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上的水之所以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都有賴於海陸間水循環

2020-12-06 地理沙龍號

地球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唯一表面擁有液態水的星球,適宜的日地距離、合適的大氣層、以及地球合適的自轉周期,都使得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能夠維持在大約15℃,從而也保證了液態水的存在,最終在水中才孕育了地球多彩的生命。當然,地球表面的水並不僅僅以液態形式存在,還包括固態水和氣態水。

關於「海陸間水循環」

地球擁有的水體總量大約為13.8億立方千米,其中絕大多數的水存在於海洋中,地球表面有超過70%的面積都被海洋所覆蓋,海洋總水量約佔地球總水量的96.5%,所以海洋就相當於是地球的「水庫」,只不過是鹹水。除了海洋水之外,其餘部分的水包括大氣水、冰川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等形式存在。

地球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對於陸地上的水印象更為深刻,特別是河流水、湖泊水等都是人類水資源的最主要來源。在一些河流的中下遊平原地區,通常是人口密集城市眾多,我們通常會把「養育」我們的河流稱為母親河,比如長江、黃河就是中國的母親河。唐朝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中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為什麼黃河的水會源源不斷,永不枯竭呢?

九曲黃河

長江、黃河之水奔流不息,人類利用的水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這一切都源於地球的「水循環」。我們地球表面的水是處在不停的循環運動之中的,包括空間位置的移動,也包括物理狀態(液態、氣態和固態)的轉變,驅動地球上「水循環」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和地球重力能。水循環包括海洋水循環、陸地水循環和海陸間水循環三大類。

水循環示意圖

其中海陸間水循環的意義最為重大,海洋中的大量水體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被蒸發到大氣中去,成為大氣水,而地球的大氣也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通過全球性大氣環流,推動大氣中的水汽輸送到陸地上空,在一定的條件下,產生大氣降水,這些降水到達地表,逐步匯聚,很大一部分最終形成地表的河流、湖泊等地表徑流,還有一部分水下滲到地下,成為了地下徑流,最終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都會回到海洋,從而完成一個循環運動。

河流和相關地貌形態

海陸間水循環的重要意義,首先在於保證了陸地水體的更新,使得人類能夠利用到源源不斷的清潔水資源。其次,水循環的過程不僅僅包括水的遷移運動,還包括能量在地理環境中的大規模轉化和交換,維持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再次,水循環的過程中還不斷的塑造這地表的形態,此時的水作為一種外力作用的力量出現。

流水塑造喀斯特地貌

比如以河流為例,在河流的中上遊地區,由於地勢崎嶇,河流流速通常較快,多表現為侵蝕性,流水衝刷河道,多形成「V型谷」等地貌;而在河流的中下遊地區,由於地勢平坦,河流流速通常較慢,多表現為沉積性,流水攜帶的泥沙沉積,多形成衝積平原和三角洲地貌。流水對於地表形態的塑造,存在於更為廣泛的區域,包括峽灣地貌、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等等都和流水作用有關。

相關焦點

  • 2019中考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環複習指導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環複習指導 一、課標的要求 課標中對本節的要求是「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主要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分析這條標準,與舊教材的教學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幾點: 1.舊教材一般將水循環按其發生的空間範圍分為海陸間循環(又稱大循環)、陸上內循環和海上內循環三種。
  • 高考地理試題:水循環和洋流模擬試題
    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 、 和 間通過吸收 或放出 ,以 、 、 三態的轉化形成了總量平衡的循環運動。水循環又使地表 得以大規模地運動,並塑造了多種 。   森林能涵養水源、增加蒸發和下滲、減少地表徑流、促進水的良性循環,被稱為「綠色天然水庫」。大量砍伐樹木會破壞當地水的良性循環,使水資源減少或枯竭。   水循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巨大,人類目前只能以增加或減少地表蒸發、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調水等方式,去影響水循環的個別環節。   2、 水循環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 水循環
    全球性的水循環稱為大循環,由海洋、陸地和一系列大小區域的水循環所組成。水循環按其發生的空間又可以分為海洋水循環、陸地水循環(包括內陸水循環)。因此,水循環的尺度大至全球,小至局部地區。根據所發生的空間不同,我們將水循環分為海上內循環、陸地內循環和海陸間循環。
  • 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來源:新華網時間:2020-10-26 11:07:57 有人說,海洋資源取之不盡
  • 《自然界的水循環》說課稿
    「相互聯繫的水體」對水圈的構成、自然界中的各種水體之間的關係做了簡要介紹,為後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教材中首先給出水循環的概念,然後圍繞水循環示意圖,以海陸間循環為主,具體介紹了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學習後面的水的運動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介紹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主要講述了陸地水的組成及主要水體類型,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陸地各種水體間相互運動、相互轉化的關係,第三部分主要闡述陸地水的運動更新,即水循環的運動過程、規律和意義。
  • 為什麼說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用之不竭
    這個問題很有趣,魚類生長的環境無非就是海洋和陸地上的江河湖海,從目前來看,海洋上的個別物種有滅絕現象,沿海魚類生產量在逐年降低,總體來說江河湖海的魚類資源破壞性較大,有些物種已滅絕,淡水魚類資源問題引起了更多的關注。100多年前也就是1920年前後,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那個時候的魚是取之不盡嗎?世界上其它國家也是如此嗎?
  • 水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
    水是地球上的基本物質,值得我們讚揚!是她養育了世界和所有生物;是她為生命提供能量,使我們的生命得以存續;是她使生活不斷向前發展。由於水的存在,社會發展越來越繁榮,也越來越發達。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人們不珍惜水資源,那麼最後的水資源就是我們自己的眼淚。
  • 腦筋急轉彎:什麼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腦洞大開一下哦!
    最近,微信小程序越來越多了呢,群裡面都被復活功能的推薦刷屏了呢,你們有沒有沉迷於玩遊戲呀?遊戲雖好,但要控制不要沉迷哦,也要抓緊時間學習。時間不等人,成功也不會向你走來,我們只能自己往前走。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我為大家準備的腦筋急轉彎題目吧!
  • 宇宙的能量真的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
    宇宙擁有著大大小小的星球,而每個星球又蘊藏著大大小小的秘密,而人類就是一種熱愛冒險的高級動物,越是充滿著奧妙和離奇現象的地方,人類就越是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徵服欲想要把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一個個揭開神秘的面紗,想要戰勝一切新奇的事物。
  • 「每日一習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自北宋蘇軾的《前赤壁賦》,意指可無限獲取和使用,形容資源十分豐富。
  • 誠信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
    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源源不斷的財富,誠信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誠信如此珍貴,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誠信的種子在我們的心目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星期六中午,好朋友小強叫騎車去公園玩。天氣晴朗,鳥語花香,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高興極了。我和小強騎車剛來到公園門口,只聽「咣鐺」的一聲,我的輪胎破了,心裡著急,怎麼辦?
  • 孫悟空的毫毛,怎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呢?
    觀音送給孫悟空三根毫毛的原因是,有背景的妖怪又不能打,孫悟空還會被唐僧誤解,而這些妖怪呢,還給他使了絆子,所以孫悟空就起了退心,不願意再去西天取經了。觀音為了安撫孫悟空就給了孫悟空自己淨瓶上柳葉的三瓣葉子變做的三根毫毛,在他遇到了什麼事情的時候,可以用這三根有法力的毫毛助自己一臂之力。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水循環、海綿城市)
    >水循環主要有三個過程,各個循環的過程、方向分別為:①陸地內循環:植物蒸騰+水面蒸發—>陸地降水+下滲;②海上內循環:海面蒸發—>海面降水;>③海陸間循環:海面蒸發—>水汽輸送—>陸地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
  •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還不花錢,太陽能汽車為何不量產?
    那有朋友會問了,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有太陽的地方就能為汽車充電,這樣也就不怕車子跑半路沒電了,為何不能應用在新能源汽車上呢?其實,這種設想早已出現在了汽車行業內,各種以太陽能為能源的概念汽車也早已亮相,但是真正能走到量產階段的,可以說微乎其微。
  • 全球變化水文學:陸地水循環與全球變化
    全球變化水文學綜合水文學、氣候學和地理學,研究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陸地水循環與全球變化相互作用,其核心目標是理解陸地水循環演變的自然和人為因素及其影響與反饋。隨著地球演化進入人類主導的新地質時代——「人類世」,在氣候變化、土地利用/覆蓋變化、人類用水活動等因素影響下,陸地水循環系統正在發生快速變化,水文過程呈現非穩態特徵,對水文學的更新與發展提出了新需求。
  •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大道為什麼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前一句講的是"對於掌握大道的人來說,天下追求大道的人都願意聚集在他的周圍,因為他能加持於每一個求道者,讓主動願意接近他的求道者們都會身心受益,寧靜而平安健康。"樂與餌,過客止"是對前一句的對比和進一步的闡述,意思是"音樂和美食等聲色犬馬的東西也能吸引人的眼球,讓執迷不悟的人駐足流連,沉緬其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裡的"過客"是人生沒有方向的迷途者,他們不知道自已到底想要什麼以及活著的意義所在。
  • 地球上的水會用完嗎?地球的水還能用多少年?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很多資源都是有限的,比如說石油、煤炭、天然氣,這些都是地球後天形成的,一共就有那麼多,用完了就沒了,所以很多人都擔心有一天這些東西用沒了,人類就沒有資源可用,人類社會就會回歸原始時代,那麼地球上的水會不會也有用完的一天,要知道水可是生命之源,要是沒水了,別說是人類了
  • 核聚變只是溫度高,並不直接產生電流,為什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現如今,沒有哪一座發電站是可以直接產生電流的,都是經過一系列的能的轉化,最終才產生的電能輸送出去,比如:火力發電站:利用煤等可燃物在燃燒時釋放熱量,將水燒開,產生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的蒸汽壓力可以推動汽輪機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