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這樣運動5分鐘比普通運動30分鐘效果更好!

2021-02-13 河南交通廣播

今天小編又被吐槽衣服變瘦了


真的不是小編不想運動,是因為沒!時!間!可現實總是啪啪啪的打臉,因為科學家說了,運動對的話5分鐘比普通運動30分鐘效果更好!小編再也找不到不運動的理由了!

「高強度間歇訓練」因為對於訓練肌肉以及健康都有顯而易見效果,在近年來非常受到初學者、專業運動員以及病患的歡迎。


一群來自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研究員發現了高強度間歇訓練好處背後的細胞機制以及耐力訓練因為抗氧化劑變的沒那麼有效的原因。


只持續幾分鐘的爆發型訓練的能讓肌肉更用力,還能夠增加製造新粒線體 (俗稱細胞動力工廠)。

而高強度間歇訓練能有效分解肌肉中的鈣離子通道,使能讓細胞內產生能量進行氧化作用的自由基增加。因此肌肉才能擁有能夠使自由基失去作用的抗氧化系統。科學家還發現非常常見的保健品如維生素C、維生素E會減少對於鈣離子通道的效用,因而削弱耐力訓練對肌肉的幫助。


這個研究中測試了男性受測者在30秒內發揮到最大施力程度然後再休息4分鐘,重複以上流程6次。測試後24小時,受測者的大腿肌肉組織中的自由基增加,代表其實只需要幾分鐘的鍛鍊其實就足夠了。

你也想像小恐龍這麼身姿矯健嗎?趕緊動起來吧!戳戳大拇指也是運動哦!

來源:優覓小鬧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專家:運動三十分鐘才有效果?如何在短時間內更好運動
    然而生活卻往往是忙碌的,我們留給運動的時間就會是有限的。那麼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使運動更有效呢?5分鐘的熱身運動運動之前的熱身運動往往可能會被大家忽視掉,但在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將這5分鐘好好利用起來!熱身運動是逐漸使身體適應劇烈活動的過渡階段,動作會由緩到急,由慢到快,避免身體迅速進入緊張狀態而產生不適。
  • 每天15-30分鐘有規律運動比偶爾高強度運動效果更好更安全·都市快報
    上廁所時,發現排出來的尿液竟然是咖啡色的。  小夥子趕緊到杭州市中醫院看急診。急診醫生看他面色憔悴、呼吸急促、口唇輕度紫紺,檢查發現心率達120次/分,雙腎區按下去痛,特別是雙下肢明顯腫脹,觸感很硬。進一步檢查發現,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升高,血色素略降低。尿常規檢查為血尿,尿蛋白2+,可見少量紅白細胞。特別是肌酸激酶達到16000u/L,明顯異常。最終診斷為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
  • 跑步40分鐘跳繩半小時,哪個減肥效果更好?
    運動耗能對比中等運動強度下(4MET),一個60kg體重的人以約每小時6.5km的速度跑動40分鐘約耗能160千卡。實際上,每小時6.5km的速度有些人可以用快走來完成,還有一些人則可以走跑結合來完成。如果速度提升到每小時8km,則屬於較為激烈的高強度運動了(9MET),40分鐘跑步約可耗能360千卡。
  • 工作一小時,運動五分鐘
    眾所周知,一天在桌子前坐上數小時肯定不利於健康——但最近科學家發現,哪怕只是短短五分鐘的步行運動也能抵消部分消極影響。為了探究不同運動形式對職員的影響有何差異,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中心和強生人類行為研究所的研究者組成團隊,在30名成人中測試了三種不同活動狀態的效果。
  • 慢跑5公裡需要30分鐘,什麼水平?
    5公裡,是很多跑者經常跑的一個距離。以前剛開始跑步那會,覺得速度就是跑者的王道,所以拼命的練習速度,只為追求擁有更好的成績。但是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觀念也發生了改變,不再一味地追求速度,而是為了健康,所以基本上現在我跑5公裡,都是以6分的配速在慢跑。
  • 運動30分鐘「內啡肽」水平上升 產生幸福感
    運動30分鐘「內啡肽」水平上升 產生幸福感 2015-09-30 07:53:14事後,外科醫生用了較長的鋼板才將其折骨固定,之所以能帶傷比賽,據醫生們推測,除了發達的肌肉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還因為運動使他的身體分泌了可以使人產生欣快的、幸福的「內啡肽」。  義大利學者1980年就指出,劇烈運動後體內的「內啡肽」水平會升至安靜時的8倍。「內啡肽」是由人的腦垂體腺分泌釋放的一種激素,具有很好的鎮痛作用,與嗎啡類似,但作用強度比嗎啡強約200倍。
  • 運動是最好的抗衰藥!三個信號判斷運動效果
    該書認為,唯有運動可持續讓大腦向身體發出生長信號,對運動能力、思維活動、情緒控制等方面都有益處。一項研究發現,3個月內堅持鍛鍊的人,其大腦不斷生長,新生部分不僅是控制運動的區域,還包括額皮質(人類複雜的思維活動都由額皮質控制)。 心肺功能增強。
  • 先有氧運動還是先無氧運動?這樣鍛鍊,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所謂的有氧運動,就是在運動的過程中,呼吸不是特別困難,能夠一邊做運動,一邊和旁邊的人說話。無氧運動是一種讓肌肉缺氧的運動,進行運動的過程中,不能與旁邊的人正常地交流。如果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運動,可以先慢走5分鐘左右,再慢跑10~20分鐘,然後再去力量訓練區。注意跑步的時間不要太長,保持在40分鐘以內就可以。
  • 「劇烈運動」12分鐘,效果會讓人意想不到!
    「劇烈運動」12分鐘,效果會讓人意想不到! 我們知道運動有助於健康,但很多人總以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沒有時間運動為由,拒絕運動。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運動根本不需花費太多時間,短時間就能為健康帶來巨大收益。
  • 每晚走路40分鐘到50分鐘算運動嗎?到底怎樣才算運動?
    每天晚上走路40分鐘到50分鐘也是一種運動 每天晚上走路40分鐘到50分鐘,當然算運動,而且是比較標準的運動運動要講究運動強度和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 那麼,應該如何選擇運動強度?青壯年可選擇足球、籃球、排球等體力消耗較大的競爭性球類運動;中老年人可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等。小孩可多參加遊泳、爬山等運動,這些運動可集中人的注意力,加速神經轉換,運動後容易入睡。運動強度要把握好,體力好的人,每天可做2小時左右的運動;體力一般者安排45分鐘即可。
  • 「劇烈運動」12分鐘,效果會讓人意想不到
    「劇烈運動」12分鐘,效果會讓人意想不到!我們知道運動有助於健康,但很多人總以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沒有時間運動為由,拒絕運動。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運動根本不需花費太多時間,短時間就能為健康帶來巨大收益。
  • 美國運動醫學會推薦:科學運動7分鐘,勝過跑步數小時
    醫聊科普►美國運動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在《健康與健身雜誌》(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發表一篇文章,只要7分鐘12個動作的高強度循環運動,其效果就勝過數小時的跑步或有氧運動
  • 這種運動被哈佛大學表揚了:練12分鐘改善500多種代謝物水平
    如果有一個「萬能處方」,能同時降低血壓、血糖、血脂,預防癌症,改善睡眠質量,甚至可以防治40餘種慢性疾病,那就是「運動」。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固然重要,除此之外,「強度」也是影響運動效果的重要因素。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全民健身指南》建議,健康人每天最好能運動30~60分鐘,每周最好能夠積累150~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每周積累75~150分鐘高強度運動。不同運動強度分別是怎樣一種感覺?《全民健身指南》給出了參考建議。
  • 跑步15分鐘就能提高記憶力?運動的好處你想像不到
    只要跑15分鐘,這麼簡單在跑圈裡有這麼一句話,「跑步就是一劑良藥」;很多人不相信,但是科學家們一遍又一遍的證明,這是事實。今年6月,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的運動和記憶實驗室的負責人保羅·洛普利博士就和他的同事通過跟蹤實驗再次證明,跑步可以幫助人們提升短暫記憶力和長期記憶力,而且只需要跑15分鐘就夠了。
  • 運動有利健康!「有氧」和「無氧」運動你選對了嗎?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鄭健陽 記者 寧可堅適量運動對健康有益,怎樣運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呢?有人說有氧運動更好,有氧氣參與的代謝更健康;也有人說無氧運動更好,因為無氧運動往往運動強度較大,鍛鍊的效果會更好。「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截然不同。
  • 每天跑30分鐘,這六大好處肉眼可見!
    事實上,只要你開始運動,你便能從中受益。有研究表明,以適當的速度每天跑步5-10分鐘,可以幫助降低心臟病、中風和常見疾病的風險。每天跑步30分鐘,你能收穫更大的好處。最顯而易見的便是,你會發現你對食物的渴望不那麼強烈了。因為,你會更傾向於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儘管如此,你不必每天都參加馬拉松賽以從效果中受益。只要三十分鐘左右,你就能收穫以下這六大肉眼可見的好處。
  • 科學家研究:運動可以防癌,是早上還是晚上運動產生的效果更好?
    研究者發現,運動強度大的人,癌症風險更低。但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問題是,究竟是早上運動還是晚上運動產生的效果更好?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對符合條件的參與者進行面對面訪談,採集了他們的人體測量數據和生物學樣本,並在6個月至5年內通過電話訪談形式了解其睡眠模式、進食時間和體力活動時間等信息。共有2795位參與者被納入研究,包括781例乳腺癌患者以及865例女性對照人群、504例前列腺癌患者以及645例男性對照者。
  • 更好的有氧運動,跑步減肥的2關鍵因素
    如今,很多朋友為了減肥,會選擇做有氧運動,但是做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並沒有減肥的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呢?難到有氧運動能減肥是謠言嗎?答案當然不是,有氧能減肥,這是不爭的事實,有些朋友,雖然做了有氧運動,但是沒能減肥,原因沒有做好。
  • 約120萬人調查發現:最佳的運動並非跑步和遊泳,而是此項運動
    分析結果就發現揮拍運動是對人體健康收益最高的運動類型,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而遊泳能降低28%的全因死亡率,第三名是有氧運動,能降低27%的全因死亡率。這樣的結果是否讓你吃驚?其實提到運動人們大多只會想到跑步,而對健康影響更大的揮拍運動卻被人們忽視。羽毛球,桌球,網球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揮拍運動。為什麼揮拍運動能在眾多的運動中脫穎而出,成為最佳運動?
  • 除了跑步能提高肺活量,這項運動效果也不差!
    如果提到增加肺活量的運動,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跑步,不可否認跑步是最能提高肺活量的運動之一,注意是之一其實還有一些運動效果也是很好的,例如:遊泳,不過僅一天小黑要說的不是遊泳,這項運動是跳繩,對就是跳繩是不是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