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橋總師:中國探火首戰告捷但距離任務成功「還非常遙遠」

2020-09-18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福州9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首戰告捷,但成功發射,距離任務成功還非常遙遠。」在今天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給出這一說法。張榮橋表示,人類歷史上曾實施44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或部分成功的僅22次;而火星著陸任務共20次,僅成功8次,均由美國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任重道遠」。

(鄧孝慈 攝)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在7月27日傳回一張清晰的地月合影。

根據國家航天局此前的消息,天問一號任務將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環繞、著陸、巡視,這在國際上還是首次。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當天,張榮橋對外公布了天問一號火星車的更多配置細節:火星車質量約240公斤,為6輪獨立驅動,攜帶6臺載荷,其太陽翼呈蝴蝶翼形。

張榮橋說,天問一號任務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未來中國還將實施小行星取樣返回、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環繞探測等任務。

據他介紹,小行星探測任務取樣返回任務,將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隨後擇機附著小行星表面並採集小行星樣品,之後返回地球附近釋放返回艙,將小行星樣品送回地球,這一過程大約在3年內完成。

該過程完成後,探測器經地球、火星借力,經歷約7年到達小行星帶,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探測器配置相關科學載荷,以飛越、伴飛、附著、採樣返回等方式,對目標小行星進行遙感探測、就位探測和採樣返回。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張榮橋總師回西電講述火星探測工程
    11月15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黨委副書記楊銀堂主持報告會並致辭。
  • 探火之路不簡單——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題: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胡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和挑戰也非比尋常。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之遙的奔火軌道上,極速前進,探測器各項功能及運行情況良好。
  • 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2日電 題: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喆、王琳琳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
  • 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探火之路究竟有多難?
    隨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正在向著火星進發。它將在浩瀚的太空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人類為什麼要向火星進軍?第一道難關是:任務起點高,技術跨度大。截至今年6月底,世界各國舉行了44次火星探測活動,但任務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由此可見,火星探測任務本身固有的風險非常大。
  • 全球迎來「探火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難點在哪裡?將執行哪些任務?「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業內有關專家。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讓中國航天的步伐邁向更遙遠的深空。當時,中國航天兩次火箭發射失利,質量形勢陡然嚴峻起來……全力防控疫情、保障任務的同時,航天人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質疑,和「不能再失敗」的巨大壓力。誰來打贏這「觸底反彈」的第一槍?關鍵時刻,長五團隊挺身而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戰告捷。這一戰,是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的「首戰」,更是中國航天扭轉被動局面的「首戰」和「最關鍵的一戰」。
  • 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題: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胡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和挑戰也非比尋常。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之遙的奔火軌道上,極速前進,探測器各項功能及運行情況良好。
  • 中國航天2020發射計劃時間表 將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火星探測任務總師 崔曉峰:因為火星距離特別遙遠,遙遠了以後,信號延遲非常大,另外信號的量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對它進行控制,就要採取一系列不同於以往任務的措施和技術,使得它能夠在火星表面完成它既定的工作,同時要保證巡視器的安全。
  • 中國航天延續「超級模式」 2020年將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火星探測任務總師 崔曉峰:因為火星距離特別遙遠,遙遠了以後,信號延遲非常大,另外信號的量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對它進行控制,就要採取一系列不同於以往任務的措施和技術,使得它能夠在火星表面完成它既定的工作,同時要保證巡視器的安全。
  • 為何「探火」任務要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
    為何「探火」任務要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作為目前我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被親切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此次將迎來它的第四次發射。那麼,為什麼說「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 中國航天延續「超級模式」我國將在2020年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火星探測任務總師 崔曉峰:因為火星距離特別遙遠,遙遠了以後,信號延遲非常大,另外信號的量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對它進行控制,就要採取一系列不同於以往任務的措施和技術,使得它能夠在火星表面完成它既定的工作,同時要保證巡視器的安全。
  • 「天問一號」,啟程「探火」
    核心閱讀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我國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繞、著、巡」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屬首次。
  • 「天問一號」一次性實現三大任務有多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絕無僅有,難度可想而知。那麼,在奔向火星的圓夢之旅上,「天問一號」究竟面臨哪些難點和風險呢?讓我們細細盤點一下探火路上的溝溝坎坎吧。
  • 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作者 郭超凱 龐丹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天問一號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大目標,此前世界上還沒哪個國家可以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如是說。
  • 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
    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科學家們都可以對火星的相關情況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事實上,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可既然如此,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呢? 原本火星距離地球就保留著非常遙遠的距離,以此使得其項目看起來更加得不可思議。
  • 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
    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科學家們都可以對火星的相關情況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事實上,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可既然如此,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呢?原本火星距離地球就保留著非常遙遠的距離,以此使得其項目看起來更加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