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日宣布,將寨卡病毒及小頭症列為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國際社會應當協調應對。這是繼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質炎及伊波拉疫情後,世衛組織發布的第四個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寨卡(Zika)病毒正在美洲「爆炸式蔓延」,目前已在全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有疫情報導,並已發現超過4000例新生兒小頭畸形病例。中國大陸目前尚未發現寨卡病毒病例,但存在病例輸入風險。國家衛計委提醒,隨著氣候逐漸回暖,到了春夏季後,廣東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
2月3日,國家衛計委公布《寨卡病毒病診療方案(2016第一版)》,其中規定:病毒螢光PCR核酸檢測為病原學檢查和病例確診依據。
針對此次疫情,天隆科技緊急啟動 「寨卡(ZiKa)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的項目並已設計完成,隨時等待量產工作。該試劑盒將第一時間走進疫情防控部門,為疑似病例的及時、有效檢測工作提供保障。
寨卡(ZiKa)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
檢測原理:
寨卡病毒核酸為單股正鏈RNA,全基因長度約為11Kb,天隆科技選擇其中多個保守靶基因片段作為檢測目標,實現多靶點同時檢測,並結合高特異的探針技術(LNA技術),有效地避開其他黃病毒的幹擾,確保檢測的高敏感度和特異性,可對血清中寨卡病毒實現實時定量分析,其檢測靈敏度可達50copies/ml。
該檢測試劑盒配合天隆自主研發生產的自動化核酸提取儀、提取試劑及螢光定量PCR儀,從樣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檢測、報告的出具僅需2個小時,大大縮短了檢測周期。特有內參基因的擴增檢測,對實驗過程(核酸提取、PCR擴增)進行全程監控,最大程度上保證結果的可靠性。
試劑盒參數:
靈敏度:50copies/ml
規 格:25測試/盒
有效期:-20℃保存,有效期12個月。
什麼是寨卡(Zika)病毒?
寨卡(Zika)病毒屬於黃病毒科中之黃病毒屬的RNA病毒,與乙型腦炎病毒、登革熱病毒、西尼羅病毒近親。該病毒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在人際間傳播。該病毒於1947年首次在烏幹達被科學家一隻發病的恆河猴體內分離出來,當時這隻猴子是準備用來進行黃熱病研究的。
寨卡(ZiKa)病毒模式圖
寨卡病毒病感染以症狀和流行病史為診斷基礎(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區旅行)。由於寨卡病毒與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和黃熱病等其它黃病毒會發生交叉反應,因此通過血清學方法做出診斷可能較為困難。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和血中病毒分離培養可以確診。起病7天內,如果檢測到外周血清中寨卡病毒RNA陽性可以診斷,但由於RT-PCR陽性窗比較短(3-7天),也就是病毒血症期短,因此陽性窗之外陰性結果不能除外感染。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過蚊子(伊蚊)叮咬傳播,血液和性傳播罕見。多數病人僅出現輕微發熱、紅疹(多數為斑丘疹),另有一些病人會出現頭痛、關節痛以及非化膿性結膜炎等症狀,大多持續2至7天後自愈,極少出現死亡。近期有研究結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導致少數人出現神經和自身免疫系統症狀,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並可導致小兒夭折,其因果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確證。
目前該病主要通過對症治療,尚無針對性的藥物和疫苗,但可通過防止蚊蟲叮咬有效預防。建議採取以下措施:使用驅蟲劑;穿戴儘可能覆蓋身體各部位的衣服,而且最好是淺色衣服;採用紗網、門窗緊閉等物理屏障;蚊帳內睡覺。要保護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個人都應當採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婦或者計劃懷孕的婦女應當遵循這一建議,當前往已經出現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區旅行時也可徵求當地衛生部門的意見。
天隆產品早在HIN1、H7N9、伊波拉、中東呼吸症候群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9年,陝西首例H1N1。天隆螢光PCR儀檢出陝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2013年,H7N9。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期間,天隆螢光PCR儀和核酸提取儀及試劑裝備了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州市CDC等重點單位,完成了數千例流感樣H7N9病毒核酸提取和篩查;
2014年,伊波拉疫情。天隆科技快速響應進行伊波拉病毒核酸檢測試劑(PCR-螢光探針法)的研發和生產,在獅子山疫區,我國援非醫療檢測隊利用該試劑完成了348例伊波拉出血熱疑似病例的臨床研究,檢出陽性標本166例。該試劑盒經過CFDA嚴格考核,通過了應急審批,獲得了國家註冊證,已正式列入我國及西非診斷伊波拉病毒和疫情防控的應急儲備產品;
2015年,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MERS-CoV)。天隆設備一旦發現MERS疑似病例,最快2小時內就能出結果,MERS檢測試劑發往多個省級CDC、醫院並出口至韓國,用於國家定點醫院、流感檢測網中心對流感、發熱病人的初篩。
「為人類健康,創造一流分子診斷產品」是天隆科技的追求,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人類健康提供優良的產品及全方位的支持服務。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