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者規模化研製細胞大小的膠體機器人

2021-01-09 浙江大學

機器人正變得越來越小型化,浙江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近日成功設計出了細胞體大小的機器人,其能夠攜帶和收集周遭體內環境的數據,幫助人們監控健康狀況甚至攜帶藥物。這項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被《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報導。

像包餃子一樣製作出首個膠體機器人

要製造出膠體機器人,課題組主要克服的兩個方面的難題:傳統自上而下的光刻技術不適用於膠體體系的規模加工和生產,以及原子厚度的石墨烯等二維材料薄而脆斷裂行為難以控制。

浙江大學化工學院劉平偉研究員和麻省理工學院的Michael S. Strano課題組合作首創了一種全新的微納加工技術—自動穿孔(autoperforation)納米加工技術,解決了上述兩個挑戰。

該技術是一種基於二維材料可控斷裂的加工手段,通過噴墨列印在二維材料表面構建由聚合物或聚合物納米複合物的顆粒陣列,接著將另一種二維材料覆蓋在該陣列表面,形成夾層結構。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定製得到殼層是連續二維材料,內核為列印材料的特殊微粒。在加工方法可以精確的控制粒子殼層的二維材料種類、表面官能團、內核組成、顆粒形狀和大小等多個方面。劉平偉介紹,自動打孔技術的操作條件簡單,不需要使用成本高昂、操作複雜的無塵室。

什麼是二維材料?一種超薄的、只具有單層或者少數幾層原子或分子厚的片狀納米材料,其在Z軸上電子運動受限,有著特殊的光電性能,同時還具有很好的化學和機械穩定性,石墨烯是一種典型二維材料。

劉平偉研究員認為該整個製作過程有些類似於「包餃子」,但不同的是一次能批量製備大量的「餃子」,由於石墨烯或者其它二維材料很薄且脆,其加工操作過程中一般需要襯底材料支撐,如聚合物層。通過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生產的大面積、高質量的二維材料並將其轉移到聚合物膜材上可以製得大面積的「餃子皮」,通過噴墨列印的方式可製作由納米顆粒組成的「餡料」(微粒)陣列。利用兩張「餃子皮」,可將該「餡料」陣列包裹起來。。最後通過選擇性的將聚合物膜材溶解,石墨烯或者其它二維材料將自然地貼合到「餡料」上,並且在「餡料」的引導下實先自動穿孔切割,批量製得到含有二維材料表皮,納米顆粒複合而成的內核的微粒。通過這種自穿孔納米加工技術可以製得尺寸從約10微米到100微米左右的微粒,他們類似於人體紅細胞,在顯微鏡下,具有像活的生物細胞類似的獨立、自由浮動行為,可通過磁場驅動,因此也可以視作微粒機器人。

該自動穿孔納米加工技術的獨特之處就是利用了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本徵的脆性以及通過施加特定的局部應力場可引導二維材料的可控斷裂,進而製得形狀和大小可控的二維碎片。例如,理論模擬發現,當石墨烯包裹層附著在具有一定高度的圓柱形狀的聚合物粒子上時,處於圓柱邊緣的石墨烯會出現應力集中的現象,從而形成環向應力場,該過程就像一塊桌布慢慢地落在一張圓形桌子上,桌子邊緣會發展產生環形應變場。

這個機器人可在封閉環境上天入地

膠囊機器人的「細胞膜」有了,從此細胞內外就有了明顯的界限,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對細胞膜材料以及列印納米材料的調控,實現多種不同的功能集成。

劉平偉介紹,這種機器人獨特的微觀結構以及二維材料的引入,賦予了這些「微粒特殊的電子功能和化學傳感功能,他們可以採集和記錄環境周圍的信息,包括記錄探針臺寫入的15個比特的電子信息,以及土壤和水體中的化學物質信息,如金屬汙染納米粒子或離子。因此,這些微粒機器人有望能廣泛地應用於生物醫藥研究領域,也可以將其注入石油或天然氣管道,獲取所需的環境數據。

利用自動打孔技術這種新的微納加工技術,研究人員可將原子般薄的表面裁剪成所需的形狀,並包裹不同的微納材料,以便應用到不同的學科和領域。總之,自動打孔技術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在微粒尺度內集成不同微納電子器件的方法,有望用來大批量生產具有更複雜功能的微型自驅動的膠體機器人。

劉平偉介紹細胞大小的智慧機器人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如將其分散、流動到傳統電子器件難以進入的封閉環境中,如石油、天然氣管道或人體的胃腸道以及血管中等,去採集、記錄和發送相應環境的信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科研人員在同期的雜誌上專門撰寫了點評文章,認為該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微納製造技術,為二維材料和微納米顆粒的可控複合及表面功能性集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劉平偉的這項研究從2015年開始,持續三年。論文第一作者為劉平偉研究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chael Strano教授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工作後期得到了浙江大學「百人計劃」啟動基金等項目的支持。(本文圖片由課題組提供)

(文 柯溢能)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18-0197-z

相關焦點

  • 細胞大小的機器人深入人體,這一聽來科幻的技術最近又有新突破
    細胞大小的機器人大軍深入人體,在體內隨意遊走,這在幾年前聽起來像極了科幻電影。 撰文|惠 鑫 責編|何義均 戴 威 ●  ●  ● 一直以來,人們希望將電子器件微型化,生產出細胞大小的機器人,但缺乏符合需求的微米級致動器系統
  • 什麼是膠體金,如何應用
    膠體金在免疫化學中的這種應用,又被稱為免疫金.之後,許多學者進一步證實膠體金能穩定又迅速地吸附蛋白質,而蛋白質的生物活性無明顯改變.它可以作為探針進行細胞表面和細胞內多糖、蛋白質、多肽、抗原、激素、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精確定位,也可以用於日常的免疫診斷,進行免疫組織化學定位,因而在臨床診斷及藥物檢測等方面的應用已受到廣泛的重視.目前電鏡水平的免疫金染色(IGS),光鏡水平的免疫金銀染色(IGSS),以及肉眼水平的斑點免疫金染色技術日益成為科學研究和臨床診斷的有力工具
  • 中美科技博弈:美國已可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中國差之毫厘
    如今,在科學家眼裡,納米機器人實現了一次巨大進步,納米機器人可以在進入人體深層組織後,仍然被人盯得清清楚楚、管得嚴嚴實實,人類可以實時控制它們給病變的細胞送藥,或對癌變的細胞進行微手術。許多工程師、科學家和醫生都認為,納米機器人有著無限的潛力——而其中最有可能的包括: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抗癌、去除血塊、清潔傷口、幫助凝血、祛除寄生蟲、治療痛風、粉碎腎結石、人工授精以及激活細胞能量,使人不僅保持健康,而且延長壽命。
  • 中美策 | 美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進入「寒流」了嗎?
    6月底,最新一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有望迎來最重大進展——雙方將就雙邊投資協定交換負面清單。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時下正在美國訪問。中美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對話將在未來三個月迎來新一輪的高潮。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一股對華焦慮感近來正在瀰漫,對中美關係保持樂觀態度的學者聲音有所減弱。
  • 第八節 免疫膠體鐵細胞化學
    第八節 免疫膠體鐵細胞化學    膠體鐵(Ferric Colloid)是一種陽離子膠體,可通過普魯士藍反應呈色,其顆粒有一定的大小及電子密度,最初被用於光鏡及電鏡下定位組織中的陰離子部位(Hale,1946Seno,etal, 1983,Murakami, et al 1986)。
  • PNAS:細胞大小和壽命受到體型大小的影響
    最小到最大的哺乳動物的細胞,往往都是大小一樣的。現在,研究人員更仔細地觀察大象或小鼠等不同體型大小的哺乳動物體內的細胞,它們的壽命有什麼樣的差異。     這項研究是由佛羅裡達遺傳學研究所、哈佛醫學院和其它幾間機構合作進行的,他們共審查18 種來自不同體型之哺乳動物的細胞。
  • 膠體
    (2)一般來說,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膠體微粒吸附陽離子,帶正電荷,如Fe(OH)3膠體和Al(OH)3膠體微粒。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膠體微粒吸附陰離子,帶負電荷,如As2S3膠體、H2SiO3膠體的微粒。當然,膠體中膠粒帶電的電荷種類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 (3)同種膠體的膠粒帶同種的電荷。 (4)固溶膠不發生電泳現象。
  • 微納機器人、「通用熊貓血」、化溼敗毒顆粒、隕石坑,這些科技熱詞...
    -23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浙大學者研製出一款靶向治療腫瘤微納機器人
  • 納米機器人把原子級別藥物輸入細胞
    原標題:納米機器人把原子級別藥物輸入細胞   ■最新發現與創新   「超高的定位精度,在超過釐米以上的運動範圍內仍能保證納米以下的定位精度。」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研製的具備位移反饋傳感器的納米操作機器人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 研究學者:宇宙正在像細胞一樣不停地分裂,最終會變成細胞大小
    天文學家觀測大量星系發現,離我們越遠的星系,其顏色越偏向紅色,所以認為宇宙是在膨脹之中,如同氣球上分布的大小諸多圓點,隨著氣球被吹的越來越大,圓點彼此之間分離的也越來越遠。這把天文研究學者們更加陷入了迷惑的深淵之中。最近幾年,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多條「宇宙長城」——由諸多星系群組成的宇宙長條帶子,仿如長城一般,而在「宇宙長城」上的星系群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宇宙長城」中間的星系群似乎在發生「紅移現象」,而靠近「宇宙長城」兩端處的星系群卻明顯地發生著「藍移現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 科學家揭示細胞大小變化的秘密
    科學家揭示細胞大小變化的秘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2:55:09 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Yohanns Bellache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大學David K.
  • 中美文化產業峰會舉行 影視學者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來源:新浪娛樂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12月28日,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在澳門美獅美高梅隆重舉行。本屆峰會活動主題為「大變局下,中美電影的未來」,十餘位中美著名影視學者、製片人和影評人圍繞著「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勢」「中美關係大局下中美影視合作的機遇和挑戰」「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對世界電影的影響」三大議題,通過澳門主會場和網上連線的方式同步對話,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 【調查顯示中美兩國企業願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多位中美專家學者...
    【調查顯示中美兩國企業願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多位中美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日前在美國中國總商會舉辦的視頻對話活動上表示,多項調查顯示,儘管中美兩國企業因疫情面臨挑戰,但大都表示願意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普華永道美國公司市場分析部中國分析業務負責人克雷格·斯特龍貝爾表示,中美兩國企業願意在對方市場繼續經營。
  • 抑癌蛋白Rb可調控細胞大小
    抑癌蛋白Rb可調控細胞大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4 15:23:58 美國史丹福大學Jan M.
  • 全球最小的拖車機器人,相當於筆記本大小
    導讀:全球最小的拖車機器人,相當於筆記本大小我們都知道,動物界的大力士要非螞蟻莫屬了,小小的螞蟻,可以舉起自身重量50倍的物體行走。它的身體裡,著實蘊含著大大的能量。國外的一家公司就研製了一款拖車機器人,它和螞蟻一樣擁有著小身體,大能量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它被喻為世界上最小的智能拖車機器人,它叫RVR。機器人整體長1400px,寬1125px,體積也就相當於五六個筆記本摞在一起。體重35kg。整體給人的感覺非常的小巧。別看它小,它可是能拖動比自己體重大好幾百倍的重物。
  • 「無微不至」:納米機器人能鑽進你細胞釋放原子級藥物
    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展示了他們上天下海、從專業任務到雜耍無所不能的力量,而機器人研究潮流之一——納米機器人的相關成果也引起人們的關注,比如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研製的具備位移反饋傳感器的納米操作機器人,在超過釐米以上的運動範圍內仍能保證納米以下的定位精度
  • 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
    由公式可以看出,滲透壓只與單位體積中溶質微粒數目有關,而與其大小無關。例如,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與0.3 mol/L蔗糖溶液的滲透壓是相同的,而0.3 mol/L的NaCl溶液的滲透壓約是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滲透壓的兩倍。 由晶體物質形成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由膠體物質形成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血漿由水和100多種溶質組成。
  • 中美學者發現一種「吃」油細菌
    中美學者發現一種「吃」油細菌 有望幫助治理墨西哥灣油汙     本報西安7月3日電(王繼武 記者黃博)被美國總統歐巴馬稱為「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重大生態災難」的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其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已演變成世界性難題
  • 科學家研製出液態硬碟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一種液態存儲數據方法——「膠體簇」,未來可作為一種大腦內部「谷歌搜索」裝置的大腦植入器,使人類變得更加聰明。  美國科學家表示,現已研製一種技術能夠將圖像、視頻和其它文檔存儲在水中懸浮微粒中。它叫做「溼體計算處理技術」,未來有一天可植入人體大腦,使人們能夠快速計算或者回憶更多信息。美國密西根大學科學家能夠存儲信息在「膠體簇」中,這些微粒放置在液體之中能夠改變狀態。研究人員稱,微粒的狀態變換相當於固體硬碟技術的1和0數據編碼。
  • 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比較
    1.膠體分散質粒子直徑介於1-100nm之間的分散系叫做膠體。這是因為膠體粒子細小而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吸附能力很強,能選擇性地吸附溶液中的離子而帶有電荷。介穩性:膠體的穩定性介於溶液和濁液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屬於介穩系。這是由膠體粒子的電性相同,相互排斥,以及膠體粒子的布朗運動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