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對抗癌症的可再生T細胞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一項研究首次展示了一種誘導多能幹細胞培育出能殺死腫瘤細胞的T細胞技術,它可以產生體內的任一一種細胞類型,並且可以在實驗室中無限生長。

這項技術使用稱為人工胸腺類器官的結構,該結構通過模擬胸腺的環境工作。胸腺是一種T細胞從血液幹細胞中產生的器官,但也具有消滅癌細胞的潛力。利用UCLA的技術從自我更新的多能幹細胞中創造它們的能力,可能會帶來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方法,並可能促進針對愛滋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T細胞療法的進一步研究。這項技術最有前景的方面之一是它可以與基因編輯技術相結合,從而創造出幾乎無限的T細胞供應,能用於大量的患者,而無需使用患者自己的T細胞。

部分人類胸腺器官顯示由人類胚胎幹細胞產生的T細胞(紅色輪廓)圖片來源: UCLA

這項發表在《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由Eli和Edythe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聯合負責人,兒科學、病理學和實驗室醫學教授Gay Crooks博士領導。

T細胞療法,包括CAR-T細胞療法,已經顯示出治療某些類型癌症的巨大潛力。目前的方法涉及從患者收集T細胞,用能幫助他們識別和破壞癌細胞的受體對T細胞進行基因工程改造,然後再將這些細胞注回患者體內。但工程化的T細胞並不總能很好地發揮作用,且治療費用昂貴,因為它是針對每位患者量身定製的,而且一些癌症患者體內的T細胞數量不足以接受治療。

圖片來源:《Cell Stem Cell》

因此,一種不依賴於從患者體內收集T細胞而產生T細胞的技術是朝著使T細胞療法更易於獲得、更經濟以及更有效的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Crooks說:「令人興奮的是我們能從多能幹細胞開始。我希望未來將它與基因編輯工具結合起來,創造出更容易為患者所用的'現成'T細胞療法。」

其他研究人員在嘗試使用將多能幹細胞與支持細胞層結合的方法生成T細胞方面僅取得了部分成功。但在之前的研究中產生的T細胞尚未成熟,無法成為功能完整的T細胞。

Crooks及其團隊過去證明,人工胸腺類器官的3D結構允許成熟T細胞從成年血液幹細胞中發育,並猜測它們也支持從多能幹細胞中產生成熟的T細胞。

Crooks說:「人工胸腺類器官的3D結構似乎能為T細胞發育成熟提供必要的支持信號和環境。」

研究表明,人工胸腺類器官可以從目前用於研究的兩種多能幹細胞中有效地發育為成熟的T細胞:胚胎幹細胞(源自捐獻的胚胎)和誘導多能幹細胞(通過重新編程成人皮膚或血細胞恢復到胚胎狀態)。

研究人員們還證明,他們可以通過遺傳工程改造多能幹細胞來表達靶向癌症的T細胞受體,並使用人工胸腺類器官生成能夠靶向並殺死小鼠腫瘤細胞的T細胞。

Crook實驗室的助理項目科學家,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Amélie Montel-Hagen說:「一旦我們通過基因編輯創造出能在人工胸腺類器官中產生腫瘤特異性T細胞的多能幹細胞系,我們就可以無限擴展這些幹細胞系。擁有能夠對抗多種癌症的無限量的T細胞供應將成為癌症治療的轉折點。」

Gay Crooks、Amélie Montel-Hagen和Christopher Seet

目前,UCLA的科學家們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使用人工胸腺類器官創造的T細胞表面帶有額外的分子,這些分子並不匹配每一位患者。Montel-Hagen說,這些額外的分子可能導致病人的身體排斥移植的細胞。

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UCLA液腫瘤系的臨床講師Christopher Seet博士說:「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是創造出具有抗癌受體的T細胞,同時這些T細胞上沒有導致排異反應的分子,這對於通用T細胞療法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相關焦點

  • Cell:經過先天免疫訓練的中性粒細胞可對抗癌症
    他們證實用β-葡聚糖(β-glucan,一種從真菌中提取的化合物)「訓練」先天免疫系統,激發了先天免疫細胞的產生,特別是中性粒細胞,這些細胞在動物模型中經激活後可預防或攻擊腫瘤。先天性免疫細胞,或者說髓系細胞(myeloid cell,也稱為髓樣細胞),並沒有被認為如此重要。然而我們的研究表明,髓系細胞可能在調節腫瘤行為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 J Cell Sci:雷帕黴素靶蛋白在癌症及再生醫學中的重要作用
    左邊的渦蟲可以表達蛋白TOR,而右邊的卻不行;應用基因操作的方法可以破壞表達TOR蛋白的基因(Credit: Image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rced)近日,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者表示,眾所周知,扁蟲有再生細胞的能力可以為我們治療癌症以及再生醫學如何更好地對疾病打靶提供很多理論依據
  • Cell Stem Cell:癌症幹細胞控制腫瘤轉移假說被證實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昨天出版的《細胞》雜誌子刊Cell  Stem  Cell上。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Jeremy  Rich  認為,「這證實了許多人談論的有關癌症幹細胞是腫瘤轉移來源的假說。」     早在150年前,密西根州大學癌症中心就已經假設,癌症可能是來自於幹細胞。
  • Dev Cell:阻斷細胞自噬可用於治療癌症
    每個細胞都有清除廢物的方法,以再生更新,更健康的細胞。這種「細胞回收」過程被稱為自噬。針對和改變這一過程與幫助控制或減少某些癌症有關。現在,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表明,通過改變細胞的回收過程能夠有效改善乳腺癌細胞的生長。這些結果發表在2月8日的《Developmental Cells》雜誌上。
  • 【經典回顧】Cell子刊,癌症研究的八大問題!
    在2000年,研究人員Robert Weinberg和Douglas Hanahan在一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綜述(DOI: 10.1016 / s0092-8674(00)81683-9)中提出了「癌症的特徵」。定義一種癌症的幾個基本原理包括:逃避細胞死亡、充分自我生長的能力、對抗生長信號的不靈敏性、組織侵襲和轉移、無限制的細胞分裂潛力和血管發育。
  • Cell:幹細胞分裂確實會增加癌症風險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劍橋大學英國癌症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Gilbertson說,「一種觀點在科學界流行了好幾年---一些人說癌症是『壞運氣』,這是因為幹細胞中的突變是偶然產生的,然而其他人聲稱環境致癌物在癌症產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種不一致性主要來自於使用不同的數學模型來研究現存的人類癌症和幹細胞數據,因此很難梳理出單個因素的影響。
  • Cell子刊《Joule》刊登華南理工科研團隊在...
    本文原標題:《Cell子刊《Joule》刊登華南理工科研團隊在人工固氮方面的最新成果》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王海輝教授團隊利用MXene作為催化劑活性中心實現了氨的電化學高效合成。研究成果以「EfficientElectrocatalyticN2 FixationwithMXeneunderAmbientConditions」為題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的子刊《Joule》上。該論文第一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羅亞茹、陳高峰,通訊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丁良鑫研究員和王海輝教授,華南理工大學為論文的唯一單位。
  • Cell評論丨癌症神經生物學興起的路線圖
    神經系統可通過這些機制,神經系統對腫瘤環境發揮著系統性的作用,因此需要來自腫瘤學,免疫學和神經科學的努力來剖析這些重要的神經-免疫-癌症間的相互作用。膠質瘤分泌的信號會引發異常的突觸增生,提升神經可激活性,乃至中風。而其目的是為了促進依賴神經活性的膠質瘤生長。在外周神經系統中,癌症誘發軸突發生(Axonogenesis)進入腫瘤微環境,而其中神經密度與許多腫瘤類型的癌症侵襲力密切相關。
  • Cell Stem Cell:ips技術用於開發癌症疫苗
    /Cell Stem Cell)該研究的作者,來自史丹福大學心血管研究所以及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的Joseph C. Wu等人發現iPSC表面的大量抗原分子同樣存在於癌症細胞表面。當小鼠接種iPSC之後,免疫系統會產生抵抗其表面分子抗原的免疫反應,但由於iPSC與癌細胞的相似性,小鼠同時會產生靶向癌細胞的免疫反應。
  • Cell Stem Cell:促進結腸癌生長的重要癌症幹細胞群體
    結腸癌是加拿大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號殺手,據估計2015年將有25,100名加拿大人患上結腸癌,佔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13%。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結腸癌中發現了一群新的癌症幹細胞,這群細胞具有壽命長以及放射性抵抗的特性。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這些幹細胞能夠形成結腸癌腫瘤進而維持腫瘤生長。
  • Cell:重磅!揭示氧氣抑制癌症免疫療法機制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之一是來自NCI癌症研究中心的Nicholas Restifo博士。癌症轉移是大多數癌症死亡的原因。長期以來,人們猜測這種癌症轉移過程需要擴散性的癌細胞與它們擴散到的細胞環境之間的合作。這種細胞環境的一種關鍵組分是局部的免疫系統,該系統能夠起著抵抗侵襲性癌細胞的作用。
  • Cell Stem Cell:ips技術用於開發癌症疫苗
    /Cell Stem Cell)該研究的作者,來自史丹福大學心血管研究所以及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的Joseph C. Wu等人發現iPSC表面的大量抗原分子同樣存在於癌症細胞表面。當小鼠接種iPSC之後,免疫系統會產生抵抗其表面分子抗原的免疫反應,但由於iPSC與癌細胞的相似性,小鼠同時會產生靶向癌細胞的免疫反應。
  • 哈工大(深圳)路璐教授在Cell子刊《Joule》上發表論文
    路璐教授在Cell子刊《Joule》上發表論文:水-能源-碳關聯領域取得新進展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深圳)教授任南琪領銜的城市水安全智慧管控團隊核心成員,哈工大(深圳)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路璐教授在水-能源-碳關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於9月21日以研究論文形式發表於Cell旗下能源旗艦子刊
  • Cell Stem Cell:揭示雷帕黴素可阻止癌症病人放療所產生的有害副作用
    研究者Silvio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為開發新的預防療法帶來了幫助,進行發射治療的癌症病人經常會發生嚴重的疼痛狀況,稱為黏膜炎,就是口腔的軟組織腫脹,這就使得病人不能進食,他們不得不用阿片樣藥物來鎮痛。放射療法也會通過減少用於修復損傷組織的幹細胞來使患者機體更加虛弱。
  • 《自然》雜誌:T細胞免疫療法完全治癒晚期癌症
    如果徹底用好它,我們甚至可以戰勝晚期癌症!人類用免疫療法治癒了晚期癌症近日,根據《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所刊登的一項重磅研究,我們了解到一名罹患晚期轉移性乳腺癌的患者,在經過自身免疫細胞的治療後,全身的腫瘤竟消失得無影無蹤!《Nature Medicine》的評論指出:「這是T細胞免疫療法首次成功應用於晚期乳腺癌。」
  • 殺傷性T細胞:是人體免疫的「殺手鐧」,更是抗擊癌症的新希望
    此時的它們主要在淋巴結之間巡邏、監視,一旦被抗原遞呈細胞活化,前者可快速分化為效應T(Effector T Cell)或調節T(Suppressor T cell);後者可分化為細胞毒性T(cytotoxic T cell)和記憶T(Memory T Cell)。
  • Cell子刊:基因修復成功「治療」夜盲症病人視網膜類器官病變
    2018年3月8日,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金子兵教授課題組在Cell系列子刊《Stem Cell Report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 J Mol Cell Biol:徐鷹等發現低氧可以驅動癌症生長
    過去的研究將細胞內低氧水平看作癌症發展的促進因素之一,但並不是腫瘤生長的驅動因素。徐教授說,隨機的基因突變單獨無法解釋全球癌症的高發病率。他又說,將數學和計算機知識應用於生物學而形成的生物信息學使研究人員可以從一種新的角度看待癌症。基因突變可能使癌細胞在競爭中優於健康細胞,但這樣的話新生癌細胞生長的模式就不需要癌變前兆的出現,如原癌基因突增等常見的不良變化。
  • 【Nature、Cell】2016、2017癌症免疫療法綜述TOP25!
    1# Prospects for gene-engineered T cell immunotherapy for solid cancers雜誌:Nature Medicine發表日期:2016年1月6日相關報導:Nature Medicine:T細胞免疫療法對抗實體瘤
  • Science和Cell子刊:藉助大數據開發出治療癌症的「智能」細胞療法
    通過使用機器學習方法,他們分析了在癌症和正常細胞中發現的數千種蛋白的海量資料庫。隨後,他們篩選了數百萬種可能的蛋白組合,以構建出一個蛋白組合目錄,可用於精確地只靶向癌細胞,而不靶向正常細胞。圖片來自Cell Systems, 2020, doi:10.1016/j.cels.202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