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2020-12-06 人民網

  1979年-2010年中國四大區域資本形成總額佔全國比重變化

  1999-2010年中國四大區域勞動力總就業佔全國比重變化

  從集聚到擴散:區域經濟及工業空間分布出現新變化

  「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0年),中國工業的空間分布呈現出擴散的趨勢,地理集中度也由2006年的0.476下降到2010年的0.442,降幅達7.2%。在工業活動擴散化趨勢的影響下,中國整體經濟活動也從2006年開始打破以往不斷集聚的趨勢,呈現出空間擴散的特徵。

  不難發現,中國工業發展的空間格局呈現出明顯的「北上西進」趨勢,即工業開始由東部地區向東北和中西部轉移。由於工業化進程還遠未結束,中國整體經濟活動也「跟隨著」工業的分布,呈現出由東部地區向北部環渤海區域和東北地區以及中西部地區轉移擴散的新趨勢。中國的整體經濟布局正在由過去各種經濟要素和工業活動高度向東部地區集聚的趨勢,逐步轉變為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擴散的趨勢,這表明,中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效果開始逐步顯現,區域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重要「轉折」期。

  對於這種產業轉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解釋:一方面,隨著中國區域總體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在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支撐下,東北和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增長明顯加快;另一方面,隨著產業向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向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不斷聚集,各種生產要素成本大幅度提升,土地、能源等供應趨於緊張,資源和環境承載力不斷下降,一部分勞動和資源密集型企業向中西部地區進行了轉移。加之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投資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也吸引了東部地區一些企業向該地區轉移。

相關焦點

  • 2020下半年宏觀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昨天我們內容回顧了2020上半年的經濟形勢,這期內容我們談一下,2020下半年宏觀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繼續復甦是有條件、有基礎、有信心的。另外,在擴大內需戰略下,拉動經濟增長的並不是靠基建這『獨輪車』,而是消費和投資的協同發力。當然,基建投資仍是穩投資的主力,全年有望實現兩位數增長,新基建投資規模將超過萬億元。而我國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具有「強剛性、足韌性」的基礎,可以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強大支撐。在外貿方面,在內需逐漸改善,尤其是建築鏈條行業景氣回升背景下,鋼材、銅材、成品油等商品進口增速加快。
  • 海內外專家雲集南財國際論壇 共商「疫後」經濟發展新趨勢
    原標題:海內外專家雲集南財國際論壇 共商「疫後」經濟發展新趨勢   2020年,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經濟體系而言,既是充滿挑戰與變革的一年,又是充滿轉機並開啟了新一輪經濟體系驟變的啟點之年
  • 產業研究|利用資源稟賦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產業發展方式出現了新趨勢和特點,增長方式由注重規模向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轉變;資源配置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轉變;產業結構由單一獨立向產業聚集轉變。協同發展、資源優化產業集聚作為頗具特色的經濟組織形式,不僅可以很好的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實現,同時在推動域內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地理資源所揭示中國大氣氮沉降的轉型變化新趨勢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被確認為全球氮沉降最嚴重的區域之一,人們預測中國的氮沉降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內持續而且快速地增長,並且人們也基於這種預測來開展氮沉降生態環境效應試驗研究、環境質量狀態評估及環境治理政策研究。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資料圖)作者 蕭衡鍾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博士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得到進一步加強,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臺灣當局民進黨上臺
  • 「暖經濟」折射消費新趨勢
    適應消費新趨勢、主動變革產品形態,甚至產生了一波消費熱潮,冬季熱飲打開市場空間並非孤例。最近一段時間,從自熱小火鍋悄然成為網紅爆款商品,在「雙11」中取得了不菲的銷售額,到藉助科技力量實現溫度可控的羽絨服,成為不少人的禦寒神器,再到小型暖風機、暖手充電寶、加熱滑鼠墊等可在辦公場所使用的小家電,獲得白領和年輕一族的青睞……針對市民的吃、穿、戴、用,商家們抓住「冷」機,大打溫暖牌,天氣雖然日漸寒冷,但「暖經濟」的熱度卻持續上漲。
  • 美國五大湖區域經濟發展協會上海成立
    【天極網IT新聞頻道】2012年11月20日晚,由美國俄亥俄州託萊多市市長邁克•貝爾(Michael Bell)先生率領的企業家代表團,在徐匯區湖南路511弄18號中投會•雅宴會所與部分上海及江浙的中國企業家代表舉行了商務交流晚宴,並藉此機會為美國五大湖區域經濟發展協會(RGP)上海代表處的成立舉行了揭牌儀式。
  • 仲量聯行:縱論區域經濟一體化 城市聯動,協同發展
    區域經濟一體化「以長三角為例,從南京、蘇州、無錫、杭州等地到上海,城市燈光毫無間斷。很顯然,該區域的發展是連續性的,城市之間早已相互連接。」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總監周志鋒表示,在中國,地圖上最亮的地方恰好是三大城市群所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這三個區域也是中國經濟活躍度最高的地區。
  • 宏觀經濟專題丨中國省級經濟周期的一致波動、區域協同與異質分化
    儘管區域協同假說為一致波動理論提供了有效補充,但是仍有少數經濟現象難以被其闡釋。例如中國四川和重慶的經濟發展明顯領先於地緣毗鄰的雲貴省份,而洛杉磯和舊金山的經濟發展水平也要顯著優於其他美西城市。這意味著全國經濟總體發展向好的態勢具有廣泛的中觀支持。(2) 從區域協同的角度來看,現階段中國四大區域板塊經濟發展出現了東部先行,中西部跟隨和東北部相對獨立的三元結構。其中,東部地區已明顯形成了經濟帶優勢和良好的區域內正反饋循環。
  • 金昌—武威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加快金昌—武威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是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規劃的實施有利於發揮區域產業優勢和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兩市在更大範圍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形成區域經濟綜合優勢。
  • 「網紅打卡地」助力文旅發展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近日,人民日報人民文旅研究院聯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網際網路與新經濟專業委員會共同發布《全國文旅「網紅打卡地」TOP20價值推薦榜》,以「新景點、新旅遊、新賦能」為主題,通過大數據篩選、專家推介和網絡徵集三種方式對優質「網紅打卡地」進行甄選研究,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以總分76.35分高居第6位。
  • 政府出臺差異化政策 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二、我國區域經濟變化的兩大主要成因  今年以來,我國外需沒有大的起色,國內經濟的內生力量也依然薄弱,影響我國區域經濟變化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兩個: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區域內部產業結構。  長江經濟帶是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之後,我國又一重點發展的戰略區域。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3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長江經濟帶建設明確為國家戰略以來,後者開始成為長江經濟帶所包括的上海、重慶、江蘇、湖北、浙江、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西和安徽11個省市經濟增長一個新動力。
  • 中央財經委員會:增強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8月26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研究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問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問題。
  •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各地區發展方式、發展動力轉換明顯,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發展質量不斷提升。按照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理論,我國已走過快速增長的經濟起飛階段,進入到經濟發展向高質量推進的階段。  其次,差距與活力的變化。過去20年,我國區域經濟增長差異明顯。
  • 阿里巴巴折射出的中國經濟發展五大趨勢
    中國人民大學報告顯示,2018年阿里巴巴平臺創造就業機會4082萬個。截至2018年底,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了31萬億元,佔GDP的三分之一。從專家們熱議的阿里巴巴平臺社會價值中,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5個新趨勢:數字經濟創造綠色新稅基;數字平臺成吸納就業新渠道;賦能中小企業,信任經濟驅動信心經濟;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軟實力也是硬實力;平臺經濟助力強大國內市場。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呂本富指出,數字經濟是供需精準匹配的「低熵經濟」。
  • Night Light Earth(夜幕下的地球)| 夜光遙感解密區域經濟發展差異
    經濟發展差異(不均衡性)是指在國與國或者一個國家不同地區,一些區域比其他區域有更快的增長速度、更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更強的經濟實力,致使空間上呈現發達區域與不發達區域並存的格局。宏觀的經濟發展差異,直接影響到微觀的國民幸福度,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 中央定調區域發展新思路: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經濟、人口承載力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導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正在出現新動向。8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研究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等問題。會議明確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的作用,並提出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的說法在近年來的區域經濟政策中並不常見。
  • 如何看待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趨勢?
    在9月5日的中國國際會展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指出: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會展業要搶抓新的發展機遇,開拓新的發展局面…要在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發展中進一步做大做強。31會議作為數字會展新基建服務商,已經陸續為多場融合會展項目提供服務。
  • 通過衛星獲取的夜間燈光圖來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狀況
    打開APP 通過衛星獲取的夜間燈光圖來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狀況 胡薇 發表於 2018-06-14 14:42:33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經濟學家近來找到一種新方法——通過衛星獲取的夜間燈光圖來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狀況。
  • 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出現新契機
    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十大變化趨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可能改變,它正在從高速度增長不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不斷接續轉換,短期經濟運行可能出現階段性波動和不穩定,但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它將出現十大趨勢性變化,這決定了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潛力和未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