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洋職業學院:「智慧漁業管理系統」助力活魚供應

2020-12-04 中國教育新聞網

疫情期間,人手不夠,出門受限制,但要往城市配送活魚,還要做好日常養殖,該怎麼辦?廈門海洋職業學院教師開發的智慧漁業管理系統把這些難題一一化解。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嵩口鎮的養殖戶陳正斌有一輛活魚運輸車,每天要從當地出發,往廈門的超市配送活魚。但現在他不用派人跟車,只要司機配送就可以了。「我在家裡用手機,就可以觀察活魚運輸全過程,是否缺氧、水溫是否合適,我都能心裡有數,還能自動生成運輸軌跡圖。」陳正斌說,「這解決了最近缺人手的大問題。」

在疫情期間,廈門市臨時規定,進入市內的水產品車輛需要提供行駛軌跡圖、全球定位圖,以確認水產品的產地,確保這些產品不是從疫區運來,這給陳正斌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是廈門海洋職業學院開發的管理系統,能自動生成運輸路線圖和定位圖,為他解決了難題,而在運輸車上裝上傳感器,運輸過程也能做到「掌控」。

陳正斌介紹,疫情期間,出門不方便,但「智慧漁業管理系統」此時幫了大忙。他說:「水質和生態條件的監測,開制氧機,都可以用手機操作來解決,除了個別特殊情況必須到現場外,基本不用去漁塘邊」。

廈門海洋職業學院副教授魏茂春介紹,在收到養殖戶需求後,他迅速帶領團隊安裝設備、調試軟體,最大限度的讓他們少受疫情影響。他說:「疫情期間,運輸比平時困難,我們幫養殖戶,也是在為市場供應做自己該做的事。」

遠程控制解決了養殖戶運輸和日常工作的難題,而學院教師的遠程指導,則為養殖戶解決了技術難題,讓他們的漁業生產有了「安全鎖」。

海南文昌一家養殖企業的管理員黃體雄正在養殖南美白對蝦的種蝦,不知是什麼原因,種蝦先是出現黃鰓,後又惡化成黑鰓,最後死亡。他趕緊拍視頻,請教學院生物技術系教師鄭傑民。鄭傑民告訴他導致問題可能的三種原因,黃體雄在分析排除後,確認是消毒不夠導致水質惡化造成的。他按鄭傑民的指導,對水質進行處理,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情況。黃體雄說:「一對種蝦的市場價大概是900元,沒有鄭老師的指導,我真不知道會嚇成什麼樣子。」

往年春節後,廈門海洋職業學院技術團隊會定期到養殖現場做技術指導。疫情期間出門困難,養殖戶遇到難題,會拍照片、錄視頻,讓教師們分析原因,以儘量減少損失。

廈門海洋職業學院「智慧漁業實驗室」已成立十餘年,技術研究團隊現有39人,已申請12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軟體著作權,研發生產的系列水產養殖智能化設備,為養殖企業建立水產養殖數位化管理平臺和安全保護屏障,使水產養殖擺脫傳統的「靠天吃飯」模式,向工業化、標準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而團隊的教師,在長期服務養殖戶的過程中,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也得到當地政府的肯定。疫情期間,團隊教師更是主動作為,成為養殖戶們堅強的技術後盾。

據介紹,通過應用智慧漁業管理系統,能比傳統水產養殖節省80%的人力、30%的電力、10%的飼料,產量增加20%以上,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這套系統已廣泛應用於國內18個省,及東南亞、南美洲等國家,推廣應用面積超過30萬畝。(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熊杰 通訊員 杜柯)

相關焦點

  • 廈門海洋與漁業系統各單位積極投入災後重建 恢復漁業生產供應
    ­  海洋與漁業系統幹部職工搶救倒伏樹木。­  颱風過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市海洋與漁業局全系統各單位成員第一時間投入到各類災後應急搶險和重建工作當中——做好分內事,承擔分外事,積極對各項目展開自救,在保障全市水產品安全供應的同時,全力幫助漁民、涉海企業、街道社區的群眾重建家園,為廈門的海洋精神注入了更深刻的內涵。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海洋生物學院簡介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海洋生物學院源於1920年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水產科,具有百年辦學歷史。設有水產養殖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環境評價與諮詢服務、商檢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水族科學與技術、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七個專業。學院辦學歷史悠久,人才桃李滿園。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扶貧典型案例
    弘揚嘉庚精神 發揮涉海優勢 助力扶貧攻堅 2019-10-24 來源:福建省教育廳   在國家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期間,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深入貫徹落實各項方針政策,積極參加脫貧攻堅工作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依託新型職農大專水產專業學歷教育平臺助力...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一、項目實施背景  農村美則中國美,農業強則中國強,農民富則中國富。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概念,推動中國扶貧戰略實現重大轉變,精準扶貧上升為國家戰略。  精準扶貧,扶人扶智。
  • 東方海洋:科研助力 讓「耕海牧漁」更智慧
    (簡稱:東方海洋),直觀感受東方海洋如何依託科研力量,讓「耕海牧漁」更智慧。讓海洋可測可控 立體化養殖修復海洋生態走進東方海洋海洋牧場展示體驗館,從苗種培育、生態養殖、精深加工、休閒垂釣,到海洋牧場觀測網以及工業化的陸基循環水養殖等,一站式展示了東方海洋智慧化「耕海牧漁」,引領現代漁業建設的成果。
  • 2020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採風走進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在「金平果」首次發布的全國高職專業排行榜中,海院漁業類、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和港口物流管理專業分別排名全國前三,60%的專業與本地海洋產業發展契合,構建了海洋特色、工科為主的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體系。
  • 《高朋滿座之領軍探秘》葉寧:數字海洋,智慧漁業
    葉寧帶領海上鮮團隊致力於促進海洋漁業產業轉型升級,基於北鬥技術自主研發「海上Wi-Fi」通信終端,利用網際網路模式搭建海鮮交易平臺,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使岸到船聯繫更方便、高效、快捷,進而增強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間的協同發展,推動捕撈產品流通,助力鄉村漁業發展,推動中國智慧漁業的領航發展。 2007年,葉寧成為當年十幾萬出國留學大軍中的一員,赴德深造。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介紹,網箱平臺採用風光儲能作為日常電力供應方式,通過自動投餵、水下監測、水下洗網等設備,實現了網箱平臺養殖的自動化、智能化。一個個智能網箱,宛若鑲嵌在海底的一個個「智慧大腦」。藉助這個「智慧大腦」,讓「一條魚,一個產業鏈」的夢想照進現實。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為海洋水產專門建了個大型「綜合醫院」
    「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山東教育採風」活動採訪團來到位於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慎行樓的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進中心,對於海洋水產來說,這個中心就相當於是專門為他們開設的一個大型「綜合醫院」。
  • 海南海洋漁業系統塌方式腐敗:原廳長牽出48名人
    值得反思的是,趙中社的貪腐案引出了海南省海洋漁業系統的「塌方式腐敗」,先後有48名幹部因腐敗問題被立案調查,其中廳級幹部6人,廳機關及直屬單位16人。一位貪腐瀆職廳長引發系統內幹部「塌方式腐敗」,暴露出海洋漁業系統在海域審批、漁政管理等方面的諸多頑疾。
  • 山東漁業資源減少推高海鮮價格 活魚少凍魚多
    活魚個頭小   凍魚佔主角  雖然渤海還在休漁期,但自8月1日起,東海、南海已經開海捕魚了。時下時隔休漁開捕已經近兩周了,昨天,記者走訪省城多家農貿市場和海鮮市場發現,市面上的海鮮依舊是「凍魚」佔主角。
  • 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專家觀點一覽 海洋領域的「三個聚焦」
    本屆海洋周主題為「海洋、健康與可持續:開啟藍色發展新航程」,由海洋大會論壇、海洋專業展會、海洋文化嘉年華三大板塊組成,一系列高端論壇、展覽洽談等活動為各方提供了交流平臺,遊艇展、海鮮節、休閒漁業博覽會等「親民」活動,拉近了海洋文化與公眾的距離。
  • 各種海洋黑科技/接地氣海洋產品11月登陸廈門!門票免費
    廈門因海而興海洋資源是天然的發展優勢本屆廈門海洽會是廈門成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之後涉海企業首次集中亮相展會設置六大展區同期舉辦——多個配套活動11月1日下午重大項目籤約儀式廈門大學海洋與漁業科技成果對接會創業項目路演暨海洋產業資本對接會海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政策推介會
  • 神州信創集團牽手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共建國家信創產業人才高地
    10月25日上午,在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吳新奎、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洪軍、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調研員許文恭、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辦公室主任陳振超、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劉健虎、廈門市教育局高教與職教處處長陳哲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廈門辦事處總經理劉建剛等一行六人的見證下,神州信創(北京)集團有限公司與廈門城市職業學院雙方籤署合作協議,
  • 共赴海洋盛事 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今日起至26日舉辦
    廈門網忙 (廈門日報 文/記者 吳曉菁)今日,一年一度的海洋盛事——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重磅登場。今日起至26日,一場場以海洋為主題的高端論壇、項目籤約、專業展會、推介展示、文化交流等活動將陸續精彩上演,不僅為專家學者、科研院所、涉海企業打造交流、合作、共贏的平臺,也為市民奉上一場家門口的海洋文化饕餮大餐。
  • 兩岸學者研討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管理事宜
    新華社福州9月20日電(記者來建強)「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與管理研討會」20日在福州召開,這是2009海峽(福州)漁業周的重要活動之一。來自兩岸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眾多專家學者,圍繞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漁事管理等多個議題展開交流與討論。    這是近年來兩岸學界第四次舉辦有關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與管理的研討會。
  • 走進深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論壇以「共商海洋漁業科技新動能,謀劃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主題,聚焦山東海洋漁業,定位綠色高質量發展,以期為山東海洋漁業的發展尋求更多科學技術解決方案,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等省內地方有關漁業管理單位領導,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黃海所等科研單位專家學者,地方漁業主管部門和知名涉漁企業代表等近100名代表前來參會。
  • 張友權:數字海洋預報服務漁業發展 衛星遙感與通訊融合利民生
    海岸線蜿蜒曲折,深水岸線長,形成了許多天然良港;島嶼、沙灘等資源豐富,海洋旅遊獨具特色;港灣型淺海灘涂多,宜種宜養;福建沿海漁業資源豐富,擁有閩東、閩中、閩南、閩外和臺灣淺灘5大漁場,是我國的主要漁區。 近年來,我省海全省海洋與漁業系統把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海洋與漁業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思路舉措,穩中求進,紮實工作,海洋與漁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 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在廈門召開
    11月23日,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與廈門市海洋局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在福建廈門盛大開幕。本次大會以「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挖掘後疫情時期市場新機遇,旨在破解產業困境。一方面,我國具有最大水產品生產能力,水產品總產量佔世界總產量近40%,養殖產量佔世界養殖產量的60%以上,雙循環供應端能保障;另一方面,我國具有最大水產品消費潛力,實踐表明,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居民消費將加快升級,水產品作為最優質的動物蛋白,需求量必將大幅增加,雙循環消費端有需求。「十四五」期間,圍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局,漁業發展仍然大有可為。
  • 數學與統計學院智慧考務系統助力研究生招生考試
    12月26日,在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專題報導了AI人臉識別技術及智慧考務系統成功應用於學校研究生招生考試。這套分布式人臉識別智慧考務系統的發明人就是數學與統計學院副教授李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