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二戰】在第次世界大戰中,許多投入非常高昂代價而研發出來的武器裝備被證明,實際上是想多了,面對真正改變戰爭形式的武器和戰術,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馬奇諾防線就是這樣的存在,不過實際上這條防線有著「巨大漏洞」,而且實際上也並沒有修完。
「沒被攻破」的馬奇諾防線,存在「巨大漏洞」
馬奇諾防線自1928年起一直到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高達50億法郎,事實證明,馬其諾防線在許多方面是很難攻克的,德軍在馬奇諾防線進行了多次偵察。認為無論從時間上或資金上,都不允許法軍用這種防線來保衛國家,事實證明法國邊防上仍存在著極大的疏漏。就在過了阿登森林,介於比利時與英吉利海峽之間這段防線上。
當時,法軍認為盟國比利時是一處很好的緩衝區,能夠為法軍至少爭取八天的時間來組織防禦力量,盟軍與20萬比利時軍隊會合,然後固守馬斯河防線,但是二戰中法國戰役的事實證明,法軍沒能爭取那麼長的時間,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軍開始進攻,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到12日的時候就穿越阿登山脈110公裡長的峽谷,當天下午就到達馬斯河北岸,並攻下了色當。
到第六天的時候,古德裡安的3個裝甲師已經向西面的敦刻爾克地區開始了突進,並沒有給法軍8天的時間。
馬奇諾防線開支十分巨大,實際沒有修完
其實,馬奇諾防線完工後,當時就有不少人就指出:「馬奇諾防線在法德邊界只修了150多公裡,終點是隆古庸。然而,從隆古庸到比利時邊界的地帶卻沒有修,長度快跟馬奇諾防線一樣了。」難道德軍就沒有繞過馬奇諾防線的可能麼?
實際上,馬其諾防線原定把防線繼續向前修,一直穿過比利時,但是沒有按照預定中的計劃修建完畢,主要有兩個原因:
1、比利時不同意,他們寧願保持中立而不敢得罪德國人。
2、這個計劃雖然美好,但是即使比利時統一延長防線,法國也已經支付不出如此龐大的開支了,最終馬奇諾防線實際上沒有真正完工。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陣地戰靜態防守的「終極化身」
就馬其諾防線本身的防禦能力而言,確實是很難被攻克的,一些德國軍官曾回憶說:「德軍士兵在靠近馬奇諾防線時像兔子一樣逃竄」。其密集的碉堡和火力網,以及裝甲厚度達300毫米的裝甲塔堡,本身就能防禦420毫米臼炮炮彈的直接命中,但是這些數據都是靜態的,也是結合與一戰時的陣地戰防線經驗總結而來的。
在大規模的戰爭狀態下,尤其是到了二戰時代,人們並沒有預料到戰爭的運動戰形式會有如此深刻的變化,裝甲部隊的機動能力和縱深突擊能力,遠超一戰中人們對於步兵集團機動性的印象,而投入巨大防禦能力超群的馬奇諾防線,則在二戰時代扮演了陣地戰靜態防守的「終極化身」,但是,德國軍隊一旦快速運動起來,不再出現在前方,而是迂迴出現在後方,這條防線,就變得沒有了意義。
這也說明了,在和平時期和戰爭中戰略戰術僵化都是需要儘量去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