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柏林病人"後人們開始注意到CCR5,受體CCR5在HIV病毒感染靶細胞過程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通常HIV感染早期介導病毒進入機體的主要輔助受體就是CCR5,可引起機會性感染進而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因此阻斷該受體的功能將成為一個新穎、合理的治療手段。輔助受體CCR5作為目前抗HIV病毒感染的首選靶點,主要是基於兩方面原理:一是通過阻斷CCR5與病毒表面的囊膜蛋白gp120之間的相互作用阻斷病毒的感染;二是通過降低或敲除靶細胞表面CCR5的表達量,進而阻斷病毒的感染,而"柏林病人"的奇蹟正是由於第二個原理。從2007年"柏林病人"作為第一個已知的愛滋病被成功治療以來,科學界一直在積極地複製這一成功,其中包括通過RNAi技術和基因敲除技術幹擾CCR5受體的表達。
2018年4月19日,來自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文表示在動物實驗中再現了"柏林病人"的奇蹟。實驗材料為感染猿-人免疫缺陷病毒(SHIV)獼猴,為模擬人類感染HIV的情況,接受抗轉錄病毒療法以維持患者體內的HIV在較低水平。科學家發現,對獼猴的骨髓幹細胞實行CCR5基因編輯後,一方面這些幹細胞表現出與正常幹細胞無異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分化出的白細胞具有CCR5突變且可以限制獼猴體內的SHIV水平。
在對實驗對象的組織樣品進行分析後,哈金森團隊發現進行CCR5基因編輯後的細胞可以削弱SHIV從休眠狀態中恢復複製的能力,而這是一般抗轉錄病毒療法所不能做到的,這個發現對HIV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在其中兩例動物實驗中,處於休眠狀態的SHIV不能被檢測到。
哈金森團隊還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驗對象的CCR5突變的白細胞僅佔總量的4%,如果不進行抗轉錄病毒療法治療已經不能再限制SHIV的水平了。目前其團隊已經著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通過與其他策略相結合增加基因編輯效率以提高CCR5突變白細胞的百分比,最終使CCR5基因編輯細胞的長期持久性成為可能。
而目前針對人源CCR5的鋅指核酸酶基因編輯(ZFN)已經開始應用於臨床,2018年2月凱斯西儲大學和Sangamo Therapeutics收到NIH 1100萬美元的撥款,用於CCR5基因編輯(通過ZFN把CCR5基因敲除)的T細胞研究,旨在根除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持續性HIV感染,這項研究將有20名受試者參與臨床試驗。相信通過該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將會給AIDS患者的治療帶來福音。
參與來源:
1. Gene editing shows promise in combating HIV reservoirs;
2. Gene-edited stem cells show promise against HIV in non-human primates。
作者簡介:知行,生物化工碩士,從事細胞培養方面的研究。工作之餘密切關注國內外醫藥行業動態以及研究進展,用簡單的語言講述不簡單的未來,一個不斷前行的醫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