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推出的新車有很多都「沒有霧燈」,為什麼會這樣呢?

2020-12-05 汽車科學島

#老司機聊汽車知識#

問題:

為何越來越多的汽車「沒有」前霧燈?近幾年推出的新車似乎普遍有這種問題,且越高端的車輛越看不到霧燈,難道是高端車輛有什麼高新科技能替代霧燈,或者又是在「簡配」了嗎?

其實這是錯誤的理解,霧燈是非常重要的安全配置;參考《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在霧天行車,以及在高速公路遇到雨雪霧沙塵等各種影響能見度的交通氣象條件時,霧燈都是必須要開啟,而且要配合危險警示閃光燈(雙閃)使用的哦,那麼這些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01燈源升級

汽車大燈的「燈泡」有三種類型,分別為:

滷素燈氙氣燈發光二極體(LED)使用前兩種大燈的汽車必須有獨立設計的霧燈,原因在於大燈很難再集成霧燈。老式的大燈普遍採用【遠近光分體式】設計,也就是遠光和近光用兩個燈泡;而每個燈泡都要配備反光碗或者透鏡,這就決定了大燈總成的尺寸會比較大。那麼再把霧燈集成在大燈總成裡,大燈可能真的會變成「大燈」。

遠近光一體式大燈理論上可以集成霧燈,然而霧燈是不用透鏡的,這種光源必須是散射光線;那麼高度集成的設計是不是又變回了分體結構了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不過問題不僅僅是集成設計影響美觀,散熱也是需要考慮的哦。

汽車燈組瓦數標準:

大燈35/55瓦霧燈35/55瓦其他燈組5-20瓦滷素大燈的發熱量是非常大的,燈泡溫度可以達到200℃以上;試想兩組共計110瓦的燈泡都固定在大燈裡,燈殼對於耐高溫的要求是不是會非常高。這就直接提升了製造成本,而將霧燈單獨設計在保險槓兩側,通過導流設計則可以有效起到散熱效果;這樣既保證了大燈的美觀,同時也有效控制了成本。

【氙氣大燈】的電光轉化效率要遠高於滷素大燈,相同瓦數的氙氣燈會有更高的亮度,且光線也是偏白色的「準冷光源」;但是這種大燈的結構特點仍舊沒有顛覆性的升級,曾經還出現過節省成本的近光滷素、遠光氙氣,或者相反的設計,不用功沒有使用多久就被淘汰了。

替代選項仍然是遠近光一體,原因除了便於設計以外,同時也有發熱量(散熱)的考量;因為氙氣燈的溫度是可以接近400℃的,那麼不論集成近光燈還是霧燈,對於大燈的散熱要求都會非常的高。大燈後方的線束、殼體以及其他結構也會受到影響,所以這種設計並不適合傳統燈光。

【LED發光二極體】的運行溫度相對低很多,溫度只是在100℃上下,普通功率的頭燈普遍能控制在≤80℃的範圍內;雖然這還是比較「燙手」的標準,然而相比芭比Q溫度等級的氙氣和滷素燈仍然有絕對優勢。

重點是LED燈珠的尺寸非常小,配合使用的透鏡也是迷你型;所以在相同尺寸的大燈總成裡,可以排列一串燈珠,其中配合透鏡使用的可以是遠光或近光燈;不裝備透鏡的遠光燈是在是太危險,然而合理控制功率和鋪設角度,作為霧燈使用貌似是沒有問題了,參考下圖。

LED大燈是一種顛覆性的照明技術,尺寸和發熱量的優勢決定了總成設計空間更大, 不僅可以有科技感很強的精美設計,同時可以高度集成各類燈組。重點是這種燈光從啟動到最大亮度是沒有延遲的,因為不需要像氙氣燈一樣通過安定器升至萬伏高壓;這種以自由電子和空穴複合釋放能量的技術,光電轉化效率也非常高,所以相同瓦數的亮度也會更高。

但是這種波長在380-780納米之間的冷光源,以白色光作為霧燈使用是不是會影響照明效果呢?

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因為LED燈通過成分的調整可以實現不同顏色。

紅光-碘化鎵綠色-磷化鎵藍色-氮化鎵白色-硒化鋅黃色-磷化矽以不同的化合物可以實現不同的顏色,這是LED的另一大優勢;很多汽車的大燈用日行燈的燈帶作為轉向燈,顏色不就是白色和黃色的轉換嘛。所以將用LED燈作為霧燈,不論使用白色、藍色還是黃色,對於照明效果都不會有任何影響。關於集成霧燈的話題就聊到這裡,不過還有一種真的沒有霧燈的汽車需要說明。

02簡配霧燈&加裝霧燈

部分價格在≤5萬範圍內的車輛,比如麵包車和微型汽車,以及少數三廂轎車也沒有霧燈,而且使用的是最原始的滷素大燈;這些車是實實在在的簡配了,因為《機動車安全技術條件》與相關規定只要求車輛必須有後霧燈,所以有些主機廠是真的會簡配霧燈的,當然也有車輛價格過低的原因。

而且簡配的不僅僅是前霧燈,後霧燈很有可能只有一枚,參考下圖。

核心知識:單後霧燈的車輛1000%都是在簡配,不存在單左側或右側霧燈更安全的說法!比如單側霧燈在沒有照明條件的道路行駛,是不是容易被當成摩託尾燈呢?兩組霧燈配合示寬燈起到的警示效果會更好,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簡配的方式又會影響夜間倒車,因為尾燈總成是對稱的設計,兩側的安裝倒車燈的位置也是相同的;把一枚倒車燈設計成霧燈,在倒車時必然會有一側看不清楚。所以這種設計是最差的霧燈設計,起源於歐美流行於全球——烏鴉都是黑色的。

核心問題:基於對目前的所有交通類法律法規的解析,汽車是不允許按照任何外置照明燈的;理論上原車沒有霧燈則後期不能加裝,不過事實卻是正常加裝不會遇到任何障礙。這是實測與諮詢的共同結果,即使在車輛年檢與交易過戶的時候也沒有影響。

因為前霧燈可以提升駕駛安全係數,降低交通事故率;規則中是肯定會有些「陋規」的,在實際應用中只要是普遍認可,且結果導向是正確的話則會被默認。所以沒有霧燈的汽車可以自行加裝,但是霧燈一定不要有透鏡,而且顏色也不要張揚,用普通黃色滷素燈即可。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天才」也會犯「愚蠢」的錯誤?
    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最近的一個奇怪現象,就是很多那些我們認為的非常聰明的人都表現得非常愚蠢。到此為止,我們終於對「天才」有了一個現代的概念:天才就是那些擁有高智商的人,這種高智商能讓你在幾乎所有事情上都變得聰明。
  • 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
    人為什麼打哈欠企鵝用打哈欠來求偶,蛇在進食後打哈欠來調整下巴,豬打哈欠表示憤怒,那麼人為什麼打哈欠?通常哈欠都被跟「困」「無聊」掛上鉤,其實不是這樣的。打哈欠是人的一種本能。孕中期當你還是個胎兒時你就已經會打哈欠了。儘管其原理還未知,但目前認為這跟大腦的發育有關。
  • 趣味問題:為什麼汽車開久了底盤會變得「鬆散」?
    新車開起來往往感覺更紮實,老舊車輛不論實際車況如何,看起來總會感覺「鬆散」;其實這種感受更多來自心理暗示,因為汽車作為非常複雜的工業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總會出現「老化」的問題,這是不能否認的客觀事實。但主要為鋪裝路面代步的汽車實際沒有什麼問題,有些設計調校水平高,而且養護標準也很高的車輛,即使是老車也不會鬆散;反倒是有些新車落地就有松松垮垮的感受,那麼究竟存不存在「變鬆散」的概念呢?
  • 原來你是這樣的「青い」
    先來看這個劇的主題「隣の家族は青く見える」很多同學反映這個「青い」用的不明不白。為什麼是「青い」呢?為什麼不是「赤い」「ピンク」等等?有其他理解的你們還可以在下方回復,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相信選擇「鄰居家的月亮更圓」的同學會比較多,那麼鄰居家的月亮更圓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和「鄰居家看起來很讓人羨慕」意思差不多,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總是看著別人家好。於是出現了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別人家的老公更體貼;別人家的飯更香等別人家系列。
  • 任天堂的「無限遊戲」
    問題來了,你打算如何給玩家設計遊戲劇本呢?遊戲劇本包含了遊戲主題、目標、以角色為基礎創作的故事線等。神秘客戶並沒有給出對於遊戲的期待,或者任何形式的「參考值」。這確實令人頭疼。如果你暫時還沒想好,我這裡有一個現成的劇本大綱,供你參考。有一個叫「任天堂公司」的遊戲從問世至今,已經過去了 130 年了,一共歷經了六任社長(不要忘了,他們都是「你」的轉世)。
  • 日語裡「海老」與「蝦」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裡,「海老」與「蝦」都讀作「えび」,指的都是甲殼類的蝦。那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被報導過的不明飛行物都和外星生命沒有聯繫,不存在「天外來客」
    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呢?這個問題不僅像我們這樣的天文愛好者正在好奇,就連科學家們也在不停地探索和追問,現實的情況是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任何外星生命的確切證據,也許還要經過幾十年幾百年才能找到外星人,也許其實根本不存在外星人,但是這都阻止不了我們對外星生命的好奇和想像。
  • 做一個引起極度舒適的「深色模式」,到底有多難?
    但「深色模式」要實現理想的視覺體驗,絕不是將底色變黑,將文字變白這麼簡單。Google 在 Material Design 的設計指導中對於深色模式中列出的設計規範中,第一條就是「不要使用 100% 的純黑」。UI 設計師 Ilke Verrelst 曾指出,不要在純白背景上顯示純黑文字,反之亦然,這是基本的設計規則。為什麼呢?
  • 這家公司推出的「共享咖啡杯」,未來可能會出現在星巴克
    據 CNN 一項數據,每年全球這種杯子的使用量約有 6000 億個,其中絕大部分都沒有被回收。上海實施垃圾分類後,扔一杯沒喝完的奶茶都要分為 4 個步驟,那有沒有可以既環保又便利的做法呢?一家叫做 CupClub 的英國的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個杯子循環回收系統,模式和現在的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有點類似。消費者在咖啡店打包飲料帶走後,可以在喝完後將杯子放回最近的回收點。
  • 處於「隱生狀態」的「水熊蟲」會成為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物種嗎?
    人類一直期盼著尋找外星生命事業取得成功,渴望著找到一個與地球環境類似的星球,並在那裡繼續著人類的文明,但是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性——在人類尋找到外星生命之前,或許地球上的某些生物已經來到了外星,並且在那裡生存了呢?
  • 人人都是賽博格的未來,性別有沒有可能真的會消失?
    人人都是「賽博格」的未來,性別會消失嗎?「賽博格」這個概念一開始跟時尚沒有半毛錢關係,是兩個非常不懂時尚的航天學工程師想出來的。如果說之前對「賽博格」的討論都是停留在科學的範圍內,那麼現實當中,有沒有「賽博格」呢?如果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一點就會發現,現實當中也有。比如說有一個士兵,配備了紅外攝像頭、耳麥、具備遠程瞄準能力的武器,或者穿上了可感知外界溫度的高科技外衣時,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賽博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在2017年投入了近4億人民幣開展「神經工程系統設計」。
  • 新的一年,「小目標」會做出新變化
    來源:基金豆最近經常有豆友向豆妹反映,說「小目標」方便省心,但是跟投的時間太不靈活。無論是申購還是建倉,都是每兩周才發一車,想買的時候往往還需要等很多天才會建倉完畢,感覺不夠及時怎麼辦?可不可以讓小目標發車更快一些呢?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我們去思考為什麼複製人將自己孕育孩子看得如此之重時,我們會發現這背後的宗教邏輯。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後果難以意料這一法則將被無情印證:對某一特定疾病敏感的基因可能有第二甚至第三層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在基因更改時沒有被察覺,它們可能數年甚至隔代才能體現。既然基因工程有著這麼多限制,這是否意味著,不管將來基因工程對人性進行何種有意義的改變,我們都不用再探討了呢?這一論斷言之尚早,得出這一結論前我們還需要謹慎地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 以「120km/h巡航」的新車轉速3000現在轉速4000,原因是什麼?
    (扭矩×轉速÷9549×1.36=馬力)這是公制馬力的計算公式,馬力(PS)的驅動力標準是恆定不變的「75kg·1m/1s」,汽車的整備質量是不變的,所以也就是馬力越大加速越快且極速越高。而實現大馬力的方式或為大扭矩低轉速,或為小扭矩高轉速;新車時的巡航轉速是標準扭矩與標準轉速實現,假設巡航駕駛需要65馬力,扭矩是150N·m,巡航轉速就是3000rpm多一點點。
  • 法拉第未來發布新車,能否給樂視續1秒?| CES 2017
    隨後賈躍亭破天荒地開始了一段英文演講,大意是 FF91 可以讓用戶「扔掉車庫裡的其他車」。演講結束後,他再次試圖進行泊車操作,新車沿著地面標線走到了場地左側,但仍然緊貼右側牆壁和標線,只留下一個側面給媒體拍照。
  • 佛教:何謂「無分別智」與「後得智」?
    (二)世俗諦有分別,第一義諦無分別為了使讀者弄清楚「分別」與「無分別」的問題,再一次《中論》的講課中特別援引生活上的例子來加以說明。現將當日的講話轉成文字,列載於後,以完本篇。說到「無分別」的問題,有些同學疑惑:如果說什麼都「無分別」,好像沒有道理吧。
  • 為什麼汽車霧燈用黃光 而不是醒目的紅光?
    ● 人眼對什麼顏色的光最敏感   汽車安裝的燈具目的就是警醒,所以得先弄清人眼對什麼顏色的光最敏感,這樣才有意義   那麼霧燈用的是黃光,是很合理的。那麼為什麼剎車燈採用紅燈呢?那是紅色對於人類有危險的含義,其實人眼對其靈敏度不高。
  • 乾式雙離合變速箱是否需要「換油」,與溼式有哪些不同呢?
    這種機器是由兩組離合器分別控制兩根輸出軸,在每根軸上分別布局奇數擋(1/3/5/7)和偶數擋(2//4/6/8)檔位;在換擋時以同步半聯動的狀態實現高速換擋,實現在分離檔位的瞬間結合,這是一種效率很高的「運動型變速箱」。那麼這種變速箱的乾式與溼式是什麼概念,是不是乾式就不用油了呢?
  • 誰都想要的 OTA,為什麼強如大眾也搞不定呢?
    但即使這樣,ID.3 依然還在焦灼中——「基礎架構開發的太倉促」、「(各個模塊)常常相互不理解導致中途推出」 這讓我非常吃驚,OTA 就這麼難?強如大眾,先進如 MEB 平臺,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然而仍舊被現實打得暈頭轉向,有人房貸、車貸被壓得緩不過來,更有一大波人連體會這樣壓力的資格都沒有,真真是心碎了一地,還不得不一片片撿起,勉強粘好,繼續著「社畜」的人生。奈保爾在《米格爾街》中的描述:「生活如此絕望,每個人卻都興高採烈地活著。他們興高採烈地,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但可能他都沒有料到,「沙雕」成為了很多人重要的快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