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交通加力填補空白 軌道上的城市群提速崛起

2021-01-1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區域交通加力填補空白 軌道上的城市群提速崛起

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這是1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發布會上透露的信息。據介紹,綜合規劃支撐、發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資金落實、運營效益等因素,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鐵集團、相關地方,梳理形成了近三年滾動項目清單,擬新開工項目70餘個、總裡程超過6000公裡。

具體來看,在京津冀地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裡,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一環」通道格局,形成北京、天津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在長三角地區,新開工項目約4000公裡,打造1小時到1個半小時城際交通圈、城市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組團間半小時到1小時通勤網。在粵港澳大灣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裡,加快形成以廣深港、廣珠澳和跨珠江口為主軸,「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最重要的城市群、都市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目前,三大區域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正朝縱深推進,幹線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已經初具規模。「相比較而言,市域(郊)等鐵路發展還比較滯後,一定程度上影響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效率。」孟瑋強調,需要準確把握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定位和路網功能,發揮好「承上啟下」、填補軌道交通網絡空白的作用。

孟瑋表示,在規劃設計上,重點是加強統籌謀劃和方案論證,避免功能錯配導致效率低下。在建設標準上,城際鐵路主要承擔城市間經常性、大容量客運需求,線路走向和站點設置要突出對沿線重要經濟據點、人口較多城鎮的覆蓋,避免把城際鐵路建成高鐵、地鐵。

目前,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建設藍圖已經繪就,任務已經明確,推動實施中涉及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等多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在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思路,構建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發展格局,建立年度動態滾動更新的重點項目庫,明確時間表、制訂路線圖。

建設資金保障也是一大重點。按照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統籌用好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創新投融資方式,充分挖掘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資源、潛力和價值,用好土地綜合開發政策,積極探索PPP+TOD模式,加強土地利用監管,吸引社會長期資本參與項目建設,破解資金籌措難題。(記者 王璐)

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這是1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發布會上透露的信息。據介紹,綜合規劃支撐、發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資金落實、運營效益等因素,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鐵集團、相關地方,梳理形成了近三年滾動項目清單,擬新開工項目70餘個、總裡程超過6000公裡。

具體來看,在京津冀地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裡,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一環」通道格局,形成北京、天津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在長三角地區,新開工項目約4000公裡,打造1小時到1個半小時城際交通圈、城市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組團間半小時到1小時通勤網。在粵港澳大灣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裡,加快形成以廣深港、廣珠澳和跨珠江口為主軸,「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最重要的城市群、都市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目前,三大區域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正朝縱深推進,幹線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已經初具規模。「相比較而言,市域(郊)等鐵路發展還比較滯後,一定程度上影響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效率。」孟瑋強調,需要準確把握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定位和路網功能,發揮好「承上啟下」、填補軌道交通網絡空白的作用。

孟瑋表示,在規劃設計上,重點是加強統籌謀劃和方案論證,避免功能錯配導致效率低下。在建設標準上,城際鐵路主要承擔城市間經常性、大容量客運需求,線路走向和站點設置要突出對沿線重要經濟據點、人口較多城鎮的覆蓋,避免把城際鐵路建成高鐵、地鐵。

目前,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建設藍圖已經繪就,任務已經明確,推動實施中涉及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等多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在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思路,構建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發展格局,建立年度動態滾動更新的重點項目庫,明確時間表、制訂路線圖。

建設資金保障也是一大重點。按照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統籌用好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創新投融資方式,充分挖掘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資源、潛力和價值,用好土地綜合開發政策,積極探索PPP+TOD模式,加強土地利用監管,吸引社會長期資本參與項目建設,破解資金籌措難題。(記者 王璐)

相關焦點

  • 新制式軌道交通「百花齊放」
    目前,該企業已具備年新造地鐵600輛的產能,新制式軌道裝備、動車製造和維修能力也在快速提升。  這是全省軌道交通產業快速前行的一個切片。去年全省軌道交通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不含物流運輸業)達到1690億元,增長16%。四川軌道交通產業綜合實力邁入全國第一陣營。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2008—2020...
    長株潭城市群的戰略定位是: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示範區,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全省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引領區,具有國際品質的現代化生態型城市群。建設內部複合公路走廊,發展中心城市之間的快速交通,改造低等級交通網絡,加強農村地區與城市的聯繫。發展城際軌道交通,遠期建設長沙—寧鄉—韶山—湘鄉—湘潭、長沙—瀏陽、株洲—醴陵、長沙—湘陰、長沙—汨羅、寧鄉—益陽、婁底—衡陽的區域快線。
  • 廣東修建一條高鐵線,將填補粵西沒有無砟軌道高速鐵路空白
    廣東省中本身擁有的高鐵線比較多,與已經投入使用的高鐵線不同,這條新高鐵線從打造下看,它所具有的優勢也會更大,從而讓許多本地人感受到不一樣的發展作用,從整體表現中看,發展地域中城市高鐵線的布局意義也較大,這一般而言都有很強的戰略作用,這更是令許多遊客感受到不一樣的價值意義,所以從這個層面看這條高鐵線的布局能力很重要,也是一個區域表現中非常核心和重要的交通資源,所以對它的建設意義也很突出的了。
  • 揭秘高速磁浮車,迅速連接城市群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中車獲悉,這款車除了具備速度高、安全可靠、噪音低、震動小、載客量大、耐候準點、維護量少等優點外,還恰好可以填補高鐵和航空運輸之間的速度空白。此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對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進行了部署,其目的是攻克高速磁浮核心技術,全面自主掌握高速磁浮設計、製造、調試和試驗評估方法,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統,形成我國高速磁浮產業化能力。
  • 《中國城市群地圖集》發布
    當一個特定區域的多個城市之間為化解日益嚴重的城市病,由競爭轉為競合,通過規劃同編、產業同鏈、城鄉同籌、交通同網、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場同體、科技同興、汙染同治、生態同建的十大「同城化」過程,實現了區域性產業發展布局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區域性市場建設一體化、城鄉統籌與城鄉發展一體化、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一體化、社會發展與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共六大「一體化」時,可以判斷城市群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群
  • 謀劃G60科創走廊,合肥至蕪湖擬建高速磁懸浮軌道
    >作為國際尖端技術,高速磁浮是引領軌道交通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是助力我國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經過近20年的研發,我國已掌握常導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形成全套工程化解決方案,成功研製自主化樣機,高速磁浮已進入工程化應用『衝刺期』。
  • 工作在北上廣深住在衛星城 都市圈軌道交通重塑職住關係
    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會長王峙解讀稱,「十四五」期間,城軌交通勢必將進一步突破城市行政區域的邊界,從單點走向多域,逐步由發展單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向發展城市群軌道交通網絡轉型升級。
  • 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2019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
  • 填補空白!第七代磁浮列車+國內首款無線城軌電車亮相
    中車唐山公司兩款填補行業空白的新產品1月7日集中亮相。新型無線供電制式城軌車輛在國內首次實現軌道車輛供電制式由「有線」到「無線」的突破,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軌道交通車輛無線供電制式的技術壟斷。第七代時速200公裡磁浮列車完美融合中低速磁浮和高速磁浮技術,實現多項關鍵技術突破。
  • 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現狀及「雙循環」戰略下行業投資機會分析(圖)
    國內大循環離不開區域協調發展,加強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因此,雙循環戰略背景下,我國城市群及區域間互聯軌道交通建設仍有較大空間。數據來源:賽迪、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2、中國軌道交通整車市場規模及預測2019年我國軌道交通整車市場規模達到1766億元,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和高鐵線路的持續擴充,未來三年我國軌道交通整車市場規模仍將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2021年我國軌道交通整車市場規模1956.3
  • 廣清一體化加速背後: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拆圍牆」走向「一張...
    按照規劃,粵港澳大灣區要在原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在受訪專家看來,廣清一體化加速背後,意味著「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 長徵八號來了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空白
    隨著中國航天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此前我國新一代火箭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不能滿足3噸至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需求。   長徵八號應運而生。一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該型火箭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
  • 中國商用磁浮列車逐級提速奔向貼地飛行夢
    胡偉說,按照方案設計、部件測試、總裝集成、試驗驗證四個階段,提速測試屬於最關鍵的「收官」部分。由於白天長沙磁浮快線要正常運營,提速測試只能在深夜進行。工程師在不突破安全限制的前提下,分階段逐級提速,攻克中速懸浮穩定、車橋耦合、靴軌耦合等重大技術難題,克服測試時間短等、風險大等困難,每日還對相關線路進行檢查和測量。
  • 填補技術空白!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研發成功
    中山站所在的南極普裡茲灣區域,沿岸常年被1~2米厚的固定冰覆蓋,對雪龍船抵近站區和實施冰上卸貨造成嚴重阻礙和巨大安全風險。目前尚無成熟的技術手段獲取大範圍南極海冰厚度信息,面對南極考察的實際需求,該中心組織攻關團隊歷時3年,成功研發了南極首個區域固定冰預報系統——普裡茲灣固定冰預報系統,填補了此領域的技術空白。
  • 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帶動引領作用
    城市作為社會經濟活動集聚的空間,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但隨著城市的規模擴張和經濟發展,難免會產生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城市公共服務配置不均衡以及城市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問題。在我國目前發展階段,這些問題已突破單個城市的行政邊界,在更大範圍的城市區域呈現出來,最終表現為區域綜合承載能力不足的問題。
  • 發揮城市軌道交通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軌道交通網絡強大的聚集和釋放效應使網內的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和服務在城市各區域乃至城市間快速流通,改變了社會的消費、生活和生產方式,對城市經濟運行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具有規模經濟圈的屬性,輻射影響範圍覆蓋網內大部分區域和周邊區域。 近日,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長、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多次說到「建地鐵,就是建城市」。
  • 填補國內空白 投產48K「黑色黃金」正式開工建設
    來源:央視原標題:填補國內空白!投產48K「黑色黃金」正式開工建設1月4日,2021年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衛生、軌道交通和汽車、新能源、體育休閒、建築設施和管道設備加固,高壓輸變電站石油化工等多個領域。(總臺央視記者 王殿甲)
  • 加速構建「軌道上的江蘇」,今年底建成「三縱四橫」高鐵網
    到 2025年,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有望超1500公裡。11月21日-22日,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綜合交通運輸學會等聯合在南京舉行的「2020軌道交通高質量創新發展峰會」,透露了關於江蘇高鐵、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新動向。
  • 這座中國大橋填補世界空白!
    、運行荷載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Ta填補了世界高速鐵路懸索橋的空白Ta是誰?聯調聯試是採用高速檢測列車等測試設備,在鐵路開通運營前,對沿線軌道、接觸網、通信、信號燈各項設備逐步進行測試,並依據測試結果對發現的缺陷進行調整。通過列車與軌道、接觸網的反覆磨合,直至各個系統以及整體系統符合高速運行及動態驗收標準的過程,為開通運營提供重要技術保障。檢測試驗內容包括軌道、道岔、路基、橋梁等多個項目。
  • 探索網絡型城市群發展的優化路徑
    多中心化的發展趨勢及遇到的問題快速交通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流動空間」的興起,極大改變了當今世界的區域經濟空間格局,以「網絡型城市群」為代表的空間結構成為全世界高度城市化地區的重要特徵和普遍現象。網絡型城市群結構的核心特徵即呈現出多中心化的空間發展趨勢。所謂的多中心的空間結構包含了「形態多中心」和「功能多中心」兩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