梶田隆章要來啦!
梶田隆章要來啦!
梶田隆章要來啦!
在2017年4月7日,
將發生這件讓中大學子們興奮的事情!
維基百科是這樣說的:日本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現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smic Ray Research)所長、同研究所附屬宇宙中微子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osmic Neutrino)負責人、KAGRA引力波實驗國際合作組發言人、東京大學國際高等研究所Kavli數物連攜宇宙研究機構主任研究員、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東京理科大學物理系兼任講師。
1959年3月9日,梶田隆章出生於日本埼玉縣。
1981年,從埼玉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
1986年,獲得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27歲畢業後,梶田隆章繼續待留在東京大學擔任理學部助手,同小柴昌俊(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戶冢洋二(2007年富蘭克林獎章得主)等物理學家共同開展研究工作。此後他的榮譽似乎就沒有間斷過:
1987年 - 朝日獎(小柴昌俊代表)
1989年 - 布魯諾·羅西獎(集體獲獎)
1998年 - 朝日獎(戶冢洋二代表)
1999年 - 第45回仁科芳雄獎
2002年 - 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與小柴昌俊、戶冢洋二)
2010年 - 第1回戶冢洋二獎
2012年 - 日本學士院獎
2015年 - 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5年 - 文化勳章·文化功勞者
2015年 - 柏市民特別功勞獎
2015年 - 埼玉縣縣民榮譽獎
2016年 -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與鈴木厚人等)
由於「發現中微子振蕩,並且因此證明中微子具有質量」,麥克唐納與梶田分享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由於「發現中微子振蕩,並且因此證明中微子具有質量」,麥克唐納與梶田分享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以前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認為:中微子必須不帶質量。梶田與麥克唐納的研究結果分別對於大氣中微子問題與太陽中微子問題給出解釋,恰恰證明了這是個大大的BUG。
得知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在東京大學特別為他舉辦的記者會上,梶田微笑著說:
「我帶著擴展人類知識地平線的好奇心從事研究,對這項純科學能成為鎂光燈焦點感到非常高興。」
是不是有點金庸筆下的俠客風?
有趣的是,梶田隆章的獲獎,締造了「師徒三代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紀錄:
朝永振一郎(1965年獲獎)師祖
小柴昌俊(2002年獲獎)師父
梶田隆章(2015年獲獎)本人
????(20??年獲獎)徒弟
有沒有想成為他徒弟的衝動?
梶田隆章走上科研道路的啟蒙讀物竟然是:手塚治虫的漫畫《鐵臂阿童木》
就是這樣的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
要來與大家面對面啦!
一起來聽
從中微子到引力波
(From Neutrinos to Gravitational Waves)
的故事。
講座時間:2017年4月7日 15:00 - 17:30 (請於14:40前入場)
講座地點:中山大學南校園懷士堂大廳
主 講 人 :梶田隆章教授
主辦單位:國家外國專家局、廣東省外國專家局、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