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吃的臺灣人 將無野生魚可吃?

2021-02-07 今日海峽


臺灣《聯合報》日前報導,有島內研究團隊指出30年後臺灣的野生魚種可能就會消失。究其原因,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是罪魁禍首。而原本魚類資源豐富的寶島到如此境地,也發人警醒。


▲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


報導稱,去年12月初,國際科學期刊《科學數據》發表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團隊的論文,研究發現,臺灣北海岸魚種平均每隔10年至15年就減少一半,30年來從120種銳減至30種,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魚種組成也有改變,經濟價值高的烏魚、白帶魚等,正逐漸被刺河豚和臭肚魚取代。



40多年前臺灣要蓋第一座核電廠,邵廣昭所帶領的團隊負責在核電廠動工前,先行搜集環境背景資料,從而比較電廠運轉後的生態衝擊。該團隊每個月到核一、核二廠進水口收集垃圾,再從中撿拾所有魚類標本,歷經30年時間,前後累積19年採樣資料。


調查發現,以當前的發展趨勢,再加上海洋保育對策的空缺,「臺灣可能會比聯合國預估的2048年更早面臨海中無野生魚的處境」。邵廣昭說,該警訊透露出多樣生物正在快速消失。30年正好是人類一個世代,但對生態來說,30年很短,30年後可能就沒野生魚種可吃可看。


而臺灣的魚源減少原因有很多,過度捕撈、汙染、棲地破壞或氣候變遷等都有可能。因此,臺灣保育團體主張「預防原則」,即以保育為先,包括減少捕撈、避免破壞海岸及海洋天然棲地、杜絕汙染,防範生物入侵等。



基隆市府海洋事務科長蔡馥嚀說,不少俗稱「三腳虎」的臺灣扒網船在北方三島漁區作業,它們通常三艘一組,一艘聚光,兩艘用圍網大面積捕撈,「掃過」的海域,魚群數量幾乎歸零,「非常有效率,也非常可怕」。74歲的漁民邱清在北海岸海域捕魚超過60年,他認為流刺網是海洋殺手,不僅大小魚通抓,一旦流刺網卡在礁石上,魚的家就沒了,整個漁區也死了。當地漁民表示,近幾年生活並不好過,漁獲量少了二三成。而臺灣近海漁業在20年前已經式微,很久之前便只有遠洋漁業與養殖漁業。


甚至在半個世紀前,許多臺灣漁民出海時,就不攜帶用於捕撈的漁具,只要帶上彩電等大陸漁民所需的現代化家庭用品與現金,便可從大陸漁船換得大陸魚貨。在接受《今日海峽》記者採訪時,福建省平潭島的漁民陳武杭也對那段歷史記憶猶新。而他用黃瓜魚等野生魚種換得最多的,就是雨傘和雨鞋等生活用品。


邵廣昭說,臺當局一天到晚辦魚季,鼓勵大家吃魚,卻不知魚源快速枯竭的殘酷事實。5年前他開始印製發送「海鮮指南」小冊子,建議民眾選擇食用經過養殖或沒有生存危機的魚,用「吃」來搶救海洋生態。


(原創版權,歡迎轉載分享,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


相關焦點

  • 無魚可捕危機逼近臺灣? 無野生魚類可吃的日子提前到來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臺灣快成無魚島了」,臺灣《聯合報》3日以此為題報導稱,有島內科研團隊發現,臺灣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科學家預估,沒有野生魚類可吃的日子恐將提前到來。報導稱,去年12月初,國際科學期刊《科學數據》發表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團隊的論文,文章提到,臺灣「中研院」研究團隊發現,30年來臺灣北海岸魚種從120種銳減至30種,只剩1/4,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經濟價值高的烏魚、白帶魚逐漸退場,逐步被刺河豚和臭肚魚取代。74歲的漁民邱清在北海岸海域捕魚逾60年,他說,近幾年漁民生活不好過,漁獲量少了兩三成。
  •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無魚之島」?據臺灣《聯合報》3日報導,有島內研究團隊發現,由於過度捕撈及氣候變化等原因,原本擁有豐富魚類資源的寶島,或將面臨無野生魚類可吃的困境。  報導稱,去年12月初,國際科學期刊《科學數據》發表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團隊的論文,研究發現,臺灣北海岸魚種平均每隔10年至15年就減少一半,30年來從120種銳減至30種,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
  • 愛吃魚,就選這5種魚,都是純野生,目前無法人工養殖,放心吃吧
    愛吃魚,就選這5種魚,都是純野生,目前無法人工養殖,放心吃吧!魚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不僅肉質細嫩,脂肪含量低,營養價值高而且我們還賦予了它年年有魚的吉祥寓意。魚的做法也有很多,有紅燒魚,清蒸魚,水煮魚,碳烤魚等等其烹飪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是,要想烹飪出相當美味的魚肉,你挑選的魚才是關鍵,只要魚買對了,想做出來的魚不好吃都難,愛吃魚的要注意了,這5種魚,目前人工無法養殖,大可放心吃!只要愛吃魚的朋友相信在買魚的時候大多都喜歡買野生海魚,因為擔心養殖魚添加了激素或者藥物。那麼哪些魚是純野生的?
  • 愛吃魚,認準這5種買,無法用淡水魚冒充,都是野生海魚,放心吃
    愛吃魚,認準這5種買,無法用淡水魚冒充,都是野生海魚,放心吃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愛吃魚,認準這5種買,無法用淡水魚冒充,都是野生海魚,放心吃!』日常生活中,除了家禽、畜肉,魚肉也是我們經常吃的一類食材。
  • 快要封海了,膠東人最愛吃的魚來了!
    膠東人最愛吃的魚來了!再不吃就封海啦! 在膠東各地均有春季吃鮁魚的習俗,「鮁魚跳,丈人笑」而且每年的這個時候,女婿都要給老丈人送魚的,其實不僅限給丈人
  • 郭臺銘要買魚給庫克吃 「他最愛吃鬼頭刀」
    ▲郭臺銘看到鬼頭刀,提到是蘋果執行長庫克的最愛。(圖/記者姚惠茹攝)    華夏經緯網5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東森新聞雲》報導,鴻海董事長、國民黨黨內初選參選人郭臺銘積極衝刺臺灣2020選舉,從15日開始一連三天展開花東產業之旅,第一站來到臺東成功漁港,剛好遇到魚市競標,看到鬼頭刀馬上說要買,因為蘋果執行長庫克最愛吃這種魚,還說要送去美國。
  • 鱷雀鱔入侵廣東,最愛吃魚的廣東人,為什麼搞不定這種北美巨魚
    中國的入侵種數量已達529種,其中陸生植物,陸生無脊椎動物和微生物為主要入侵類群,廣東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也是我國生物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2009年統計,廣東入侵物種數量超過200種,入侵植物超過90種。當前,薇甘菊、三裂葉蟛蜞菊、銀合歡、水葫蘆和馬纓丹已經在廣州處處開花。
  • 這種魚喜食糞便,最適合與草魚混養,民間稱它低檔魚,少有人愛吃
    說到魚類,相信有不少朋友跟我是有一樣的想法,就是魚肉好吃,但是由於有的魚魚刺很多,吃起來是比較麻煩的,於是也讓不少人不喜歡吃魚,當真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呀。所以我比較愛吃炸好的帶魚,這樣就不用擔心魚刺的問題了。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魚類,這種魚的口味有點特別。
  • 臺媒:「臺灣快成無魚島」 北海岸魚種30年銳減75%
    臺媒:「臺灣快成無魚島」 北海岸魚種30年銳減75% 2016-01-03 10:06: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中新網1月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科研機構調查發現,30年來北海岸魚種從120種銳減至30種,只剩1/4,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
  • 買魚時,就挑這4種「野生魚」,魚販都誇你是行家,海邊人也常吃
    魚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能吃到的一種肉類食材,平日我們上市場能常看到的就是淡水魚和海魚這兩大類,這兩者的生長環境不同,所以它們的味道及營養也是有一定差距的,陽仔就比較喜歡吃海魚,因為它的營養價值會比淡水魚更略勝一籌,它不僅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等,且含有大量對人體大腦有益的營養物質,所以,吃魚就要吃海魚
  • 被誤會最深的「魚」,我國年產5萬噸不夠吃,在美國卻泛濫沒人要
    在秋季有許多農作物將迎來豐收,如玉米、花生、紅薯、水稻等等,而除了農產品豐收以外,還有一類產品將迎來豐收,而且很多人都喜歡吃的,那就是海鮮產品,這個季節正是出海捕魚的季節,許多生活在海邊漁民朋友也將揚帆起航,去海中捕撈海鮮。
  • 日本人為什麼愛吃魚?
    我們都知道日本這個國家的人很愛吃魚,他們不僅是餐廳裡面到處都是魚類,而且他們家庭裡面也是有各種各樣的魚,咱們就有疑問!就是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吃魚?那有的人可能會說了,所有住在海邊的人都愛吃魚,那不是!咱們國家也有很多沿海地區,東南亞很多國家也是沿海地區。 比如說,菲律賓人也很愛吃魚,每天也是大量的吃魚。
  • 長江無魚之困:再不保護「四大家魚」基因庫,中國人將無魚可吃
    「長江魚是四大家魚的基因庫,如果不保護好魚類基因庫,將來我們就真的會面臨無魚可吃的局面,那是多麼可悲又可怕的事情」湖北石首市天鵝洲自然保護區內,飼養員給長江江豚餵食物和周圍人一樣,他不會講普通話,長期在船上風吹日曬,長相黑瘦,有些顯老。他對鄱陽湖最美好的一段記憶,還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跟著父母打魚,隨便一撒網,就能捕到單條三四十斤的魚,甚至曾打上過100多斤的魚,比人還高。但這些年,他眼看著湖裡的魚個頭越來越小,最大的也就一二十斤。魚的數量也少了。
  • 這條魚只吃樹上野果,每公斤3500元,蔡瀾說它就是世界上最貴的魚
    世界上的魚類很多,但說到最會吃魚的人,當屬我們亞洲人,日本人愛吃海水魚,東南亞愛吃淡水魚,而我們中國則因為幅員遼闊,物產資源豐富,使得人們對海水魚和淡水魚信手拈來,都能做成美味的料理。野生的忘不了魚價格非常高,被公認是馬來西亞最貴的食用淡水魚,在全世界的所有魚類價格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名貴。它們蹤跡難尋,數量稀少,生長周期長,曾經是王室專供。
  • 長江野生魚「有毒」 野生魚還能不能吃
    王娟 張筠 石小磊   一個很坦誠的聲音:如果長江中有鯉魚、鯰魚受了汙染,難保別的魚不會被汙染;   一個很尷尬的現實:南京對市場上的水產品檢測很嚴,但「環境激素」不在檢測範圍;   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吃魚時一定要煮熟煮透,千萬不要生吃,魚的內臟也不要吃。
  • 經常吃魚,你知中國最名貴的10種魚是哪些嗎?吃過3種都是王者!
    那對於經常吃魚的你來說,你又知道哪些名貴的魚種呢?有沒有有幸吃過那麼一兩種呢?據說能吃過兩種以上的都是王者級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咱們中國最名貴的10種魚吧!1、鰣魚鰣魚味鮮肉細,營養價值極高,其含蛋白質、脂肪、核黃素、尼克酸及鈣、磷、鐵均十分豐富。
  • 到底什麼樣的人愛吃野生動物?
    切斷疫情病毒源頭,人們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野生動物身上。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與2017年發現的一種蝙蝠上的病毒同源,並可能通過中間貯主傳染給人。中間貯主還待尋找確定,但從目前看可能還是某類野生動物。  不管最後找到的野生動物是哪一個,錯都不在野生動物本身,而在於吃它們的人。
  • 愛吃魚?注意魚身上這6個部位,別吃!
    愛吃魚?注意魚身上這6個部位,別吃!魚是一種好食材。它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脂肪含量不高,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但是,魚身上一個部位千萬碰不得,比砒霜還毒,還有6個部位,一定要少吃,最好從今天開始別再吃了!
  • 海洋汙染+過度捕撈,未來的我們會不會無魚可吃
    我們常聽到海洋環境汙染,漁業資源枯竭,「近海無魚可捕」這類說法。可是你是否發現?超市裡、菜場上的海鮮依然琳琅滿目,我們吃的海鮮一點沒比以前少,甚至還更多了。 這難道是錯覺?不。 近海漁業資源退化,這是事實。
  • 日本最有名的刺身料理,用的都是哪些魚,很多人吃過卻不知魚名!
    而三文魚的魚皮炸出來,香脆美味,蘸上一點辣椒粉,吃起來很爽口。而三文魚的生魚片,蘸上點調味料,再蘸上一點芥末,那口感簡直太美味了。在我國,一般沿海地區都喜歡吃生魚片,對於內地的人來說,吃著就很不習慣。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沿海國家,他們的土地面積很少,一般都靠海捕魚生活。在日本的北海道,那裡的漁民就會將捕撈上來的魚,製做成生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