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8日8時04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第四分院(今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第八飛行大隊的索卡塔TB-20「特立尼達」型初級教練機(民航註冊編號B-8914,1989年5月19日從法國索卡塔(又稱「蘇柯達」)公司購進並分配給第四分院,5月27日正式參加訓練飛行,至事發時機齡不到4個月,總共飛行只有75小時又7分鐘,起降646次,是一架新的不能再新的新機)從綿陽塘汛機場(在綿陽南郊機場啟用之前該機場是綿陽的唯一機場)起飛,該機當天要進行的是教員帶教學員的起落航線訓練(當天參加訓練的一共有6架TB-20,B-8914號機的起飛順序排在第四),機上一共有4人,分別是身為第八飛行大隊大隊長的教員(坐在右座),和3名學員(1人在左座駕駛飛機,另外2人坐在後座觀摩)。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正門
親自帶飛的第八飛行大隊長XXX於1988年12月入職,二級飛行教師資質,總飛行時長為3177小時又8分鐘,不過有高達3073小時又45分鐘是在運-5上獲得的,1988年初被選派前往法國進行TB-20的改裝訓練,獲得TB-20機型2/2天氣標準的飛行執照和教員資質,在TB-20上飛了103小時23分鐘,當天身體狀況良好。
當時坐在左座的學員XX總飛行時長為6小時35分鐘,起落61次,全部是在TB-20上獲得的,教員對其的評語是起飛和航線建立已經基本掌握,當天身體狀況良好。2名後座觀摩學員履歷不詳。
中國民航博物館內收藏的民航飛行學院捐贈的TB-20教練機B8907號機
飛行前一天的9月27日16時,參加飛行訓練的全體教員和學員進行飛行預先準備,飛行當天7時20分教學小組、各勤務保障人員和車輛準時進場就位,地面指揮員由第八飛行大隊副大隊長擔任。
當天綿陽機場本場8時整的天氣情況為8個層積云云高2100米,能見度5公裡,有小雨,天氣適合飛行。
本廠長繪製的民航飛行學院B-8914號TB-20型初級教練機二視圖
第一輪起落訓練順利完成後,B-8914號機於8時10分第一次落地,飛機一切正常,隨後引擎不關車滑行前往起飛點開始第二輪起落訓練。
飛機由南向北起飛,起飛過程也十分正常,可是當飛機高度上升到約55米、距離跑道北端約600米的位置時機頭突然發出兩聲巨響「嘭——」「嘭——」,隨即飛機唯一的引擎在空中停車,失去動力的飛機迅速的掉高度,機組決定緊急迫降,但航線前方出現一棟民房(房內有人),為了避開民房,飛機又突然被拉了起來(此處距離跑道南頭約850米),在越過民房後撞上並掛斷了3根1萬伏的高壓線(事後測量高壓線距地面10.8米),飛機當即失去控制一頭栽向地面,機頭先行觸地後向左傾倒、左翼隨即觸地並折斷,接著左翼根部的油箱破裂並起火燃燒(起火的原因是被高壓電流電擊)。
機場方面在發現飛機空中姿態不對後就立即組織救援人員,因此飛機墜毀後不到3分鐘救援人員就到場一面撲火一面搶救人員,機上4人全部受重傷,先後被救出後送往綿陽醫院搶救。但不幸的是右座的大隊長後後座的2名學員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宣告不治,左座學員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保住了性命。
本廠長繪製的民航飛行學院B-8914號TB-20型初級教練機細節1
本廠長繪製的民航飛行學院B-8914號TB-20型初級教練機細節2
該起一等飛行事故是TB-20被選定為新一代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標準初級教練機後發生的第一起等級飛行事故。中國民航局調查組於當天下午抵達綿陽,開始對事故進行調查。飛機的製造商——法國索卡塔飛機公司(該公司當時正在大力向中國民航推銷TB-20,出了這等事故自然不敢怠慢,唯恐中國人因此取消後續訂單)和引擎製造商萊康明公司也派出技術人員為調查提供技術支持。
B-8914號機墜機地點距離綿陽塘汛機場跑道北端960米,在跑道延長線左側20米處。飛機左翼折斷甩出在機頭左前方6.5米處,左翼根部起火併燒壞了左側起落架;右翼翼尖損壞;引擎主體基本完整,但包皮粉碎散落;引擎和機身本體基本脫開,螺旋槳槳葉彎曲,葉尖沒有損傷。機身下包皮,左起落架支柱,應答機天線,左翼上表面和前緣均有被高壓線掛傷和電擊的痕跡。
駕駛艙內檢查顯示:飛機的起落架全在放下位,襟翼在下放10°的起飛位,油門、螺旋槳變距杆和混合比調節器手柄在最前位,磁電機開關在「1+2」位,燃油選擇開關在左右組油箱供油中間位,駕駛杆後拉到底並彎曲變形(拉杆過猛所致),前排左座和右座的安全帶因為搶救人員的需要被救援人員剪斷,後座因為2名學員未系安全帶而保留完整。
根據現場目擊者的描述,B-8914號機在距離跑道北頭600米附近發出「嘭——嘭——」聲響,引擎聲音隨即明顯減小,螺旋槳轉速變得緩慢;另有人聲稱飛機在發出聲響的同時尾部噴出火光,隨即看到飛機高度迅速下降,在距離跑道北頭800米處眼看要撞上民房前機頭突然上仰,越過民房後又急劇下降,與距離民房22米的3根高壓線相撞,隨後墜地。
民航廣漢分院曾經使用過的TB-20型B-8903號機
調查組隨即檢查了飛機的燃油系統,發現裡面積存著較多的水分,其中右翼油箱內有水440毫升,主燃油濾放油口積水110毫升,主油濾至電動泵導管中積水14毫升,燃油調節器到分配器導管中積水8毫升(只有2號導管內沒有積水),另外在燃油選擇活門、燃油調節器、流量分配器內都殘留著少量的水分;左翼油箱因為已經破裂並起火,無法搜集積水,但根據右側油箱積水的情況左側油箱應該也會有積水。
通過飛行數據記錄器的解讀,調查組排除了因機組操縱失誤導致飛機墜毀的可能性,因此飛機墜毀的原因被指向了燃油系統進水。
萊康明公司的技術人員對引擎主體和附件進行了分解檢查並進行了模擬實驗,並未發現導致事故的異常現象;隨後對燃油系統進行反覆實驗,結果發現TB-20飛機的油箱設計有缺陷:飛機在停放時有3°的仰角,由於油箱內各腔連通性不好,導致油箱內的積水不能順暢的留到放沉澱口,而是被隔框隔住而積留在油箱裡;油箱放油口不位於油箱的最低位置,正常放沉澱放不出水來;飛機在平飛或者下降時,由於飛行姿態的改變和震動方面的原因,油箱各腔內的積水會流進翼根油箱,當水量超過263毫升時們就會通過供油口流進燃油系統導致引擎空中停車(萊康明公司的技術員鬆了口氣,索卡塔公司的技術人員冷汗直冒)。
本廠長繪製的民航飛行學院B-8914號TB-20型初級教練機細節3
本廠長繪製的民航飛行學院B-8914號TB-20型初級教練機細節4
至於積水為何會進入油箱,調查組經反覆實驗後認為有兩種可能性:其一是飛機加油蓋四周縫隙中會有少量的積水,打開加油蓋時可能會進入油箱;其二是從油箱通氣孔到油箱的潮溼空氣凝結的水珠不斷掉入油箱。這兩方面水源雖然量不大,但時間一長容易積少成多(尤其是綿陽夏季炎熱多雨)。
最終,調查組得出了B-8914號機綿陽一等飛行事故的結論:飛機的油箱各腔之間連通性不好,油箱內的水不能順暢的流至放沉澱口。放沉澱口又不在油箱的最低位,導致積水無法排出在油箱內越積越多;飛機在飛行時隨著機身震動和飛行姿態的變化,水便進入燃油系統各導管中,導致供油中斷,造成引擎停車。
既然結果都指向TB-20型飛機燃油系統的設計問題,嚇出一身冷汗的索卡塔公司代表在同總部聯繫溝通後表示,願意承擔除了保險公司理賠以外的責任,同意重新設計飛機的燃油系統:改善機翼油箱各腔的連通性,使混入油箱後沉在底部的水和雜質能沿通道流向放沉澱口;改變沉澱口的位置和結構,降低沉澱口的高度;改變供油位置,改善供油環境。
修改設計後的TB-20至今活躍在民航初級教學飛行中
B-8914號機性能數據
型號:索卡塔TB-20「特立尼達」型初級教練機
乘員:機組2人+載員3人
長度:7.75米
翼展:9.97米
高度:2.85米
空重:9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400千克
發動機:一臺萊康明公司IO-540型活塞發動機,單臺功率186千瓦(250馬力)。
經濟巡航飛行速度:301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1290千米
實用升限:6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