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中國為什麼非要去?

2020-08-28 晨曦智談

從中國古代的「熒惑」、古埃及的「紅色的那顆」,到羅馬神話中的戰「瑪爾斯」,人們對火星的好奇心從未被時間磨滅。火星,熟悉又神秘。

自從60多年前人類向火星發射第一枚探測器以來,人類迄今已進行了44次火星探測,但對於這顆星球所知卻仍然十分有限。

火星,

我們終於來了!

據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等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隨後,「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為啥大家都扎堆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其實不只是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於7月20日由日本成功發射升空。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計劃於7月30日發射升空,並將攜首架火星直升機「機智」號一同前往火星。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舒嶸解釋說,這是因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今年絕佳的「火星探測器窗口」,這個「窗口期」兩年才有一次。

中國首次火星探索為啥取名「天問」?

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其中「熒」代指火星由於土壤富含氧化鐵而發出的紅光;「惑」則出於古人對火星運行缺乏規律而感到的困惑。

而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天問」一詞,則出自我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所著《楚辭》中的同名長詩《天問》。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全詩通篇是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這是可貴的科學精神萌芽,不僅與如今科學家們對火星的不斷探究精神,不謀而合,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執著追求真理精神的確切表達。

我們為啥要探索火星?

據公開數據統計,迄今為止,人類探火的完全成功率約為42%,這項成功率比難度極大的人類探月約53%的成功率還要低。

既然探測火星是一項高風險的嘗試,探測火星「勝算「不到一半,卻為何讓傳統航天大國,乃至非傳統航天大國「趨之若鶩」呢?60年來,美國、蘇聯/俄羅斯、日本、歐洲、印度「前赴後繼」發射火星探測器。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火星。

在太陽系,火星的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兩者幾乎都形成於約45億年前,組成結構也大致相同,有核、幔、殼。火星與地球有著相似的自轉周期,一個火星日大約是24小時39分鐘,而且它還和地球一樣,也有四季更迭。

火星表面呈現出紅色,在它最明亮的時候猶如一團火球。按照天文學家的說法,這一抹紅色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火焰,火星上溫度反而極低,接近於地球的南極。呈現紅色的原因,是火星的土壤富含氧化鐵,就像是土地生了鏽。這種土壤的形成,是風與水雙重侵蝕作用產生的。由此可見,火星上曾經存在過大量的水和大氣。

這就意味著,火星上有可能出現過生命。那麼,火星是地球的過往,還是我們未來的歸宿?

只有人類或人類的探測器「身臨其境」,才能一步步得到解答。正因為如此,人類每一次火星探測任務幾乎都受到大範圍的關注。

如今這一次,是來自中國的天問一號。

接下來,「天問一號」在經過數次深空機動與中途修正之後,預計在明年2月,就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場範圍內,能夠順利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後,我國將是美國後第2個實現火星著陸的國家。

火星任務和未來我國太空戰略有什麼關係?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新型基礎設施名單,包括獨立的北鬥衛星系統,月球部署能力,獨立的空間站以及眼下的火星探測任務。

一旦全部完成並對外展示,中國將向世界提供另一套可靠的太空基礎設施,進一步爭奪全球太空領導地位。

中國的火星任務是其宏偉太空基礎設施計劃的一項內容,旨在到2049年獲得太空主導地位。火星任務既增強了中國的太空技術能力,又提高了中國太空計劃的威望、聲譽及信譽。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在同步投入月球探索與深空探索能力。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蒼茫宇宙。

可以說,我們未來前進的每一步都在迎接挑戰,也在創造歷史。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惟其艱難,方顯勇毅。

祝「中國航天」一切順利!

相關焦點

  • 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
    2016年11月3日,「十年磨一劍」的長徵五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那時,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才真正具備了前往火星的能力。由於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的特殊性,決定了任何一項工作的拖延都可能對整個發射任務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此次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對探測器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各分系統都帶來了極大的考驗。據了解,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飛行過程包括發射、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等六個階段。
  • 美國發出疑問: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為何要前往火星》的文章來分析中國的火星任務。這位作者也在文章中,探討了為什麼中國要進行火星任務,並且給出了五點原因。首先,執行火星任務時候邁向太空強國的標準,很顯然中國已經邁入其中。其次,成功的火星任務不僅能夠將中國帶入太空精英俱樂部,還能夠增強中國的太空基礎設施。第三。登陸火星將增強提高中國的自動升空探索能力。第四,中國首次獨立嘗試火星任務就預備實現全部三大成就,將產生令人折服的效果,標誌中國空間科學領域走向成熟。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中國人早已許下雄心壯志:下一站,火星!▲中國深空探測已拉開帷幕,繼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后,探月工程五戰五捷,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完成將標誌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從科學探索看,火星探測,是太空強國的重要標誌,登陸火星,中國將躋身世界航天第一梯隊。中國人,非去不可。製圖©時差島為什麼要登珠峰?因為它在那裡。為什麼要去火星?因為它在那裡。鐫刻於人類基因中的好奇心,驅動著我們一次次奔赴星辰大海,而今又踏上茫茫宇宙的未知徵途。中國人有能力飛得更遠,我們也應該飛得更遠。
  • 為什麼最近非要「扎堆」去火星?八大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
    人類為何要探測火星?這次去火星想幹什麼?火星探測難點在哪裡?火星上究竟是什麼樣子?多個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為什麼最近「扎堆」去火星?最近火星檔期有點滿。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中國7月23日發出「天問」,美國則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要不是疫情耽擱了,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也會在這個時間出徵。為什麼去火星要扎堆?
  • 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探火之路究竟有多難?
    本期熱點「天問一號」向火星進發!隨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正在向著火星進發。它將在浩瀚的太空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人類為什麼要向火星進軍?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行星探測的序幕。探月之後,中國深空探測的步伐將邁向更遙遠的星球。這時,很多人可能會問:行星探索的第一站,為什麼是火星?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目前,人類對火星實施了40餘次探測任務,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先從地球說起。
  • 為什麼要費力去探索火星?
    中國已經成功啟動了首次對火星的重大行星際飛行任務。發射開始了漫長的七個月,穿越深空的旅程,一旦任務到達紅色星球,中國可能會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著陸並運行流動站的國家。然而我們為什麼要費力去探索火星? 1. 火星很有可能曾經是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可能因為失去磁場的原因,導致大氣丟失,氧氣被鐵元素耗盡(從而造成了紅色),因此研究它也利於我們更好的保護地球。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美、俄、日、歐、印等國在內的「探火」大軍日益壯大。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工悅讀】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
    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科學家們都可以對火星的相關情況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事實上,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可既然如此,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呢?考慮到各種風險以及成本的問題,誰也無法保證火星探測器不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因此,當「天問一號」真的發射成功的那一刻,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實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人類對於火星探測的任務成功率,本身一直都很低,甚至於僅僅只是達到了百分之四十的程度。
  • 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
    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科學家們都可以對火星的相關情況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事實上,人類探火成功率不到一半,比月球低太多。可既然如此,為何中國還非要去火星呢?考慮到各種風險以及成本的問題,誰也無法保證火星探測器不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因此,當「天問一號」真的發射成功的那一刻,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實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人類對於火星探測的任務成功率,本身一直都很低,甚至於僅僅只是達到了百分之四十的程度。
  • 中國還有500萬貧困人口,為什麼要花錢去火星
    據數據統計,到2019年末,我國還有550萬貧困人口,現在經濟那麼困難,為什麼不把去火星的錢去一趟火星要花多少錢要是不去火星,這550億分給550萬貧困人口,每人分1萬,他們脫貧了嗎?所以質疑「花錢去火星,而不去救濟窮人」的人,到底是為窮人著想,還是自己心酸酸,恨這錢自己不能瓜分?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歷經70年探索,火星移民已不再是夢
    目前,開展過或正在開展火星探測項目的國家主要有前蘇聯,美國和中國。直接或間接參與各類火星計劃的商業巨頭主要有亞馬遜,谷歌,微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以及中國的百度。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人類登陸火星還有多遠的路要走,我們怎麼去,如何在火星生存?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打開這本《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 馬斯克要移民火星,為什麼不改造地球沙漠?
    有人問了個好問題,說馬斯克整天喊著移民火星,為什麼他不去移居在地球的沙漠裡呢?沙漠和火星的環境也差不多,生存條件比火星還好。 馬斯克如果改造沙漠,把沙漠變成宜居地區,比移民火星成本低多了,也更好實現! 好吧,終於有華生發現盲點了。
  • 花幾十億去鳥不拉屎的火星,為什麼?
    今天,對中國航天是個大日子。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藉助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發射中心順利升空,正式開啟歷時7個多月的火星徵程。但在世界航天史上默默無聞的阿聯,卻能夠先於我們完成火星發射任務,而且還是藉助日本的運載火箭,這就真的很耐人尋味了。當然,火箭發射成功僅僅是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從發射到火星成功登陸火星,不但是個漫長的時間歷程,更要經歷眾多關鍵步驟,這其中稍有不慎,整個任務就將前功盡棄。
  • 為什麼不去金星去火星?
    為什麼要去探測火星?答案可能有點讓人意外:因為火星比金星條件優越。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從內到外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果要在八大行星尋找生命,單憑位置,就可以判斷個八九不離十:水星離太陽太近,一切都被烤焦了;木星以及更外圈的離太陽太遠,一切都被凍僵了。
  • 50年,為什麼我們去火星要等這麼久,而美蘇只是幾年?
    好消息:7月23日中午12時40分左右,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意味著,從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於發射升空,具備了擺脫地球引力的能力之後50年,終於踏上了火星探索之路。對比美蘇當年幾乎是在50年代末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之後,在60年代初就立刻開始嘗試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我們要等這麼久?
  • 答案|人類為什麼要去火星?
    火星探測雖然不能直接提供戰勝疫情的方法,但是堅定的支持科技事業卻是使人類變得強大的唯一途徑。我在之前講黑洞的一篇文章裡詳細闡述過這個觀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看。附連結:寫在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之際英國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還沒有出現蒸汽機,飛機、輪船更是沒有影子,如果有人設想智慧型手機的話,這個人要麼被認為是瘋子,要麼會因為妖言惑眾被殺死。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開啟,我們為什麼要太空移民火星
    今天看到「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的新聞,相信很多朋友不太理解這個計劃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我在這裡就說一下我的個人見解,歡迎各位看官指教。目前,美國俄羅斯和我們國家都要去探測火星,就連印度之前都發射了探測衛星去火星(雖然是失敗了)。我們去了解火星的各種情況,就是為下一步的火星移民計劃做前提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