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

2020-11-23 騰訊網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近期,中國的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終於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次「天問一號」火箭的升空,藉助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力量,實在是不得不讓中國億萬人民感覺到深深地自豪感。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科學家們都可以對火星的相關情況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事實上,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可既然如此,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呢?

為了探測火星上的真實情況,中國科學家們為此付出了很多。目前天問一號已經按照預期正式進入預定軌道,但是中國仍然對此保留巨大的期望,人們希望,最終「天問一號」不管出現怎樣的問題,都可以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相對來說,探測火星這件事情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並不簡單,中國前後也經歷了十年的漫長時間,才等來如今這令人難以忘懷的一刻。

原本火星距離地球就保留著非常遙遠的距離,以此使得其項目看起來更加得不可思議。考慮到各種風險以及成本的問題,誰也無法保證火星探測器不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因此,當「天問一號」真的發射成功的那一刻,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實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人類對於火星探測的任務成功率,本身一直都很低,甚至於僅僅只是達到了百分之四十的程度。

對比之下,月球探測任務遠遠要比火星的程度來得更加容易。而中國之所以堅持要去火星,原因很簡單,火星與地球之間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其內部結構大部分程度上都有非常大的研究意義。綜合勘測情況顯示,火星不僅僅有四季更替,還有與地球相似的大氣層。所以,總體上來看,火星有著跟地球相似的能夠保證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如果科學家們真的能夠有效針對火星的環境進行切實研究,那麼人類駐守火星的可能性將會大大的提高!這對於人類進步文明發展來說,具備非常重要的意義。

現代人的生活當中,幾乎十有八九的行為都不利於地球實現長久存在的可能。所以,在問題發展到最嚴重的程度之前,人們必須有所行動。一直以來,各個國家的重點就是保留在月球的身上,不是因為對其他星球不存在好奇心,而是因為需求的不同導致每個地方的情況都存在巨大的差異,人們的有效條件僅僅只是限於月球。而如今中國的「天問一號」已經成功涉及這個跟地球保持高度相似程度的火星,接下來中國的宇宙探索之路更是獲得了更大的引導。在整個火星的探測過程當中,科學家們勢必可以獲得更多令各界為之震驚的結論。

火星探測任務對於中國而言,是必須要執行的,因為要想獲得大國認可,保留大國地位,就不能夠比起其他國家有任何的鬆懈。一直以來,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都不靠前,甚至遠遠落後於美國以及俄羅斯。但是現在看起來,美俄都低估了中國的實力。也許跟美國比起來,中國某些方面的發展確實還有上升的空間,但是中國能夠肯定,在航天方面的發展上,是已經超出俄羅斯的業務能力的!至於「天問一號」最終到底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驚喜,讓人們看到一個怎樣不一樣的火星,那就需要科學家們保持一定的關注,進一步的密切研究了!

相關焦點

  • 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
    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科學家們都可以對火星的相關情況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事實上,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可既然如此,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呢?考慮到各種風險以及成本的問題,誰也無法保證火星探測器不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因此,當「天問一號」真的發射成功的那一刻,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實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人類對於火星探測的任務成功率,本身一直都很低,甚至於僅僅只是達到了百分之四十的程度。
  • 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
    其中離軌著陸被認為是技術難度最大,同時也是失敗概率最高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探測器要經歷入軌、下降與著陸過程。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院士介紹,火星探測器在飛向火星的途中一直處於高速飛行狀態,所以在著陸之前,需要先將速度降下來。
  • 火星,中國為什麼非要去?
    全詩通篇是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這是可貴的科學精神萌芽,不僅與如今科學家們對火星的不斷探究精神,不謀而合,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執著追求真理精神的確切表達。我們為啥要探索火星?據公開數據統計,迄今為止,人類探火的完全成功率約為42%,這項成功率比難度極大的人類探月約53%的成功率還要低。既然探測火星是一項高風險的嘗試,探測火星「勝算「不到一半,卻為何讓傳統航天大國,乃至非傳統航天大國「趨之若鶩」呢?60年來,美國、蘇聯/俄羅斯、日本、歐洲、印度「前赴後繼」發射火星探測器。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火星。
  • 美國發出疑問: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為何要前往火星》的文章來分析中國的火星任務。5500萬公裡,考慮到風險、成本等因素,探測器到火星的最佳路線為1925年提出的「霍曼轉移軌道」,採用這種軌道的太空飛行器,從低軌道轉移到高軌道過程中,途中只需兩次發動機點火推進,相對而言更加節省燃料,被認為是效率最高的探火路徑。
  • 歷史上成功率僅43% 人類「探火」為何步步驚心
    成功率不足一半 人類「探火」為何步步驚心當前,備受矚目的多國探測火星行動已經陸續拉開帷幕。受天氣狀況影響,阿聯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將發射任務推遲到7月17日進行。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目前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事實上,相對於火星探測而言,人類對月球探測已經做了大量嘗試,成績斐然。
  • 為什麼最近非要「扎堆」去火星?八大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
    人類為何要探測火星?這次去火星想幹什麼?火星探測難點在哪裡?火星上究竟是什麼樣子?多個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為什麼最近「扎堆」去火星?最近火星檔期有點滿。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中國7月23日發出「天問」,美國則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要不是疫情耽擱了,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也會在這個時間出徵。為什麼去火星要扎堆?
  • 歷史上成功率僅43% 人類「探火」為何步步驚心
    1959年1月2日,蘇聯成功發射「月球一號」,拉開了人類探月的序幕;1969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月,他的一小步邁出了人類巨大的飛躍;1994年,美國發射的「克萊門汀」探測器,獲得了當時最詳細的月球表面圖像,並發現月球南極可能存在大量水冰;2011年和2013年,美國先後發射探測器,精確測量了月球重力場,並分析了月球稀薄的大氣組成等;2019年,我國「嫦娥四號」第一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著陸和巡視探測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從科學探索看,火星探測,是太空強國的重要標誌,登陸火星,中國將躋身世界航天第一梯隊。中國人,非去不可。從人類未來看,地球遲早瀕臨人類生存極限,火星是太陽系中人類最可能移民的行星。這是關乎人類生死存亡的終極問題,地球人,非去不可。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從科學探索看,火星探測,是太空強國的重要標誌,登陸火星,中國將躋身世界航天第一梯隊。中國人,非去不可。製圖©時差島成功率低...至今,人類已發射44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率僅為43%,美國人有一個形象比喻:其難度堪比「從巴黎打一個高爾夫球,剛好落到東京某個球洞裡」。火星也因此一度被稱為「星際墳場」。我們也經歷過失敗。
  • 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探火之路究竟有多難?
    本期熱點「天問一號」向火星進發!隨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正在向著火星進發。它將在浩瀚的太空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人類為什麼要向火星進軍?
  • 為何「探火」任務要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
    為何「探火」任務要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作為目前我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被親切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此次將迎來它的第四次發射。那麼,為什麼說「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 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2日電 題: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喆、王琳琳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
  • 各國曲折探火路執著為哪般 21世紀將屬於火星
    【環球軍事與《中國航天報•飛天科普周刊》聯合報導】在9月22日~24日的3天內,美國和印度的火星探測器前後腳抵達火星並順利入軌,使得這個9月成為人類的「火星月」。其中成功和部分成功有19次,成功率大約44%。大國爭霸:美蘇悲喜兩重天上世紀的美蘇大國爭霸在火星探測上也同樣激烈上演著,但在這中間卻存在著一種奇怪的現象。在美國探火接二連三取得突破進展時,同樣作為航天大國的蘇聯,在金星和月球探測上攻勢凌厲的同時,在火星卻遭遇到高到離譜的失敗率。
  • 關於「探火」你需要知道這些
    火星表面示意圖2020年是中國火星探測元年。萬眾期待下,「天問一號」順利升空,將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探測器為何叫「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多難?各國又為何「扎堆」去火星?大家口中所說的著陸「恐怖7分鐘」又是怎麼回事呢?看新華社為你一一解惑。1為何叫「天問一號」?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他們全力以赴,克服各種困難,提前完成了地面設備恢復任務,為探火任務創造了更加有利的發射條件。7月23日,長五遙四火箭託舉火星探測器,邁上了探火之路,刷新中國深空探測紀錄,飛出全新的「中國高度」。2020年送個探測器去火星難不難?答案是:難,而且很難!
  • 全球迎來「探火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難點在哪裡?將執行哪些任務?「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業內有關專家。
  • 從登月到探火,人類將以月球為中繼站前往火星?
    月球和火星旅行一直很多人的夢想!未來宇宙星際之旅 ,人類將要完成兩大世界性的大型航天工程——重返月球和實現載人火星航行。月球探測器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的速度為每秒10.9千米。而火星探測器要進入地火轉移軌道的速度必須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才行,即每秒11.2千米,以脫離地球引力。因此,發射同等質量的月球探測器和火星探測器時,後者要用推力更大的火箭。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航天專家表示,中國計劃在一次火星任務中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在航天史上史無前例。  新京報訊 中國2020年「探火」,這一計劃已非首次披露。去年9月,在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分論壇上,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李國平就曾「官宣」,我國將在2020年和2028年左右進行兩次火星探測,後一次將採樣返回。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按照計劃,中國將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這麼重大的航天任務中,包含哪些重大技術看點,後續又有哪些不能錯過的關鍵節點呢?探測這個紅色星球的意義在哪裡,中國為什麼要探火呢?看點一:如何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當天發射圓滿成功,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但這只是「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系列任務的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探測這個紅色星球的意義在哪裡,中國為什麼要探火呢?看點一:如何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當天發射圓滿成功,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但這只是「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系列任務的第一步。據介紹,火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