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IEC越來越重要 IEC對中國越來越重要
——訪IEC候任主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
□ 本報記者 徐 風
2008年,舒印彪開始參加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工作;2018年,舒印彪當選為IEC候任主席。在這10年間,我國專家主導的IEC標準從27項增長到186項,我國電工技術從跟隨、並跑到領先,科技研發能力取得長足進步,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近日,IEC候任主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在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專家投身於國際標準組織的工作,由中國專家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的增加、影響力的提高,體現了我國電工領域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希望我國越來越多技術領域的標準化水平能夠從跟隨、並跑提升到領先水平。
記者:10月14日至25日在上海召開的第83屆IEC大會,已經是IEC在中國舉辦的第三次大會了,請您談談中國和IEC的淵源。
舒印彪:IEC匯集了全球173個國家,86個成員國和87個聯絡成員國。來自全球產業界、政府部門、檢測實驗室、學術界及其他領域的兩萬多位專家直接參與IEC工作。IEC為數以百萬計的設備和系統提供技術基礎,使得全球範圍的電氣電子產品貿易成為可能,企業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銷售和購買產品,各國政府能夠建立更持久的基礎設施。
我國自1957年正式加入IEC以來,就將積極參與IEC國際標準化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經濟政策予以推進,致力於為IEC國際標準化治理和標準體系的完善作出中國貢獻。2011年,中國成為IEC常任理事國,成為IEC理事局、標準化管理局和合格評定局的常任成員。我國承擔IEC技術機構的主席秘書處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巨大轉變,目前擔任IEC機構的13個主席、副主席和10個秘書處工作,以積極成員身份參與了99%的IEC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來自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的國際標準專家註冊人數達到2000多名。我國專家先後當選IEC副主席、主席,這是IEC成立112年以來由中國人擔任的最高領導職務。3次舉辦IEC大會,舉辦的技術委員會會議以及標準化專業論壇就更多了,這都體現了我國在國際標準組織中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記者:能否從具體的標準或標準化工作領域談一談中國對IEC的貢獻,以及IEC及其標準對中國的意義?
舒印彪:中國對IEC越來越重要,IEC對中國也越來越重要。具體的標準或標準化工作領域,最典型的應該是以下3個事例。
一是助力特高壓直流工程走出去。從2014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巴西美麗山水電站±800千伏出兩個特許權項目,大量借鑑或採用中國技術標準,是中國電網技術標準「走出去」的標誌性工程。特高壓輸電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最先進的輸電技術,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能耗、少佔地、環境友好等特點。國家電網公司在實踐驗證的基礎上,及時提鍊形成國家標準並轉化為國際標準,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電壓等級成為國際標準,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建立了完善的標準體系,在巴西美麗山項目上實現了「走出去」。美麗山水電站裝機1100萬千瓦,建成後將成為巴西第二大、世界第五大水電站。兩期送出工程建成後,將把清潔水電從亞馬遜河流長距離輸送到2000公裡以外的聖保羅和裡約熱內盧等負荷中心,帶動近50億元的中國電力裝備出口。
二是國際標準成就中國安全家電。電壓力鍋是全球消費者普遍使用的家電產品,由於各國的飲食結構和烹飪習慣不同,經常會在使用時出現爆鍋和高溫高壓蒸汽傷人的惡性事故。通過對於電壓力鍋國際標準的認真研究,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不僅提出了彈性結構電壓力鍋的技術提案,同時也對現有標準中的防堵安全、洩壓安全、合蓋安全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全面提升了電壓力鍋產品的安全判定水平。電壓力鍋國際標準的制修訂,不僅使全球用戶能夠放心地使用彈性結構電壓力鍋這一高安全性創新產品,也促進了整個電壓力鍋行業安全水平的提升,通過國際標準化舞臺使具有「中國智慧」的好產品走向全球,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安全保障。該產業的龍頭企業美的集團也獲得了外銷3年翻9倍的靚麗業績。
三是以國際標準開拓國際市場。作為中國民族品牌,九陽股份有限公司於1994年第一次將工業化和智能技術注入古老的豆漿生產方式,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全自動智能豆漿機。九陽公司高度重視標準化建設與標準制定工作,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團體等標準制修訂超過90項,並通過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制修訂,大力開拓擴展海外市場,將豆漿機這臺「中國的禮物」推廣到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九陽公司主導制定的豆漿機國際標準的頒布與實施,推動了全球更多企業按照豆漿機國際標準規範生產,助推我國生產的豆漿機走向國際市場。
記者:無論在IEC戰略層面,還是中國的國家戰略層面,都強調標準化在促進可持續發展中會發揮積極作用,請問標準化將會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
舒印彪:IEC提供一個全球性、中立性的平臺,組織成千上萬名專家共同編制技術規則,為數以百萬計的電子電氣設備和系統提供技術基礎。IEC的工作範圍涵蓋所有電氣電子設備和系統的組件、安全、互操作性、質量、性能、效率、電磁幹擾、廢棄物管理和循環利用等,其工作直接影響到聯合國提出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12個。IEC積極致力於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基礎設施的長期可靠性,降低產品成本,減少資源消耗。
人類生存發展還面臨著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等全球共性問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成為人類的共同目標。新能源發電、電動汽車等電工領域和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低碳能源、綠色建築和智慧交通的實現提供了可能。IEC將積極迎接時代挑戰,加強國際合作,與各國專家一道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記者: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IEC可能在多大程度上並如何利用標準以及合格評定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舒印彪:本屆IEC大會的中文主題為「質量成就美好生活」(英文主題為「Better Quality Better life-Reliability,Safety,Efficiency」)。追求美好生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嚮往。
目前,產品全球價值鏈的興起已成為現實。大多數產品的生產過程全球化、碎片化,產品不再是在一個國家製造,而是在整個世界製造。這種形勢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IEC國際標準和合格評定系統的重要性呈幾何級數增長。只有通過IEC國際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全球大多數國家數以百萬計的公司才能進行產品的生產和買賣,開展貿易與合作。IEC國際標準是貿易投資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記者:2020年,您將正式就任IEC主席職務。標準是國家間競爭的一個重要領域。如果出現矛盾,您將怎樣處理IEC事業與中國、中國與其他成員國的關係?
舒印彪:在世界範圍內凝聚共識是IEC制定國際標準、合格評定程序以及開展相關活動的重要原則,這與我國堅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理念是一致的,所以我認為,只要遵循這個原則,就能消除分歧,建立共識,推動世界各國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記者:和以往在中國舉辦的IEC大會有所不同的是,現在關注IEC大會,關注IEC標準的中國企業更多了。您對中國企業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舒印彪:企業最重視的是標準化的作用。就標準化的作用而言,我認為標準化是加速科技創新發展的催化劑。標準化對技術創新的意義在於,技術創新是在總結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並且按一定規範和約定進行創新。標準化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創新知識、積累創新成果、提高創新效率、擴散創新成果,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基於技術標準的技術創新成為一種高層次競爭手段。標準還可以促使公司更加專注於產品和技術研發,不必擔心做重複性工作,促進質量控制、檢測和認證。技術創新依賴標準化,離開標準化就不能實現技術創新的產業化。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