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溪口旅遊,千層餅是不得不嘗的美味。這種餅口味獨特,鬆脆香甜,故而又被稱為「天下第一餅」。
很多外地遊客嘗過後念念不忘,然而回去後,超市、商場之中卻很難買到這種餅。因為除了溪口,千層餅很少在外地銷售。
這是為什麼?
原因有兩個,一是口味,二是保質期。
昨天,溪口千層餅店老闆王美告訴記者,他建立了一家研究所,專門研究千層餅的工藝問題。
千層餅嫡系傳人有一張百年祖傳秘方
目前在溪口製售千層餅的店鋪,有32家,王老頭千層餅店、蔣盛泰老店、陳氏店等等,在武嶺路上排成了一溜。
不過,從傳承上看,王美生的王永順餅店算是最正宗的。他是千層餅的嫡系傳人。
清光緒年間(1878年),溪口人王毛龍兄弟創製了千層餅,此後王氏數代都有人以烤制千層餅為生。傳到王美生,已經是第四代。
然而,這一代中,仍在從事千層餅生意的王氏子弟,只有王美生、王令棋兩兄弟了。
王美生說,千層餅的烤制手藝,易學難精,「3個月能上手,不過要學精,至少要5年以上,我家的特色主要就是有祖輩傳下的秘方」。
千層餅製作,用料和工藝很嚴格。
制餅的主料須選用當地天然野生冬海苔菜、精製小麥麵粉、植物麻油、脫殼芝麻和潔淨蔗糖。
製作時,先把芋頭粉和麵粉和在一起,加上海藻,擀成薄片,再折起來用炭火烘烤製成。烘焙須採用木炭,全過程需三個小時。
在這過程中,烘烤的火候很重要,過火會產生焦味,太嫩則酥脆不足,只有把握好火候,才能製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品。
千層餅想「走出去」有兩大難題
靠著正宗祖傳的招牌,王美生的店鋪生意一直不錯。
目前,他的店裡已有7名製作師傅,每天直接上門購買和電話、網上訂購的單子挺多。
國內國外的一些朋友,還要求在當地代理銷售他家的千層餅,或者請他去外地開店。
王美生也想擴張,然而,他的煩惱也來了。
首先是保質期的問題。一般在25℃以下,千層餅的保質期最多不超過3個月,一旦超過25℃,只能儘快吃掉。這就決定千層餅不能「走出去」到太遠的地方。
其次是品種問題。千層餅最傳統的口味就是苔菜椒鹽,雖然目前還開發出了蛋黃脆皮等品種,但這些主要還是迎合寧波人的口味,一旦到外地,肯定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
王美生建研究所改良工藝,但怕秘方洩露
只有小學文化的王美生萌生了建千層餅研究所改良工藝的念頭。
8月28日,經過奉化市科技局、民政局審核,王美生建立了奉化溪口王永順千層餅研究所。
這是當地成立的首家浙江老字號工藝研究所,目的是重點研究千層餅製作工藝,解決千層餅保質期短和品種少的問題。
目前,王美生正準備邀請各方面的面點專家來研究所切磋交流。
然而,昨天下午,記者就此採訪他時,王美生吐露了困擾他的另一個難題:祖傳秘方如何保密?
目前,他店裡完全掌握這種秘方的只有王美生一個人。
制餅時,麵粉、苔菜、芝麻等配料的比例,還有制餡環節,都要由他提前完成,再交給店裡的老師傅負責後面的三分之二工序。
也因此,王美生幾乎從不外出,如果有事不得不離開奉化兩天以上,他都會提前把餡制好。
「現在老婆和兒子也知道一些有關秘方的信息,不過獨立操作還是有點問題的,主要還是要靠我,我會提前告訴他們配比數據。」王美生說。
「祖傳秘方肯定是不能外傳的,如果要跟別的糕點師傅或專家一起研究,在不說出秘方的前提下,又怎麼合作下去?」王美生說。
口味容易創新,保質期問題難解
不過,在品種創新上,一家名為「龍門千層餅店」的店鋪已走在了前面。
該店的老闆叫蔣定君,17歲開始拜師學習製作千層餅,1982年帶著10餘名徒弟創辦了溪口龍門千層餅廠,還註冊了「溪口牌」和「玉泰牌」兩個商標。
也許是因為少了祖傳手藝的束縛,蔣定君帶著夥計在品種上不斷創新,至今已開發了十多種新口味。
最近,他還開發出了一款螺旋藻口味的千層餅。
蔣定君說,這種口味的開發,靈感來源於他女兒的孝心。當時,女兒去外地遊玩,給他們夫妻帶了兩包螺旋藻,說是有抗疲勞、緩解壓力、防輻射等功效。
蔣定君和妻子試驗了半年多,終於研發成功這種新口味,並立即申請了國家專利。
「現在一條街上在做千層餅的就20多家,競爭這麼激烈,不開發新產品怎麼可能生存下去?」蔣定君說。
他家的千層餅最遠已銷售到美國,但銷售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年冬季。
「發貨到國外一般走貨櫃都要十幾天以上,夏天到了那邊都壞掉了。」蔣定君說,保質期的問題,困擾著所有千層餅店。
專家:怕秘方洩露,可以籤訂保密協議
2003年,溪口成立了千層餅行業協會。然而,這個協會是一個鬆散的組織,主要是規範各店的經營行為,對工藝創新很少進行指導。
「我們的主要工作還是指導各經營戶公平買賣,誠信經營,注重商標,提升品牌。」奉化溪口工商所工作人員周國平說。
千層餅的創新之路,到底該怎麼走?
記者就此採訪了浙江省老字號協會秘書丁慧敏。
丁慧敏建議,千層餅的創新和擴張,可以參照嘉興五芳齋粽子、衢州邵永豐麻餅的發展道路。
丁慧敏說,王美生要和其他專家一起研討工藝,肯定是要透露祖傳秘方的,不過,「可以採取籤訂保密協議的方式,現在各國都有智慧財產權方面的保護條例,比如可口可樂能在世界各地生產並且保持同一口味,同樣也是有秘方的,它就是通過保密協議來維護自己權益的。」
天下第一餅的傳說
千層餅雖然也算傳統小吃,但它的傳承歷史不長,只有一百多年。
傳說,清朝光緒年間,溪口人王氏兄弟在鎮上開了一家餅點,製作民間盛行的鹹光餅、和尚餅,但生意平平。
光緒四年(1878年),老大王毛龍去寧波城買制餅用的菜油,結果回家一看,誤買了麻油。兩兄弟將錯就錯,開始試著用麻油來做酥餅(還有一說是無意中加了些苔菜粉)。
沒想到,酥餅一出爐,異香撲鼻,層層酥鬆,就此一炮走紅,生意紅火起來。
這種餅就是千層餅,流傳下來,成了奉化特產之一,與水蜜桃、芋頭一起被稱為奉化三寶。
千層餅被稱為「天下第一餅」卻另有原因。
奉化溪口是蔣介石先生的家鄉。蔣介石離鄉後,對這種餅始終念念不忘。
在掌權後,他還特意把王氏後人叫到身邊,專門為他烤制千層餅。
蔣介石還將它作為家鄉特產,分贈政府官員品嘗,使得千層餅名氣日漲,被人譽為「天下第一餅」。
此後,蔣氏後人也都非常喜愛這種餅。
2008年8月,蔣孝嚴第一次回溪口尋根,還特意帶了200盒千層餅回臺灣給親朋好友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