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試驗:地下水抽出處理試驗

2020-12-06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在設計地下水抽出處理系統時,除非附近場地有類似抽水井設計和水文地質資料,否則需要進行地下水抽水試驗,以評估地下水抽提系統的可行性並確定汙染區域地下含水層特徵。

以下是實施抽水試驗的一般技術準則:

1、在抽水試驗抽水井設計過程中,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

a.在抽水試驗開始之前,應考慮單位容水度試驗,以確定抽水井的最高抽水量;

b.抽水井一般應位於地下水汙染羽最嚴重的區域,比如關注汙染物最高濃度的區域,或儘可能接近的位置,以及考慮以下因素確定抽水井篩縫位置:

當前地下水深度和季節波動歷史;進行中試時,應考慮安裝直徑較大的新抽水井,以便在預計的後期工程實施中再利用,而不是採用直徑較小的現有監測井;地下水汙染物羽分布(水平和垂直方向)與關注汙染物濃度歷史;關注汙染物的物理化學性質(如阻滯係數等);含水層水力傳導係數及其隨深度的變化;預計的抽水井影響半徑,考慮到汙染羽刻畫的準確性,以及建議在地下水下降0.1英尺處;考慮到汙染羽大小和垂直流動等因素,需要多個抽水井和多個篩縫深度來增加系統的靈活性;排水系統的位置;抽水井的位置應使進水濃度達到最大,比如在汙染最嚴重的區域內;滯流區域。滯流區可以通過改變流量、回灌廊道位置或開關交替操作來解決;處理系統回灌區(如滲透廊道、注入井等)及其對抽水系統和汙染物遷移的影響。c.用於抽水試驗的泵的抽水能力應足以對含水層施加壓力;d.需要灌漿密封、取樣口、流量計、止回閥和節流閥;e.在最終的設計中,如果可行的話,應該利用試驗抽水井。2.在設計觀測井時,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a.觀察井的數量應足以正確評價操作條件;b.觀測井的篩縫段應與抽水井的篩縫段相似,並以抽水井的預計水平和垂直影響面積為基礎(考慮流量、含水層導水係數等因素)。可能需要不同篩縫段的巢式觀測井來評估含水層中所有受影響的分層或多個抽水位置和深度的影響(比如抽水井);c.觀測井應布置成徑向模式,以評估抽水井在各個方向上的影響,並與抽水井保持適當的距離(如5英尺、15英尺、30英尺、50英尺等);d.觀察井的位置應適當布置,以評估任何各向異性條件(如回填、罐區、排水結構等);潛在優先通道區域(如公用設施等)。

3.應在抽水井、觀測井測量地下水標高。如有必要,位於抽水試驗預計影響之外,可設置背景井進行測量,以糾正外部影響,如潮汐運河和堤壩。這些測量應該在靜態條件下(試驗前)和動態條件(在整個測試過程中)進行。在動態條件下進行測量時,建議採用以下頻率(參見G. P. Kruseman和N. A. de Ridder合著的《抽水試驗數據的分析和評價》第二版,1990年):

4.測流量應在整個試驗過程中進行。5.應至少在抽水試驗的中點和結束時收集動態水樣,並對所有關注汙染物進行分析,以評估抽水系統的有效性,並幫助設計處理系統。此外,抽水試驗結束時採集的樣品應進行背景數據的檢測分析,比如鐵、總有機碳、總硬度、懸浮物等。(BPSS,圖來自EPA)原標題:【技術系列】地下水抽出處理試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場地修復之地下水抽出處理技術
    場地修復之地下水抽出處理技術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技術名稱技術名稱:地下水抽出處理,英文名稱:Groundwater Pump and Treat2技術適用性1) 適用介質:汙染地下水。2) 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用於處理重度汙染地下水區域中多種汙染物類型。3) 應用限制條件:治理時間長,難以將汙染物徹底去除;抽出井群影響半徑有限;不宜用於吸附能力較強的汙染物,以及滲透性較差或存在NAPL(非水相液體)的含水層;汙染地下水抽出處理後的後續處置問題較難解決。
  • 地下水抽除處理技術應用重點及土壤修復技術重要觀念有哪些?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一 地下水抽除處理技術(P&T)的原理及應用1 技術原理P&T修復技術是一種相當成熟且廣泛應用的的地下水修復技術,P&T是利用物理性的抽水,針對含水層中的溶解相汙染物及NAPL進行抽除,並於地表進行處理的修復技術。
  • 方法整合|地下水汙染處理技術方法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工業生產的高速發展,我國地下水汙染的問題日益突出,地下水汙染所帶來的對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日益顯露。因此,加強對地下水汙染的治理和相應技術的開發就成為一種迫切的需要。客觀上講,我國目前在地下水汙染調查及地下水汙染物遷移轉化模式方面做了不少基礎性工作,但在具體的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方面做的工作卻不多,而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地下水點源汙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且逐漸發展形成較為系統的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歸納起來主要有:物理處理法、水動力控制法、抽出處理法、原位處理法。
  • 地下水怎樣處理為飲用水
    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歸納起來主要有:物理處理法、水動力控制法、抽出處理法等。運用最多的是水設備,目前最普遍的方法就是抽出再處理法。包括三類: (1)物理法:吸附法、重力分離法、過濾法、反滲透法、氣吹法等。 (2)化學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中和法等。
  • 預處理方式對氧化-還原聯合技術修復硝基苯汙染地下水的影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為了探究氧化與還原預處理對氧化-還原聯合技術修復硝基苯汙染地下水的影響,選取2,4-DNT (2,4-二硝基甲苯)為研究對象,構建過硫酸鹽/鐵炭修復技術體系,分別設置2個試驗槽,一個試驗槽以過硫酸鹽作為氧化預處理聯合以鐵炭作為還原後處理,另一個試驗槽以鐵炭作為還原預處理聯合以過硫酸鹽作為氧化後處理,對比研究構建的氧化-還原聯合系統中不同氧化與還原預處理方式對
  • 汙染地下水可滲透反應牆(PRB)技術研究進展
    地下水汙染修復技術和風險管控措施主要包括抽出處理技術、化學氧化/還原技術、生物技術、曝氣技術、可滲透反應牆(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術、監測自然衰減技術、雙/多相抽提技術等。
  • 地下水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研究及應用中,地下水重金屬汙染的修復技術主要以原位修復為主,因此重點介紹了抽出-處理技術及幾種原位修復技術,並結合實際工程應用,對各技術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原位生物修復技術中,Geobacter和Shewanella等微生物在特定條件下課產生納米線,可遠距離傳輸電子,大大提高了降解效率。
  • 【技術】利用球團法處理鐵合金除塵灰的試驗研究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介紹了利用球團法對貴州某企業廢棄的除塵灰進行回收利用,對粘結劑的使用原理、球團礦粘結劑的選擇以及粘結劑的用量做了說明及試驗研究。最佳粘結劑為A,最佳用量為3%,球團的抗壓強度為476N,落下強度4次/個。
  • 治理地下水汙染的技術方法有哪些
    根據水質檢測結果顯示,我國地下水汙染嚴重,治理地下水汙染的技術方法有哪些呢?下面金標準小編為你介紹一番:物理法1.屏蔽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種物理屏障,將受汙染水體圈閉起來,以防止汙染物進一步擴散蔓延。常用的灰漿帷幕法是用壓力向地下灌注灰漿,在受汙染水體周圍形成一道帷幕,從而將受汙染水體圈閉起來。
  • Ames試驗檢測顯示:納濾膜去除水中「三致」物質效果顯著
    Ames試驗是檢測水中「三致」物質汙染情況的最常用方法之一,Ames 結果呈陽性說明水中的「三致」物質含量很高。研究顯示,Ames 結果呈陽性的水,通過納濾膜進行處理後,可完全呈陰性,這說明納濾膜去除水中致突變物的效果顯著且穩定。潛伏水中的「三致」物危害不容小覷目前,水環境中有機汙染物的汙染狀況不容樂觀。
  • 紅層地區淺層地下水勘查評價技術要求
    1 紅層地區淺層地下水勘查評價技術要求 (1∶50000)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紅層地區淺層地下水勘查評價的性質、目的任務、調查內容、技術方法、工作精度、資料整理、圖件編制、報告編寫與成果內容等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我國年降雨量較充沛的紅層分布區,以解決農村分散供水為目的的地下水勘查評價工作。
  • 地下水分層勘查技術促進水文地質調查
    地調局水環中心承擔的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注重新技術方法應用與科技創新,成功應用地下水分層勘查技術,形成並完善了一套「一井同徑,封隔洗井、分層抽水,實時監控」技術體系。 地調局水環中心承擔的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注重新技術方法應用與科技創新,成功應用地下水分層勘查技術,形成並完善了一套「一井同徑,封隔洗井、分層抽水,實時監控」技術體系,促進了水文地質條件與規律的深化認識。 首先封隔器分層洗井助力獲取含水層真實出水能力。
  • 委託試驗型試驗工程師崗位職責
    一、 根據標準、規範、地方規定,填寫《試驗技術交底單》發送給試驗員,組織現場試驗員對原土、填料、混凝土、砂漿等工程材料的樣品進行取樣。  二、 工地現場填寫《見證記錄》和《試驗委託單》,並提交給項目部人員和監理工程師,現場籤認,同時填寫《收發文登記表》。
  • 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及其對試驗技術的影響
    【試驗工程師·公益學習營】第八期第5講【試驗工程師·公益學習營】總第40講,於2020年10月16日如期舉行,本期講師是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士生導師杜承烈教授,主要學術兼職包括中國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技術協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軟體工程」專委會委員、「系統軟體」專委會委員,航天系統仿真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 可滲透反應牆(PRB技術)及其在地下水修復中的應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可滲透反應牆(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PRB)是一種將溶解的汙染物從汙染水體和土壤中去除的鈍性處理技術,是近年來流行的地下水汙染原位處理方法,具有持續原位處理多種汙染物、處理效果好、安裝施工方便、性價比較高等優點。目前,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已對其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及工程技術研究,並投入商業應用。
  • SBR法處理煤化工廢水中石油烴類的試驗研究
    生物處理方法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具有處理效果好、費用低、對環境影響小、無二次汙染及應用範圍廣等優點,是迄今為止處理石油烴類比較好的一種方法[2]。本試驗旨在對SBR工藝處理煤化工廢水中石油烴類的效果和條件進行研究分析。目的是通過對SBR工藝處理煤化工廢水的試驗研究,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技術路線。
  • 冷黑環境試驗再談的製冷劑以及載冷劑
    冷黑環境試驗再談的製冷劑以及載冷劑 ,「12vugqc」冷黑環境試驗,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冷黑環境試驗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聲發射技術在球罐水壓試驗中的應用
    聲發射技術在球罐水壓試驗中的應用燃氣企業為了對所供燃氣進行儲存和調峰,都必須建立儲配站。而且這些一般的無損探傷技術,都只是一種靜態的探傷手段,只能檢查和發現容器已有的缺陷,而不能及時和全面地檢查、評價容器在整個承壓過程中裂紋的產生和發展,更不能在結構產品發生災難性破壞之前進行有效的報警。  而水壓試驗作為球罐施工中的一項綜合性安全檢查,不僅是球罐的第一次承受載荷,而且還是超載試驗,這就給容器已有的或未有的缺陷(主要是裂紋)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可能。
  • 試驗知識圖譜分析
    【試驗工程師·公益學習營】第九期第2講【試驗工程師·公益學習營】總第42講,於2020年10月30日如期舉行,本期講師是瑞風協同技術總監,他具有20餘年軟體開發和架構設計經驗,參與多個領域的設計仿真平臺、材料庫、知識庫系統建設,重點研究方向為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專注於文本挖掘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知識庫自動構建、知識自動分類、知識智能推送、知識關聯挖掘
  •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升空
    這是我國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的技術試驗衛星,其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醞釀近20年、正式提出5年多的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正式進入「太空試驗」階段。中國人自己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方案距離實現又推進了一步。「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3月在一次國際研討上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