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張榮橋總師回西電講述火星探測工程

2020-11-19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1月15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黨委副書記楊銀堂主持報告會並致辭。此次報告會採取網絡報名方式,共有700餘名學生線下參加報告會,同時在南校區各書院設視頻分會場,數千師生同步觀看。


楊銀堂首先代表學校對張榮橋校友心繫母校發展表示衷心感謝。他講到,建校89年以來,西電始終聚焦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國家戰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形成了人才培養的「西電現象」,一大批西電人奮鬥在空間科學、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等關鍵技術領域,為國家創新驅動貢獻「西電智慧」。西電學子要以張榮橋總師等傑出校友為標杆和楷模,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成為各行各業的接續奮鬥者和傳承者,在推進偉大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

「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在分享了「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視頻集錦後,張榮橋的話語擲地有聲。他以「一條簡訊和一個電話」「記者的一句問候」「指揮員的一句感嘆」「登機前的一個報告」四個故事為引,分享了中國火星探測的發展歷程和展望。從「中國首次進入星際空間」的深遠意義到「一次完成繞著巡」的跨越發展,從「三新工程」的巨大壓力到疫情之下各部門通力合作,張榮橋將「天問一號」偉大工程娓娓道來,也將滿腔愛國情懷盡數展現。

張榮橋在報告中指出,火星取樣返回、近地小行星取樣返回、木星系環繞探測等開創性任務,是中國航天未來發展的熱點和重點。「偉大事業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太空探索之路,航天人將以實現航天夢、助力中國夢為目標。希望母校繼續聚焦國家需求,為中國航天輸送更多卓越人才,希望廣大西電學子能夠關注中國航天,投身航天事業,為建設航天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隨後張榮橋與在場師生進行了交流互動,他從專業的角度解釋了「天線可否化整為零,方便部署?」「繞著巡三步任務為何不分步實施?」「相關單位在天問一號工程中發揮了什麼作用?」等問題,現場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電院教師黃友火聽完報告會講到,「榮橋校友為我解答了天線部署相關問題,也鼓勵我們在火星探測中發揮更大作用,後期我們將繼續投身科學研究,為航天事業新徵程貢獻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和智慧。」

2019級錢學森班學生高茁豪感觸說,「繞著巡三步合一是中國航天跨越式發展的明證,疫情之下天問一號如期發射是中國航天人的重信守諾,我將銘記榮橋學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情懷,以榮橋學長為標杆努力前行。」

空間學院研究生唐子遨談到:「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到軌道修整、五次制動再到減速著陸,這背後是6年日日夜夜的攻關,是航天人釘釘子精神的集中體現,激發了我滿腔愛國情懷,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發射現場,親眼見證榮光時刻。」

報告會在雄壯的《與共和國同行》中結束,全場師生在校歌中留念珍貴一刻。

全校師生翹首以盼、千餘名師生踴躍參加的精彩報告雖已結束,卻意義深遠,這不僅是一場講述航天科學前沿和技術的航天金課,更是以航天精神和家國情懷浸潤西電學子心田的思政金課,充分展現了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以國家航天事業發展急需為目標,堅持弘揚航天精神、篤行三全育人,不斷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育人理念和育人實踐。

參加報告會的還有校友總會、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相關負責同志,以及竹園3號書院、空間學院、校團委、通信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創新創業實驗班的師生代表。

據了解,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弘揚航天精神、賡續航天情懷、探索航天技術,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面向國家空間科學發展重大需求,依託航天行業校友會豐富資源,誠邀以包為民院士為首席,張榮橋、楊宏、張鋒、於登雲總師等航天領域名師大家組成課程團隊,共同打造課程與思政交融,科技與情懷共通的系列航天金課,講述中國航天發展歷程、航天尖端技術綜述和空間科學前沿走向,有效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創新思維、工程能力,引導廣大師生立足專業知識,激發內生動力,賡續紅色根脈,弘揚航天精神,涵養家國情懷。航天金課現已開講五堂,並同步錄製MOOC,為後續課程提供網絡課程資源。

(來源:西電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
  • 航天三院科技委張鋒總師為西電師生講述系統工程
    為進一步深化「四史」學習教育,提升學習內涵,11月17日下午,應西電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邀請,79級校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張鋒總師回到母校,為空間學子帶來航天金課——《淺談系統工程》,西電空間院委副書記盧毅以及師生代表共計80餘人參加了活動,活動由李小平教授主持。
  • 叩問蒼穹丨致敬參與首次火星探測的西電航天人
    7月23日12時41分,滿載著探索太空的神聖使命和科學真理的不懈求索,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順利踏上奔赴火星的茫茫徵途,火星探測的成功實施離不開西電航天人的共同努力。
  • 火星探測、航班化航天運輸! 西電人聚焦航天科技前沿研究
    「截至18日8時3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距地球1800萬公裡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首戰告捷,但成功發射距離任務成功還非常遙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1984級西電校友張榮橋作題為《初戰告捷、任重道遠,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概述》主旨報告,公開披露了萬眾矚目的「天問一號」探火之旅的最新進展。
  • 張榮橋總師:中國探火首戰告捷但距離任務成功「還非常遙遠」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福州9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首戰告捷,但成功發射,距離任務成功還非常遙遠。」在今天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給出這一說法。張榮橋表示,人類歷史上曾實施44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或部分成功的僅22次;而火星著陸任務共20次,僅成功8次,均由美國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任重道遠」。
  • 珠江科學大講堂講述火星探測背後的故事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火星探測的新階段。大家不免要問,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我們在火星上可以做什麼。10月29日,由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羊城晚報社主辦的第77期珠江科學大講堂邀請到了國際宇航聯衛星商業應用專委會亞太辦主任、航天科普專家、研究員朱林崎老師為我們講述火星探測的故事。
  • 我國火星探測,西安2所「神仙」高校,居功至偉
    我國能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源於探月工程。我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步走計劃,目前已經完成繞和落,隨著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上著落,我國成為第一個在月球背面登陸的國家。通過探月工程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航天人才,這些人才如今從探月工程來到火星探測工程,繼續為我國航天事業貢獻力量。
  • 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天問一號的發射,陝西這所高校功不可沒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搭載13種載荷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完成研究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研究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研究火星大氣
  • 2020年我國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外形設計首次公布
    此次進行名稱和圖形標識徵集的我國火星探測工程,是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一次重要任務,也將是中國人在宇宙空間中,迄今為止邁出的最遠一步,同時難度也最大的。本臺記者就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獨家專訪了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飛行1.55億公裡
    新華社福州9月18日電(記者章博寧、胡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透露,截至9月18日8時3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公裡,距離地球1800萬公裡。張榮橋18日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天問一號」飛行期間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獲取、首次軌道中途修正、載荷自檢等工作。目前各系統工作正常,探測器狀態良好。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飛行1.55億公裡,狀態良好
    來源:新華社上圖為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新華社福州9月18日電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透露,截至張榮橋18日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天問一號」飛行期間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獲取、首次軌道中途修正、載荷自檢等工作。目前各系統工作正常,探測器狀態良好。今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中國航天2020發射計劃時間表 將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火星探測任務總師 崔曉峰:簡單來講就是在飛行器飛向火星過程當中,對飛行器進行控制,控制它飛行方向,能夠順利準確朝著火星飛行過去,能夠到達火星的引力場。被火星捕獲以後,成為火星環繞的一個飛行器,然後才有條件在適當的時機經過再次精準控制,使它能夠準確降落在火星上預定的降落區域。
  • 中國航天延續「超級模式」 2020年將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
    而這半年多的時間裡,飛控團隊將一直陪伴著、守護著,直到探測器順利平安地到達火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火星探測任務總師 崔曉峰:簡單來講就是在飛行器飛向火星過程當中,對飛行器進行控制,控制它飛行方向,能夠順利準確朝著火星飛行過去,能夠到達火星的引力場。
  • 中國航天延續「超級模式」我國將在2020年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
    而這半年多的時間裡,飛控團隊將一直陪伴著、守護著,直到探測器順利平安地到達火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火星探測任務總師 崔曉峰:簡單來講就是在飛行器飛向火星過程當中,對飛行器進行控制,控制它飛行方向,能夠順利準確朝著火星飛行過去,能夠到達火星的引力場。
  • ...日主論壇15項報告:北鬥系統、火星探測、載人登月、空間引力波...
    北鬥系統、火星探測、載人登月、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結束後,主論壇精彩紛呈,15位大咖作特邀和主旨報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在作題為《初戰告捷、任重道遠,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概述》主旨報告時講道。當天,張榮橋還公布了天問一號火星車更多配置細節:量約240公斤,為6輪獨立驅動,攜帶6臺載荷,其太陽翼呈蝴蝶翼形。張榮橋表示,天問一號任務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未來中國還將實施小行星取樣返回、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環繞探測等任務。
  • 初戰告捷
    我市探索開展車輛深度治理試點工作初戰告捷截至目前已深度治理1013臺車輛
  • 國家航天局邀請多國駐華使節及國際組織人員觀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
    今天(14日)上午,中國國家航天局邀請部分外國駐華使館及國際組織人員,赴河北懷來觀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並參觀相關試驗設施。本次觀摩活動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火星探測什麼樣?我們的探測器將如何落在火星上?在距離北京市區約三四個小時的車程,位於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裡,矗立著一座高約140多米的地外行星探測試驗塔架。
  • 為火星探測打通「天路」丨 西電團隊攻克多項圖像處理核心技術
    致力於探測器圖像與數據壓縮 將「天問」的答案「打包」回傳相對於地球的近鄰「月球」,火星的距離實屬遙遠。想要讓火星探測到的各類圖像和數據「看得清」「收得回」,數據壓縮必不可少。「地球與火星距離最遠4億公裡,最近時也有近6000萬公裡。因為能量的損耗是與傳輸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這樣就意味著信號衰減很厲害,信噪比就很低了,有效傳輸速率很低。」李雲松介紹說。此次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共搭載了13臺科學載荷即探測儀器,涉及空間環境探測、火星表面探測、火星表層結構探測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