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馬奇諾防線,消極防禦的產物

2021-01-12 加拿大司馬

第一次世界大戰展現了防禦戰的優勢,防禦方憑藉塹壕、鐵絲網和重機槍構成的防禦陣地往往能對進攻方構成巨大威脅。一戰結束之後,為防禦德國的復仇,法國根據一戰的經驗修築了一條號稱歐洲最堅固的要塞防線一馬奇諾防線。 然而在1940年,當納粹德國的鐵蹄再次踏上法蘭西的國土之時,馬奇諾防線並沒有發揮法國人預想中的作用,原因在於德軍主力突破阿登高地,遷迴繞過了馬奇諾防線,使其失去了作用。從此,「馬奇諾防線」就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代名詞。

01馬奇諾防線修築開始

1921年,法國陸軍元帥亨利.菲利浦.貝當提出建立一條「綿亙的戰線」來確保法國邊境的安全。1925年,法國成立邊境防禦委員會。委員會接受了安德烈.馬其諾的提議,先在東方前線修建兩類不同的實驗區。1929年,馬其諾出任陸軍都部長,此時防街問題的研究工作已經結束,實驗區的工作也有了結果。此後,馬其諾積極展開進一步工作,說服國會撥款30億法郎,開始修築防線。馬奇諾防線主體工程於1935年完成,耗資約70億法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軍事防線。

馬奇諾防線,其名稱就來源於當時力排眾議,落實防線工作的陸軍部部長安德烈.馬其諾。馬奇諾防線起點為隆吉永,綿延390千米一直到貝爾福,包括薩爾泛濫區、下萊茵築壘地境、梅斯築壘地域、勞特爾築壘地域和貝爾福築壘地域。整個防線由保障地帶和主要防禦地帶兩部分組成。

薩爾泛濫區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礙和沼澤地而建,但構築工事投人較少,防禦力量最為薄弱。下萊茵築壘地境以河流為天然屏障,僅在萊茵河沿岸地區構築了由永備射擊工事組成的支撐點。整個工程構築以梅斯和勞特爾兩個築壘地域最強。在這兩個最重要地段,構築了地面和地下相結合的綜合工事群,適合環形防衛。地面部分是堅固的裝甲或鋼筋混凝土的機槍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數層,包括指揮所、人員休息室、食品儲藏室、彈藥庫、救護所、電站、過濾通風室等。工事之間均有通道連接,並設有運輸電動車進行人員與物資的溝通。整條防線耗資巨大,設施完備,防禦功能強大。

02消極防禦戰略的產物——馬奇諾防線

那麼為什麼法國當時要建立馬奇諾防線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法國當時採取了消極防禦的戰略。而要仔細分析起來,又要結合法國當時所面臨的國際局勢和國內情況等。

首先是一戰後法國所面臨的國際局勢。一戰後雖然表面上法國勝利了,但其虛弱的本質仍難以掩飾。作為戰勝國的法國,在《凡爾賽和約》上並沒有得到多少安全保障。而且一戰長達四年的戰爭消耗,不僅使法國的人力、物力遭受嚴重的損失,而且在財力上也債臺高築。相反地,再來看看德國,雖然德國受到戰爭的削弱和戰後和約的限制,但在人口恢復和工業發展的勢頭上均超過法國。

因此,法國不得不仍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而且,巴黎和會剛結束不久,美國就否決了《凡爾賽和約》。而英國表面上聲明援助法國,也是為了確保法國恪守聯盟戰略,防止法國單獨處理德國問題,這種援助不如說是一種束縛。 萊茵危機後,法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下降,所以法國不得不採取措施防範德國的威脅,確保法國安全。

其次,法國保守派高級將領過於頑固。法國在一戰後 曾經展開過國家軍事戰略方向與戰術發展的討論。其中,被譽為法國「坦克之父」的埃斯著安將軍早在1920年就曾作出預言:「不用多久,坦克就會不僅動搖現代軍隊的戰術,而且也會動搖它們的戰略和組織。」之後,他多次發表演說,主張組建裝甲部隊。

萊茵危機後德國進一步加快裝甲部隊的建設方式,這引起了戴高樂強烈的不安,戴高樂大聲疾呼「絕對不能坐視未來敵人裝備制勝的武器,而法國則始終沒有。」但是他們的主張遭到軍政高層保守派要員的的反對。法國上層將領們過分固守一戰中的防禦戰術,以至使他們一再無視一戰中出現的新式武器如飛機、坦克等,也毫不關心新的軍事技術對未來戰爭的影響。

1915——1935年,法國最高統帥部用於現代化武器的資金僅佔全部軍費預算的4.3%。 在陸軍現代化計劃制訂之後,1930——1934年陸軍部用於發展現代化武器的費用也不超過1927——1930年原計劃的30%。馬奇諾防線就是在這種消極錯誤的軍事戰略指導下建立起來的。

最後一個原因則與地緣有關。法國東北部是廣闊的平原,也是重要的工業區和經濟重心,同時人口也很稠密。這一地區又與德國的萊茵非軍事區接壤,處在與德國對峙的第一線,極易遭受德軍的直接進攻。可以說這一地區對法國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價值。

綜合上述原因,法國高層最終決定在法國東北部邊境建立馬其諾防線。馬其諾防線一旦建成,德國的地面部隊只有通過突破這道防線或假道比利時才能進人法國,無論採取哪種辦法都要花費時日,而且如果德國取道比利時,肯定會使英國參戰。此外這條防線可以節省時間和人力,一旦有戰事發生,防線周邊後備役的防守,可以給法國進行總動員和展開戰略提供一定的時間。另外,還可提高法國機動野戰軍的質量,部分補充法國在實力方面的劣勢。但是在消極防禦戰略的指導下,法軍在戰爭開始後處處被動,馬奇諾防線在被德軍迂迴繞過後形同虛設,沒有在戰爭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連德國古德裡安大將也疑問不解:「為什麼有用來修建要塞的那麼多錢,不把它用在機動兵力的加強和近代化方面呢?」

03奇怪的戰爭

「奇怪戰爭」指的是二戰全面爆發初期英、法兩國在西線對德國「宣而不戰」的奇怪現象。法國人稱之為「奇怪的戰爭」,德國人稱它為「靜坐戰」,英國人稱它為「假戰爭」。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全面進攻後,法國和英國向德國宣戰,但直至1940年4月德國向北歐發動突襲之時,在七八個月的時間內法、英與德國之間始終處於「無戰事」狀態。1939年10月,法國戰地記者羅朗.多熱萊斯在一篇報導中用了「奇怪戰爭」的提法,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人們無法理解這種雖已宣戰卻沒有發生大規模交戰的奇怪現象,從此這個詞就被專門用來稱呼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

其實「奇怪戰爭」並不奇怪,如果綜合當時的國際形勢及各國的戰略意圖和實力對比,「奇怪戰爭」也就不難解釋了。從法西斯德國的角度來看,在戰爭初期是為了避免兩線作戰,集中力量滅亡波蘭,接著則是為了西線即將發生的戰事做更充分的戰爭準備,因而不會主動向英、法發動進攻。而從英、法兩國的角度看,就複雜得多了。

首先,「奇怪戰爭」是英、法綏靖政策延續的產物。英、法對法西斯德國的侵略行為不斷放任縱容, 一方面是希望「禍水東引」, 另一方面則是「避戰求和」,不希望和德國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其次,「奇怪戰爭」是英、法消極防禦戰略影響下所產生的結果。對於馬其諾防線的迷信是法國放棄主動進攻的一個原因。

而就英國來說,時任英國首相的張伯倫則傾向於通過經濟封鎖而非直接戰爭的方式來打擊德國。最後一點,「奇怪戰爭」的發生是英、法軍事戰略保守與軍事裝備落後,而且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結果。如法國元帥貝當在吸取一戰塹壕戰的「經驗」後就認為防禦總比進攻佔優勢,所以認為應該「以逸待勞」地防禦德軍的進攻。

而法軍的軍事裝備與技術相當落後。甘末林將軍從未考慮過要對齊格菲防線進行襲擊,因為這種攻擊需要專門型號的重型坦克以及具有強大穿透力的重型炮彈,而當時法國尚未擁有足夠的數量以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英、法軍事上的保守與落後與德國軍事實力的膨脹形成鮮明對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在進攻西線的戰役中並沒有像法國人設想的那樣向馬其諾防線發動直接的進攻,而是從法國防禦最為薄弱的阿登山區實施了突破,圍殲了法國的重兵集團,然後從背後進攻馬奇諾防線。於是這條苦心經營十幾年、花費了巨大財力的「固若金湯」的防線迅速土崩瓦解,在二戰中沒有起到任何防禦作用。

相關焦點

  • 二戰堅如磐石的馬奇諾防線一夜間土崩瓦解,難道是馬奇諾坑了法國
    法國作為主要戰勝國得到了大筆的國的戰爭賠款,包括以前被佔領的土地,但法國也付出極大的代價,一戰中軍隊傷亡超過600萬人口,全國多個地方的農業和工業被戰爭摧毀,國家背上沉重的戰爭債務,經濟凋零,民不聊生,因為戰爭大量的成年男性死亡,人口出生率創造了歷史新低,總人口在4000萬人左右,而此時的德國卻有7000萬人口,人口出生率遠高於法國,殘酷的戰爭令法國人想過上和平穩定的生活,正式再和平思想下,在加上人口因素的考慮,消極防禦的思想在軍隊中蔓延開來
  • 馬奇諾防線,是一個笑話,或是二戰時期最牛的防線
    回顧二戰的歷史,法國耗時耗力建造的馬奇諾防線一直被大家認為是個天大的笑話,本以為固若金湯的防線卻絲毫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德國士兵輕易地繞過了這道豪華防線,接著用了不到100天的時間,就佔領了法國,由此看來,這道防線的確是一個重大的失誤,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川普的馬奇諾防線
    這麼說並非聳人聽聞,川普試圖用「中國禁行令」 打造讓美國高枕無憂的 「馬奇諾防線 」,而「馬奇諾防線」 是個什麼下場,很多人都知道。「馬奇諾防線」 是法國在二戰前在法德邊境修建的防禦工事和布置的武器裝備。二戰爆發後,德軍沒有對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做正面進攻,而是從荷蘭和比利時的平原繞道進攻法國。法國無力招架德軍的閃電戰,開戰一個月就投降了。
  • 二戰法國擁有馬奇諾防線,堡壘堅固四通八達,為何僅抵抗一個多月
    而法國為了防止德國入侵,在一戰後開始在德法邊境修建了一條令後世驚嘆的馬奇諾防線。只是這個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修成的馬奇諾防線,並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開始建造,歷時12年,耗資50億法郎,防線主體有數百公裡,防線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和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
  • 法國人經營多年的馬奇諾防線是怎樣的存在?
    都說最有效的防禦就是進攻,但是在二戰時期的法國人卻不這麼認為,天性浪漫的法國人被一戰打怕了,害怕戰爭破壞他們的和平,於是在當時的法國人眼裡,防禦戰和陣地戰才是最好的戰鬥方式。
  • 盤點全球沒用的軍事防線:馬奇諾防線成代表,長城也上榜
    畢竟防線一旦被建造出來,它的屬性就被限制死了,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最無法預測的,永遠都是人。馬奇諾防線在世界各防線中,以徒負虛名著稱,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產物,一戰結束後,法國為了把德軍可能會再次發起的入侵阻擋在外,在德法邊境線上修築的防禦工事,總共花了12年的時間才建成,全長約390公裡。有著堅不可破的美譽。
  • 二戰期間比「馬奇諾防線」耗資更大的「史達林防線」,結局十分悽慘
    耗資50億法郎建造的「馬奇諾防線」是二戰前世界上最堅固的大型防禦工事之一。可是,由於德軍主力從阿登山脈突破到「馬奇諾防線」後方,導致該防線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還成為法軍作戰思想落後的體現。 其實,在蘇聯境內,也有一條類似「馬奇諾防線」的築壘地域。
  • 聞名於世的馬奇諾防線為什麼沒有擋住德國的鐵甲集團?
    ,但是沒想到馬奇諾防線表面看起來堅固無比實際上沒有多大的作用,馬奇諾防線的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其名稱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姓氏。而在二戰之後馬奇諾防線卻失去了效應,德軍突破了馬奇諾防線失去了抵禦的作用。  馬奇諾防線的作用: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張培基散文|MTI翻碩文學翻譯
    外國也包裝,也走人情,也行賄,但以包裝作欺矇則我們傳統中早有提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張培基譯文We haveentered the age of packaging, or rather the age of counterfeit andshoddy merchandise.
  • 二戰時期,德軍如果硬剛一波,能否擊破馬奇諾防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人總結一戰經驗教訓後,得到了一套"完全防禦"的軍事思想。這套思想單純強調火力掩護下的固定防禦,而忽視了部隊的機動作戰,於是法軍在作戰條令和訓練大綱中要求部隊儘量避免與敵人發生遭遇戰,應儘可能利用預設防禦陣地的強大火力打擊來犯之敵。
  • 天價建造的馬奇諾防線,到底有沒有價值?為何沒發揮應有的效果?
    如果說二戰前所建造的諸多防線裡,投資最大,防區最廣的要塞防線,那一定是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作為一個橫貫法國東部,主體數百公裡長的防線。馬奇諾防線無論在任何角度上,都是當時世界之最的防線。然而這道防線在戰爭中,卻輕易的被德國繞開,完全沒能發揮作用。後世人常說馬奇諾防線是一個毫無價值的產物,那它是否真的毫無價值呢?
  • 二戰中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真的一無用處,完全是個擺設嗎?
    主要由混凝土堡壘、障礙和防禦武器構成。整個防禦主體部分綿延數百公裡,整個工程耗費甚巨,當時僅修建了法德邊境。法國人設想馬奇諾防線能夠承受多種武器的轟炸,而其內部則設置多種武器、發電設備、戰地醫院、廚房等。 正當法國人料想馬奇諾防線能夠承受德軍正面攻擊時,德軍反其道行之,其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而主力部隊則偷襲阿登高地,他們穿越馬士河後直接將英法軍隊逼至敦刻爾克。
  • 話說二戰:馬奇諾防線很強大,卻有「巨大漏洞」,實際沒有修完
    「沒被攻破」的馬奇諾防線,存在「巨大漏洞」馬奇諾防線自1928年起一直到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高達50億法郎,事實證明,馬其諾防線在許多方面是很難攻克的,德軍在馬奇諾防線進行了多次偵察。認為無論從時間上或資金上,都不允許法軍用這種防線來保衛國家,事實證明法國邊防上仍存在著極大的疏漏。就在過了阿登森林,介於比利時與英吉利海峽之間這段防線上。
  • 法國:耗資50億建馬奇諾防線!德國:你以為我會從防線上攻打你?
    馬奇諾防線,是世界上都舉世聞名的一道防線,其耗資之巨,修建規模之大,耗費人力之多,也是首屈一指的。這麼一個看似堅不可摧的防禦陣地,卻因為一場偷襲而化為泡影,怎麼看它都是一個擺設了。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一個防線會在短短幾天就被攻克了呢?
  • 普通人都知道馬奇諾防線可以繞過,為什麼法國還會花巨資修建?
    於是,法國一些保守派開始鼓吹堅固的永備防禦工事和要塞的優越性,這其中的代表就是陸軍部長馬奇諾(馬奇諾防線以他的名字命名),並且認為強大的炮火掩護下,能夠給攻擊部隊造成巨大的傷害;而法國的另一派則更是傾向於加強武器上的裝備,並且認為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只要德國再次進攻法國,就直接跨過萊茵河,然後進攻德國。但是法國的軍事高層最終選擇了建築防線,而馬奇諾防線計劃應運而生。
  • 二戰的真相:修建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到底圖啥?
    馬其諾防線馬其諾防線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了防禦德國而修建的一條軍事防線。從1928年開始修建到1936年基本建成。也就是說法國當時為了修這條防線花費了8年的時間,不僅如此,法國還將每年國防軍費的一半投入到這條防線的修建工作中去。那麼這條防線到底有多牛呢?
  • 馬奇諾防線究竟有多強?5800個工事密密麻麻,難怪號稱無法攻破
    意料之外的是德軍根本就沒有攻打馬奇諾,而是直接繞過攻打比利時,兩個月後法國滅亡,隨後進行了敦刻爾克大撤退,撤走了33.6萬人,為後來反攻留下了有生力量,隨後轉入蘇德戰場。馬奇諾防線有多厲害會讓法國人如此自信呢?
  • 2700點不過是馬奇諾防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為了防禦德國和義大利的入侵,修建了一條堅固無比的工事。但這條如此堅固的工事,在二戰中卻幾乎沒有起到任何的防禦功能。聯想到A股市場,當前的2700點恰如當初的馬奇諾防線。   我們承認,2700點從以下幾點來看確有一定程度的支撐。首先,從市場自身運行的結構來看,2700點是2010年7月份到9月份的高點。
  • 法國不相信馬奇諾防線有弱點,堅信不會被德軍攻破,結果悲劇了
    馬奇諾防線是一條全長390千米,法國為抵抗德國進攻耗資50億法郎建立的巨大防線,這個號稱全世界最堅固的軍事防線,卻有個致命的破綻,曾有能人志士向法國政府提過,但是卻被法國政府無視了,因為他們不相信馬奇諾防線有什麼弱點,結果呢,當然悲劇了,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直逼巴黎,並很快攻佔巴黎,法國投降。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究竟有什麼弱點?
  • 法國的長城,揭開馬奇諾防線的神秘面紗,二戰中最堅固的防線
    法國的長城——戰壕戰的產物,固若金湯的防線今天帶大家走進馬奇諾防線,認識一下「法國的長城」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全長約390公裡,位於法德邊境。是一戰後法國修建用於防禦德國的超級防線。整條防線消耗混凝土1200萬立方米,鋼鐵15萬噸,50億法郎。防線構造防線由一組組互相獨立的築壘式防禦工事群構成,每組工事由主體工事和觀察哨所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