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在設計地下水抽出處理系統時,除非附近場地有類似抽水井設計和水文地質資料,否則需要進行地下水抽水試驗,以評估地下水抽提系統的可行性並確定汙染區域地下含水層特徵。
以下是實施抽水試驗的一般技術準則:
1、在抽水試驗抽水井設計過程中,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
a.在抽水試驗開始之前,應考慮單位容水度試驗,以確定抽水井的最高抽水量;
b.抽水井一般應位於地下水汙染羽最嚴重的區域,比如關注汙染物最高濃度的區域,或儘可能接近的位置,以及考慮以下因素確定抽水井篩縫位置:
當前地下水深度和季節波動歷史;進行中試時,應考慮安裝直徑較大的新抽水井,以便在預計的後期工程實施中再利用,而不是採用直徑較小的現有監測井;地下水汙染物羽分布(水平和垂直方向)與關注汙染物濃度歷史;關注汙染物的物理化學性質(如阻滯係數等);含水層水力傳導係數及其隨深度的變化;預計的抽水井影響半徑,考慮到汙染羽刻畫的準確性,以及建議在地下水下降0.1英尺處;考慮到汙染羽大小和垂直流動等因素,需要多個抽水井和多個篩縫深度來增加系統的靈活性;排水系統的位置;抽水井的位置應使進水濃度達到最大,比如在汙染最嚴重的區域內;滯流區域。滯流區可以通過改變流量、回灌廊道位置或開關交替操作來解決;處理系統回灌區(如滲透廊道、注入井等)及其對抽水系統和汙染物遷移的影響。c.用於抽水試驗的泵的抽水能力應足以對含水層施加壓力;d.需要灌漿密封、取樣口、流量計、止回閥和節流閥;e.在最終的設計中,如果可行的話,應該利用試驗抽水井。2.在設計觀測井時,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a.觀察井的數量應足以正確評價操作條件;b.觀測井的篩縫段應與抽水井的篩縫段相似,並以抽水井的預計水平和垂直影響面積為基礎(考慮流量、含水層導水係數等因素)。可能需要不同篩縫段的巢式觀測井來評估含水層中所有受影響的分層或多個抽水位置和深度的影響(比如抽水井);c.觀測井應布置成徑向模式,以評估抽水井在各個方向上的影響,並與抽水井保持適當的距離(如5英尺、15英尺、30英尺、50英尺等);d.觀察井的位置應適當布置,以評估任何各向異性條件(如回填、罐區、排水結構等);潛在優先通道區域(如公用設施等)。
3.應在抽水井、觀測井測量地下水標高。如有必要,位於抽水試驗預計影響之外,可設置背景井進行測量,以糾正外部影響,如潮汐運河和堤壩。這些測量應該在靜態條件下(試驗前)和動態條件(在整個測試過程中)進行。在動態條件下進行測量時,建議採用以下頻率(參見G. P. Kruseman和N. A. de Ridder合著的《抽水試驗數據的分析和評價》第二版,1990年):
4.測流量應在整個試驗過程中進行。5.應至少在抽水試驗的中點和結束時收集動態水樣,並對所有關注汙染物進行分析,以評估抽水系統的有效性,並幫助設計處理系統。此外,抽水試驗結束時採集的樣品應進行背景數據的檢測分析,比如鐵、總有機碳、總硬度、懸浮物等。(BPSS,圖來自EPA)原標題:【技術系列】地下水抽出處理試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