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城市變化:碧空慧眼裡的處處風景

2020-09-15 中科院之聲

如果說山川河港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麼一座座城市就是人類歷史中的不朽奇觀。雖然城市地表只佔地球的3%,但卻是世界上55%人口的家園。中國的城市人口在2025年預計達到9億,修繕道路、建設住宅、搬遷工廠等人類活動在高強度地改變著城市土地,並造成了熱島效應、城市內澇、空氣汙染等各種「城市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建設包容、安全、可持續城市和社區,這急需摸清城市土地的「家底」,科學度量城市景觀演變,從而科學地支撐城市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為城市居民和社會經濟活動提供優質便捷的城市環境。

遙感衛星是環繞著地球的「慧眼」,其從太空傳回的遙感影像就像是地球的自拍照,顯示了城市土地景觀覆蓋/利用的現狀(圖1)。通常用於觀測城市的遙感數據包括Landsat影像、Sentinel影像、Gaofen影像、WorldView影像等。其中,Landsat系列衛星在軌時間最久,是觀測長時間陸地變化的最佳選擇。

圖1 Google Earth影像中的城市

與普通的自拍照不同,Landsat影像具有豐富的光譜信息。遙感專家能通過分析光譜特徵、設置分類規則、構建分類器的順序將遙感影像數位化,獲得30米解析度的土地覆被/利用地圖。科學家通過這些地圖發現,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歷著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且在各地區呈現不同的擴張形態,但往往侵佔了耕地、森林、溼地等。這些發現為政府制定城市化政策和策略、引領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信息。

儘管如此,現在的30米土地覆被/利用地圖已經不能滿足高精度的城市土地變化觀測,一些小面積的土地變化往往被忽略了。此外,以往的土地覆被/利用地圖的製圖方法耗時久,不利於及時地獲取城市景觀信息。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基於GEE雲計算,提出了Landsat圖像銳化算法和MDR分類體系,成功探明了長春市2000至2019年長時間序列-逐年的15米解析度城市景觀演變(圖2),精度可達92%以上,為科學量化城市景觀變化、突變點及其生態影響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

圖2 圖像銳化算法和逐年長春市土地覆被/利用地圖

研究表明:2000年至2019年,長春市景觀動態以建成區增加(34.0×103ha至47.5×103ha)、耕地減少(22.0×103ha至5.7×103ha)為主,城市綠地面積持續增加。2009年是土地動態的轉折點。2009年之後,建成區增速由每年2.24%減至每年1.30%、耕地流失的速度由每年9.19%減至每年5.29%、綠地增速由每年2.66%減至每年0.43%。20年來,儘管建成區不斷增加,但城市綠地佔建成區的比例維持在4%左右。GDP增長、人口流動、工業發展是長春市景觀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建成區比例增長、綠地比例增長與市區風速減緩顯著相關,導致了市區細顆粒物的增長。

經實驗,在MDR分類體系和銳化算法的支持下,研究人員能在短時間內以超過0.85±0.01的準確度繪製世界上主要大城市的土地覆被/利用(圖3)。這一結果表明,本研究的Landsat銳化算法和MDR分類器具有較強的可用性,是城市景觀研究的新契機。遙感科學、城市科學、生態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都能夠通過本研究方法以高時空解析度觀測城市「風景」。這項工作的研究結果肯定了新世紀以來長春市在花園城市建設中的努力,但提醒規劃工作人員應注意灰綠景觀的合理配置,以改善城市環境。

圖3 本研究方法繪製的主要城市土地被/利用地圖

該研究由任志彬副研究員、博士生董禹麟、博士生付堯等主要完成,何興元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相關成果發表在Remote Sensing。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青年促進會會員項目(202023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701210)、吉林省科技發展項目(20190303067SF)等共同資助。

論文信息:Dong, Y.; Ren, Z.; Fu, Y.; Miao, Z.; Yang, R.; Sun, Y.; He, X*. Recording Urban Land Dynamic and Its Effects during 2000–2019 at 15-m Resolution by Cloud Computing with Landsat Series. Remote Sens. 2020, 12, 2451.

來源: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人生感悟:人生如旅程,處處是風景!
    人生短暫,不過是三萬餘天,每個人應從幼稚走向成熟,不斷的變化中學會成長,面對生活,保持簡單。面對挫折,保持坦然。面對逆境,保持樂觀。秋來春去,寒來暑往,在風雨中前行,在經歷中體會生命的真諦。笑迎春來百花開,淡望天邊浮雲散。《千與千尋》中說,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 碧空造句和解釋_碧空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碧空在教材中的例句:1、這一天,碧空如洗,萬裡無雲。(出自:統編版二年級下冊-課文1-4、鄧小平爺爺植樹)碧空參考例句:1、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3、窗外,碧空如洗,幾朵白雲悠然地飄過。4、當年丹灶傳猶在,羽翮何由矗碧空。5、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6、飛機像碧空中的大鵬鳥,展翅高飛。7、登上臺頂長廊遠眺,碧空萬裡,江天一色,氣勢壯麗。
  • 遙感影像變化檢測數據集
    商湯AI遙感解譯大賽-變化檢測24. xView 2 building Damage Asessment Challenge25. 遙感圖像稀疏表徵與智能分析競賽-變化檢測26. 廣東政務數據創新大賽遙感影像中變化檢測數據集1.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
    無人機遙感技術的運用為快速準確獲取城市綠地信息提供了技術條件,成為微中觀尺度上綠地監測的重要工具。文章深入研究無人機系統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現狀,從綠地信息提取、變化檢測、生態系統服務3方面綜述了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結果表明,無人機遙感在城市綠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且在城市綠地變化監測和評估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方面已經進行初步嘗試。
  • 北愛爾蘭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這裡,處處都是風景
    為您原創編輯旅遊類文章,希望您能喜歡北愛爾蘭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這裡,你不必去哪個景點,因為這裡處處都是風景。我們選擇了自駕遊,因為這裡很適合開車沿著海岸線閒逛。回去的路上,我們經過了有名的拍照勝地——巨人之路,夕陽下的海岸比白天多了一份蒼涼的感覺,我們徒步走到了巨人之路的盡頭,感受著海浪拍打著岸邊,我們在這裡拍了很多照片,每一張都像是國際大片,因為這裡的風景實在是太美了。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卡裡克繩橋,這是一條連著兩座懸崖峭壁的索橋,是當地最驚險的景點之一,我們也隨著來探險的遊客們上了橋,感受著穿越六千萬年前的火山口的刺激。
  • 處處落後於中國,為什麼印度的遙感衛星商業應用,就比中國更好?
    相對來說,遙感衛星圖像則在高清晰、低成本和時效性方面都具有優勢。衛星圖像傳到地面後,用專門的軟體進行加工,就可以準確地顯示出某一片農田出現的異常變化,對便及時應對。衛星圖像還可以幫助農場主隨時掌握農種物的長勢,有利於準確預測當年的收成。進而相應地進行一系列調整,比如買入看空看多頭寸,對衝農業景氣的影響。此外,印度的漁業捕撈公司也是遙感衛星圖像的常客。
  • 遙感數據助力水環境變化監測
    ,強降雨及暴雨等極端降雨事件頻次和強度都將增加,由此導致的徑流增加,攜帶流域及周邊城市大量懸浮物、營養鹽、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等進入湖庫水體,嚴重影響湖庫物理化學過程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圖2)。暴雨發生期間水溫的下降以及光照強度的下降,小型生物(例如浮遊生物等)對這種水環境的快速變化更加難以適應,造成其應激性反應和病害發生,從而引起生態結構的急劇變化。然而,降水對大型水生動物(例如魚類)還可能帶來積極的催長作用,徑流攜帶大量微生物進入水體,從而對雜食性和濾食性魚類的生長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 南極冰蓋有何變化 企鵝生存狀況如何?遙感告訴你
    ▼ 南極冰蓋有何變化?企鵝生存狀況如何?糧食產量和供應怎樣?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頗有趣味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組織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
  • 《城市綠度空間遙感》獲第十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
    近日,在杭州市召開的「中國城市學年會」頒發了第十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西湖城市學金獎。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孟慶巖所著的《城市綠度空間遙感》獲得第十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由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為孟慶巖頒獎。
  • 「遙感大數據+AI算法」賦能空間監測分析與城市體檢研究
    2020年11月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數據管理中心數據創新發展科張茜科長在清華同衡第八屆學術周上作了題為《遙感AI空間監測分析與城市體檢研究》的主題報告,介紹了 「遙感大數據+AI算法」賦能空間監測與城市體檢的創新性探索實踐經驗。本文根據演講實錄整理,已經專家審閱。
  • 《風景園林》熱點導讀|20 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
    全球氣候變化正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洪水、乾旱、山火、極端氣溫天氣等自然災害頻發,對人類生產生活、城市安全和經濟發展等方面都造成了巨大威脅。探討氣候變化背景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應對策略,有利於加深風景園林師對氣候變化的了解與思考,對於倡導通過科學手段優化人居環境也有著重要意義。
  • 北鬥衛星走進龍江百姓生活 農業、生態、城市安全處處顯神通
    利用遙感衛星資源,開展農業資源調查、農業環境監測、農作物長勢、災害和估產分析等方面的服務,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數據支持。北鬥衛星成為守護龍江生態「盾牌」利用北鬥衛星等遙感技術,近幾年來,全省陸續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監管、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監測等內容。
  • 以前沿遙感技術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孫錦)探討地理信息技術,助力智慧城市發展。首屆「InSAR測繪應用及產業化高峰論壇」昨天在深圳舉行,與會嘉賓就InSAR(幹擾合成孔徑雷達)數據處理策略及方法、地質災害監測及預警、測繪應用領域等相關議題展開研討。
  • 今日焦點|夜光遙感衛星捕捉城市燈光,讓我們換個視角從太空看夜...
    事實上,相比NASA的夜間地圖,由我國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珞珈一號」傳回了夜光遙感全國一張圖,大幅度提升影像的絕對定位精度,包括上海市測繪院、華東師範大學在內的眾多機構以及專家,正在利用夜光遙感數據來研究上海以及長三角。「『珞珈一號』是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它傳回的圖像,可以展現出夜光亮度變化的細節,並帶來豐富的應用場景。
  • 會議通知|第三屆"城市遙感"學術研討會會議通知
    隨著新型城鎮化過程的快速推進,中國正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合理管控好城市已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挑戰之一。遙感綜合對地觀測與時空大數據分析技術為高精度觀察、診斷、監測與解析城市化對自然與人文地理環境以及生態環境系統的影響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與科學技術支撐,將在城市生態建設、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美麗中國建設和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一、什麼是遙感?
    大家好,這裡是遙感小天地,今日分享什麼是遙感?遙感有什麼用?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遙感定義遙感,英文名為remote sensing,簡稱RS,遙感技術可以稱為RS技術。遙感是指一切非接觸遠距離探測技術。廣義含義:即遙遠的感知,是指一切無接觸的遠距離探測。
  • 極光城市——挪威,除了看極光外,還有你不能錯過的風景
    這個就是挪威一個比較有名的城市——特羅姆瑟。特羅姆瑟在挪威國內是很有名的,它是屬於整個北極圈內最大的一個都市了。挪威人對著個城市非常喜愛和自豪。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裡讓人美到震撼的極光。極光在北極圈內這幾個國家的很多城市都是可以看到的,但是要說最好的觀賞極光的地點就非特羅姆瑟莫屬了。因為這個原因,特羅姆瑟每年都會有一大批慕名而來觀賞極光的人。
  • 3分鐘遙感衛星知識入門
    還是城市發展,萬丈高樓平地起?是否想過從太空中俯瞰地球會看見什麼景象?羅平螺絲田那些最常見的景像換個視角就變成了另一道風景,不與探測目標接觸,從遠處把目標的電磁波特性記錄下來,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徵性質及其變化的一門空間探測技術。
  • 定量遙感和定性遙感概念_遙感 - CSDN
    氣溶膠的數量可以表示為氣溶膠的光學厚度,一般是陸地上空大於海洋上空,城市工業區上空大於鄉村上空。E. 氣溶膠的物化性質與光學性值相關。2. > 可探測的溫度變化幅度。精確的極地冰雪表面溫度對提高極地熱量收支的估算精度 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對其與全球氣候變化聯繫具有重要作用。 B. 根據地表溼度與地表溫度之間關係,以及氣溫變化影響,可以建立連續監測地表土壤含水量模型。 C. 遙感地表溫度檢測可用於改進陸地表面能量平衡的評價模型。
  • 遙感技術有何特點?揭開遙感技術的神秘面紗
    ,到關鍵時刻的抗震救災,都離不開一項基礎技術——遙感。3、遙感應用是指不同行業或者專業人員按不同的應用目標,將遙感數據應用於各業務領域的使用過程。遙感的應用從軍事和科研領域逐步推廣,應用到社會和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軍事、農業監測與估產、地質礦產勘探、自然資源調查、地圖測繪、環境監測以及城市建設和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