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在過去十年中,寨卡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造成數百萬人感染。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和巴斯德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了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埃及伊蚊。
在5000年至1萬年前,這種原產於非洲的蚊子物種產生了一種適應人類的亞種,該亞種在過去幾個世紀裡傳播到其他大陸。鑑於這種入侵的亞種對人類血液有明顯偏好性,它被認為已經成為黃熱病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等病毒的主要載體。
寨卡病毒,圖片來自Wikipedia。
通過實驗手段比較全球不同地區的埃及伊蚊野生種群,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侵入性亞種在傳播寨卡病毒方面非常有效,這不僅是因為它更頻繁地與人類接觸以獲取血液,還因為它比非洲亞種更容易感染這種病毒。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20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nhanced Zika virus susceptibility of globally invasive Aedes aegypti populations」。
這些研究結果為非洲至今沒有爆發大規模寨卡病毒疫情提供了解釋。它們還對這種病毒的出現及其對公共衛生影響的區域和大陸差異提供了新的啟示。
參考資料:
1.Fabien Aubry et al. Enhanced Zika virus susceptibility of globally invasive Aedes aegypti populations.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d3663.
2.Greater mosquito susceptibility to Zika virus fueled the epidemic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greater-mosquito-susceptibility-zika-vir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