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教育體系裡,科技教育做得不夠,根本問題在於升學考試制度的壓力。進入初中和高中的孩子沒有太多時間上動手課程,通用技術等課程雖然都已經進行了十年了,格物斯坦認為:通用技術課是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的。雖然每年對初高中的科技教育政府的採購挺多,但如果現有考試升學不發生變化,動手實操課程的發展還是有瓶頸的。
中國家長對科技教育的態度也有所改觀,但現在還是矛盾心態。最早,家長們只有很少的比例願意讓孩子在科技教育方面花精力,但絕大多數還是熱衷於升學考試培訓。慢慢地,年輕一代的家長肯定了科技教育的價值,開始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科技素養,但等孩子小學畢業,科技教育就又幾乎被放棄掉了。
長久以來,STEM與STEAM教育的區別被限定於有無「Art」(藝術)中。然而,從歐美等國的STEAM教育成熟實踐來看,同樣發源於建構主義「合科課程」嘗試的STEM和STEAM教育卻越來越具有不同的目標發展指向。就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STEM教育原初指向理工科複合人才的培養,STEAM教育則趨於統整的創新人才的培養,這也是我國本土化實踐中跨學科學習多指STEAM教育的重要依據。
顯然,優秀的STEM思維和學習實踐離不開藝術。藝術之於STEAM教育不僅能很好地輔助學生理解與運用科學、數學等工程設計和實踐,還能優化學生的學習與教學。青少年群體於STEAM教育實踐中本身就有著審美的需求,如他們對設計圖案的孜孜以求,對小組分享展示活動的不斷修改直至完善,以及對同伴交流和評價的反思等。
綜上所述,基於藝術的STEM教育能使學生獲得更高的學習成就,並提高他們對科學、工程等學科的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其在整合「藝術」的STEM教育中獲益。豐富多樣、滲透「藝術」的STEAM學習實踐活動,有利於培育學生統整學習過程的體驗性、趣味性、協作性、藝術靈敏性等21世紀人才能力素質的人文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