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K24對線粒體nad7內含子中的特定位點進行C-to-U編輯,該位點對玉米內含子剪接和種子發育至關重要

2020-10-18 PaperRSS

在 RNA 加工過程中,II 類內含子的自我剪接取決於它們的催化結構,並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通過直接結合促進該結構的形成。

本研究報導了 c-to-u 在兩個 nad7內含子特定位置的編輯對剪接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意味著非功能基團 II 內含子的催化活性可以通過編輯修復。 

我們鑑定了一個玉米突變體,Dek24,具有有缺陷的籽粒表型,Dek24編碼一個僅定位於線粒體的 PPR-DYW 蛋白。 

對線粒體轉錄體編碼區的分析沒有發現突變體和野生型玉米在 RNA 編輯方面的差異,但表明突變體中 nad7內含子3和4的剪接嚴重減少。 

此外,在第5結構域(D5-C22)的第22個核苷酸上,兩個內含子的編輯在第24結構域被刪除。 

本研究用內含子3的內含子 D5與太平洋假單胞菌(p.li.lsu2)的內含子 D5交換,構建了嵌合內含子。 

體外剪接實驗表明含有 D5-U22的嵌合內含子可以自我剪接,而含有 D5-C22的嵌合內含子不能自我剪接。 這些結果表明,DEK24參與了兩個內含子 D5-C22的 c-to-u 編輯,這一位置的 u 鹼基對內含子剪接至關重要。

連結地址: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111/tpj.14862

CORRESPONDING AUTHOR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Bi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Campus, Qingdao, 266237 China

版權作品,未經PaperRSS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PaperRSS,關注生命科學,高校院所科研進展

相關焦點

  • 打破認知,核糖體蛋白參與植物細胞器內含子剪切
    蛋白家族成員在進化過程中發生了功能分化,其中兩個成員uL18-L1和uL18-L8不再參與細胞器核糖體組成,而是分別參與線粒體和葉綠體II 型內含子的剪接。對突變體的線粒體和葉綠體轉錄本分析發現,uL18-L1和uL18-L8的功能缺失,分別影響了線粒體nad5內含子4和葉綠體rps12 內含子1的正確剪接。
  • 中國農科院趙開軍團隊通過編輯剪接位點成功實現水稻基因敲除
    pre-mRNAs的剪接是基因表達的重要生物過程。
  • 外顯子、內含子、mRNA、CDS、ORF區別
    基因DNA分為編碼區和非編碼區,編碼區包含外顯子和內含子,一般非編碼區具有基因表達的調控功能,如啟動子在非編碼區。編碼區則轉錄為mRNA並最終翻譯成蛋白質。外顯子和內含子都被轉錄到mRNA前體hnRNA中,當hnRNA進行剪接變為成熟的mRNA時,內含子被切除,而外顯子保留。
  • Plant Cell | 內含子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近日,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 Intron DNA sequences can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proximal promoter in determining the site of transcript initiation 」 的研究論文, 揭示內含子將比啟動子更能決定基因的轉錄起始位點
  • 施一公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
    這篇題為《釀酒酵母「催化後剪接體」的結構》(Structure of the Post-catalytic Spliceosome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論文,報導了釀酒酵母剪接體呈現RNA剪接反應完成後狀態(定義為「P複合物」)以及其整體解析度為3.6埃的三維結構,並首次展示了mRNA前驅體中3』剪接位點的識別狀態。
  • Mol Cell:基因的剪接作用如何影響機體的患病風險
    2018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沒人知道一天中有多少次,甚至在一個小時內,我們體內的數萬億個細胞需要製造多少蛋白質,但我們知道,細胞會以大規模的方式在不斷製造蛋白質,一旦該過程發生的話,細胞核中就會發生一種稱之為RNA剪接(RNA splicing)的編輯過程,其能夠確保RNA指令被傳送至與機體基因藍圖精確對應的細胞工廠中。
  • 施一公等報導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完成RNA剪接後構象的高解析度電鏡...
  • 【科研】轉錄組--可變剪接
    真核細胞的基因序列中,包含了內含子與外顯子,兩者交互穿插。其中內含子在基因轉錄成mRNA前體後會被RNA剪接體,通過不同的剪接方式 ( 選擇不同的剪接位點 )移除,剩下的外顯子才是能夠存在於成熟mRNA(之後再進一步轉譯成蛋白質)的片段。一條未經剪接的RNA,含有的多種外顯子被剪成的不同組合,可轉譯出不同的蛋白質。
  • Rosa26:作為基因組中的安全位點是種怎樣的體驗?
    Rosa26在科學界被稱為Gt(ROSA)26Sor, 是一個位於小鼠6號染色體上由三個外顯子構成的非編碼基因,因為該區域極易進行基因插入操作,且由於其尚未發現功能性表達蛋白,加之容易進行同源重組,插入該區域的蛋白可以很好的進行表達,不會影響其他內源性基因的表達和功能發揮,在所有細胞類型和發育階段均有廣泛表達,所以小鼠的Rosa26位點常常被用作基因打靶的安全位點。
  • 科學家發現剪接mRNA前體的秘密
    RNA剪接體是一種巨大的蛋白質-RNA複合物,能夠去除pre-mRNA(mRNA前體)中不編碼蛋白質的區域 (內含子),留下RNA轉錄的剩餘部分(外顯子)連接在一起。Pre-mRNA剪接是將Pre-mRNA轉化為成熟mRNA 以生產蛋白質的幾個基本步驟之一。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研究了pre-mRNA的剪接過程,利用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以近原子解析度重現了在內含子上組裝的酵母剪接體E複合體的結構,提供了剪接周期中最早將pre-mRNA提交給剪接體的事件的第一個視圖。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文報導剪接體 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
    這個重大發現表明,遺傳信息從 DNA 傳遞到 mRNA 上並不只是通過轉錄,還需要 pre-mRNA 剪接來進一步完成 「無效」 遺傳信息的去除與有效遺傳信息的拼接。不能被翻譯的 「無效」 RNA 片段被稱為內含子,而可以被核糖體翻譯的 RNA 片段叫做外顯子,內含子被去除、外顯子被連接這一過程即為 RNA 剪接。
  • 研究發現RNA剪接基因編輯的新方法
    證明可以利用TAM (Targeted-AID induced mutagenesis)基因編輯,靶向DNA上的RNA剪接順式元件,高效調控RNA剪接,用於研究RNA可變剪接的功能,以及用於人類遺傳疾病的治療。  真核細胞中,RNA剪接是基因表達的重要環節。據估計,超過75%的人類基因具有一種以上的mRNA剪接方式(可變剪接),其中大部分可以翻譯為功能性蛋白質。
  • PNAS:U2AF的不同構象在mRNA前體剪接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2016年11月6日/生物谷BIOON/--在基因的RNA轉錄本能夠表達蛋白之前,它們的非編碼區被一種稱作剪接體的複合體移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科學家們報導這種分子複合體的一種成員的不同構象在這種移除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NA充當著將儲存在DNA中的遺傳信息有序地轉化為合成特異性蛋白的藍本的中間產物。
  • 山東大學譚保才團隊揭示線粒體PPR78蛋白在玉米mRNA穩定性及種子...
    原標題:山東大學譚保才團隊揭示線粒體PPR78蛋白在玉米mRNA穩定性及種子發育中的作用 近日,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細胞工程與種質創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譚保才研究組揭示線粒體靶向的三角狀五肽重複
  • 科研人員利用RNA編輯策略實現對逆轉錄轉座子的編輯幹預
    該研究利用逆轉錄病毒/逆轉錄轉座子生命周期中具有DNA和RNA兩個不同階段的特性,首次採用RNA編輯的策略,實現了對逆轉錄轉座子Tf1(類似於逆轉錄病毒的模式生物)的編輯幹預。同時,該工作還第一次採用CRISPR-Cas12a對逆轉錄病原體的DNA階段進行編輯,達到了100%的編輯幹預效率。
  •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韓方普實驗室前期選擇了若干玉米減數分裂特異基因的啟動子用於驅動Cas9基因的表達,希望在配子中實現高效的基因組編輯,從而在T1代獲得大量純合或雙等位的突變體。其中用到的一個為玉米DMC1基因啟動子,構建了DPC(DMC1 promoter-controlled)CRISPR-Cas9載體系統,用該載體系統轉化玉米幼胚後,結果意外發現:凡是抗性愈傷組織靶位點均發生基因組編輯,另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是:T0代植株中出現60-70%左右的純合或雙等位的突變體,其餘為雜合或嵌合的突變體植株。
  • 土家族中一個先天性無虹膜家系的臨床特點和PAX6基因突變位點分析
    目的確認土家族中一個先天性無虹膜家系的PAX6基因致病突變並分析其臨床特點。方法實驗研究。詳細詢問家族病史並對該家系中所有7 例成員(4 例患者,3 例正常人)進行詳細的眼部檢查,採集家系成員及100例(50例土家族人和50例漢族人)正常對照者的外周靜脈血,提取DNA;對先證者PAX6基因的全部外顯子進行PCR擴增及測序;對家系中所有成員和正常對照者進行PAX6基因突變位點的驗證檢測。
  • 上海巴斯德所等利用RNA編輯策略實現對逆轉錄轉座子的編輯幹預
    該研究利用逆轉錄病毒/逆轉錄轉座子生命周期中具有DNA和RNA兩個不同階段的特性,首次採用RNA編輯的策略,實現了對逆轉錄轉座子Tf1(類似於逆轉錄病毒的模式生物)的編輯幹預。同時,該工作還第一次採用CRISPR-Cas12a對逆轉錄病原體的DNA階段進行編輯,達到了100%的編輯幹預效率。
  • Nature子刊:趙方慶團隊提出環狀RNA定量和可變剪接體轉換識別的新...
    在pre-mRNA剪接的過程中,除典型的內含子剪接事件外,還可能會發生5』端到3』端的反向剪接事件,從而形成環狀RNA。因此,剪接產物中環狀RNA所佔比例是環狀RNA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具有高成環比例的環狀RNA分子,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同時,同一基因內部也可能產生多種不同的環狀RNA,基因內對環狀RNA產生位點的使用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轉錄過程對環狀RNA產生的調控。
  • Nature:剪接體中的RNA/金屬催化劑
    含RNA和含蛋白的剪接體複合物能將內含子從pre-mRNAs切除。在自剪接「group II內含子」(一種核酶)存在的基礎上,人們在30多年前假設,剪接體的「小核 RNAs」 (snRNAs)會催化剪接。然而,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此前仍未有關於RNA或蛋白在剪接催化中起某種作用的明確證據見諸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