人會這麼喜歡吃,除了臭也沒啥味道了,其實這世界上還有很多魚都是臭的,像是我們喜歡吃的臭鮭魚,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一種臭魚
  • 有的沙子讓觀賞魚變美,有的起反作用
    有的沙子會幹預魚缸的酸鹼度和硬度,比如菲律賓沙;有的沙子則很乖,完全不影響水質,比如陶粒砂。廣義的底砂還包括形形色色的水草泥,不過這不是今天的重點,就不講了。從視覺效果上講,譁仔覺得最好看的是JBL麻麻黑。
  • 魚缸水泛綠要警惕,有的對魚無害,有的對魚無益,應該如何處理?
    綠水不都是小球藻其實這個問題養魚老道早就說過,魚缸的綠水不一定都是小球藻,有的綠水就是菠菜湯的顏色,水質中並沒有別的其他雜質,這樣的綠水一般的對於觀賞魚是無害的,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一、陽光或者燈光照射這個原因跑不了燈光有的時候還可能強上一點,就怕有的魚友開啟了魚缸燈就忘了關閉,或者以為魚兒需要長期的光照,魚缸燈的照射時間過長,那麼就很容易形成綠水了,因為無論是燈光或者陽光,它們給各種藻類的泛濫提供了條件,所以藻類才會猖獗。
  • 養孔雀魚後才有的經歷
    最容易被忽略的硬體裝備 飼主家剛裝修,所以最能體會,要養一缸魚,必須要一個開闊的空間,足夠的光線,足夠的插座! 飼主家把魚缸放在北陽臺,避免陽光太過導致綠水變化快,入夏還沒覺得什麼,入冬發現,牆上的插座不夠用了!
  • 因滅蚊而引進的「大肚魚」泛濫,國人叫苦不迭,吃貨都無心吃它
    一旦這些物種找到機會,就會成為入侵物種變相來到我們中國,有的物種還會因為當地生態環境缺少天敵的緣故而快速泛濫。編輯就比如今天要介紹的大肚魚,很快就遍布整個臺灣地區。編輯​再加上大肚魚很難治理據悉這一食蚊蟲,它們主要啃食著大魚的魚卵和蚊蟲的幼蟲,所以一般在有食蚊魚棲息的地方,很少會有大魚棲息。而如今食蚊魚已成為我國各地重點整治的入侵物種,但因為這種魚的體長只有4釐米左右,所以很難捕獲,再加上它的主要食物是蚊子,所以很多吃貨也難以下咽。目前,我國只能通過其他的科技手段來控制食蚊魚的數量。舉報/反饋
  • 最愛吃的臺灣人 將無野生魚可吃?
    魚種組成也有改變,經濟價值高的烏魚、白帶魚等,正逐漸被刺河豚和臭肚魚取代。調查發現,以當前的發展趨勢,再加上海洋保育對策的空缺,「臺灣可能會比聯合國預估的2048年更早面臨海中無野生魚的處境」。邵廣昭說,該警訊透露出多樣生物正在快速消失。30年正好是人類一個世代,但對生態來說,30年很短,30年後可能就沒野生魚種可吃可看。而臺灣的魚源減少原因有很多,過度捕撈、汙染、棲地破壞或氣候變遷等都有可能。
  • 清道夫魚皮糙肉厚,哪些觀賞魚是它的死敵?有的可以直接廢了它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昨天養魚老道誤把一條清道夫扔進了泰金羅漢魚的魚缸,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內,清道夫就被兇猛的羅漢魚扒了一層皮。當我發現不好的時候,已經有點晚了,之後雖然我迅速把它轉移,但最終在今天早上還是死翹翹了。
  • 無魚可捕危機逼近臺灣? 無野生魚類可吃的日子提前到來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臺灣快成無魚島了」,臺灣《聯合報》3日以此為題報導稱,有島內科研團隊發現,臺灣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科學家預估,沒有野生魚類可吃的日子恐將提前到來。報導稱,去年12月初,國際科學期刊《科學數據》發表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團隊的論文,文章提到,臺灣「中研院」研究團隊發現,30年來臺灣北海岸魚種從120種銳減至30種,只剩1/4,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經濟價值高的烏魚、白帶魚逐漸退場,逐步被刺河豚和臭肚魚取代。74歲的漁民邱清在北海岸海域捕魚逾60年,他說,近幾年漁民生活不好過,漁獲量少了兩三成。
  • 地球上最瀕危滅絕的生物,有的或許我們都沒聽過,就根本看不到了
    地球上最瀕危滅絕的生物,有的或許我們都沒聽過,就根本看不到了世界上有各種各的動物,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動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滅亡了,比如曾經的霸主恐龍,直到現在,地球依舊每天都有動物滅亡,地球上最瀕危滅絕的生物。
  • 20多缸觀賞魚,十五六種觀賞魚口糧,這才是養魚該有的模式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今天養魚老道盤點了一下,家中備有的各種觀賞魚口糧,大致上算下來,光是魚飼料就有五六種,包括了小顆粒、中顆粒、大顆粒和微顆粒的對蝦飼料等。
  • 臺媒:「臺灣快成無魚島」 北海岸魚種30年銳減75%
    中新網1月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科研機構調查發現,30年來北海岸魚種從120種銳減至30種,只剩1/4,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
  •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
    據臺灣《聯合報》3日報導,有島內研究團隊發現,由於過度捕撈及氣候變化等原因,原本擁有豐富魚類資源的寶島,或將面臨無野生魚類可吃的困境。  報導稱,去年12月初,國際科學期刊《科學數據》發表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團隊的論文,研究發現,臺灣北海岸魚種平均每隔10年至15年就減少一半,30年來從120種銳減至30種,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
  • 這個魚蝨有的治,很簡單很方便!
    今天的主題肯定讓大家膽寒又不得不面對新聞報導了一個臺灣小姑娘幫媽媽做魚,在魚嘴裡發現了有甲殼的噁心蟲子
  • 10種野生觀賞魚,放進魚缸就是底層魚,有的體色比熱帶魚更好看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二水族。自從對魚缸有分層養魚的概念,底層魚嘗試過三間鼠,黃金鼠,恐龍魚,但總是有一種執念,想養一次中國原產的底層魚,所以開始查找資料,不查不要緊,原來中國原生觀賞魚有這麼多,而且有的花紋比熱帶魚還漂亮。
  • 曾經風靡水族圈的3種小型寵物魚,有的風頭正勁,有的幾近消失
    關注譁仔說魚,明明白白養魚。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今天我們回顧三種曾經在水族圈風靡一時的小型觀賞魚,它們分別是劍尾魚、月光魚和牡丹魚。現如今,在它們當中,有的風頭依然強勁,有的卻幾乎從水族市場上消失了。時光倒流30年,水族市場上常見的小型熱帶魚有18種,其中三種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三個小傢伙。
  • 推薦三種小眾觀賞魚,讓你的魚缸制霸朋友圈
    歡迎大家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譁仔說魚專欄。最近有魚友問譁仔:能不能推薦幾種小眾觀賞魚?譁仔問他:為什麼要小眾魚?他答:常見的觀賞魚玩膩了。好吧!這個理由足夠充分,譁仔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歡迎大家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譁仔說魚專欄。最近有魚友問譁仔:能不能推薦幾種小眾觀賞魚?譁仔問他:為什麼要小眾魚?他答:常見的觀賞魚玩膩了。好吧!這個理由足夠充分,譁仔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
  • 為什麼野外有的地方有水就有魚?
    只是水塘大點的話,可以抓到比較大的魚。而水塘小點的,通常都是一些很細小的魚。那麼,這些小魚是怎麼來的呢?1:其他動物帶過來的。首先,魚類通過無性繁殖,受精卵會浮遊在水面,或者依附在水草上。鳥類是一種經常遷徙的動物,當鳥類飛得口渴時,就會在有水的地方喝水。這時候,鳥類喝水,就會不小心把一些受精卵喝到肚子裡,或者依附在嘴邊和爪子處。
  • 這些白化、黃化的觀賞魚,很多都是超級可愛,有的價格也很可愛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在上一篇文章中養魚老道提及了鱷雀鱔的白化品種,這篇文章再給大家介紹一些不太常見的觀賞魚白化或者黃化品種。有些觀賞魚的白化品種確實是超級可愛,養魚老道也很喜歡,但是一看價格,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有的價格簡直是高得離譜,有的還被改了名字,被人們冠以什麼升官發財魚的美名。哈哈,只不過是一條失去了色素的觀賞魚而已,竟然被冠以升官發財的俗氣之稱,本來是些超級可愛的品種,立馬在我眼裡變成了一文不值。
  • 貓咪聞臭腳,有的懵有的傻,有的直接Fong了……
    大家好,這裡是小編蘇陌,在這裡小編將為大家帶來一些有趣的寵物資訊,如果你也喜歡寵物的話,那就趕緊關注一下小編吧!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討論一個有味道的話題,不知道有多少鏟屎官在家裡閒的沒事的時候,給你家的貓主子聞過你的腳呢?
  • 世界上最硬的食物竟然是魚?網友:吃個東西怎麼這麼難!
    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很多的美食,而且有的也比較的奇葩,有香的、甜的、辣的、苦的、酸的、鹹的、甚至還有臭的,總之各種各樣,但是離不開的就是它們都是可以吃的,並且也有著不少的人喜歡它們,但是對於那些硬的食物大家都吃過幾種或者見過、聽過幾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