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科學家都熱愛運動——

2021-01-10 騰訊網

參考消息網1月1日報導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12月25日刊發報導指出,歷史上很多知名科學家都熱愛運動。全文摘編如下:

拉丁諺語說:「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思想。」在歷史上,很多科學家發現,體育是調劑艱苦科研工作的好方式。大腦和身體力量彼此間從來都不是敵人。實際上,一些有史以來最有才華的科學家同時也是優秀的運動員。

埃德溫·哈勃

(1889—1953)

20世紀最著名的天文學家之一埃德溫·哈勃,在大學時期是名副其實的體育風雲人物。他是個運動健將,棒球、籃球和拳擊樣樣精通,尤其是拳擊,年紀輕輕就有希望成為重量級選手。大家建議他成為一名職業拳擊手,但哈勃最終決定放棄拳套,擁抱星空。

卡爾·薩根

(1934—1996)

宇宙學家和科學普及者卡爾·薩根鍾愛籃球,高中時是學校籃球隊的隊長。薩根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這項運動,他喜歡籃球的競爭性和娛樂性。

聖地牙哥·拉蒙·卡哈爾

(1852—1934)

西班牙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聖地牙哥·拉蒙·卡哈爾是位健美先生。關於身體力量的一切都以與醫學相同的方式吸引著他。拉蒙年輕的時候,因為一次與朋友掰手腕失敗,決心鍛鍊肌肉。他為此投入大量精力,最終獲得令人難以置信的身體形態。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1920—1958)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是DNA的真正發現者,她是一位理性、高效且愛運動的女性,從小就參加了各種各樣的運動。她簡直就是位運動員。在倫敦的聖保羅女子學校學習期間,她打板球、曲棍球、網球,還騎自行車。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879—1955)

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天才在不鑽研科學時會幹什麼呢?他最大的愛好是散步。他將這個愛好發展為習慣,每天走路大約5公裡(從家到他任教的普林斯頓大學來回)。

歐內斯特·盧瑟福

(1871—1937)

這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和原子核物理學之父的橄欖球水平超級棒,這讓他成為知名人物。在紐西蘭納爾遜學院學習期間,他是校橄欖球隊的成員。後來,他幾乎每個星期天都去打高爾夫球。

艾倫·圖靈

(1912—1954)

「計算之父」和人工智慧的先驅艾倫·圖靈享受身心健康的最高考驗:參加馬拉松比賽來減輕科研壓力。他是一位出色的運動員,在馬拉松比賽中的最佳成績是2小時46分鐘3秒,僅比1948年倫敦奧運會馬拉松項目的冠軍阿根廷人德爾福·卡夫雷拉慢11分鐘。

「閃電」梅勒迪斯·古爾丁

(1929—1998)

在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上,美國工程師、物理學家和運動員梅勒迪斯·古爾丁與跳遠冠軍之間的距離不到3釐米。暱稱為「閃電」的他參加了短跑、障礙跑和跳遠比賽,在跳遠項目上差一點就獲得奧運金牌。

哈拉爾德·玻爾

(1887—1951)

這位丹麥數學家是「曼哈頓計劃」的關鍵人物,他對足球充滿熱情。他曾擔任丹麥國家隊的中場球員,並於1908年在倫敦奧運會上為他的國家贏得銀牌。在半決賽比賽中,丹麥以17比1擊敗法國。在取得這一非凡成績後,玻爾變得如此受歡迎,以至於閱讀他論文的球迷比數學家更多。

尼爾斯·玻爾

(1885—1962)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尼爾斯·玻爾——哈拉爾德·玻爾的兄弟——也被足球吸引。在大學期間,他加入了哥本哈根大學隊,並與哈拉爾德一起為足球俱樂部踢比賽。他在球場上的位置是守門員。

恩裡科·費米

(1901—1954)

恩裡科·費米因在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工作而於193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身體強壯,競爭力強,這種素質在網球上得到充分表現。他的對手說,費米在網球場上就像只野獸,進攻不知疲倦。他還練習遊泳和登山。

瑪麗·居裡

(1867—1934)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一位了不起的運動員。她最喜歡的運動是騎自行車。瑪麗和丈夫皮埃爾的蜜月活動就是騎自行車穿越法國北部。夫妻倆每周騎自行車約12公裡去拜訪皮埃爾的父母,並且只要有空就在巴黎進行騎車運動。

相關焦點

  • 著名科學家都喜歡哪種運動?愛因斯坦常健走 霍金愛賽艇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 歷史上的著名科學家都喜歡哪種鍛鍊方式?西班牙《趣味》月刊1月號文章對此進行了盤點。現將文章摘要如下:正如拉丁文名言「健全的精神寓於強健的體魄」,歷史上許多著名科學家都將從事體育鍛鍊當作緩解科研工作疲勞的理想方法。尼爾斯·玻爾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狂熱的足球迷。
  • 所有的堅持,都源自於熱愛
    不管遇到多少困難,都會想盡辦法去克服,但這所有的一切,也都源自於你熱愛,才會讓你產生了無限的動力。自己平時也是這樣,只要是遇到自己熱愛的事,那怕吃再多的苦,我都會選擇堅持,因為我覺得一切都值得。有時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做不好,而是因為不夠熱愛。就是沒有一個可以堅持下去的理由,所以才會選擇放棄。
  • 科學家找到研究蛋白質運動的方法
    蛋白質需要移動才能發揮作用,但科學家對這種速度低於納秒的蛋白質運動仍然知之甚少。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蛋白質有時移動過緩,以至於科學家用來觀察的一些關鍵技術無法捕捉到蛋白質的運動。但其實這些蛋白質移動得非常快,在納秒到微秒級。在近日這項研究之前,研究人員只能觀察到超過1納秒的蛋白質運動。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改變了這一現狀。
  • 科學家揭秘運動視覺機制
    本報訊 為弄清運動和視覺之間的關係,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觀察了動物自由漫遊時,大腦中分析圖像的一個主要區域發生了什麼。結果表明,當動物運動時,初級視覺皮層的圖像處理迴路不僅更活躍,而且它們會從大腦的運動控制區域接收信號,這個區域與處理動物正在看的東西的區域是獨立的。近日,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神經元》上。為了更好地觀察周圍的世界,動物在不斷運動。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覃重軍:勇氣源自對科學的熱愛
    他覺得,當時團隊正在研究的原核細胞生物的模式材料——大腸桿菌「最小」基因組技術框架是由國外科學家提出來的,很難再有新的突破。「我想做我們自己原創的東西。」現在說起這些,他顯得雲淡風輕,但當時沒少吃苦頭。首先,由於選題太過異想天開,很難申請到科研經費。 「研究所這麼多研究組,就數我欠的人員費最多,是有名的『負翁』。」覃重軍說,自己科研經費一度有幾百萬元「赤字」,最緊張的時候先是所裡給「賒帳」,後來中科院從先導專項裡撥專款予以支持。 還有來自論文方面的壓力。整整5年裡,覃重軍沒有發表過一篇與酵母相關的論文。
  • 都說運動分泌多巴胺使人快樂,為什麼你一想到運動都是痛苦呢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一個理論,就是運動時,會釋放多巴胺,讓你感覺很快樂,從而愛上運動,一天不練就難受。
  • 熱愛跑步的女生,一定不要錯過!
    經常有身邊的朋友問我,熱愛運動的女生到底有多好?美麗健康身材好!相信我的話,熱愛跑步的女生……一定不要錯過!1、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運動在她的生命中不只是興趣,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熱愛運動的她不會小裡小氣。受運動影響,她對自己有要求,做事認真,對事散發著專注,凡事力求進步!運動過程中,她會找到一些啟發自己的東西,懂得欣賞別人、欣賞自己。
  • 科學家在試驗中觀察到超光速運動的光子
    > 過去幾十年來,超光速航行一直只是科幻小說裡的熱門情節,不過最近美國聯合量子學院(Joint Quantum Institute (JQI))的科學家卻在實驗中觀察到了以超光速運動的光子
  • 在溼噠噠的黃梅天運動,你要注意這些事項→
    在溼噠噠的黃梅天運動,你要注意這些事項→ 2020-07-01 0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徐州青年科學家,牛!
    今天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評選結果揭曉10位平均年齡不足32歲的硬核青年科學家獲獎達摩院青橙獎達摩院青橙獎(DAMO Academy Young Fellow)旨在發掘和支持對科技進步有關鍵推動作用的青年科學家,目標對象是35周歲及以下的中國學者
  • 癌細胞為啥朝一個方向運動?牙齒能否再生?……四川科學家這些研究...
    ……回答這些未知的、讓人遐想的問題,就是基礎研究的工作。而基礎研究的深度,往往決定了一個地區原始創新的能力。4月21日舉行的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為我們觀察四川基礎研究進展提供了機會。當天11個項目獲自然科學類四川省科技進步獎。而這類獎項側重的,就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通過梳理獎項,記者勾勒出了為拓展人類認知邊界,四川科學家取得的最新進展。
  • 合肥將設「合肥科學家日」,希望引領全社會形成熱愛科學氛圍_科技...
    合肥將設「合肥科學家日」,希望引領全社會形成熱愛科學氛圍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綜合報導 2021-01-0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
  • 製造機器魚:科學家模擬魚類運動機制
    這種「拉格朗日擬序結構」的渦旋或許是揭開魚類運動機制的突破口  幸運的是,科學家正在逐漸接近目標。近日,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工程師團隊展示了一項測定和模擬魚類遊泳的新技術,他們的研究內容發表在《混沌》(Chaos)雜誌上(《混沌》是一本頂尖數學期刊,刊登非線性動力學和非線性物理學上具有重要原創性的論文)。研究揭示,魚類的遊泳比我們原本想像的複雜得多。
  • 「棒球英豪」宋黎明: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昨天凌晨時分,靜安區運動健身中心的凱吉思西餐廳運動樂園依然燈火通明,白天打球還不過癮的他,繼續在棒球擊打場內練習著。11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只聽見棒球擊打的清脆聲。自18歲那年接觸棒球運動起,他將棒球當成自己畢生的愛好,辭去國企工作,來到凱吉思擔任棒球教練。他和朋友們有一句口號:「一起打到80歲。」
  • 天馬行空第26天丨太空中的這些事兒你都知道嗎?
    天馬行空第26天沒有錶針的鐘,都能上太空?
  • 這些國人耳熟能詳的科學家故事,都是假的!
    1671年,胡克發表論文《試論地球周年運動》,提出天體有吸引力、慣性運動、引力大小與距離有關等3條假設。 1679年,胡克不僅在給牛頓的信中討論了他設想的「平方反比定律」,還向牛頓建議了計算方向。
  • 堅持運動是個好習慣,但是你每天運動的方法真的正確嗎?
    進入冬季,很多人都把擱置很久的健身計劃提上了日程,但不正確的運動方法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健身效果,還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記住下面的這些運動小tips,幫助熱愛運動的你更好的強身健體。運動前應先正確熱身運動前的熱身是防止運動時受傷的關鍵,熱身不僅能防止肌肉拉傷,並且能夠增加您關節活動的範圍,增大運動時的動作幅度,提高身體協調性。但是很多人的熱身都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很多人往往認為跑跑步、伸伸腿就是熱身,殊不知熱身也是有講究的。首先要做好全身性動態拉伸,把身體的每一個關節都活動開,提高身體溫度,增強身體靈活性。
  • 科學家發現:這樣運動5分鐘比普通運動30分鐘效果更好!
    今天小編又被吐槽衣服變瘦了 真的不是小編不想運動
  • 科學家揭示:運動後的大腦,居然能給人體帶來這些變化
    文章揭示了運動可以降低阿爾茲海默症小鼠模型澱粉樣蛋白斑塊的積聚,通過促進大腦神經新生,改善這些小鼠的認知能力。研究人員將小鼠放在轉輪中奔跑,最開始小鼠奔跑速度慢,時常會停下來,經過7天的輪轉(在6分鐘內從每分鐘5 轉加速到每分鐘80轉)和平衡木訓練後小鼠奔跑速度增加,連續奔跑的時間延長;此外小鼠在平衡木上的奔跑速度增加,這些結果表明小鼠的運動技能升高
  • 全球最刺激的極限運動Top10,每一項都是夢想與勇氣的結合!
    世界上總有一些喜歡冒險、挑戰極限運動的人,他們似乎不畏懼艱險,在冒險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接下來要介紹的這10項極限運動,每一項都能夠讓你腎上腺素坐上火箭飆升!當然了,所謂「no zuo no die」,我勸你們還是不要輕易嘗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