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的一生是怎樣的?太陽最終會毀滅地球嗎?

2020-05-28 愛科普的程式設計師


恆星的一生是怎樣的?太陽最終會毀滅地球嗎?

恆星誕生

恆星通常是在星際氣體中誕生的。在宇宙中,當星際氣體的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其內部引力的增長大於氣體壓力的增長,這團氣體雲就開始收縮。這樣的傾向一開始,其自身引力使巨量物質的密度普遍增大。巨大質量的星際物質開始變得不穩定。這些巨量的星際氣體與塵埃坍縮進行得越來越迅猛,開始分裂形成較小的雲團,密度也增大了許多。這些較小的雲團最終將各自成為一顆恆星。由於星際物質的質量通常非常巨大,通常在太陽的一萬倍以上,所以恆星總是一下子一大批地降生。

 溫度達到二千度左右時,氫分子開始分解成為原子。核心開始再度收縮,收縮時釋放出的能量將把所有氫分子都分解為原子。這個新生的核心比今天的太陽稍大一些,不斷向中心落下的外圍物質最終都要落到這個核心上,一顆質量和太陽一樣的恆星就要誕生了。

恆星的開始

在反抗引力的持久鬥爭中,恆星的主要武器是核能。它的核心就是一顆大核彈,在那裡不斷地爆炸。正是因為這種核動力能自我調節得幾乎精確地與引力平衡,恆星才能在長達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保持穩定。

恆星的死亡

然而,「恆定」的演化歷程終將結束,熊熊烈焰熄滅後,恆星將化為餘燼。當所有的氫都變成了氦時,核心的火就沒有足夠的燃料來維持,恆星在主序階段的平靜日子就到了盡頭,大動蕩的時期來到了。

一旦燃料用光,熱核反應的速率立即劇減,引力與輻射壓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引力佔據了上風。有著氦核和氫外殼的恆星,在自身的重力下開始收縮,壓強、密度和溫度都隨之升高,於是恆星外層尚未動用過的氫開始燃燒,外殼開始膨脹,而核心在收縮。最終會變成紅巨星

紅巨星

恆星的一生是怎樣的?太陽最終會毀滅地球嗎?

紅巨星時期的恆星表面溫度相對很低,但極為明亮,因為它們的體積非常巨大。肉眼能看到的最亮的星中有許多就是紅巨星,如參宿四、畢宿五、大角、心宿二等。我們的太陽在五十億或六十億年後也將變成一個紅色「巨人」。當核心的氫耗完時,太陽就開始膨脹,那時水星將化為蒸汽,金星的大氣將被吹光,地球上的海洋將沸騰。然後太陽還會繼續膨脹,並將地球納入它的勢力範圍。地球被燒焦的殘骸會繼續在巨型太陽灼熱而極稀薄的大氣裡轉圈。紅巨星外層物質的密度比地球實驗室裡能得到的最好真空還要低得多。

在恆星大膨脹成為紅巨星,熱核反應速率也不可逆轉的衰減之後,恆星吹出氣體並收縮到地球那樣大小,即幾千公裡直徑。物質的濃縮使得星體表面溫度大為升高,以至真正成為白熱。小尺度和高表面溫度這兩個特徵,使這種星得名為白矮星。

白矮星


恆星的一生是怎樣的?太陽最終會毀滅地球嗎?

白矮星是中等質量恆星演化的終點,在銀河系中隨處可見。它的質量越大,半徑就越小。由於沒有熱核反應來提供能量,白矮星在發出輻射的同時,也以同樣的速率冷卻。但是,白矮星本性節儉,它在形成後要經過數十億年的冷卻時間。白矮星的變暗過程是如此之慢,自一百五十億年前宇宙創生和第一批恆星出現以來,恐怕還沒有一個黑矮星形成,這裡需要極大的耐心。太陽正處在其主序階段的中點,還要經過五十億年才到行星狀星雲那樣的「高齡」,它將再短暫地活躍十萬年,然後成為一顆白矮星並在一百億年中緩慢地死去,最後作為一顆黑矮星而永存。

中子星


恆星的一生是怎樣的?太陽最終會毀滅地球嗎?

雖然鐵核的溫度在十億度以上,卻沒有能量從中流出。它不足以使超巨星維持引力平衡,鐵核就會被壓得更緊密,使其中的電子處於簡併態。當簡併電子的巨大壓力能暫時地支持外層的重量時,恆星活動會出現一個間歇。但是當核心裡鐵和簡併電子的質量超過一點四個太陽質量時,電子已簡併的核突然塌陷,劇烈收縮,在十分之一秒內溫度猛升到五十億度。湧出的光子帶有的巨大能量將鐵原子核炸開,蛻變成氦原子核。這個過程叫光致蛻變。光致蛻變使原子核破裂並吸收能量,恆星核心的平衡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劇變化,越來越不能抵擋無情的重壓,溫度持續上升,直到氦核本身也蛻變為其基本成分:質子、中子和電子。

在高溫下電子變得更不能阻擋壓縮力,在零點一秒內,它們被擠壓到與質子結合在一起。二者的電荷相中和,變成為中子,同時迸發出巨大的中微子流。中子的「佔據體積」要小得多,兩個中子之間的間隔,可以小到十的負十三次方釐米,也就是說,中子可以相互碰到。於是,中子化就伴隨有一場物質的內向爆炸和密度朝著簡併態的巨大增長。恆星的密度達到每立方釐米十的十四次方克,相當於在一隻縫紉頂針裡有一億噸的質量。恆星核裡再沒有任何「真空」留下,恆星核就成了一種主要由中子組成的巨大原子核,這種遠比白矮星緊密的新的物質簡併態,就叫做中子星。

黑洞


恆星的一生是怎樣的?太陽最終會毀滅地球嗎?

在某些質量遠大於太陽的恆星的的核心,繼續發生著坍縮,但最終形成的並不是中子星,而是黑洞,太陽不會變成黑洞但是依然會毀滅掉太陽系。

相關焦點

  • 地球是死去的恆星嗎?太陽未來是不是也會變成行星?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因為前陣子看到某神發表了一段言論,大意是太陽將在一段時間後死去,木星將頂替太陽的位置,而且太陽系裡的行星都會有這樣的輪迴。儘管這不具備一點科學性,但他們認為恆星和行星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事實上會是怎樣嗎?
  • 如果太陽突然毀滅了,地球會怎樣?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的直徑為地球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30000倍。那麼如果太陽在運轉期間突然毀滅,地球會發生什麼事呢?有2種情況。
  • 太陽的壽命還有多少年 太陽毀滅後人類會怎樣
    【科技訊】8月6日,太陽的壽命還有多少年,太陽毀滅後人類會怎樣。太陽是地球上出現生命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有太陽才會有人類的誕生,太陽就是一個燃燒的火球,總有燃燒殆盡的一天,那麼太陽燃燒殆盡後人類會怎樣呢?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詳情吧。
  • 在未來,我們的地球會毀滅消失嗎?所以我們走到了盡頭了?
    在未來,我們的地球會毀滅消失嗎?所以我們走到了盡頭了?儘管是6500萬年前終結恐龍時代的那次撞擊,都未曾對地球造成毀滅式等影響,那麼地球會永遠存在下去嗎?,那麼在遙遠的未來,地球會有怎樣的結局呢?至於最終地球會如何變化,在如今來說,幾乎是無法預測的事情,完全摧毀地球在數十億年時間內或許很難發生,然而摧毀地球生態圈就顯得容易多了,無論是太陽的膨脹升溫導致地球進入金星時代,還是大質量的隕石撞擊地球,對於地球生態圈逗事毀滅性的打擊。
  • 太陽會「死亡」嗎?其演化過程會對地球產生怎樣的影響
    恆星的起源最初是源於一團質量很大、分布面積也很大的星際雲,在引力的作用之下,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步演變成了一顆恆星。當然,星際雲在演變成恆星的過程中會形成不同大小的原恆星,而太陽就屬於黃矮星。 科學家普遍認為,黃矮星的壽命大概在100億年,這個階段算是恆星的壯年。而通過推算,目前太陽大概已經46億年了,也就是說它大概還有50多億年的時間就要步入老年了。
  • 如果有一天太陽將內部燃料用盡了,它會怎樣?地球會隨之毀滅嗎?
    ,太陽會變成什麼?她會親手毀掉她創造的世界嗎?根據太陽內氫的儲存量推算,太陽內部的燃料只能再支持太陽燃燒50億年,雖然50億年看起來很遙遠,但是太陽燃料耗盡之後得問題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太陽燃料耗盡之後,太陽會變成什麼樣,變成一個不會發光的行星,還是發生一場大爆炸,還是將整個個太陽系毀滅
  • 太陽爆炸、毀滅地球?人類:能發動「地球母艦」,星際流浪求生嗎
    「末日」真可怕:太陽爆炸、毀滅地球、人類消亡?我們地球人,能順利移民外星?流浪求生嗎?●太陽和日月太陽公公,是一個巨型的核聚變圓球。在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和彗星、以及星際塵埃,圍著太陽公轉。太陽,距離我們地球約1.5億公裡。
  • 假如太陽發生大爆炸,其毀滅半徑會有多大,會有一光年嗎?
    如果太陽發生大爆炸,其毀滅半徑會有多大,會有一光年嗎?首先聲明,根據目前宇宙學理論,太陽這種質量的恆星一生沒有大爆炸的機會。恆星大爆炸就是超新星了,超新星大爆炸的條件就是質量要達到至少8倍太陽以上。現在沒有數據說明超新星爆發會摧毀多遠的天體,一般認為超新星大爆炸那一刻,在幾百公裡範圍內會再現宇宙大爆炸第一秒的緻密致熱狀態,其外圍物質以1/10光速向外拋散,亮度達到幾億到幾千億個太陽光芒,比一個星系總亮度還要亮。
  • 恆星的最終歸宿是什麼?是爆炸還是?那太陽會發生爆炸嗎?
    請點擊輸入圖我們的太陽會爆炸嗎?是否每一顆恆星最終都會變成超新星?黑洞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將帶您探索隱藏在恆星背後的科學。我們依靠太陽使地球保持舒適的溫度,每天晚上我們上床睡覺的時候都相信第二天早上太陽會重新升起,陽光會照耀我們的每一天。然而,太陽不會永遠存在,隨著時間的流逝,太陽會怎麼樣呢?它會爆炸嗎?它會在什麼時候爆炸?
  • 氫、氦消耗殆盡後的太陽會變成什麼樣?恆星最終的歸宿
    地球因為太陽而富有生機,人類每天都在接受太陽的恩澤,太陽創造了能量,創造了生命,對人類而言太陽的偉大不言而喻,每天清晨出生太陽火紅火紅的從東邊的地平線上冒出來,美麗壯觀,幸福的一天開始了,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我偶爾會手搭涼棚,抬頭看看這耀眼的大火球,「你是那樣的高高在上,聖神莊嚴,人的一生不過幾十秋,最終化為塵土,那你的最終歸宿又是什麼呢?
  • 科學的追逐者:新興恆星的形成率直線下降,宇宙最終會走向黑暗嗎
    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新興恆星的形成率直線下降,宇宙最終會走向黑暗嗎,未來趨勢是否歸於沉寂呢?眾所周知,宇宙環境是無限接近絕對真空的環境,而且廣闊無垠。熱量產生的環境離不開物質,而外太空物質之間很是疏離,所以造成了外太空環境極度寒冷,冷到什麼程度呢,近乎接近於絕對零度。
  • 當質量最大的恆星靠近太陽系,地球會毀滅嗎?答案讓人害怕
    先拿銀河系來說,天文學家推測,在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差不多有1000億顆-4000億顆,其中一半都含有自己的恆星系統,而且太陽的質量在恆星的陣營中只能算是「小個子」,大質量的恆星最終會演化成為中子星或者是黑洞,而太陽抵達生命的尾聲,經過一系列的演化後,最終卻只能變成白矮星。
  • 太陽會發生氦閃嗎?太陽發生了氦閃地球會怎樣?
    氫作為恆星的主要燃料並不是無窮無盡的,既然不是無窮無盡的,那就必然會有耗盡的那一天,當恆星上的氫元素耗盡之後,恆星會怎樣呢?當恆星上的氫元素燃燒殆盡之後,恆星並不會因此而熄滅,恆星上的聚變反應會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在恆星高溫高壓的環境之下,氦元素會在氫元素耗盡之後被點燃,於是氦核聚變取代了原來的氫核聚變,繼續維持著恆星的光和熱。
  • 同時引爆世界上所有核彈,會造成地球會毀滅嗎?
    核彈爆炸升起的蘑菇雲But,一些傢伙腦洞大開,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全球所有核武器同時發生爆炸,會不會帶來地球的毀滅倘若按照500顆大伊萬同時引爆,除了殺傷範圍生靈全部塗炭,爆炸會產生大量的放射性煙塵和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會隨著核爆然後上升到臭氧層和大氣中,這些東西一旦到了大氣和臭氧層的時候,就會讓陽光沒辦法穿透雲層從而使地球上動植物沒辦法獲得足夠的陽光,會很長時間對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可以毀滅地球的存在?
  • 地球正走向毀滅嗎?別擔心,全球變暖摧毀不了一個先進的文明
    氣候變化是宇宙內的一個「普遍威脅」嗎?《福布斯》雜誌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銀河系可能遍布已滅絕的外星文明。它們也一度繁榮昌盛,最終因可怕的全球變暖毀於一旦。這一觀點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被很多人解讀為警示地球文明的一則寓言。不過,情況真的如此嗎?
  • 太陽黑子上有恆星文明,恆星文明發展超越地球文明
    第一部:地球人類突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太陽的溫度突然降低了,最重要的原因,竟然是太陽上的黑子越來越多。隨後,人類發現,太陽上竟然有了一種奇怪的文明,這種文明把太陽黑子稱為綠洲——太陽表面溫度在5500-6000度,而太陽黑子的溫度在4000度,這個文明在太陽黑子中可以存活,而離開太陽黑子就會被熱死。
  • 太陽最終會成為「白矮星」,地球會演化成什麼?行星也有壽命嗎?
    太陽最終會成為「白矮星」,地球會演化成什麼?行星也有壽命嗎?我們知道宇宙當中的星體,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身能夠發光放熱的恆星,另一類則是自身不能發光放熱的恆星。在太陽系中,太陽就是一顆恆星,由於質量足夠大,內部啟動了熱核聚變反應;而其他圍繞太陽旋轉的星體,則都是行星,包括我們的地球在內。宇宙中的恆星通常都是有壽命的,而且通常恆星的質量越大,壽命就越短暫。我們的太陽是一顆質量比較小的黃矮星,大概能夠在宇宙中燃燒100億年左右,目前已經燃燒了接近50億年,度過了100的壽命。
  • 當太陽在50億年後毀滅時,地球會怎樣?仍會保持自轉和公轉
    雖然太陽會在50億年後迎來毀滅,但太陽毀滅地球生命用不著等到那個時候只要再過不到20億年的時間,地球生命就會因為太陽溫度變得太高而毀滅。 太陽內部的氫核聚變會不斷製造出更重的氦,這些元素會在太陽中心不斷富集,使得引力坍縮效應增強,從而讓氫核聚變的反應速率越來越快,導致太陽的溫度越來越高。溫度升高的太陽會使宜居帶向外偏移,使得地球不再運行在宜居帶中。
  • 當太陽最終變成紅巨星時,地球會被太陽吞噬?
    我們可以問一些關於宇宙的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讓我們超越人類的極限,而且會超越地球上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會變熱,核聚變的速度會加快,最終輸出的能量會達到地球海洋沸騰的程度。再過10億或20億年,這可能會使地球上的生命完全湮滅。圖註:該插圖是對HD 189733 b的描述,一個被它的母星吞噬的行星。
  • 50億年後的太陽會毀滅世界?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50億年後太陽毀滅世界?地球命運將會怎樣?有些行星消失,人類將何去何從?其實,人類的去向根本等不到50億年之後就見分曉,地球上已經發生過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不止一次。而且,太陽更不可能在這個時間之後將整個世界毀滅,它也不過是一顆再普通不過的恆星,靠核聚變反應為其周圍的世界提供能量。不同於往上幾代人對「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認知,越來越多的人在了解地球能量來源之後,又簡單粗暴的將人類未來的去向歸結於太陽演化這一個方面,並將太陽演化階段的更替影響擴大到整個宇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