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為了防禦德國和義大利的入侵,修建了一條堅固無比的工事。但這條如此堅固的工事,在二戰中卻幾乎沒有起到任何的防禦功能。聯想到A股市場,當前的2700點恰如當初的馬奇諾防線。
我們承認,2700點從以下幾點來看確有一定程度的支撐。首先,從市場自身運行的結構來看,2700點是2010年7月份到9月份的高點。從這個方面出發,2700點從去年三季度的強壓力將轉化為當前的支撐力,這個也是為什麼每次跌破2700點之後,都能被拉起的原因。其次A股市場自4月19日開跌以來,至目前已有超過400點的跌幅,部分中小市值股票的跌幅更是慘烈,因此這部分個股有超跌反彈的要求。而從經濟方面來看,上市公司業績的回落,也逐漸被投資者廣泛接受。故相對樂觀的人認為,這波下跌已經反應了估值回落的因素。此外,更有一些心存幻想的投資者認為,緊縮的貨幣政策將要終結,市場的資金供給將會顯著好轉。
那為什麼我們把2700點稱之為A股市場的馬奇諾防線?是因為大家觀察一下近期市場的走勢會發現一個明顯的現象。雖然每次大盤跌破2700點都能被拉起,但是低點卻一次比一次低。有經驗的投資者看到這樣的現象之後,就會明白未來市場將如何演變。因為每一次的拉起,其實都是為了強化多頭做多的信心。但很顯然這只是誘多的表現,因為如果是誘空,一般情況下不會這麼快拉起。而且,近期持倉帳戶再創新高,顯示市場並未依然抱有看多做多的幻想。我們多次提及,在這樣情況下的市場共識和預期一般都會被無情地摧毀,因為只有這樣,籌碼交換才能比較徹底,才能發動一波行情。
對於貨幣政策預期方面,政策放鬆的論調雖從2月14日講到今天,卻都沒有出現任何的放鬆。央行近日報告更指出,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國內通貨膨脹壓力明顯加大,金融體系潛在風險仍然存在。因此,加息的可能性依然比較大。
我們認為,市場在跌破2700點,尤其是在周五再創年內新低之後,短線的心理將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如果出現所謂的多殺多情況,市場快速探底從中期來看反而是好事情。如果下探深度不夠便出現企穩回升,則表明市場的震蕩期將會延長。
事實上,大家也都非常清楚,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沒有穩賺不賠的股票。就算長期的大牛股,中間也會有所起伏。故而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思維和理念仍然有待不斷完善。
原載於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