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公司送百萬基因改造蚊進入美國對抗寨卡病毒

2020-12-01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月3日報導,近日,數百萬隻變種蚊子由英國送到美國,在佛羅裡達州釋放,以對抗寨卡病毒。

據報導,英國生技公司利用基因改造,在散播寨卡病毒的埃及斑蚊體內植入「殺手基因」。殺手基因能讓埃及斑蚊幼蟲的生命縮短,進而讓病媒蚊數量銳減,阻止寨卡病毒散播。而在巴西的實驗顯示,基因改造後,蚊子數量銳減90%,達到前所未見的控制程度。

據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早前已宣布,寨卡病毒疫情嚴重是公共衛生的緊急事件,提醒孕婦不要到疫區旅遊。它還被視為數千個嬰兒「小頭症」的元兇。目前南美洲疫情嚴重,對美國的威脅也正在升高。

報導稱,英國牛津昆蟲技術公司(Oxitec)生物科學家尼莫(Derric Nimmo)稱:「我們預計在9個多月期間放出330萬隻基因改造蚊。」還稱「我們知道這種科技的效果非常好。目前關鍵是擴大和擬定釋放策略」。

但這項計劃已遭受反對。部分佛羅裡達州西島(Key West)居民表示,基因改造昆蟲會對環境與人類帶來不明風險,釋放該種蚊類也可能嚇走觀光客。但匹茲堡大學博士艾達佳(Amesh Adalja)認為,人類對抗由病媒蚊散播的疾病已超過1個世紀,基因改造蚊是一種能改善人類生活的開創性工具。(實習編輯:周思敏 審核:牟延晨)

相關焦點

  • 40萬隻雄蚊是如何在美國抵禦寨卡病毒的入侵
    而隨著北半球進入盛夏,寨卡病毒的魔爪已經伸向了美國南部。面對這一重大公共安全隱患,科學家們正在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在寨卡病毒的主要疫區巴西,因為要承辦眾多國際性盛事,使得對抗寨卡病毒任務格外艱巨。寨卡病毒的疫苗正在研發中,已經出現的幾款也取得了不錯的評價。但是,面臨大規模應用還需要時間,遠水難以救近火,現在亟需一個有效的方法來對抗寨卡的肆虐。既然蚊子是傳播寨卡病毒的罪魁禍首,科學家正在想從蚊子身上尋求解決辦法。
  • 數十億轉基因蚊子被放飛以對抗病毒,結果如何拭目以待!
    Tunussi認為這種轉基因蚊子不僅能夠徹底消滅登革熱病毒,也能有效控制寨卡(Zika)病毒。 此外,在巴西沿海城市尼太伊羅(Niterói)和裡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另一株由非營利組織Eliminate Dengue(消除登革熱)研發的細菌寄生蚊也將「振翅飛翔」。
  • 美國佛州釋放7.5億隻基因改造蚊
    同樣的思想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如果你想消滅蚊子,就養上它個上億蚊子然後一股腦放出去……美國人有幸成為了這一思想的踐行者。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佛羅裡達州監管中心批准了一項計劃——允許在2021年和2022年向佛羅裡達群島釋放7.5億隻經過基因改造的蚊子,希望通過讓蚊子「斷子絕孫」的方式,減少當地攜帶登革熱或寨卡病毒等疾病的伊蚊數量。
  • 美國佛州正式釋放7.5億隻基因改造蚊
    同樣的思想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如果你想消滅蚊子,就養上它個上億蚊子然後一股腦放出去…… 美國人有幸成為了這一思想的踐行者。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佛羅裡達州監管中心批准了一項計劃——允許在2021年和2022年向佛羅裡達群島釋放7.5億隻經過基因改造的蚊子,希望通過讓蚊子「斷子絕孫」的方式,減少當地攜帶登革熱或寨卡病毒等疾病的伊蚊數量。
  • 我國研究團隊全球首先揭開寨卡病毒複製奧秘
    而近日,天津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性權威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首次揭開了寨卡病毒複製的奧秘,這將為研製抗寨卡病毒藥物,提供重要依據。從今年二月份起,天津大學的科研團隊啟動了對寨卡病毒的研究項目,並於近日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據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田宏亮介紹:在病毒複製過程當中,幾乎所有病毒都需要一種稱之為解旋酶的蛋白。我們的科研團隊,主要工作是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的三維空間結構,以及寨卡病毒解旋酶識別其基因組的三維空間結構。
  • 研究稱沃爾巴克氏體菌可抑制蚊子體內的寨卡病毒
    研究稱沃爾巴克氏體菌可抑制蚊子體內的寨卡病毒 時間: 2016-03-14 15:07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輯: 娜娜 廣州中山大學奚志勇團隊首創的顯微胚胎注射沃爾巴克氏菌控制蚊媒的技術將可有效防控寨卡病毒
  • Front Microbiol:關鍵蛋白有助於開發西尼羅河病毒/寨卡病毒療法
    2019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們鑑定出一種蛋白質,該蛋白質對於控制西尼羅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並且可能有助於開發預防和治療這些病毒的療法。
  • 路透:巴西擬用伽馬射線讓雄蚊"計劃生育"抗寨卡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巴西一名軍人在滅蚊行動中尋找埃及伊蚊的幼蟲參考消息網2月24日報導 巴西計劃用伽馬射線照射雄蚊使其喪失繁殖能力,以此來阻止寨卡病毒的蔓延。巴西正想方設法剷除埃及伊蚊,這種蚊子能夠傳播登革熱以及最近蔓延的寨卡病毒。寨卡病毒被認為與新生兒小頭症有關。巴西一家非營利機構將每周最多飼養1200萬隻雄蚊,然後用加拿大諾迪恩公司生產的鈷-60輻照器對其進行絕育。布爾特齊斯說,這些雄蚊將被放到目標區域與野生雌蚊交配,這樣雌蚊產的卵就不會繁殖後代。
  • 天隆科技成功研製出寨卡(ZiKa)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寨卡(Zika)病毒正在美洲「爆炸式蔓延」,目前已在全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有疫情報導,並已發現超過4000例新生兒小頭畸形病例。中國大陸目前尚未發現寨卡病毒病例,但存在病例輸入風險。國家衛計委提醒,隨著氣候逐漸回暖,到了春夏季後,廣東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
  • 研究表明T細胞可以預防小鼠寨卡病毒感染
    2016年,寨卡病毒病例在美洲達到頂峰,成為頭條新聞。自那以後,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40多種寨卡候選疫苗。這些疫苗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為了促使人體產生針對病毒中一種特定蛋白質的抗體。不幸的是,這種中和抗體方法有一個缺點。在世界許多地方,寨卡病毒與登革熱等蚊媒病毒一起傳播。
  • 研究解析寨卡病毒基因組RNA二級結構圖譜並發現調控RNA病毒傳播的...
    該論文對寨卡病毒的RNA基因組在二級結構層次進行了綜合分析和建模,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且驗證了一個只在流行株系中特異性存在的長程RNA-RNA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該相互作用可能促進寨卡病毒流行株系的細胞感染功能。論文顯示了RNA二級結構對寨卡病毒的重要作用,闡釋了調控RNA病毒傳染性和毒性的新型分子機制,為相關藥物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寨卡病毒是一種黃熱病毒。
  • 美國之後,法澳也正在研究超級蚊子!曾造出「細菌蚊」釋放多國
    同時本身來說,人造基因問題都會帶來自然界的一些變化,加上外界因素的影響,很難避免一些不可因素的發生,當然美國主要針對的是「埃及伊蚊」的控制。而在美國之後,新報告指出了法國一家名叫「InnovaFeed」的公司,正在與澳大利亞研究世界蚊子計劃(WMP)合作開發其所說的第一個工業水平的蚊子,也就是我們說的「超級蚊子」。
  • 寨卡病毒的潛伏期多久有幾天?寨卡病毒會死人嗎?
    寨卡病毒發病後就會有明顯的症狀表現,體溫通常表現為低熱,有極少數有高熱反應;皮膚上會生長斑丘疹,在丘疹皮膚的周圍都會有發紅的現象;身體肌肉感覺無力,而且手足關節部位有疼痛感;眼睛部位還會有結膜炎的出現,但是不會出現化膿症狀;感染寨卡病毒發病後的症狀還有肌肉疼痛、頭痛、眼眶疼痛、四肢乏力、虛弱、惡性、腹痛、嘔吐、皮膚瘙癢等不適症狀。
  • E泛素化驅動寨卡病毒的進入和發病
    E泛素化驅動寨卡病毒的進入和發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0 10:52:37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校Ricardo Rajsbaum和Pei-Yong Sh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盤點】Nature等:美國或率先批准利用細菌感染蚊子來阻斷蚊傳播疾病
    ,蚊子可傳播的病毒包括寨卡病毒、登革熱病毒以及基孔肯雅熱。如今來自八個國家的研究者都相繼報導了由寨卡病毒感染引發後代小頭畸型或其它的胎兒出生缺陷等病例,而且許多官員都在尋找新方法來降低蚊子的數量,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昆蟲學家Tom Scott說道,我們需要足夠多的有效工具,因此我們就很有必要利用沃爾巴克體來嘗試一下,而這進行這項嘗試就需要一項成熟的計劃以便後期臨床試驗的成功進行。
  • Z-DNA結合蛋白1:抵禦西尼羅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的關鍵蛋白
    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生物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蛋白質,在控制西尼羅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的複製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可能對開發預防和治療這些病毒的療法很重要。 研究人員發現Z-DNA結合蛋白1(ZBP1)是一種傳感器,當它檢測到細胞內的病毒感染時,在觸發強大的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成果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雜誌上,研究發現ZBP1對限制西尼羅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的複製都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它可以在小鼠中預防與西尼羅河有關的腦炎。
  • CSC |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團隊揭示寨卡病毒Capsid蛋白的新功能
    然而在2015-2016年,寨卡病毒突然在巴西、美國、東南亞地區爆發,很快擴散至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並與胎兒流產,新生兒小頭畸形、格蘭-巴雷症候群等病例的快速增加密切相關。2016年初,世界衛生組織將寨卡病毒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從而極大加快了全球對寨卡病毒研究的步伐,在短時間內就建立了多種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寨卡感染疾病模型,並且被應用到寨卡病毒的診斷,治療以及相關疫苗的臨床前評價中。
  • 美國研究人員:寨卡病毒或致男性睪丸縮小
    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小鼠實驗發現,寨卡病毒可能降低男性睪丸素水平,減少精子數量,導致睪丸縮小並影響生育能力。先前研究顯示,男性感染寨卡病毒後,病毒會在精液中存留數月之久,但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病毒對男性健康的確切影響。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麥可·戴蒙德帶領研究小組,令一組雄鼠感染寨卡病毒。兩周後,雄鼠睪丸出現明顯萎縮。
  • 佛羅裡達州將釋放7.5億隻轉基因雄蚊 用於在環境中繁殖會自行死亡的後代
    釋放轉基因蚊子的目的是幫助減少攜帶登革熱或寨卡病毒等疾病的蚊子數量,批准釋放這些蟲子的決定是在環保組織警告說會有意想不到的後果之後。然而,參與轉基因蚊子的公司表示,這不會對人類和環境造成不良風險。該公司稱,多項政府支持的研究表明,對環境沒有風險。官員們打算明年在佛羅裡達群島釋放改良蚊子,也就是在聯邦監管機構批准它們幾個月後。設計和繁殖這種轉基因蚊蟲背後的公司來自美國,名為Oxitec。
  • 美國佛州確定將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會不會「適得其反」?
    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已經聽到過關於「基因蚊子」的事情。而根據11月5日新消息指出,美國佛羅裡達州已經宣布,已經批准向環境中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子,以減少當地這種吸血生物的數量。登革熱或寨卡病毒等疾病的蚊子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