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

2021-01-12 中外管理傳媒

在網際網路時代、數位化時代、智能化時代,企業管理者面對轉型,還要用過去的舊思維構築企業的「馬奇諾防線」,你發現最終傷害的可能是自己。

導讀:

著名學者、香港創業創新研究院院長、聯合創始人曹仰鋒,從2009年開始參與「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評選。當他在2018(第十一屆)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盛典上,談及面對不確定性的環境,企業該如何尋找轉型和變革的策略和模式時,他指出:轉型不是目的,轉型是一個常態。GE、蘋果、海爾、金蝶等都有各自不同的轉型模式。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把這些優秀企業的模式給共性化,從而找出一些共性的要素,從個性到規律,相信這個規律將更具有普適意義。

他強調,企業之所以轉型難就是領導者思維不轉型。資源和技術在現階段都不是問題,完全可以在市場整合,關鍵是領導者有沒有這個整合能力。

下文由《中外管理》根據曹仰峰題為《轉型:創新中國管理模式》的演講錄音整理。

很多人認為企業轉型就是轉行,其實不是。

轉型意味著包括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等的轉變。從轉型角度上看,所有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戰略都有一個周期,不可能一直長期發展下去。

所以轉型的難點在於,主航道沒有達到頂峰之前,如何找到啟航的出發點?轉型不是到達頂峰了再找。很多企業之所以不能轉型,是因為過去成功經驗嚴重阻礙了第二段的轉型。某種意義上來講,不管是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都是在第一次的主航道改變之前,達到頂峰之前找到這個時機。

為什麼轉?因為時代變了。

回顧管理的百年發展歷史大家可以看到,推動企業轉型和進步有兩條主線:一是技術,從工業革命到數字革命,這個變化是非常巨大的。其實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技術不是簡單的重塑一下管理模式,更多的是重塑我們的商業模式、發展模式。二是人性,儘管人性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回想科學關係的時候,答案已經從生存第一發展到如今的價值第一。前幾年有一個人寫了一個辭職信很牛《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明人對自我價值的關注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個體對組織的依賴已經沒有像工業革命時代那麼嚴重。

這個角度來講,我個人認為管理現在處在4.0的前沿。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劃分方法,我是把1900年到1940年作為管理1.0;從1940年到1970年是管理2.0;1970年以日本豐田為代表的公司作了流程優化,標誌性的內容就是流程革命;2000年我們步入新的發展,2000年瑞士世界達沃斯論壇上提出新經濟的論壇,現在則是處於管理4.0的前沿。從原來的效率第一到今天的價值第一。

在轉型過程中,到底該怎麼轉?我認為,每家企業的轉型路徑都不一樣,每個企業家的轉型故事也各有不同。我具體講講4家一直在長期跟蹤研究的公司:

1、通用電氣

1981年到2017年,通用電氣一共經歷了兩任CEO,一任是韋爾奇,一任是伊梅爾特。轉型最難的就是保持增長的同時實現彎道超車。

通用公司的轉型路徑是外延式擴張。1981年,韋爾奇上臺以後,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戰略調整和轉型。通用公司當時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多元化企業,他把誰放在第一位?金融服務業!伊梅爾特2001年接任韋爾奇,當時的業務結構是,金融佔了50%多。因為考慮到金融面臨極大的風險和挑戰,他開始砍掉金融,推動工業數位化,做了工業數位化平臺。2016年我們再看看他的業績,金融業務的佔比已經下降到6%,可謂轉型成功,業務調整到位。但是,資本市場對通用的轉型可不認可。一般情況下,大家知道新CEO接任,老CEO下臺,股票一般上漲,GE卻不一樣:2017年6月12日伊梅爾特交給繼任者的時候,當天股票大漲,以後一路下滑,我看看今天GE的市值已經變成1100多億美元。

GE的轉型故事是什麼?轉型方向是注重外延式擴張,把併購重組作為轉型的主方向,追求規模做大很容易,這是一種模式。

2、蘋果

1999年以前的蘋果是沒有奇蹟的,蘋果的奇蹟發生在2005、2006年。那個時候為什麼出現奇蹟,因為1999年賈伯斯第二次回歸。賈伯斯用三年的時間顛覆了一些模式,通過iPod和iPhone兩種模式,帶領蘋果第二次達到巔峰。

今天總結蘋果轉型,我個人認為有天才的神助,賈伯斯絕對是天才。

天才的神助和科技的驅動,追求內涵式增長動力,這個非常重要。

有人對庫克懷疑,能不能接好接力棒?

現在來看,蘋果某種意義上還是在引領這個行業。

3、海爾集團

2006年我跟海爾進行合作,參與他們的轉型。

很多人對海爾不了解,以為海爾這些年在顛覆商業模式,顛覆管理模式。某種意義上不是,海爾實際上一直在追求穩中求進的轉型戰略,1985年到201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是33.4%。長期穩定增長關鍵挑戰的是戰略耐力。很多人追求短平快,恨不得一年增長100%、200%,過幾年就掉下來了,不行了。海爾通過管理模式構建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所以提出人單合一管理模式。什麼是人單合一模式?人是全球創客,單是客戶價值。

人單合一模式是中國管理模式的縮影。張瑞敏先生2017年講過一段話,中國企業在管理上從原來的學習模仿變成引領管理世界的管理潮流,在管理模式上實現彎道超車,用網際網路思維創造的模式顛覆傳統模式,結果是五年後用中國管理模式讓通用家電GEA規模再翻一番,利潤和收入雙雙實現逆勢增長。

4、金蝶

金蝶是科技公司轉型的代表。金蝶的轉型很有意思,實際上是在三個方面進行轉型:

一是商業模式。最早是財務軟體,後來從財務軟體轉向企業管理軟體ERP,現在轉為雲服務,這是商業模式的轉型。

二是管理模式。中國管理模式獎是金蝶作為公益活動資助的,徐少春是很有激情的,早年的公司也是激情管理。我訪談很多員工,當年確實很激情,企業大了不能憑個人的激情,借鑑國際化管理,引入了很多高管。

三是中國式管理模式。金蝶也是探索中國管理模式的先鋒。

我個人認為企業之所以轉型難就是領導者思維不轉型。資源和技術都可以整合,關鍵是領導者有沒有這個整合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企業轉型、領導力的轉型我定義為三個,小企業發揮個體老闆的個人智慧,中型企業發揮團隊的智慧,再往大叫組織智慧,實際上還有一個生態智慧。

我提出轉型的公式:企業轉型=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領導力N。商業模式回答如何以用戶為中心創造價值,不創造價值是沒有用的。管理模式回答如何創造價值,就是機制。領導力最核心,誰在上面創造價值?我在上面加N次方,我認為領導力是轉型的槓桿,利用這個槓桿可以撬動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轉型,沒有領導力企業轉型確實很難。

為了不再讓德國欺負,一戰以後法國決定修了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花了很多錢,沒有想到剛修完就爆發二戰,不過德國軍隊沒有從防線過去,而是繞到法國的背面,坦克襲擊,飛機越過,打敗了法國。歷史學家說,馬奇諾防線當時看先進,後面看是過時的。如果在網際網路時代、數位化時代、智能化時代,企業管理者面對轉型,還要用過去的舊思維構築企業的「馬奇諾防線」,你發現最終傷害的可能是自己。

來源:中外管理

相關焦點

  • 聞名於世的馬奇諾防線為什麼沒有擋住德國的鐵甲集團?
    ,但是沒想到馬奇諾防線表面看起來堅固無比實際上沒有多大的作用,馬奇諾防線的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其名稱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姓氏。而在二戰之後馬奇諾防線卻失去了效應,德軍突破了馬奇諾防線失去了抵禦的作用。  馬奇諾防線的作用:
  • 二戰時期,德軍如果硬剛一波,能否擊破馬奇諾防線?
    在條令和訓練大綱的引領下,法國人將"完全防禦"思想與現代技術結合後,就造出了「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上遍布各式堡壘,其中混凝土堡壘的厚度可達3.5米,而裝甲堡壘的裝甲厚度則超過了300毫米,可以抵禦各式炮火的轟擊。除此之外,法軍還在防線上裝備了各種類型的火炮,再加上可以阻擋坦克的壕溝、斷崖和混凝土樁、防步兵的金屬樁和通電鐵絲網以及遍布的雷場,馬奇諾防線的確可以稱得上堅如磐石。
  • 話說二戰:馬奇諾防線很強大,卻有「巨大漏洞」,實際沒有修完
    【話說二戰】在第次世界大戰中,許多投入非常高昂代價而研發出來的武器裝備被證明,實際上是想多了,面對真正改變戰爭形式的武器和戰術,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馬奇諾防線就是這樣的存在,不過實際上這條防線有著「巨大漏洞」,而且實際上也並沒有修完。
  • 法國不相信馬奇諾防線有弱點,堅信不會被德軍攻破,結果悲劇了
    如果單從防禦體系上來看,馬奇諾防線確實是世界上最堅固的,你想不到到底該用什麼辦法來破解,那麼這樣一個防線究竟是有什麼弱點?法國的左側是中立國比利時,比利時的中立得到了歐洲許多大國的贊同,法國為了不侵犯比利時的利益,在修建馬奇諾防線時並未考慮到與比利時接壤的邊境地區,而且他們也不相信德國會侵佔中立國的比利時,而這就是馬奇諾防線的一個致命弱點——馬奇諾防線的左側沒有設置防線。法國有志之士提出觀點,卻被政府無視。
  • 天價建造的馬奇諾防線,到底有沒有價值?為何沒發揮應有的效果?
    而反過來看,德國則沒有任何問題,因為當時戰爭沒有在德國本土爆發,所以德國的經濟恢復速度要比法國快得多。而法國人深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能夠取勝,是因為有英國和美.國的支持。倘若沒有英國和美國的大規模增援,法國可能早已戰敗。但現在英法均對支援法國表示不感興趣,所以法國人根本無力單獨對抗德國。 考慮諸多形式,馬奇諾防線都必須修建。
  • 川普的馬奇諾防線
    這麼說並非聳人聽聞,川普試圖用「中國禁行令」 打造讓美國高枕無憂的 「馬奇諾防線 」,而「馬奇諾防線」 是個什麼下場,很多人都知道。「馬奇諾防線」 是法國在二戰前在法德邊境修建的防禦工事和布置的武器裝備。二戰爆發後,德軍沒有對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做正面進攻,而是從荷蘭和比利時的平原繞道進攻法國。法國無力招架德軍的閃電戰,開戰一個月就投降了。
  • 二戰期間比「馬奇諾防線」耗資更大的「史達林防線」,結局十分悽慘
    耗資50億法郎建造的「馬奇諾防線」是二戰前世界上最堅固的大型防禦工事之一。可是,由於德軍主力從阿登山脈突破到「馬奇諾防線」後方,導致該防線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還成為法軍作戰思想落後的體現。 其實,在蘇聯境內,也有一條類似「馬奇諾防線」的築壘地域。
  • 盤點全球沒用的軍事防線:馬奇諾防線成代表,長城也上榜
    法國也十分相信馬奇諾防線的防禦能力,放鬆了警惕,但是出乎法國意外的是,德國假借要對荷蘭發起進攻,使英法聯軍迅速集結兵力去援助荷蘭,而德軍就趁法國軍事力量空虛之時,從阿登高地發起了襲擊,避開了從馬奇諾防線正面發起進攻,馬奇諾防線在這場戰鬥中就失去了其原本的作用, 馬奇諾防線經此一役後也有了「外表上看起來牢不可破, 實際上卻不堪一擊」的典型代表。
  • 馬奇諾防線,是一個笑話,或是二戰時期最牛的防線
    回顧二戰的歷史,法國耗時耗力建造的馬奇諾防線一直被大家認為是個天大的笑話,本以為固若金湯的防線卻絲毫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德國士兵輕易地繞過了這道豪華防線,接著用了不到100天的時間,就佔領了法國,由此看來,這道防線的確是一個重大的失誤,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周鴻禕:用「馬奇諾防線」應對網絡戰是徒勞無功
    5月15日,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在參加「2019中國石油石化企業信息技術交流大會」時表示,隨著工業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網絡安全已經從殺毒時代進入到網絡戰時代,用建立「馬奇諾防線」的方式來應對網絡戰是徒勞無功的
  • 二戰堅如磐石的馬奇諾防線一夜間土崩瓦解,難道是馬奇諾坑了法國
    ,在上面消極防禦的思想影響下國會通過了這次議案,定名為馬奇諾防線,全部由鋼筋混凝土工事構成,混凝土面積達到150萬平方米,工事周圍有無數個鋼板護頂的碉堡和永備火力點,配備有各種重型輕型火炮和輕重機槍,防線內部修建了道路、橋梁、甚至鐵路、醫院、食堂、彈藥庫、發電設備等,整個馬奇諾防線代表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建築工程水平,修了大概五年左右,耗資50億法郎相當於法國20年的總國防開支,為了不讓德國人不能跨國邊境線可謂煞費苦心
  • 花費33億法郎的馬奇諾防線,曾讓德軍寸步難行,如今成了這樣!
    但那道固若金湯的東部防線的確存在,並且從未被徹底攻破:到6月25日法德停戰時為止,德軍僅僅摧毀或佔領了5個小型要塞,主體結構仍然完好如初。它就是馬奇諾防線!【背景】1932年死於傷寒的前陸軍部長安德烈·馬其諾有理由為他的創造物感到驕傲:正是他說服國民議會在財力相對寬綽的1929年撥款33億法郎,花費將近10年築成了這件軍事工程學上的傑作。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馬奇諾防線,消極防禦的產物
    一戰結束之後,為防禦德國的復仇,法國根據一戰的經驗修築了一條號稱歐洲最堅固的要塞防線一馬奇諾防線。 然而在1940年,當納粹德國的鐵蹄再次踏上法蘭西的國土之時,馬奇諾防線並沒有發揮法國人預想中的作用,原因在於德軍主力突破阿登高地,遷迴繞過了馬奇諾防線,使其失去了作用。從此,「馬奇諾防線」就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代名詞。
  • 法國:耗資50億建馬奇諾防線!德國:你以為我會從防線上攻打你?
    馬奇諾防線,是世界上都舉世聞名的一道防線,其耗資之巨,修建規模之大,耗費人力之多,也是首屈一指的。這麼一個看似堅不可摧的防禦陣地,卻因為一場偷襲而化為泡影,怎麼看它都是一個擺設了。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一個防線會在短短幾天就被攻克了呢?
  • 法國人經營多年的馬奇諾防線是怎樣的存在?
    都說最有效的防禦就是進攻,但是在二戰時期的法國人卻不這麼認為,天性浪漫的法國人被一戰打怕了,害怕戰爭破壞他們的和平,於是在當時的法國人眼裡,防禦戰和陣地戰才是最好的戰鬥方式。
  • 2700點不過是馬奇諾防線
    但這條如此堅固的工事,在二戰中卻幾乎沒有起到任何的防禦功能。聯想到A股市場,當前的2700點恰如當初的馬奇諾防線。   我們承認,2700點從以下幾點來看確有一定程度的支撐。首先,從市場自身運行的結構來看,2700點是2010年7月份到9月份的高點。從這個方面出發,2700點從去年三季度的強壓力將轉化為當前的支撐力,這個也是為什麼每次跌破2700點之後,都能被拉起的原因。
  • 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為何成了笑話?法軍:猜到開局,沒猜到結尾
    馬奇諾防線在當時法國人的眼裡猶如中國的長城一樣,號稱固若金湯,也被稱為法國人的驕傲。然而,這個極為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在二戰爆發後,並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法國人被啪啪打臉了。二戰爆發後,德國也知道馬奇諾防線的堅固,因此繞過這個防線,從法國東北部的阿登森林突破,繞到了馬奇諾防線的後面,法軍被打的措手不及。
  • 二戰的真相:修建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到底圖啥?
    根據記載,馬奇諾防線整個工程耗資50億法郎,全長390公裡,整個工程構建了5800個用備工事,平均沒公裡就有15個軍事工事。整個工事都由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澆灌而成,牆壁和頂蓋的厚度更是達到了3.5米。普通的炮彈根本就打不透。
  • 二戰中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真的一無用處,完全是個擺設嗎?
    李三萬 摘要:二戰期間,法國在與德國接壤的邊境修築了一條著名的馬奇諾防線。但在德軍的閃擊戰進攻下,基本沒有發揮作用,那麼馬奇諾防線真的一無用處,完全是個擺設嗎?
  • 馬奇諾防線究竟有多堅固?它為何無法阻止德軍入侵?
    我們熟悉二戰歷史的讀者朋友們,一定知道馬奇諾防線吧。這條防線是當時歐洲乃至世界軍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防線。它的戰線十分之長,可謂是連綿不絕,甚至延伸到了法國的整個東部邊境。為什麼會有這樣一道防線的產生呢?這和一戰對於法國留下的陰影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