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寨卡病毒或致男性睪丸縮小

2020-11-23 環球網

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小鼠實驗發現,寨卡病毒可能降低男性睪丸素水平,減少精子數量,導致睪丸縮小並影響生育能力。

先前研究顯示,男性感染寨卡病毒後,病毒會在精液中存留數月之久,但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病毒對男性健康的確切影響。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麥可·戴蒙德帶領研究小組,令一組雄鼠感染寨卡病毒。兩周後,雄鼠睪丸出現明顯萎縮。研究人員在由英國《自然·遺傳學》發表的論文中寫道,雄鼠睪丸「內部結構坍塌」,許多細胞凋亡或瀕死。三周後,雄鼠睪丸萎縮至原來的十分之一大小。6周后,雄鼠體內寨卡病毒清除,但睪丸未見恢復。研究人員發現,受感染雄鼠的精子數量減為正常雄鼠的十分之一,睪丸素水平「非常低」,令雌鼠受孕的機率降至正常雄鼠的四分之一。

戴蒙德說:「我們無法確定這種損傷是否不可逆,但我認為是,因為支撐(睪丸)內部結構的細胞被感染、破壞了。」研究顯示,寨卡病毒會攻擊睪丸支持細胞,這種細胞又名保育細胞,對精子的生成起著重要作用,為發育中的精子提供保護和營養,而且,支持細胞不可再生。論文另一作者凱利·莫利說:「這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種能對生育能力造成如此嚴重後果的病毒。」(黃敏)【新華社微特稿】

相關焦點

  • Nature:寨卡病毒導致小鼠睪丸體積縮小結構破壞
    的研究發現,寨卡病毒感染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孕婦和出生缺陷。但在小鼠中,新的研究發現了寨卡病毒對於小鼠雄性生殖系統的嚴重損傷,引起了人們對人類男性可能遭受得到的威脅的嚴重關切。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們,通過在《Nature》上的研究文章,報導了寨卡病毒對於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統的損害。研究已經發現,寨卡病毒能夠在感染者精液內停留數月之久。
  • COVID-19對男性睪丸損傷和調節功能障礙風險很高
    根據在線資料庫the Human Protein Atlas portal,睪丸中ACE2蛋白和mRNA的表達水平最高。基於人睪丸scRNA-seq分析,此前有研究報導了ACE2主要富集於精原細胞、間質細胞和塞爾託利氏細胞。所有的研究結果都表明男性生殖腺易受SARS-CoV-2攻擊的潛在風險。
  • 巴西研究人員稱沃爾巴克氏菌或有效抑制寨卡傳播
    新華網華盛頓5月4日電(記者林小春)巴西研究人員4日說,一種被認為有望控制登革熱流行的常見細菌,同樣也能幫助控制寨卡病毒流行。  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宿主與寄生體》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的研究證明,給蚊子注射沃爾巴克氏菌後,蚊子傳播寨卡病毒的能力大幅下降。
  • 研究表明T細胞可以預防小鼠寨卡病毒感染
    在《科學進展》的一項新研究中,Shresta和她在LJI的同事報告說,免疫系統的T細胞可以防止老鼠感染寨卡病毒。這一發現表明,有效的寨卡疫苗需要激活T細胞才能與抗體協同工作。「如果我們把T細胞和抗體結合起來,我們就會有更強更長期的保護,」LJI的博士後研究員、這項新研究的第一作者安妮·艾龍·恩戈諾博士說。
  • Cell公布2016年中國年度論文,高福院士領導的「Zika感染引起睪丸損傷」成果入選
    入選的年度論文是:傳染病學領域:以李向東、高福為通訊作者,發表在《細胞》雜誌的《寨卡病毒引起小鼠睪丸損傷並導致雄性不育》。 研究人員發現感染寨卡病毒後,病毒會誘導睪丸和附睪發生炎症反應,而不是引發前列腺或精囊的炎症,這表明這些組織細胞易於受到寨卡病毒的感染,可能是寨卡病毒的潛在存儲庫,這意味著Zika病毒或許會成為類似於HIV
  • 中國團隊在精液中發現新冠病毒,新冠可能對男性威脅更大
    5月7日,中國的研究人員發布結果稱,在中國本土的病中、愈後男性病例精液樣本裡,都檢出新冠病毒。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中國研究者對新冠威脅生殖系統的研究結論——一個月前,美國團隊還發文稱男性生殖系統不會受到新冠威脅。
  • 美國開始寨卡滅活疫苗臨床試驗
    新華社華盛頓11月7日電(記者林小春)繼今年8月啟動一項寨卡疫苗臨床試驗後,美國科學家7日又宣布啟動另一種寨卡疫苗的一期臨床試驗。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在一份聲明中說,寨卡病毒仍在繼續擴散,對孕婦及其嬰兒尤其不利。「我們迫切需要一種安全、有效的寨卡疫苗,保護人們不被寨卡病毒感染」。
  • 40萬隻雄蚊是如何在美國抵禦寨卡病毒的入侵
    而隨著北半球進入盛夏,寨卡病毒的魔爪已經伸向了美國南部。面對這一重大公共安全隱患,科學家們正在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寨卡病毒的疫苗正在研發中,已經出現的幾款也取得了不錯的評價。但是,面臨大規模應用還需要時間,遠水難以救近火,現在亟需一個有效的方法來對抗寨卡的肆虐。既然蚊子是傳播寨卡病毒的罪魁禍首,科學家正在想從蚊子身上尋求解決辦法。
  • 我國研究團隊全球首先揭開寨卡病毒複製奧秘
    我國研究團隊全球首先揭開寨卡病毒複製奧秘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12日 14:19 A-A+ 而近日,天津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性權威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首次揭開了寨卡病毒複製的奧秘,這將為研製抗寨卡病毒藥物,提供重要依據。
  • 寨卡病毒的潛伏期多久有幾天?寨卡病毒會死人嗎?
    如果你從疫情流行地區回來之後兩周內,沒有出現上述感染寨卡病毒的臨床症狀,那就可以說你沒有被感染。目前有限的資料提示寨卡病毒潛伏期為3-12天。所以,通常暴露後觀察兩個星期,如果沒有發病就基本沒事了。  三、感染上寨卡病毒後,如何治療  目前尚沒有針對寨卡病毒的疫苗、預防性藥物或特效藥。但是,其疫苗研發工作正在進行中。由於該病症狀相對溫和,只需對症治療即可。
  • 《科學》:一種蚊子亞種容易感染寨卡病毒,加劇寨卡疫情蔓延
    在過去十年中,寨卡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造成數百萬人感染。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和巴斯德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了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埃及伊蚊。 在5000年至1萬年前,這種原產於非洲的蚊子物種產生了一種適應人類的亞種,該亞種在過去幾個世紀裡傳播到其他大陸。
  • 圖文:寨卡病毒相關神經系統疾病影像學表現大全
    繼2015年末在巴西發現首例與寨卡病毒(ZIKV)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疑似病例後,目前已有幾項研究探索了該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及其相關併發症。除了與新生兒小頭畸形密切相關外,ZIKV感染還可引發成人嚴重神經系統併發症,如吉蘭-巴雷症候群、神經根神經炎和腦膜腦炎。
  • Cell Stem Cell:寨卡病毒也感染成體神經祖細胞
    然而,與這種蚊子傳播的和性傳播的病原體相關聯的格林-巴利綜合症(Guillain-Barré syndrome)和其他的神經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表明寨卡病毒感染也給成年人帶來風險。近期的多項研究揭示了寨卡病毒如何感染胎兒腦細胞(Cell Stem Cell, doi:10.1016/j.stem.2016.02.016)。
  • 中國科學家破解寨卡病毒引發小頭症之謎:一個胺基酸位點突變
    中國科學家破解寨卡病毒引發小頭症之謎:一個胺基酸位點突變 新華社華盛頓9月28日電,為什麼寨卡病毒會引發嚴重的小頭症?
  • Front Microbiol:關鍵蛋白有助於開發西尼羅河病毒/寨卡病毒療法
    2019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們鑑定出一種蛋白質,該蛋白質對於控制西尼羅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並且可能有助於開發預防和治療這些病毒的療法。
  • CSC |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團隊揭示寨卡病毒Capsid蛋白的新功能
    然而在2015-2016年,寨卡病毒突然在巴西、美國、東南亞地區爆發,很快擴散至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並與胎兒流產,新生兒小頭畸形、格蘭-巴雷症候群等病例的快速增加密切相關。2016年初,世界衛生組織將寨卡病毒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從而極大加快了全球對寨卡病毒研究的步伐,在短時間內就建立了多種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寨卡感染疾病模型,並且被應用到寨卡病毒的診斷,治療以及相關疫苗的臨床前評價中。
  • 研究解析寨卡病毒基因組RNA二級結構圖譜並發現調控RNA病毒傳播的...
    該論文對寨卡病毒的RNA基因組在二級結構層次進行了綜合分析和建模,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且驗證了一個只在流行株系中特異性存在的長程RNA-RNA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該相互作用可能促進寨卡病毒流行株系的細胞感染功能。論文顯示了RNA二級結構對寨卡病毒的重要作用,闡釋了調控RNA病毒傳染性和毒性的新型分子機制,為相關藥物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寨卡病毒是一種黃熱病毒。
  • 中國科學家《自然》子刊刊文:首證寨卡病毒能感染周圍神經
    動物模型的實驗確認了寨卡病毒能直接感染周圍神經系統之後,研究進一步通過人源細胞來進行體外細胞實驗,以研究寨卡病毒對人源細胞的感染及細胞特異性分子病理學。研究人員誘導人類多能幹細胞(hPSCs)分化成人類神經嵴細胞(hNCCs),並進一步分化成人類周圍神經細胞(hPNs),對神經嵴細胞、周圍神經細胞進行接毒感染。
  •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示新冠病毒可致男性生殖障礙
    (原標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示新冠可致男性生殖障礙,睪丸易受攻擊)
  • 小頭症和寨卡的恩怨情仇!-cell stem cell, IF 22.268
    在最新的cell stem cell上發表的文章《Zika Virus Disrupts Neural Progenitor Development and LeadstoMicrocephaly in Mice》中,研究人員Li,Xu和他們的科研團隊展示了在胚鼠大腦中,寨卡病毒以神經前體細胞為目標大量複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