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鋼鐵比重仍很大!

2021-01-15 中國特鋼企業協會

京津冀城市群呈現重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布局,高耗能行業佔比近幾年明顯下降,未來將向高端製造+科技創新方向著重發力。

從產業結構看,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三種產業比例為4:36:60。第二產業以傳統製造和重化工為主,其中紡織、石油化工、鋼鐵、金屬製品、汽車、電氣機械、電子佔比均超過5%,共計佔GDP約35%。第三產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其中批發零售、交通倉儲、信息技術服務、金融、房地產、科技服務佔比均超過5%,共計佔GDP約42%。自去產能和加大環保力度以來,河北省高耗能產業佔工業比重從2012年的44%降至2017年的38%。

分區域看,北京生產性服務業佔比約53%,已基本實現向知識和創新驅動的創新型城市轉型;天津裝備製造和石油化工業佔比均達約34%,當前仍處於主要依賴投資和重工業發展的製造城市階段,但現代化程度已經較高;河北省產業以裝備製造、石油化工、鋼鐵為支柱,資源城市仍然佔大多數。其中,石家莊、保定以裝備製造、紡織業為主導,唐山、秦皇島、邯鄲、邢臺、滄州等城市以鋼鐵、煤炭、石油化工業為主導,張家口、承德以旅遊、農業為主導。

《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南》中指出,北京將承擔區域產業研發、設計、服務等功能,打造科技創新中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津廊將承擔京津冀地區科技成果產業化功能;津唐滄秦重點發展濱海產業和先進位造業;保石邢邯重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衡水主導承擔農副產品和輕工業用品供給功能;張承重點發展綠色生態、農副產品加工和生物醫藥。


相關焦點

  • 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2019
    京津冀城市群的整體創新能力在國內有著明顯的優勢,從R&D經費佔GDP比重來看,2018年京津冀為3.1%,明顯高於長三角的2.8%和珠三角的2.6%,其中,北京市高達5.7%,遠高於上海、廣州、深圳的4.0%、2.8%、4.1%,也超過了OECD國家2016年2.4%的平均水平。
  • 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人口功能優化如何布局?
    根據 2015 年 1% 人口抽樣調查推算的常住人口,截至 2015 年全國共計 10.14 億人生活在城市群地區,佔全國人口比重的 75%(圖 1)。其中,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集聚的人口規模最大,共達到 3.21 億人,佔全國人口 23.43%,是我國人口密度最高、外來人口規模最多、人員交往最頻繁的 3 個城市群。
  • 北京市發布重要《實施方案》: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給出時間表!
    其中,還給出了一個時間表(如下): 到2020年 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到2035年 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 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構架基本形成 到本世紀中葉
  • 京津冀城市群最好大學排行榜,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排名居前!
    由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編撰完成的《2020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一書由科學出版社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報告公布最新艾瑞深校友會網2020中國大學分區排名、2020中國各城市群最好大學排名和2020中國京津冀城市群大學排名等系列排名。
  • 《中國城市群地圖集》發布
    ,通過研究揭示了城市群形成發育與空間成長的基本規律,提出了城市群空間範圍的識別標準,從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政策角度出發,提出建設由五大國家級城市群、九大區域性城市群和六大地區性城市群組成的「5+9+6」的中國城市群空間結構新格局,於2010年和2016年連續兩次發布了《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進一步結合國家批准實施的各類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完成了由300多幅地圖組成的《中國城市群地圖集》。
  • 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北京這些新提法值得關注
    京津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時間表」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不只影響北方地區局部,更是全面牽動大局。近年,京津冀城市群加快推進步伐,目前「時間表」已經明確。在此次全會召開前不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階段性規劃剛剛出爐。
  • 天津濱海新區十年城變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思考
    (這幾乎成為中國開發區發展模式的「聖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開發區的發展)並鼓勵天津:「你們在港口和城市之間有這麼多荒地,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看你們潛力很大,可以膽子大點,發展快點。」這是濱海新區最初的輪廓。差不多同一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也在醞釀之中。1994年的春天,天津市決定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的基礎上「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
  • ...規劃系列研究之三——「十四五」期間城市群發展要突出五大效應
    2015-2019年我國21個城市群經濟生產總值由67.0萬億元上升至90.6萬億元,增長幅度達35.2%,經濟密度由1850萬元/平方公裡提升至2502萬元/平方公裡。2019年21個城市群生產總值佔全國GDP的比重高達91.4%,經濟密度約為全國均值的2.5倍。
  • 【行業新聞】中國國有鋼鐵比重會進一步下降!
    5月16日,在第九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德榮表示,國有鋼鐵比重會進一步下降,產業效率大幅提升。  他表示,中國鋼鐵業已經完成對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戰略支撐,未來中國鋼鐵的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在市場屬性方面將一視同仁,並且國家鼓勵民營或其它性質的資本自由流動,行業真正進入「充分競爭期」。缺乏政府的特殊保護,國有鋼鐵企業原有優勢將蕩然無存,從2015年行業盈利排行榜可以看出,國有鋼鐵資本從充分競爭性行業逐步退出已是一種必然趨勢。
  • 鋼鐵觀察 中國國有鋼鐵比重會進一步下降
    5月16日,在第九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德榮表示
  • 京津冀大氣汙染物成分探秘
    新華網天津頻道3月3日電(記者李鯤、張正富、任珂) 環保權威人士說,霧霾高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髮展趨勢相似,但不同地區的汙染物構成存在著明顯差異。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汙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包景嶺對新華社記者說,了解髒空氣成分的地區差異,有助找到汙染原因並推導出個性化的治理方案。
  • 2015.02: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路徑研究(馬俊炯)
    天津工業兼顧基礎原料深加工和現代製造業,主導行業以鋼鐵、電子、汽車、石油的開採和加工為主,5個行業佔天津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4成以上。2013年天津原油產量佔全國的14.5%,在全國居第3位,鋼材產量佔全國6.2%,居第5位。近年以濱海新區為代表的製造業增長及發展優勢明顯,特別是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與健康、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與北京工業的相似程度提高。
  • 兩翼輻射打破局限京津冀協同發展呈現新格局
    原標題:兩翼輻射打破局限京津冀協同發展呈現新格局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主要分布在這19個城市群...
    到2030年2億新增城鎮人口的約80%將分布在19個城市群,約60%將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遊、成渝、中原、山東半島等七大城市群。中國未來有望形成長三角、京津冀、長江中遊、山東半島、成渝等5個人口億級城市群,10個以上1000萬級城市,12個左右2000萬級大都市圈。
  • 國內主流鋼鐵電商:提升供應鏈服務比重以鞏固盈利狀態
    新華社上海3月17日電 題:國內主流鋼鐵電商:提升供應鏈服務比重以鞏固盈利狀態新華社記者李榮國內主流鋼鐵電商在實現了盈利之後,正提升其供應鏈服務的比重,以鞏固其盈利的狀態。「交易+供應鏈服務」正在成為鋼鐵電商的發展趨向。鋼銀電商董事長朱軍紅認為,近年來,國家的「網際網路+」戰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不僅促進了鋼鐵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使得鋼鐵B2B電商平臺的創新發展步入快車道。鋼銀等國內主流鋼鐵電商企業在實現了盈利之後,思考「盈利之後怎麼辦」的問題。目前看來,進一步向供應鏈服務延伸,是鞏固盈利的一大方向。
  • 構建更有效的京津冀區域治理格局(圖)
    ,亦是加快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治理的重要時機。經過六年的不斷探索和整體建設,面對疫情的嚴峻考驗,京津冀區域應急聯防聯控機制顯示出巨大的作用,不僅成功阻斷了區域疫情的蔓延和傳播,更是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局面,這充分證明了區域協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需求與實踐意義。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不僅是京津冀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亦是加快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治理的重要時機。
  • 鋼鐵電商銷售比重上升至10% 行業前景廣闊
    中國證券網訊 由中國冶金規劃院主辦、找鋼網承辦的上海國際信息消費節——「網際網路+」戰略下的鋼鐵新生產力引擎暨「2015年度鋼鐵電商峰會」周末在上海召開。會上透露,上半年行業依舊困難,但鋼鐵電商迅速崛起。
  • 區域交通加力填補空白 軌道上的城市群提速崛起
    來源標題:區域交通加力填補空白 軌道上的城市群提速崛起 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
  • 中國工程院報告:受制水環境容量,京津冀多個行業宜整體關閉
    基於水資源約束,京津冀地區需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實現水資源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京津冀地區大部分位於海河流域,包含北京、天津、河北3個省(市),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是我國經濟創新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 世界六大城市群排名 長三角被稱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
    城市群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建設的「主體形態」,成為2014年最為關注的城市話題。2014年12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和《瞭望東方周刊》等聯合承辦的「《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2014》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報告顯示,中國六個城市群綜合指數水平的排名依次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中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