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木柴垛「絆倒」,記中國民航715號機80年美溪場外翻倒事故

2020-10-23 顧氏造船廠廠長

「哎喲」絆倒了!你沒長眼睛啊——哦,是木柴垛

中國民航(CAAC)飛翔紅五星標誌

1980年4月17日8時31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二飛行總隊第二十飛行大隊(該大隊專門負責北京管理局轄區內的農業林業藥劑噴灑以及航測等專業飛行)的直-5農/林業型直升機(註冊編號715,1964年作為基本型出廠,同年接受農/林業型的改裝後交付給北京管理局第二飛行總隊第二十飛行大隊,至事發時機齡將近16年,總使用時間不詳,是一架老機)從位於伊春林都的直升機臨時起降場(後來該地成為伊春林都機場的選址)起飛。該機當天執行的是運送林業局人員前往美溪(伊春市伊美區美溪鎮——今伊春市美溪區)附近地區的林區火場進行視察火情的飛行任務。按照飛行計劃,715號機由2名飛行員駕駛空機從伊春起飛,飛至美溪鎮內廣場著陸接送在那等候的林業局人員後飛往火場。

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715號直-5直升機二視圖

值得一提的是:715號直升機和1970年10月17日墜毀在北京首都機場的716號直升機是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二飛行總隊第二十飛行大隊僅有的2架直-5農/林業型直升機,716號直升機墜毀(716號直升機首都機場一等飛行事故請看本廠長一文)後,該機頓時雁失其侶。

退役的遠中國民航塗裝的直-5直升機,拍攝:未來的機長

715號機責任機長時任第二十大隊的參謀長,左座的正駕駛為第二十大隊某中隊的副中隊長(也擁有機長資質),2人在直-5型直升機上都擁有超過10年的飛行經歷。不過左座正駕駛以前一直執行的是磁測任務,此次到伊春是首次執行護林任務,到伊春之前僅僅進行了17個小時的護林帶飛適應性飛行,還沒執行過護林單飛任務。責任機長本人上一次護林飛行已經是1975年了,間隔了5年未執行護林飛行任務。因此,715號機的機組雖說有足夠的駕駛直-5型直升機的飛行經驗,但對於護林專業飛行卻顯得經驗缺乏。

飛機從伊春起飛後爬升至600米高度,經過13分鐘的飛行後飛臨美溪鎮上空,選定在鎮內的中心廣場為著陸點(預定搭乘飛機的林業局人員在那裡等候——該廣場長96米、寬76米,是一個不錯的直升機起降場地),隨即將飛行高度下降至100米做一次通場後建立左航線向250°方向採用滑降方式落地。當時美溪鎮有風向250°、風速每秒8~10米的地面風,飛機順著風向下滑到廣場中心高度10米的時候改為懸停後機組準備垂直降落。

今日的美溪區

就在此刻,右座的責任機長看到直升機旋翼的氣流將大量的地面塵土吹起,能見度開始下降,同時看左座正駕駛顯得有些猶豫,便接過了操縱權並給出一個「降落手勢」後放槳距,當飛機下降到離地5米的時候,地面的塵土已經被旋翼吹得飛揚滾滾,機組已經看不清地面的人和物。在這種情況下,穩妥的做法應該是放棄降落拉起飛機,待塵土散去後重新選定地面參照物再次降落。但是右座責任機長反而繼續放槳距加速飛機下降,直到離地距離1~2米的樣子時,機組當時由於已經完全喪失了對地面的目視並且都未能主動操縱直升機保持好懸停姿態(具體保持方法是向前頂杆),直升機開始在地面風力和旋翼低高度地面效應的作用下不由自主的自行向左後方偏轉移位。

直升機在野外場地降落時經常會激起較大的揚塵

POM!

……

隨著一聲碰撞聲,715號直-5直升機的左後尾艙門和尾梁撞在了距離預定著陸點31米處的一堆高1.5米的木柴垛上,隨即飛機當即左傾翻倒觸地。隨即旋翼打地並全部折斷,左側起落架變形,機體翻倒後在地上轉了小半圈的同時尾梁從機身上扭斷,機身上發生了多處擦傷和變形,2名機組從駕駛艙的右側艙門處爬出飛機,幸運的是除了有部分擦傷和撞傷外並無大礙。

直-5直升機的蛤殼狀尾艙門

事後勘察,715號直升機總體結構沒有受損,具備修復價值,該事故被定義為三等飛行事故。來自中國民航局的調查組來到伊春著手開展對715號直升機美溪三等飛行事故進行調查。

調查組經過調查先後排除了天氣原因、飛機機械故障、超載飛行、油品質量、機組身體狀況等造成事故的可能性後將調查的重心集中到機組的操作規範上。

通過對2名機組成員的問詢,調查組認為機組在降落過程中的操作存在明顯錯誤:右座責任機長先後兩次放槳距,但均沒有向前頂杆保持住直升機懸停位置。左座正駕駛砸右座責任機長放槳距後主動放棄操縱,也沒有向前頂杆,以致在地面風和低高度地面效應的作用下直升機發生向左偏轉時機組不能及時制止,實質上喪失了對飛機的控制。

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715號直-5直升機細節1

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715號直-5直升機細節2

右座責任機長告訴調查組:當飛機在10米高度懸停之前一直是左座正駕駛在操縱,飛機懸停之後,他想儘快落地,所以上手放了槳距;在飛機下降到5米時又再度放槳距希望加速落地,他認為此時左座正駕駛應該能向前頂杆控制住飛機的懸停,因此他並沒有做頂杆動作。而左座正駕駛告訴調查組,當時他看地面開始揚塵、能見度下降,所以當時他對飛機能否繼續下降產生懷疑,所以右座責任機長要求接過操縱權,在隨後的操作中機長也並沒有要求他幫助操縱,所以就想當然的認為不需要他的幫忙,就此放棄了飛機的操縱。調查組認為:當時的2名機組已經形成了相互依賴導致配合失當。

當被問及為什麼要放兩次槳距都沒有放到底時,責任機長表示他在放槳距到1~2米的高度時「感覺很重」就沒有放到底,他當時也沒有去弄清為什麼槳距無法放到底的原因,自然也不會採取什麼對應措施。當直升機在地面效應和風的作用下瞬間產生扭轉力矩發生偏轉時已經來不及做任何的補救。調查組認為這是機組決心不果斷,處置不當所致。

在調看了2名機組成員的履歷後調查組發現左座正駕駛是磁測機長,此次飛行是他初次執行護林任務;右座責任機長已經4年沒有進行護林飛行,雖然他在這次出差前已經能夠熟練飛行,但對野外選場和特殊情況的處置缺乏經驗。比如選在美溪鎮中心廣場作為降落場的做法,雖然場地大小和淨空條件都符合標準,但對這種場地可能被吹起較大塵土的情況估計不足。

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715號直-5直升機細節3

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715號直-5直升機細節4

調查組認為:二十大隊已經在半年內連續發生了3次嚴重飛行事故(另外兩起分別是1979年10月15日的764號BO-105直升機天津二等飛行事故和1980年3月15日的724號貝爾212直升機天津三等飛行事故,本廠長日後會寫到),北京管理局的領導是有領導責任的。二十大隊長期以來的組織領導、飛行作風和業務技術建設上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領導班子自身思想建設不好,沒有把飛行安全擺在第一位。對這種情況,管理局是心知肚明的,但並沒有採取有力措施。第二飛行總隊雖然對二十大隊進行過幾次整頓,但效果不大;近兩年二十大隊所執管的機種不斷增多(除了舊有的直-5、米-8直升機外,又新增了BO-105、雲雀、貝爾212歐美新型號的直升機),導致生產任務和維護任務較重,但對其安全生產的組織和實施狀況了解不細,沒有督促,也缺乏具體指導。

中國民航塗裝的BO105直升機,中國飛機全書

中國民航塗裝的雲雀直升機,中國飛機全書

中國民航塗裝的貝爾212直升機

最後調查組建議民航北京管理局將二十飛行大隊的問題列為重點問題專題研究解決重點,派專人下基層深入進行調研,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抓緊解決。另外對於第二十飛行大隊人員思想狀況浮動較大的情況,調查組責成第二飛行總隊領導層找二十飛行大隊幹部談話,統一思想,穩定部隊,搞好安全生產。

715號直-5農/林業型直升機性能數據

乘員:機組2人+載員11人

長度(連帶旋翼尾槳):20.015米

旋翼直徑:21米

高度:4.4米

空重:5121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7600千克

發動機:一臺活塞-7氣冷星形14缸活塞發動機,功率1770馬力(1250千瓦)

經濟巡航飛行速度:180千米每小時

最大載重航程:520千米

實用升限:6000米

相關焦點

  • 落地滑行自動收輪,記中國民航B458號機80年西安觸地事故
    一次正確的臨危處置讓二等事故變成了三等事故中國民航(CAAC)飛翔紅五星標誌1980年3月3日8時46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成都管理局第七飛行大隊第四中隊的安-24PB型客機(民航註冊編號B-458,1972年從蘇聯購入後交付民航第七飛行大隊,至事發時機齡8年,算是一架中年機,至事發時總共飛行了5625小時)從北京首都機場起飛,該機當天執行的是一趟由北京首都機場經停西安西關機場前往昆明巫家壩機場的調機飛行,飛機上沒有搭載乘客,但本著不走空趟的原則(調機飛行也是要耗油的)在客艙和行李艙裡裝載了731公斤的郵件
  • 學員的自作主張,記中國民航7817號直升機86年加格達奇空難
    1986年10月5日8時24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瀋陽管理局第二十二飛行大隊的米-8T型直升機(民航註冊編號B-7817,1980年從蘇聯喀山直升機廠出廠交付給中國民航,被調撥給瀋陽管理局第二十二飛行大隊執管,至事發時機齡6.5年,屬半新機)從黑龍江省加格達奇的臨時起降場起飛,該機當天執飛的是接送執行森林防火護林任務的武警森林部隊官兵的飛行任務。
  • 我行我素的機械師,記中國民航605號機81年太原機身觸地事故
    >1981年2月24日9時29分,一架隸屬於民航成都管理局第七飛行大隊的伊爾-14T型貨機(編號B-605,1961年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原編號605,1974年中國恢復國際民航組織合法席位後改為B-605,至事發時機齡20年,屬於老機。
  • 旋翼離身自顧飛去,記中國民航716號機70年首都機場墜毀事故
    1970年10月17日8時33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二飛行總隊第二十飛行大隊(該大隊專門負責北京管理局轄區內的農業林業藥劑噴灑以及航測等專業飛行)的直-5農/林業型直升機(註冊編號716,1964年作為基本型出廠,同年接受農/林業型的改裝後交付給北京管理局第二飛行總隊第二十飛行大隊,至事發時機齡將近6年,總使用時間不詳)從邯鄲馬頭直升機機場(1958年建成,是2007年
  • 弄假成真的訓練,記中國民航B638號機1981.12.12呼和浩特三等事故
    忘記放起落架這毛病原來中國民航也犯過中國民航「飛翔五星」標記1981年12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白塔機場(今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內蒙區局獨立飛行中隊的伊爾-14P型小型客機(原先編號638,1972年中國恢復了國際民航組織的席位後改為B-638,機齡不詳,不過中國民航最後一架伊爾14也是1960年訂購的,因此該機機齡不會少於20年)正在進行起飛前的準備工作,該機當天要進行的是一次環繞本場的起降教練飛行。
  • 損失一架飛機和兩顆門牙,記中國民航203號機55年白市驛事故
    大過節的來個黑色幽默的事故吧,不好意思我沒忍住——偷著樂了中國民航標誌兩航起義前的C-46D飛機1955年5月4日14時42分,一架隸屬於在中國民航北京管理處的C-46D型運輸機(註冊編號「民航203」,1944年作為兵員運輸機交付給美國陸軍航空隊服役
  • 恨鐵不成鋼慌神把山撞,記民航十四航校107號機61年撞山事故
    中國民航(CAAC)飛翔紅五星標誌1961年8月31日6時34分,民航第十四航校一團……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107號運-5運輸機二視圖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107號運-5運輸機細節1最後,調查組針對701號機新津一等飛行事故總結出兩條教訓:1、鑑於107號機事故是由於飛行人員對在複雜氣象條件下飛行和領航技術不熟練造成的。因此,必須加強對飛行人員儀表飛行駕駛技術和領航技術的專門訓練,使飛行人員不僅懂得儀表飛行理論,重要在飛行實踐中掌握儀表飛行的技術。
  • 中國民航的第一滴血,回顧中國民航632號機1958年佛坪空難
    」標記1958年4月5日10時03分,一架隸屬於與中國民航成都管理處的伊爾14P型客機(機體編號632,1956年從蘇聯進口並交付給中國民航,至事發時機齡2年,是一架新機)從成都雙流機場起飛,該機當天執飛的是由成都雙流機場經停西安西關機場前往北京首都機場的客運航班
  • 烈火焚身,中國民航B202號機82年廣州降落起火事故調查始末
    1982年12月24日,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蘭州管理局第八飛行大隊、執飛西安西關機場經停長沙大託鋪機場前往(舊)廣州白雲機場航班任務的伊爾-18B型客機(民航註冊編號B-202,是中國民航於1959年從蘇聯進口的第一批5架伊爾18之一,至事發時機齡已經23年,是一架老機)在向廣州白雲機場進近過程中客艙冒煙
  • 醉漢式起飛失敗,回顧中國民航324號機1958年天河機場事故
    1928年,陳濟棠選址天河村興建飛機場,1931年正式啟用。1936年11月開闢了廣州至河內的中國民航史上第一條國際航線。1949年8月18日天河機場改為民用機場,廣州白雲機場落成後,天河機場的輝煌日漸淡去,1984年在天河機場原址上興建起天河體育中心。
  • 少女命喪機輪下,回顧中國民航322號機55年西郊機場特殊事故
    1955年8月30日,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北京管理處的蘇制裡桑諾夫 裡-2運輸機(註冊編號322,1955年當年從蘇聯進口的二手機,機齡不詳)從西安西關機場起飛,該機執飛的是一趟從西安西關機場經停太原親賢機場前往北京西郊機場
  • 漠視規章敷衍了事,回顧中國民航8265號機1975年塘壩空難
    1975年7月25日8時49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成都管理局第十七飛行大隊的運-5甲型輕型運輸機(註冊編號B-8265,1960年從南昌320廠出廠交付給民航成都管理局執管,至事發時機齡15年,屬於中年機,原編號8265,197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國際民航組織席位後改為B-8265)從重慶
  • 南北不分把山撞,記民航飛行學院B3624號機95年核桃峪空難
    1995年3月23日11時12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的派珀PA42「夏延」IIIA中級教練機(民航註冊編號B-3624,1990年10月12日由派珀公司交付飛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至事發時機齡4.5年,還是一架新機,總使用時長2792小時又44分鐘)從洛陽北郊機場起飛,該機當天執飛的是一趟從洛陽北郊機場至濟南
  • 敷衍了事、陰溝翻船,回顧中國民航204號機1965.9.5當雄三等事故
    這又是一個「老司機」機組陰溝翻船的老生常談中國民航「飛翔五星」標記1965年9月5日7時32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一飛行總隊的伊爾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204號伊爾-18B型客機細節210時05,204號機以真高230米、速度300~310千米/小時飛過遠臺,在過遠臺後,右座檢查員發現速度偏大,幾分鐘後
  • 多裝了五百斤米和蛋,回顧中國民航8223號機78年大東溝迫降
    中國民航(CAAC)飛翔紅五星標誌1978年6月17日8時50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蘭州管理局第九飛行大隊的運-5運輸機(民航註冊編號B-8223,1962年由南昌320廠出廠交付給第九飛行大隊,至事發時機齡16年,屬於中年機)從阿克蘇農墾局十三團農業機場起飛,該機當天執飛的是從阿克蘇經停庫車機場前往烏魯木齊大東溝機場進行定檢的調機飛行。
  • 目無規章、胡亂調度,記中國民航18188號機61年青龍山空難
    1961年9月26日7時56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廣州管理局第十六飛行大隊的運-5甲型客機(編號18188,1960年初由320廠生產出廠後交付給民航廣州管理局)從(舊)南陽機場起飛。來自中國民航局的調查組在事發當晚來到鄭州,第二天就正式開始對事故的調查。通過查看飛機的殘骸和維修記錄,調查組首先排除了飛機機械故障導致撞山的可能,飛機撞山後雖然沒有爆炸,但主油箱破裂,燃油全部漏光,無法取得燃油樣本,但抽取南陽機場給18188號機加油的同批油品結果顯示油品質量符合規定。
  • 墜毀前拼死避民房,記民航飛行學院B8914號機89年綿陽空難
    1989年9月28日8時04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第四分院(今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第八飛行大隊的索卡塔TB-20「特立尼達」型初級教練機(民航註冊編號B-8914,1989年5月19日從法國索卡塔(又稱「蘇柯達」)公司購進並分配給第四分院,5月27日正式參加訓練飛行,至事發時機齡不到
  • 沒有結果的結果,中國民航301航班88年香港墜海事故調查始末
    加快「八該一反對」出臺進程的一次一等飛行事故中國民航「飛翔紅五星」標誌1988年8月31日9時20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廣州管理局、執飛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至香港啟德國際機場的CA301航班的霍克·西德利「三叉戟」2E型客機(註冊編號B-2218,1973年出廠並交付給中國,編入空軍某師,編號244,1974年2月中國加入國際民航組織後按照規則將註冊編號改為B-244,1981年6月被移交給中國民航廣州管理局,1985年1月改註冊編號為B-2218,至事發當日機齡15年,屬於一架「半老機」)在降落
  • 中國民航風雲20年
    直到10年後的2007年6月,3456號航班上的黑匣子錄音被相關人士上傳網絡並傳播後,這段塵封的往事被再次揭開。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民航事故不同於一般鐵路、陸路、水路交通事故,民航機失事的機率通常在400~500萬分之一左右,飛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一種交通工具。
  • 無證飛行空中放炮,記荊門通航B8451號機1997年靖州空難
    該機裝備的活塞-5型引擎生產序號215H5761083,總使用時間1692小時,1993年8月22日完成第三次大修,1996年9月27日裝上B-8451號機,裝機使用時間196小時又4分鐘)從湖南靖州縣臨時機場起飛。該機當天執行的是前往湖南省靖州縣森林的防蟲飛行任務。飛機上有2名飛行機組成員,分別為左座機長和右座副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