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漢式起飛失敗,回顧中國民航324號機1958年天河機場事故

2020-09-19 顧氏造船廠廠長

違規改裝加超載起飛,幸好沒飛得起來

中國民航標誌

1958年7月3日,廣州天河機場(強調一下,不是武漢的那個天河機場,又稱瘦狗嶺機場,1928年12月動工興建,1931年建成使用。1928年,陳濟棠選址天河村興建飛機場,1931年正式啟用。1936年11月開闢了廣州至河內的中國民航史上第一條國際航線。1949年8月18日天河機場改為民用機場,廣州白雲機場落成後,天河機場的輝煌日漸淡去,1984年在天河機場原址上興建起天河體育中心。該機場是除白雲機場外,廣州民航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一個機場),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廣州管理處的蘇制裡桑諾夫-裡2運輸機(編號324,1956年從蘇聯進口,至事發時機齡不到2年,是一架新機)在機庫中準備進行農藥噴灑設備的改裝。之所以進行改裝是因為廣州管理處接受了7月6日派飛機在廣州市上空噴灑「666」農藥(一種有機氯農藥,殺蟲效果好,但殘留較大,降解時間長,1983年被國家禁止生產和使用)的飛行任務。需要為飛機加裝一套噴灑設備和一套藥水容器,噴灑設備裝在機腹部位,藥水容器裝在客艙中。於當天下午完成了改裝,改裝完成後進行了本場試飛和重心計算,發現重心位置明顯後移,超過了所允許的最後位置的界限。但是這個問題被「無視」了,沒有採取任何調整重心位置的改進措施。改裝人員認為此時藥水容器是空的,只要將容器裝滿,重心後移的問題就會自動解決。

抗戰前排列在瘦狗嶺機場(天河機場)上的廣東空軍戰機

廣州天河機場原址現在為廣州恆大足球隊主場天河體育中心

三天後的7月6日,324號機被轉交給廣州市衛生局調用,民航廣州管理處派出了一套機組和機務班子負責飛機的執飛和維護。

按照計劃,飛機將在16時整起飛,當天上午討論324號機的執飛機組的人選,原決定由在場機組中執飛裡-2經驗最豐富、且擁有裡-2右座教員資質的王XX機組執飛,但王XX表示他的機組之前的五天連續執飛航班,全體人員都非常疲勞,精力和體力都無法執飛當天的飛行任務。因此經過討論,臨時組成以機長張XX為首的機組進行執飛,但張XX表示自己雖然具備駕駛裡-2的資質,但自1956年改飛伊爾-14P型客機以來就沒有再飛過裡-2了,作為機長單飛沒有把握。萬般無奈之下再次做出臨時調整:由原本當天不準備飛的王XX坐在右座帶飛坐在左座的張XX一遍,讓張XX熟悉航線和飛機性能,隨後再由張XX單飛(張XX當天剛駕駛伊爾-14降落在廣州,馬不停蹄的就被抽調到324機組,之前已經連續飛行了三天半,也已經十分疲勞了)。

中國民航塗裝的裡2

15時52分,張XX和王XX登機,發現飛機客艙裡坐了不少廣州市衛生局人員(按照噴灑設備需要的工作人員人數只需要3人,但實際上一共上了9人),兩位機長不禁皺了皺眉頭,張XX說了句「非工作人員應下(飛機)去」,但客艙裡的人雖然百分之百的聽懂他說的話,可就是沒有一個人挪一下屁股,擺明了就是「老子就不下去你能把老子怎滴」的嘴臉(大概率是趁機會上天看風景)。畢竟廣州市衛生局不歸民航廣州管理處管,兩位機長也只好默認了這個情況,吩咐關上艙門,各就各位開車滑行。

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324號裡2運輸機二視圖

15時57分,機場塔臺允許324號機起飛,飛機由張XX駕駛,王XX在右座負責監視儀表和對地聯絡(裡2的飛行機組按照編制是5人,除了正副駕駛外還有領航員、報務員和機械師,但此次飛行是帶飛試航,並沒有帶上這三人)。飛機開始滑跑之初一切正常,當儀錶速度達到每小時60~65千米時機組發現後輪抬不起來(裡2客機是後三點式起落架,起飛時的機輪離地順序是尾輪先離地,然後主輪再離地,和前三點起落架的飛機存在明顯區別),王XX見此情況指令推桿幫助尾輪抬起,可沒想到尾輪剛離地不久,飛機立即向左偏離出跑道,張XX連忙用腳蹬右舵試圖修正航向但飛機毫無反應。王XX見狀立即猛地向左壓杆,待飛機有了右轉反應後立即回杆收舵,飛機返回了跑道中線,但好景不長,剛回中線不久的飛機立刻又右偏42°,王XX又採取壓右杆到底的措施應對,但是這次飛機不給他面子,依舊往右離跑道中線越走越遠,機組遂決定放棄沿跑道中線起飛改為斜角起飛,此時抬起的尾輪重新接地,機組將操縱杆改平並帶杆試圖用小速度離地,當錶速達到每小時110千米時飛機的右側主輪離地,但左側主輪依然在地面。眼看飛機已經滑出了跑道,機組決定放棄這次起飛,張XX關閉了油門,試圖用剎車將機頭方向改回到跑道方向,但此時突然發覺飛機正向停在滑行道上的一輛壓路機衝去且距離迅速拉近,來不及多想的張XX立即蹬左舵讓飛機做180°緊急左轉,在左轉的過程中兩個主起落架先後承受不住壓力被扭斷,右側主翼直接和壓路機相撞,翼尖被直接撞斷,隨後飛機停在了離壓路機不到10米的位置,飛機損壞嚴重,後經檢查被判失去修復價值而報廢。萬幸的是:機上人員全部安全,自行撤離飛機,無人受傷。

五十年代最常見的蒸汽壓路機,324號機撞上的應該就是這玩意兒

這起事故被判定為二等飛行事故。

來自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調查組經過調查後認為:324號裡2機天河機場二等飛行事故的發生原因有二:

主要原因是民航廣州管理處飛行組織領導工作做得較差,具體表現在:

對於在城市上空作噴灑藥水的低空飛行並不重視。未提請民航局的批准即自行改裝飛機,同時在改裝中由於計算錯誤使得飛機重心位置實際在飛機長度的33.3%的位置而不是原定的27%的位置。飛機在7月3日改裝完成後進行本場試飛中已經發現飛機重心靠後,但依然沒有採取措施進行核對,而是繼續執行噴灑任務。

在執行任務中,對於飛機裝載量未指定專人負責嚴格掌握,而是交由對航空知識一竅不通的廣州市衛生局安排。預案規定除空勤組和3名衛生局工作人員外一律不準額外人員登機,但實際上仍然隨意登機了9人,比規定登機人員多了6人;加上噴灑設備和藥劑箱,實際超重1005.6千克(裡2最大載重1500千克),並使得重心進一步後移至38.1%,超出允許範圍達12.1%,破壞了飛機的正常性能,使之操縱困難,尤其是在起落時更容易出事。

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324號裡2運輸機細節1

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324號裡2運輸機細節2

為執行任務不顧空勤人員的休息。當天已經連續飛行五天的機長王XX已因疲勞一再申請休息,機長張XX已經連續飛行三天半,當天剛駕駛伊爾-14到達廣州還沒來得及歇腳就被派上324號機執行噴灑任務。此舉嚴重違反了民航局關於機組最高執飛時長不得超過五天,單日連續執飛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的規定(以張XX為例,從1958年6月1日至7月6日的36天中他一共駕機飛行了175小時又50分鐘,扣去三分之一休息的天數,單日連續執飛時間肯定已經超過8小時,而按照民航局規定,機組在1個日曆月內,飛行時長不得超過100小時,而36日被飛行了175小時又50分鐘,顯然也大大超過了規定標準)。

次要原因在於機組操作方面的經驗欠缺,具體表現在:

在起飛過程中,當錶速到達每小時60千米時出現推不動機頭的情況,說明飛機尾部過重(符合重心後移的實際情況),機組應終止起飛,但兩名飛行員未檢查原因,反而在沒有得到適當速度的條件下猛力推平機頭強行起飛,因速度小舵的作用就小,飛機發生偏斜時很難修正,以致偏出跑道。

飛機最初發生左偏時,由於修正過猛,兩人同時操作也不協調配合,只是飛機右偏達42°偏出跑道進入草地。在此情況下機組依然不肯放棄起飛,而是試圖把飛機改回跑道方向繼續起飛,甚至孤注一擲的企圖以小速度離地,這是極其危險的行為(正確操作應該是立即關死油門和使用最大剎車停止起飛)。最終讓飛機撞上了壓路機報廢。

(廣州)天河機場管理混亂,居然把壓路機停放在正在修理的滑行道上,離跑道邊沿只有67米,調度室曾多次通知施工方將壓路機移開,但每次都無人執行,行事散漫至極(結合當年的時代背景倒也不奇怪,比這更奇葩的事多如牛毛)。

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324號裡2運輸機細節3

本廠長繪製的中國民航324號裡2運輸機細節4

最後,調查組提出了兩條安全建議:

1、飛行組織領導工作是保證飛行安全的重要一環,這點對於執行新的飛行任務時尤其重要。飛行領導幹部應該做好飛行組織領導工作,以確保飛行安全為自己的首要任務;未有其他工作必須親自去處理時要把飛行組織領導工作明確交待專人負責,並且要及時進行監督和檢查。

2、空勤人員過度疲勞是影響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根據民航局關於飛行機組執行飛行任務時長的相關規定嚴格安排飛行人員的任務排班表,不允許超時執飛和超期執飛。

324號機性能數據

機型:裡桑諾夫 裡2運輸機

乘員:機組3人+載員18人

長度:19.647米

翼展:28.813米

高度:7.093米

空重:768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0700千克

載重量:1120千克(標準),1500千克(最大)

發動機:兩臺AⅢ-62NP9缸氣冷單排星形活塞發動機,單臺1000馬力。

經濟巡航飛行速度:240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2650千米

相關焦點

  • 中國民航的第一滴血,回顧中國民航632號機1958年佛坪空難
    」標記1958年4月5日10時03分,一架隸屬於與中國民航成都管理處的伊爾14P型客機(機體編號632,1956年從蘇聯進口並交付給中國民航,至事發時機齡2年,是一架新機)從成都雙流機場起飛,該機當天執飛的是由成都雙流機場經停西安西關機場前往北京首都機場的客運航班
  • 少女命喪機輪下,回顧中國民航322號機55年西郊機場特殊事故
    1955年8月30日,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北京管理處的蘇制裡桑諾夫 裡-2運輸機(註冊編號322,1955年當年從蘇聯進口的二手機,機齡不詳)從西安西關機場起飛,該機執飛的是一趟從西安西關機場經停太原親賢機場前往北京西郊機場
  • 旋翼離身自顧飛去,記中國民航716號機70年首都機場墜毀事故
    1970年10月17日8時33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二飛行總隊第二十飛行大隊(該大隊專門負責北京管理局轄區內的農業林業藥劑噴灑以及航測等專業飛行)的直-5農/林業型直升機(註冊編號716,1964年作為基本型出廠,同年接受農/林業型的改裝後交付給北京管理局第二飛行總隊第二十飛行大隊,至事發時機齡將近6年,總使用時間不詳)從邯鄲馬頭直升機機場(1958年建成,是2007年
  • 漠視規章敷衍了事,回顧中國民航8265號機1975年塘壩空難
    1975年7月25日8時49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成都管理局第十七飛行大隊的運-5甲型輕型運輸機(註冊編號B-8265,1960年從南昌320廠出廠交付給民航成都管理局執管,至事發時機齡15年,屬於中年機,原編號8265,197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國際民航組織席位後改為B-8265)從重慶
  • 飛入死地、渾然不知,回顧中國民航502航班1958年來安空難
    中國民航標誌1958年8月20日11時02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上海管理處的TC-62「革新」號客機(註冊編號「革新106」,1943年交付作為C-47出廠美國陸軍航空隊使用,1946年作為剩餘物資甩賣給中國國民黨當局,1949年因機械故障被國民黨當局遺棄在龍華機場,1951年被中國民航成功修復重新投入運營,1954年因美制R-1830-92「雙黃蜂」14缸氣冷雙排星形活塞發動機壽命耗盡而由民航北京維修隊換裝了蘇制AⅢ-62NP9缸氣冷單排星形活塞發動機成為TC-62「革新」機繼續運營,至事發時機齡15年左右,是一架中年機
  • 敷衍了事、陰溝翻船,回顧中國民航204號機1965.9.5當雄三等事故
    -18B型客機(編號204,1959年出廠,至事發時機齡6.5年,還算一架新機)從四川成都雙流機場起飛,該機當天執飛的是一趟向西藏拉薩當雄機場運送物資的加班貨運航班。最終,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一飛行總隊204號伊爾-18B型客機衝出了當雄機場跑道盡頭,在衝出142米後右側主起落架下陷約半米,隨即機身向右偏轉,在偏轉過程中,左翼中央翼部位折斷,造成左側1號和2號引擎的螺旋槳觸地,飛機損壞嚴重,好在機上5人都沒有受傷,造成一起三等飛行事故。
  • 落地滑行自動收輪,記中國民航B458號機80年西安觸地事故
    一次正確的臨危處置讓二等事故變成了三等事故中國民航(CAAC)飛翔紅五星標誌1980年3月3日8時46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成都管理局第七飛行大隊第四中隊的安-24PB型客機(民航註冊編號B-458,1972年從蘇聯購入後交付民航第七飛行大隊,至事發時機齡8年,算是一架中年機,至事發時總共飛行了5625小時)從北京首都機場起飛,該機當天執行的是一趟由北京首都機場經停西安西關機場前往昆明巫家壩機場的調機飛行,飛機上沒有搭載乘客,但本著不走空趟的原則(調機飛行也是要耗油的)在客艙和行李艙裡裝載了731公斤的郵件
  • 弄假成真的訓練,記中國民航B638號機1981.12.12呼和浩特三等事故
    忘記放起落架這毛病原來中國民航也犯過中國民航「飛翔五星」標記1981年12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白塔機場(今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內蒙區局獨立飛行中隊的伊爾-14P型小型客機(原先編號638,1972年中國恢復了國際民航組織的席位後改為B-638,機齡不詳,不過中國民航最後一架伊爾14也是1960年訂購的,因此該機機齡不會少於20年)正在進行起飛前的準備工作,該機當天要進行的是一次環繞本場的起降教練飛行。
  • 我行我素的機械師,記中國民航605號機81年太原機身觸地事故
    >1981年2月24日9時29分,一架隸屬於民航成都管理局第七飛行大隊的伊爾-14T型貨機(編號B-605,1961年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原編號605,1974年中國恢復國際民航組織合法席位後改為B-605,至事發時機齡20年,屬於老機。
  • 烈火焚身,中國民航B202號機82年廣州降落起火事故調查始末
    1982年12月24日,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蘭州管理局第八飛行大隊、執飛西安西關機場經停長沙大託鋪機場前往(舊)廣州白雲機場航班任務的伊爾-18B型客機(民航註冊編號B-202,是中國民航於1959年從蘇聯進口的第一批5架伊爾18之一,至事發時機齡已經23年,是一架老機)在向廣州白雲機場進近過程中客艙冒煙
  • 多裝了五百斤米和蛋,回顧中國民航8223號機78年大東溝迫降
    中國民航(CAAC)飛翔紅五星標誌1978年6月17日8時50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蘭州管理局第九飛行大隊的運-5運輸機(民航註冊編號B-8223,1962年由南昌320廠出廠交付給第九飛行大隊,至事發時機齡16年,屬於中年機)從阿克蘇農墾局十三團農業機場起飛,該機當天執飛的是從阿克蘇經停庫車機場前往烏魯木齊大東溝機場進行定檢的調機飛行。
  • 被木柴垛「絆倒」,記中國民航715號機80年美溪場外翻倒事故
    年4月17日8時31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二飛行總隊第二十飛行大隊(該大隊專門負責北京管理局轄區內的農業林業藥劑噴灑以及航測等專業飛行)的直-5農/林業型直升機(註冊編號715,1964年作為基本型出廠,同年接受農/林業型的改裝後交付給北京管理局第二飛行總隊第二十飛行大隊,至事發時機齡將近16年,總使用時間不詳,是一架老機)從位於伊春林都的直升機臨時起降場(後來該地成為伊春林都機場的選址
  • 恨鐵不成鋼慌神把山撞,記民航十四航校107號機61年撞山事故
    中國民航(CAAC)飛翔紅五星標誌1961年8月31日6時34分,民航第十四航校一團107號機機組並沒有回答地面指揮員,而且之後任憑指揮員如何呼叫107號機機組也得不到任何回音。隨即判斷飛機可能出事,遂立即組織人手對新津機場東部、東北部和北部——即107號機最後飛入雲中方向的範圍進行扇形搜索,最終發現107號機撞在機場東北方向、距離跑道中心點約9公裡的一座海拔590米、真高131.4米的小山(新津機場海拔高度458.6米)上。
  • 損失一架飛機和兩顆門牙,記中國民航203號機55年白市驛事故
    兩航起義前的C-46D飛機1955年5月4日14時42分,一架隸屬於在中國民航北京管理處的C-46D型運輸機(註冊編號「民航203」,1944年作為兵員運輸機交付給美國陸軍航空隊服役,1947年作為剩餘物資出售給中國航空公司運營,1949年11月隨「兩航起義」從香港啟德機場飛抵北京南苑機場,改編號為「民航203」,至事發時機齡11年,屬於中年機)飛臨重慶白市驛機場上空,該機正在執飛的是從北京西郊機場經停太原親賢機場、西安西關機場前往重慶白市驛機場的航班任務,機上一共有左座機長、
  • 目無規章、胡亂調度,記中國民航18188號機61年青龍山空難
    1961年9月26日7時56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廣州管理局第十六飛行大隊的運-5甲型客機(編號18188,1960年初由320廠生產出廠後交付給民航廣州管理局)從(舊)南陽機場起飛。這意味著航線上的能見度不佳,很多時候都需要在雲中飛行,以18188號機當班機長的技術水平並不適合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飛行。因此在18188號機從南陽起飛前,位於鄭州機場的鄭州區調值班調度員已經向南陽發出了暫緩接受飛機的指令。
  • 沒有結果的結果,中國民航301航班88年香港墜海事故調查始末
    加快「八該一反對」出臺進程的一次一等飛行事故中國民航「飛翔紅五星」標誌1988年8月31日9時20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廣州管理局、執飛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至香港啟德國際機場的CA301航班的霍克·西德利「三叉戟」2E型客機(註冊編號B-2218,1973年出廠並交付給中國,編入空軍某師,編號244,1974年2月中國加入國際民航組織後按照規則將註冊編號改為B-244,1981年6月被移交給中國民航廣州管理局,1985年1月改註冊編號為B-2218,至事發當日機齡15年,屬於一架「半老機」)在降落
  • 南北不分把山撞,記民航飛行學院B3624號機95年核桃峪空難
    1995年3月23日11時12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的派珀PA42「夏延」IIIA中級教練機(民航註冊編號B-3624,1990年10月12日由派珀公司交付飛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至事發時機齡4.5年,還是一架新機,總使用時長2792小時又44分鐘)從洛陽北郊機場起飛,該機當天執飛的是一趟從洛陽北郊機場至濟南
  • 墜毀前拼死避民房,記民航飛行學院B8914號機89年綿陽空難
    1989年9月28日8時04分,一架隸屬於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第四分院(今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第八飛行大隊的索卡塔TB-20「特立尼達」型初級教練機(民航註冊編號B-8914,1989年5月19日從法國索卡塔(又稱「蘇柯達」)公司購進並分配給第四分院,5月27日正式參加訓練飛行,至事發時機齡不到
  • 超低空失速,回顧飛龍專業航空B3841號機2008年赤峰空難
    飛龍專業航空B-3841號運-12II生前遺照,拍攝:mutha13時25分,B-3841號機順利的從赤峰玉龍機場起飛,飛機起飛後,飛龍專業航空公司的地面指揮人員使用單邊帶B-3841號機赤峰空難被定義為「較大飛行事故」。6月16日,來自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的調查組受中國民航局的委託來到墜機現場開始對事故進行調查。
  • 飛行拖拉機的低空相撞,回顧中國民航十四航校1960.8.14遂寧空難
    助教迷之自信彎道「超機」,兩架「空中拖拉機」機毀人亡中國民航標誌1960年8月14日,四川遂寧(舊)南壩機場,中國民航第十四航空學校(這所航校原為1956年創辦的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學校,專門培養民航飛行員,民航局歸屬空軍管轄後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航空學校,後又先後改稱中國民用航空高級航校、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專科學校,1987年11月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三團一大隊當天計劃出動16架運-5甲型輕型運輸/客機進行本場訓練(遂寧機場為十四航校三團——今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遂寧分院駐地,另兩個團當時分別駐紮在新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