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實現以生物手段讓電腦感染病毒

2020-12-04 中關村在線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日前成功運用生物學手段使計算機感染惡意代碼。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惡意軟體存入合成DNA中,並演示了植入的代碼如何損害連接著基因測序儀並對這段DNA進行分析的電腦。

這項實驗是在2016年底和2017年進行的。研究團隊近日出席了在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舉行的安全研討會,公布了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表示,距離此類攻擊成真可能還需數年時間,目前還未發現有黑客發動此類攻擊的跡象。

但該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如果不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技術高明的黑客很可能會利用這種新技術奪取計算機系統的控制權。

依靠這項技術,黑客可將數字信息編碼進合成DNA。研究人員認為,普通硬碟或快閃記憶體保存數據的時間只有短短數年,而且很容易損壞, DNA對數據的維持能力要長久得多。這項新技術將計算機中二進位代碼的1和0轉換為A、C、G、T,分別代表構成DNA的4種礆基:腺嘌呤、胞嘧啶、鳥嘌呤和胸腺嘧啶。

而他們現在公布研究成果,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幫助基因組學行業了解潛在的風險,並採取措施降低這種風險。

相關焦點

  • 日研究人員發現愛滋病病毒感染的新機制
    新華社東京1月28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日前發表公報稱,研究人員發現了愛滋病病毒進行細胞間感染的新機制,並發現一種化合物能遏制這種感染。這有望促進開發治療愛滋病的新藥物。  此前,研究人員發現愛滋病病毒的細胞膜會形成被稱為「隧道納米管」的微小管道,從而使得細胞間能夠迅速進行物質交換,病毒在此過程中得以傳遞,但一直未能弄清「隧道納米管」的形成機制。  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先讓愛滋病病毒感染來自人血的巨噬細胞,發現巨噬細胞開始形成「隧道納米管」。
  • 英研究人員計劃開展「挑戰研究」:讓志願者感染新冠以加快疫苗試驗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根據一份聲明,英國研究人員明年伊始將首次開展挑戰研究,故意讓志願者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第一批參加這項試驗的志願者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前不會接種試驗性疫苗。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0日報導,在通常的疫苗試驗中,研究人員會給志願者接種試驗性疫苗,然後對他們進行數月跟蹤,直到其中一組自然感染病毒。
  • 他在B肝病毒感染研究「迷宮」中找到了「門」
    日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 自2007年回國至今,李文輝及其團隊一直潛心致力於B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研究。B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共同受體的發現,為攻克病毒性肝炎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解讀近期多種病毒感染研究新成果!
    s41564-019-0385-x通過靶向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唾液中發現的蛋白質,耶魯大學研究人員減少了小鼠中的寨卡病毒感染。該研究的作者說,這一發現表明研究人員如何開發針對寨卡病毒和類似蚊媒病毒的疫苗,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目前沒有針對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治療方法,這種感染在2015年爆發期間造成了大量疾病,包括出生缺陷,影響了美洲一百多萬人。潛在疫苗策略的一個來源是攜帶並傳播病毒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蚊子。
  • 去年12月美國有無新冠病毒感染?美國疾控中心研究引發爭論
    CDC)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美國出現的時間或許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早數周,而且是在中國武漢鑑定的第一批新冠病例之前。(CDC)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2020年1月經鑑定這些不明原因肺炎是因感染了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所導致,這種病毒後來被命名為 SARS-CoV-2。1月20日,美國確認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這是一位剛剛從中國探親回國的華人。
  • 美媒:研究人員稱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突變」,更容易感染人類細胞
    「在我們使用的細胞培養系統中,帶有這種突變的病毒比沒有突變的病毒具有更強的傳染性。」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新消息,佛羅裡達州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已有研究證明顯示,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經發生「突變」,令其更容易感染人類細胞。
  • 美國研究人員:寨卡病毒或致男性睪丸縮小
    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小鼠實驗發現,寨卡病毒可能降低男性睪丸素水平,減少精子數量,導致睪丸縮小並影響生育能力。先前研究顯示,男性感染寨卡病毒後,病毒會在精液中存留數月之久,但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病毒對男性健康的確切影響。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麥可·戴蒙德帶領研究小組,令一組雄鼠感染寨卡病毒。兩周後,雄鼠睪丸出現明顯萎縮。
  •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機體的!
    2019年6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關於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大家一起學習了解病毒如何感染機體。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出更為有效的疫苗,此前研究人員發現,在腸道和器官中不同細菌和病毒之間或許會存在一種有益的相互作用。
  • Mac電腦現病毒!你以為安全的「蘋果」早被「果蠅」叮了
    當時20多萬電腦遭感染,但其中大多數是裝有Windows作業系統的電腦,蘋果Mac電腦遭「勒索」的報導少之又少。但近日研究發現,即便是Mac電腦,也不可能對病毒完全免疫。據CNN、《財富》等媒體消息,研究人員近日在Mac電腦發現了一種叫做「果蠅(FruitFly)」的惡意軟體,且該軟體已經在Mac電腦中潛伏了長達數年的時間。
  • 賽默飛:病毒感染中基於代謝及脂質組學的亮點研究成果
    儀器信息網在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態勢的同時,也更加關注病毒感染的致病機理等相關研究進展。近年來,組學研究成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的重點,對於病理、毒理學、藥物動力學等具有重要價值,相關高水平學術期刊大量報導了科研人員利用組學技術開展的病毒致病病理學的研究成果,也對於此次疫情的進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 英國研究:感染新冠病毒後,抗體水平會「迅速降低」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近日公布一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攜帶的病毒抗體,會隨著時間逐漸消失。有美媒形容,這一結論可能會對「群體免疫」論者構成「當頭一棒」。然而,中國研究人員早在6月份就已經做出類似發現,並在英國期刊上公布。
  • NEJM和medRxiv:兩項最新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出現再次感染的...
    2020年12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兩項新的研究給出了令人鼓舞的證據,表明感染過SARS-CoV-2冠狀病毒可能提供一些保護,防止未來的感染。研究人員發現,對這種冠狀病毒產生抗體的人在長達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內再次檢測出陽性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 科學家發現史前神秘巨型病毒感染條件,能否感染人類有待研究
    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對此進行了研究,發現了病毒星門打開的環境條件。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很難找到處於正在感染狀態的病毒,這些病毒只佔約百萬分之一。研究人員為此開發了一種模擬感染階段的新方法,他們對各種病毒進行了一系列嚴格的化學和環境處理,旨在模擬病毒在感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狀況。利用學校可以在原子層面成像的新型低溫電子顯微鏡及掃描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可在感染過程中捕捉病毒和蛋白質,研究它們的結構。結果發現,低pH值、高溫和高鹽是誘導病毒打開星門的三種環境條件。更重要的是,每一種情況都會導致感染的不同階段。
  • 研究人員表示:普通感冒可以預防感染新冠病毒
    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都是病毒,不過只是一個小病毒,一個大病毒。但在專家和研究人員眼裡,普通感冒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讓小編來帶你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吧!是普通感冒最常見的原因,研究人員發現其可以引發人體的抗病毒防禦,也就是說,它們可以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
  • 印度研究人員認為伊維菌素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
    來自印度的研究人員在對接觸COVID-19患者的醫護人員進行藥物測試後,認為一種藥物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這種藥物叫做「伊維菌素」(ivermectin),它出現在之前的研究中,在實驗室測試中顯示這種藥物對治療新冠有效。
  • 美疾控中心新研究發現:美國去年12月或已現新冠感染
    報導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紅十字會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在9個州採集的7000多份獻血血樣,其中106份血樣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結果呈陽性研究報告當地時間周一發表在美國《臨床傳染病》半月刊上。報告的作者們稱,這一發現表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可能在2019年12月就已在美國出現,早於此前的認知」。報導指出,有跡象表明,這種病毒的傳播時間早於人們的認知。在法國,研究人員對住院患者樣本進行回溯性檢測後發現,有一名患者是在2019年12月底被感染的。
  • 致命病毒罕見出現,周邊美國生物實驗室有前科,曾運送活體病毒
    據央視新聞報導,日前由於韓國某些市頻發奇怪的生物病毒感染,調查後懷疑是美軍在當地的生物實驗研究所的病毒導致的,這一結果引起了韓國民眾一致憤怒,它們紛紛要求查明真相和關閉美軍實驗室。無獨有偶的是,在早前韓國《統一新聞》的一篇報導中披露,美軍至少在韓國龍山、釜山、群山、平澤四個地方設立了炭疽桿菌生物實驗室,並在五年內先後進行了超過15次炭疽桿菌試驗,在期間還出現過疑似試驗人員受到了病毒洩露感染。
  •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能感染蜜蜂的植物病毒
    原標題:中國科研人員發現能感染蜜蜂的植物病毒   導致蜜蜂蜂群衰竭失調(CCD)的原因,一直是困惑科學界的難題。近日,由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繼蓮和美國農業部蜜蜂研究室陳彥平博士等組成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能感染蜜蜂的植物病毒——菸草環斑病毒(TRSV);這一蜜蜂病蟲害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可能有助於揭開CCD的秘密。
  • 既然有感染者病例,科學家們為何還要構建活的新冠病毒?
    該研究來自瑞士的一個科研團隊,研究人員認為,快速構建出活的新冠病毒,可以成為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的替代方法,從而爭取時間對疫情暴發做出快速反應。該研究中所用的反向遺傳學技術是什麼?在生物科技領域有哪些應用?這種合成病毒的研究如何改變對疫苗研發的認識?
  • 英國一男子因植入人體晶片引來電腦病毒
    他竟然因為植入晶片者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被電腦病毒「附身」的人。造成病毒感染的是他植入手中的一塊晶片,隨後病毒又傳染給了辦公室裡的電腦,後來電腦又把病毒傳給別的電腦。 這種晶片名叫「無線通信身份識別晶片」(RFID)。我們的「公交卡」使用的就是這種晶片。其實,這都是科學家有意為之,目的就是想看看RFID晶片是否能夠傳播電腦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