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地震時 地球的CO2,就像搖晃可樂時瘋狂冒出的泡泡

2020-09-11 地球Explore

地震不可預測!

這也是預警這種大災害,科學家們依舊頭疼不已的事情。但最近的科學權威雜誌——《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刊登一篇新的學術論文,大膽提出了一個有數據支撐的,有關地震的科學理論。

科研人員,通過將近10多年的數據觀測,他們的新的研究表明:義大利地震:與地表下潛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密切的關係。

這項研究,是由義大利國家物理與火山研究院的一個研究小組所做的一個課題。他們從2009年後,拉奎拉地震發生後,就在該地區,開始了長時間的數據觀測。他們除了重點探測該地域的板塊構造外,去搜尋那些有可能引發地震活動的源頭的同時,也將目光鎖定了,伴隨地震過程中,在地下水,或泉水中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持續、嚴謹的科學採樣,它們不僅記錄下從2009年~2018年,來自地下深處溶解於泉水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與地震活動、脈衝數據,進行詳盡的歸類與分析。這項長達近10年的數據調研背後,揭示了地震與地下的CO2含量,有密切的關係!

科學家大膽地推測,地殼板塊在相互摩擦的過程,會加劇了這些板塊之間碳酸鹽層的溫度,甚至融化。這就會使得其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將直接釋放出來。並隨同地震發生,通過地下泉水,如搖晃的可樂瓶中瘋狂冒出的泡泡那樣,湧出地表!

這個理論模型支撐下,科研人員所測量的拉奎拉山脈,它周圍的36個泉水中的碳含量,在十年中的數據與該地區的地震活動基本相一致。甚至,他們還大膽地進一步推測,一開始或許是地震引發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大量二氧化碳迅速的排放,會不會反過來導致更多餘震的發生呢?

畢竟搖晃得過分厲害的可樂,有時候真能衝破可樂蓋子!

而義大利的研究人員,目前依據他們所觀測的數據,用科學的方法,也估算出了,在義大利亞平寧山脈地區,其地震構造活動,在所觀測的這十年內,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這個數據,或許有點讓人驚訝,足足有180萬噸碳,這相當於人類日常中35萬輛汽車,在一年的碳排放量!

若把這個數據,擴大到全球範圍,或許我們過去,對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是過於保守了!儘管相比人類每年高達數十億噸的排放量,算不上什麼,但地震中所釋放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我們預測未來全球二氧化碳的真實含量,依然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因素之一。

至於,二氧化碳釋放,是否真能做地震預警,甚至成為我們監控地下板塊活動,預估地震發生的可能性,充當探路先鋒官,一切還尚待考究!

還需科學家們,拿出更嚴謹全面的數據或客觀事實證明,這一理論模型,在未來地震預警的真正威力!

對此,你咋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地震時感覺是先震動,後搖晃?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地震時正躺在床上,他的感覺是先上下震動,緊接著又開始左右搖晃。話說為什麼地震時的感覺是先震動,後搖晃呢?其實這和地震波的特性有關。地震波主要分為體波和面波。地震來臨時我們主要感受到的是體波。體波又可以分為縱波和橫波。
  • 日本熊孩子作死試驗可樂大爆炸
    據報導:日本一少年在身上貼滿薄荷糖,然後跳進倒滿了350公升可樂的浴缸內,希望製造「可樂大爆炸」奇觀—— 這個熊孩子名叫Hajime(音譯),為了製造「可樂大爆炸」的奇觀,他用膠帶將全身貼滿了曼妥思薄荷糖——
  • 地震時,真的先上下顛簸,後左右搖晃嗎?
    有問必答提個醒 地震時,真的先上下顛簸,後左右搖晃嗎? 答: 「地震發生時,人們感覺先上下顛簸,後左右搖晃。」這個說法是不是太熟悉了?
  • 手指輕輕彈一下,搖晃後的可樂瓶子打開瓶蓋可樂也不會噴出來
    可樂是人們日常喜歡喝的一種飲料,作為碳酸行飲料非常受到人們的喜愛。不論是朋友聚會還是日常家庭就餐,一般可樂都作為必備飲料使用。但是可樂是碳酸行飲料,裡面很容易出現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就容易導致打開瓶蓋的時候,容易噴出來。特別是經過搖晃後,打開瓶蓋後基本都是噴的厲害。
  • 鹿角苔——會吹泡泡的草
    但是它最討人喜歡的就是,Y字形叢生葉端,會冒出一顆顆的泡泡。跟其他水草需要強光高co2不同的是,它在任何環境下,總是掛著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泡泡。
  • 研究顯示月球可能會在冷卻和收縮時產生強烈地震
    根據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月球可能會在冷卻和收縮時產生強烈地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分析了太空人在阿波羅時代登陸月球表面的儀器數據,以及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收集的最新數據。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和16號機組人員在月球表面共放置了5個地震儀。
  • 當地震來臨時,人能聽到地震波嗎?
    地震發生後,有地聲傳來,久居唐山的網民們深有體會,能聽見隆隆的聲音傳來,之後開始搖晃,地震就發生了。那麼這個地聲是怎麼來的呢?是地震波引發的地殼震動而發出的,我們並沒有能力聽到地震波。我們還可以做個實驗,在平靜的湖水裡,投進一塊大石頭,水面引發振動,看著水波向岸邊擴散,並沒有聽見水波的聲音,當到了岸邊時,水波破碎引發振蕩,才能聽到波浪破碎的聲音。
  • 黃石火山到底啥時會再次噴發?一直沒有安分過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鮑勃·克裡斯蒂森在研究黃石國家公園火山史時覺得很困惑,他找不到公園的火山口在什麼地方。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為拍攝月球設計了一種紅外攝影設備,需要先在地球上空拍攝以測試它的性能。專家們對黃石地區進行了空中拍攝,以測試這些新型的高空照相機。一位考慮周到的官員把一些照片交給了公園管理局,認為它們可以懸掛在某個遊客中心。
  • 可樂遇上什麼會變噴泉
    近日,上海一名男童打開冰箱取出冰凍可樂
  • 為什麼地震時人的感覺是先顛後晃?
    為什麼地震時人的感覺是先顛後晃?  地震時,震中及其附近的人們先感覺到上下顛簸,然後感到前後或左右搖晃。這是因為地震發生時,地震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縱波,它傳播的速度快,可達5—6Km/秒;另一種是橫波,它的速度較慢,達3—4 Km/秒。因為縱波先到,使人們產生上下顛簸的感覺;而橫波後到,讓人們感到水平搖晃,對建築物的破壞主要是橫波。人們在感覺到「顛」的時候,要馬上就地避震,因為大的破壞力馬上就要到了。
  • 土衛六液態天然氣海洋冒出大量氣泡,沒想到氣泡內竟是一種最常見氣體
    趣味探索訊 關注我頭條號的朋友肯定知道我在此之前曾報導過這樣的一篇文章,在一顆距離我們地球大約12.8億公裡的星球上面存在大量液態天然氣,夠人類一億年能源需求,它是土星的第六顆衛星土衛六,被科學家稱為泰坦衛星。這次土星軌道卡西尼探測器在泰坦衛星上又有了新的發現。
  • 地震發生在地上,如果地震發生時,乘坐飛機是不是就能逃過一劫?
    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災害,在發生地震的時候房屋倒塌,馬路斷裂,在發生地震的時候我們首先感到的是上下晃動,再是左右晃動,這是因為在地震發生時候的橫波和縱波各不相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和瑪雅預言當中的2012年世界末日之說,現在時間也證明了瑪雅人的2012世界末日是錯誤的觀點,但是在當時就引起了非常大的風動。
  • 地震來時如何保護自己?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2.2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第一次機會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 地震帶買房是買頂樓還是底樓?地震發生時,哪個樓層更安全?
    但是,對於居住在地震帶區域的購房者來說,一樓和頂樓反而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兩個樓層,但是,買房時考慮地震因素,地震帶買房是買一樓還是買頂樓,地震發生時,一樓和頂樓哪個更安全?大眾的了解還是太片面了。支持底樓的話,主要是考慮到底樓是逃跑最快的樓層,一感覺到樓層搖晃即可奪門而出,如果居住在頂樓的話,即使感覺到樓層搖晃,光是等待電梯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錯過逃生時機,甚至在地震來臨之時,電梯乾脆直接癱瘓,如果使用樓梯下樓的話,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等不到逃出該建築,房子就已經倒塌了。
  • 地震可以預測?最新研究表明:「擺動」發生在大地震之前
    地震是地球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但是人類地震預報的水平還僅限於通過歷史地震活動的研究,對地震活動做出粗略的中長期預報。如下圖所示的過去幾十年的地震分布記錄。地震目前仍無法準確預測發生時間,但通常地震發生之前都會有一些自然現象,特別是較大的地震發生之前的各類異常現象。最新研究顯示,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2011年9級地震,造成15500多人喪生)的幾個月前,其地群從東向西轉移。這些轉移運動被研究人員稱為「擺動」,可能會提醒地震學家未來發生較大的俯衝帶地震的更大風險。
  • 義大利大地震與地球深層的二氧化碳排放有關
    然而,目前還沒有公布此類排放的長期記錄,地震發生與深層二氧化碳釋放之間的時間關係仍然是個謎。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亞平寧半島強烈地震期間10年(2009-2018年)的構造性二氧化碳通量記錄。結果發現,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與地震序列的演化相關。
  • 地震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現在信息傳播速度快,世界各地每年發生的大小地震次數逐漸增多,地震對我們來說已經是一個,經常聽到或在電視上看到的自然災害之一了。那麼,當地震真的來臨的時候,一般的人第一反應是什麼呢?還記得小時候父母親得知地震的消息,就在外面搭了一個簡易的小棚子,讓我們睡在室外的情景,有時也會讓我們睡在桌子或者床底下,因為那時候年歲小,根本不懂得什麼是地震,也沒有親眼見過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所以並沒有任何恐懼心理,而是覺得有趣好玩。
  • 熱不化的冰淇淋、能減肥的可樂…人類執著於「吃喝」時,怎麼把它變...
    (加入了新配方的冰淇淋在炎炎夏日裸曬五分鐘後也巋然不動)就像可樂被發明的過程一樣,多酚影響食物融化這件事的發現純屬偶然。在 2011 年地震和海嘯影響之後,日本福島地區的草莓變得長相奇怪而無法銷售,一位廚師把這些賣相不佳的草莓草莓拿著去做其它事,意外發現它會讓奶油凝固。
  • 泡泡瑪特,年輕人戒不掉的精神按摩
    手中的商品控制不住地被下單、拆開、搖晃,紙盒中的塑料包裝發出激烈的聲響。 隨後一陣驚喜,或失望的唏噓。 然後反覆這一過程。 這家店正是,席捲大街小巷盲盒頂流—— 泡泡瑪特(pop mart)。
  • 鶴翔航頭數字報-地震時自救方法
    當地震突然來臨時,面對劇烈搖晃的一切,面對四周人群的驚呼,或許大多數人都會在剎那間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