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那麼極端,是美國人工控制天氣,失敗了的結果?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人工控制天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越戰時期,美國為了切斷越共在胡志明小道上的運輸通道,不惜以多種手段破壞這條貫通越南北部到南部的交通運輸線,施以B-26轟炸,空中布雷以及落葉劑等化學戰,唯一奏效的是碘化銀人工降雨,通車數量銳減到高峰期的10%,但仍未能徹底切斷!

人工改變氣候方式有幾種?

到現在為止人工控制氣候最成熟的就是人工增雨,當然越戰時期的其實也是類似的方式,只不過當時是是形成災難性氣候破壞胡志明小道,以切斷越共軍事運輸為目的,而現在則是局部乾旱時的人工增雨!

1967年時的胡志明小道

  • 是人工增雨不是人工降雨

這一點必須要糾正一下,人工降雨只是俗稱,真正的名詞是人工增雨,因為以現在的技術還只能在有積雨雲的條件下,以技術手段達降低雲層中的溫度,並提供凝結核,最終使得暫時還不具備降雨條件的積雨雲提早下雨。

假如在乾旱地帶,天空沒有一絲雲彩,或者雲根本不具備降雨條件,那麼沒有任何技術手段達成降雨目的。一般人工增雨的方式是利用火箭或者炮彈將其催化劑,大部分為碘化銀或者其他增雨劑比如乾冰等,積雨雲有冷雲和暖雲兩種,分別是低於和高於0℃兩種,方式有些差異,但條件都必須具備這些積雨雲。

人工增雨效果最好的就是越戰時期的人工降雨破壞運輸線計劃,因為地處熱帶的越南雨季雨水充沛,水汽非常豐富,因此再漫長的胡志明小道上空,唯一不缺的就是積雨雲,因此暴雨造成的洪災、山體塌方,地面泥濘等給越共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困難,但最終仍然未能達成切斷胡志明小道的戰略目標。

胡志明小道上的解放CA30A越野卡車涉水前進

人工增雨從技術上來說已經非常成熟,但國際學術界一般認為這種方式的成效仍需進一步證實。

除了人工增雨影響氣候的方式外,還有人工防雹、人工消雲、人工消霧、人工削弱颱風、人工抑制雷電、人工防霜凍等。它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通過人工催化等手段,對局部區域內大氣中的物理過程施加影響,使其發生某種變化,從而達到減輕或避免氣象災害目的的一種科技措施。比如人工降雨也有消除冰雹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削弱颱風,因為颱風對全球中低緯度地區影響極大,夏季的災害性氣候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颱風!從1947年開始,美國就嘗試影響颱風,方法是播撒碘化銀在颱風的氣旋內,消耗颱風的能量,達到減弱颱風的目的,到60-70年代為止,在歷次颱風削弱實驗中,使最大風速降低了10%-30%,但颱風能量補充過程極其複雜,最大風速降低並不一定是人工影響的結果,所以到現在為止這個結果是否是積極影響也未能確認。

現在的極端氣候是人工控制氣候失敗造成的嗎?

科幻片《全球風暴》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工影響氣候,卻被利用來對付人類的世界!影片設定在2019年在發生了許多災難性的自然災害後,一個團隊製造了「荷蘭男孩」人工控制地球氣候的系統,運行多年來消除了大量的災難氣候,人類再也用擔心惡劣氣候對生活工作的影響。

但這個系統卻被人利用了,目的是「消滅美國其他總統繼承人並統治整個世界」,當然好萊塢大片總是各種奇怪設定,但這個v讓災難消除的系統同樣也可以製造災難,因此全球各地不是東京的冰雹就是閃電,或者孟買龍捲風,莫斯科熱浪,杜拜海嘯等等,當然大片的結局必定是壞人被消滅,系統恢復正常。

那麼現在的極端氣候是人工控制或者是控制失敗的結果嗎?

一直有人認為在阿拉斯加的HARRP(高頻主動式極光研究項目)是美國影響氣候的絕密計劃,很多自媒體在介紹HARRP時也加入了人工影響氣候等內容,但從筆者了解到的情況是,這是一個對大氣最上層(電離層)進行基礎科學研究計劃!

電離層是大氣層和磁層之間的過渡,它非常稀薄,太陽輻射中的X射線和紫外線可以到達該層,但有部分被吸收,電離層由快速增加的自由電子組成,從70Km處開始,在300Km處左右達到峰值,並隨著逸散層大氣逐漸消失,在1000Km左右處再次下降。HAARP能從各方面研究電離層的所有主要層,電離層的型態變化很大,每分鐘、每小時、每天、每個季節、每年的時間尺度上不斷變化!

我們都知道,99%的天氣都是在對流層發生的,關於穩定的平流層以及極其稀薄的電離層對氣候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100千米的高度是卡門線,也就是大氣層和太空的交界處,但此處的大氣分子對高速運動的衛星和宇宙飛船還存在影響,對天氣的影響已經可以忽略了。

而且必須要指出的是電離層聽上去就像一個包裹的毯子,也分成D、E、ES、F層,但真正的電離層卻不是規則的層組成,而是由塊狀的、雲一般的、不規則的電離的團或者層組成。並且電離層受到太陽活動和季節變化影響非常大。

有研究發現地震可能會導致電離層變得稀薄,裡氏六級以上的地震有90%的可能會出現電離層異常波動,當然這個觀點在學術界仍然有比較大的爭議,不過即使兩者存在直接關係,那麼也不能倒過來理解電離層活動會導致地震。

世界氣象組織已經多次重申,人類的活動加劇了全球變暖,而全球變暖導致了極端氣候數量的增加,2016年11月8日在日內瓦總部發布了題為《全球氣候2011-2015》報告,通過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的全球氣候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中的人類活動進行分析後發現,創紀錄的溫度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範圍縮小、大陸冰川和北半球積雪減少;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確認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長期變暖趨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詞彙
    貴州、雲南等省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沙塵暴肆虐北方大部分地區……不僅是在中國,近期全球範圍內多國出現了極端天氣頻發的狀況。我們經常在天氣預報中聽到有關惡劣天氣的報導,在這裡就向大家介紹一些極端天氣的相關詞彙。
  • 控制全球變暖,減少極端天氣
    按照當年的預測,如果全球的平均氣溫上升5℃,那麼南極的冰川將全部融化,而海平面的上升會是大部分地區都淹沒在海底,所有陸地生物都將不復存在。鑑於這種認識,在2016年的巴黎協定上,參會的177個國家的共同約定是將全球的升溫控制在2℃以內。但是隨著近年來極端天氣的增多,各種自然災害的頻發。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2℃的全球升溫的惡果我們承擔不起,必須縮小全球升溫界限至1.5℃。
  • 為什麼地球的極端天氣將要加劇?
    首先,讓我們來回憶一下發生在過去的極端天氣事件:2003年,歐洲歷經了史上最嚴重的熱浪,導致數萬人死亡;2010年,俄羅斯的山火和巴基斯坦的洪水給當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2018年,美國經歷了一個災害連連的夏季,在西南部沙漠地區,連續多日的溫度都升到了38度以上,同樣在世界上此等危害也正在發生著。
  • 人工控制天氣,製造颶風閃電,美國研製最瘋狂武器,比核武更恐怖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人類手中的武器也在不斷更新,此前有消息稱,俄杜馬議員認為俄羅斯的天氣之所以會異常,與美國脫不了干係,很明顯就是美國使用氣象武器在對俄羅斯發起攻擊。對於他的表述,各界都給出了否定意見,並表明了當前俄羅斯天氣問題是自然現象。
  • 極端天氣誰惹的禍?
    最近兩三年,我們國家出現了許多異常的天氣氣候事件。我國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變化明顯表現在:1.夏季高溫熱浪天氣增多;2.區域乾旱加劇;3.強降水增多。極端天氣事件以及災害的出現根本上來自於「大氣環流的異常」。大氣環流是什麼?什麼是它的正常與異常,產生異常的因素有哪些,本文給予了科學解釋。極端天氣誰惹的禍?
  • 聯合訪談: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
    聯合訪談: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 2012-12-21 09:25:00 來源:中國天氣網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厄爾尼諾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面積異常升溫的現象(圖片來源:東方IC)2016年6月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最新監測結果  受厄爾尼諾影響,近期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繼4月份遭遇暴雨洪澇襲擊、造成上百人死亡之後,5月18日以來,印度大部分地區遭受高溫熱浪襲擊,局部地區日最高氣溫接近50℃,導致印度1000多人死亡;5月25日至26日,美國多地遭受強風暴襲擊,暴雨導致布蘭科河發生1929年以來最大洪水,美國加州正在發生歷史上最嚴重的乾旱;剛剛經歷了近85年最嚴重乾旱的巴西近期出現旱澇急轉,暴雨成災。
  • 闢謠:美國極端暴雪天氣與我國空氣汙染無關
    原標題:闢謠:美國極端暴雪天氣與我國空氣汙染無關   「網聞」回放   3月8日,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報導「中國汙染可能導致美國寒冷多雪冬季」,其中,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專家認為,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燃煤所導致的大量白色排放物吹向東面,與太平洋上空的風暴相遇,而這些風暴可能對美國冬季氣候產生巨大影響
  • 極端天氣五大認識誤區
    外國攝影愛好者肖恩-希維在蒙大拿的大草原上拍攝這些極端天氣的照片【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23日文章】題:有關極端天氣的五大迷思(作者馬尼什·巴普納珍妮弗·摩根)天氣太熱了。從緬因州到夏威夷,氣溫都在「不屈不撓」地上升。
  • 【科學松鼠會】人類活動與極端天氣
    過去幾年,洪水、暴雪等天氣現象及其造成的重大損失經常佔據各類媒體報導的頭條。暴雪、狂風、洪水、乾旱和熱浪等之所以會被媒體被大家關注,主要原因是這些極端的天氣事件往往給民眾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有時還會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甚至有可能造成社會動蕩的局面。
  • 十大極端異常的天氣
    然而,在反常的情況下,天氣並不因季節而變化。在這個列表中,我們將討論一些罕見的情況,天氣已經進入反常的季節轉變或已經採取了其他異常的行動。1、1992年艾伯塔省奇努克加拿大艾伯塔省每幾年會有一次溫暖的空氣和天氣,被稱為「奇努克」。然而,這是最值得注意和獨特的一個來到艾伯塔省。
  • 極端天氣影響無人機空戰?美國氣象學博士進行反駁 雷暴都可以
    近日,在NASA(美國宇航局)2017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降水測量會議(GPM)上,美國氣象學家Xiping Zeng博士發表了他關於「雷暴環境的對軍事行動的重要性」的研究,在那裡,他重點討論了下沉氣流和過冷雨滴在內的環境因素的變化能造成的最壞結果。
  • 面對極端天氣 其他國家如何應對?
    中國南部地區將出現強烈季風降雨天氣,這樣的天氣還將延伸到東南亞和印度東部。近來,高溫、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頻頻在世界各地出現,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愈發頻繁和嚴重。世界氣象組織近年來多次發布報告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極不尋常。各國應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 「極端天氣」真是偶然出現,百年一遇嗎?
    剛剛過去的 7月,許多地方經歷了持續高溫熱浪的炙烤,與此同時,其他地方出現嚴重洪澇,不僅中國,這種極端氣候事件也在全球多個地方頻發,在這樣的氣候變化背景下,進一步探究全球變暖及其發展趨勢的意願更趨強烈。
  • 極端天氣事件如何影響能源系統
    科技日報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能源》雜誌17日集中發表了6篇評論文章和1篇研究論文,集合瑞士、瑞典、美國等多位科學家討論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對能源系統造成的「幹擾」。這份焦點(Focus)專刊主要探討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能源科學的各學科可以研究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
  • 極端天氣或給股市帶來「巨大而不為人知」的影響
    來源:金融界網站目前,美國和歐洲正受到極端天氣的困擾:法國和西班牙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美國中西部出現大規模洪水和龍捲風,一場即將來臨的熱帶風暴正向紐奧良已經被洪水淹沒的街道席捲而來。美國的公司已經開始注意到極端天氣對它們業務的威脅。
  • 極端天氣事件「破紀錄」
    在經歷了破紀錄的颶風、洪水、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後,2017 年極有可能進入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的前三甲。《環球》雜誌記者/ 劉娟娟 黃堃 任沁沁  2017 年,又是人類飽受自然災害摧殘的一年:颶風肆虐美國南部、加勒比群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無家可歸;中國澳門、日本東北部、越南中部等地遭遇強颱風侵襲;在獅子山、尼加拉瓜、哥倫比亞、智利、越南等國一些地區,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觸目驚心;墨西哥中部
  • 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罪魁禍首真的是「氣候變暖」嗎?
    但有一點卻是事實,那就是近年來全球極端惡劣天氣確實頻發。2016年,我們曾說氣候是史上最熱的;到了2017年熱浪、暴雨、暴雪等極端和反常天氣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現在剛進2018年南半球的熱浪和北半球的暴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全球多地氣象紀錄屢創新值。
  • 各種「智能+」手段廣泛運用於天氣預測、抗洪搶險中——預報天氣...
    目前救援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各式各樣的「智能+」手段也正廣泛運用到天氣預測、抗洪搶險中,為高效調度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那麼,人工智慧在極端天氣預報、災害預警及救援方面有哪些具體應用呢?就相關問題,科技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朱文劍。
  • 美國西部大部分地區遭遇極端高溫天氣
    新華社洛杉磯9月5日電(記者黃恆)美國西部大部分地區5日遭遇極端高溫天氣,加利福尼亞州宣布進入高溫緊急狀態。美國氣象部門數據顯示,本次高溫天氣覆蓋區域極廣,自太平洋沿岸各州開始,由西向東延伸,直到從蒙大拿州到新墨西哥州一線,多州為此發布極端高溫預警,建議居民注意健康,並提醒高溫可能導致山火災害。加州4日發布緊急狀態通告說,由於電網超負荷運轉,有關部門將在用電高峰期在該州實行輪流停電。這是8月15日拍攝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聖莫尼卡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