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無所不能?AI+醫療並非如此神奇,但卻是下一場醫學革命

2021-01-09 貝斯曼Bestman之家

很多人心目中的人工智慧(AI)是混沌的,什麼事物聯繫上「人工智慧」、「AI」就好像鍍上一層金箔,熠熠生輝。也有的人將人工智慧想像成一個實實在在的程序,認為像科幻電影「流浪星球」中的MOSS,這種能與主角對話,能產生自己的想法的東西才叫做人工智慧。

其實不是的,人工智慧是一個學科,一門技術科學。它不是新興的,它比大多數人都要老,1956年人工智慧這個概念就被提出來了。我們知道,人工智慧現在很火,被譽為21世紀三大尖端技術,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20世紀三大尖端技術也包括人工智慧。所以,人工智慧不僅現在火,大半個世紀以來一直都很火。

那麼,到底人工智慧是個什麼東西呢?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與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用淺顯易懂的話來說,程式設計師創造了一個「黑箱」,這是一個會「思考的機器」,我們從一端塞給他一個問題,它就會從另一端輸出結果。這個「黑箱」會遵從創造者給它制定的規則,通過訓練——機器學習去逐步提升輸出結果的準確性,直至訓練完成能夠給出足夠優秀決策結果。

從人工智慧概念被確立之初,人們就對其抱有巨大的期望,他是人類開啟下一個時代的鑰匙。經過全球專家幾十年的投入,漸漸看到曙光。

AI抗疫

在還未過去的新冠疫情中,英國科學家提出了AI在疫情防控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在早期檢測與診斷感染階段,AI可以快速分析不相關的症狀,通過算法生成新的診斷和管理方法,快速通過識別CT、MRI影像作出判斷;在患病後制定治療措施階段,AI可以建立病毒擴散智能平臺進行自動監測和分析、通過神經網絡方法提取病毒特徵幫助患者的監測和治療。

在國內,清華大學長庚醫院自研了基於AI算法的COVID-19自測評估系統和COVID-19智能輔助分診系統,可以做到快速精準的分診,提高醫院門急診的預檢分診和醫生看診的效率,這為我國在抗疫中的優秀表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AI+醫療

以上是人工智慧AI在這短短幾個月內的精彩表現,其實在大健康領域,它表現得更為出色,「AI+醫療」是當下最火熱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之一。

在診斷方面,AI可以提供醫學影像數據的智能化識別和分析,從而提高臨床診療的精準性與效率,降低醫生工作強度的同時,減少漏診與誤診機率。

在手術方面,通過數據化和3D技術,將傳統的二維圖像信息立體化,使醫生的病患分析和手術治療更加輕鬆精準。

在製藥方面,利用機器學習、圖像分析等人工智慧技術,研究藥物相互作用的深層化學,並探究整個生物系統,以了解藥物如何影響患者的組織,並通過識別候選分子來幫助減少藥物發現的時間和成本。

在腦機方面,AI對神經工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幫助解決神經工程研究中遇到的諸多難題,從高維度空間解析人類大腦的工作原理。

在康複方面,通過對血壓、心電、脂肪率等多項健康指標的監控,並通過AI算法進行處理,輔助健康管理人員對康復人員的康複方案進行個性化定製,提前預測險情並處理。

AI是一項賦能的技術,它並不是萬能的,但是不斷訓練、用海量的數據澆灌,它才能被激發出最大的力量。

相關焦點

  • ...變革人類醫療和藝術|人工智慧|科學家|AI|醫療|智能|革命|-健康界
    回顧過去,科學革命只有 400 年的歷史,工業革命也僅僅過去 200 年。現在,我們正處在僅有 50 年歷史的信息革命中。這其中的每一項創新,都建立在前一項創新的基礎之上,並且這種變革越來越快。下一個十年,標誌著智能革命的開始,這是一個屬於 AI 的時代。未來十年,AI 將為電影、音樂、電視和醫學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幾乎沒人可以完全預見它們的未來。
  • 復興傳統醫學實現「大國夢」 印度要來一場醫療革命
    與此同時,印度總理莫迪也計劃用印度文化中的古老智慧,在國內發起一場醫療革命,通過醫改提升印度的軟實力。《華盛頓郵報》1月28日的一則報導說,這次醫改的主角就是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Ayurveda)。阿育吠陀主要採用藥草、推拿和瑜珈等三種療法,與中醫類似,它也講求人體健康與自然密不可分,認為養生之道在於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 7月,來世界人工智慧雲端峰會,看依圖醫療的「乘風破浪」
    7月9日,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作為上海本土人工智慧獨角獸,依圖已是連續3年參加世界人工智慧大會,care.ai全棧式AI解決方案也再度亮相,其在臨床診療、健康管理、疫情防控、醫藥研發、城市數據平臺建設、公共衛生決策支持等多個領域的進展受到關注。
  • AI防癌地圖不斷展開 醫學科研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醫療人工智慧企業依圖醫療在北京舉行依圖醫療「AI防癌地圖」周年成果匯總報暨多組學智能科研平臺發布會。在自然語言、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以及其自主研發的算法等技術的加持下,曾經的「小樣本」數據得以轉變為結構化、規範化的「大數據」,將腫瘤專科專家醫生從繁瑣的報告中解脫出來,將醫生歸於醫學,讓沒有技術含量的「搬磚」工作交給人工智慧。
  • AI與醫學的碰撞:是什麼阻礙了人工智慧的發展?
    隨著深度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的研究更加透徹,人工智慧得以快速發展。在一些醫療應用場景中,機器可以比人類醫生更快地對病症做出診斷。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檢查為例,如今已有一種人工智慧機器,通過掃描患者的視網膜,就能得出有關該疾病的準確的診斷結果,而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專業的訓練。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新康界就目前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的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方面做一系列闡述,今天發布「AI+醫療」第一篇《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在臨床應用中,以傳統醫療手段中採集到的醫療數據為根基,訓練機器學習積累出臨床治療經驗,建立人工智慧醫療圖譜,提供臨床醫療方案,為醫生提供輔助醫療工作,並為患者提供診療方法參考。由於病理科與影像科不同的診斷特點,AI應用有所不同。圖1. AI+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領域的應用
  • 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攜手華為、深思考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共同...
    事實上,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領域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熱點。圍繞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融合、產品落地等,世界各國紛紛展開布局。 在產教融合,產業人才急缺的大背景下,根據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發布「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主張發展 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 ,將推動全國高校掀起一場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
  • AI智商不如6歲兒童?卻將帶來場景與效率革命
    「算法、算力、數據被認為是人工智慧生長的動力,但還要加上一個——場景。只有場景對了,人工智慧才能用的好。」AI遇到場景將點燃效率革命在全球範圍內,各大科技巨頭並不僅僅「埋頭」於人工智慧的基礎性研究,期待弱人工智慧向強人工智慧的「奇點」早日臨近。
  • 人工智慧列國志|日本:普及AI教育與機器人革命
    澎湃新聞特此整理各國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希望能為讀者呈現較為全面而深入的人工智慧發展圖景。今日推出人工智慧列國志之日本篇。日本關注基礎教育中的人工智慧普及,著重培養複合型人才。老齡化社會背景下,它注重依託自身的製造業優勢,深化機器人發展和製造業智能應用。
  • 人工智慧在醫學成像中的應用簡介
    醫學成像:醫學成像是指為了診斷、醫療狀況或監測某一部位而對人體進行觀察的不同類型的技術。不同類型的醫學成像有CT掃描、X射線、MRI等。醫學影像對於醫院中各種類型的嚴重疾病的診斷和監控至關重要。醫學成像是對人體各個部位和組織的成像。
  • 院士熱議人工智慧醫療發展現狀:AI醫療初露鋒芒,也存在發展短板
    11月2日,在「AI+醫療健康領袖峰會」上,AI醫療的中國道路成為了大咖關注的話題。儘管人工智慧正在成為臨床醫生的幫手,但依舊缺乏標準手段判斷人工智慧醫療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分析算法背後隱藏的風險,讓人工智慧更安全地投入臨床使用,這也許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不少人好奇,人工智慧醫療究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表示,在大數據智能影像識別系統逐漸成熟時,臨床已成功把大數據智能閱片的技術嫁接到醫療設備,實現了邊檢查,邊讀圖分析。
  •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史與五大應用現狀分析
    第一次是蒸汽技術革命,自1769年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傳統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發生了重大飛躍,世界開始提速,絕塵而去,拋下了閉關鎖國的我們。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技術革命,以電燈的發明為標誌,從此社會進入電氣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使得世界進入信息化和全球化時代。第四次革命是以人工智慧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力圖通過新技術大幅度提高資源生產率。
  • 生物醫藥: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人工智慧|醫藥|醫療|...
    2018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時指出,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在MYCIN系統的影響下,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中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醫學專家系統。
  • 打破開放與隱私壁壘,7國30家機構創建最大醫學AI協作系統
    由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領導、29家國際醫療和研究機構參與的聯合團隊正在創建一個有史以來最大腦瘤數據集訓練的人工智慧模型,基於一種名為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的技術,可以在分散的伺服器之間訓練算法。
  • 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 AI 醫學影像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文字內容只是冰山一角,觀看全程視頻課程,請點擊連結:http://www.mooc.ai/open/course/339王立威教授作為首位獲得AI's 10 to Watch獎的亞洲學者,同時也是LUNA和天池AI醫療大賽冠軍隊導師,從人工智慧研究者的角度出發,為500多位資深醫療人工智慧人士做了120分鐘的深度分享和學員互動問答。
  • 智能醫療: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等將成為未來醫學的重點
    會議期間,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耿慶山分享了「基於大數據的未來醫學」,在其看來,量子計算、人工智慧、醫療機器人、3D列印等十大技術領域都將成為未來醫學的重要發展方向。  據了解,未來量子計算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主要是服務於大數據下的精準醫療發展。
  • 依圖醫療以AI技術賦能醫學數據
    依圖醫療作為AI醫療領域的唯一企業,獲得2017優秀創新案例獎。依圖醫療副總裁方驄博士與會發表了《AI賦能醫學數據》的主題演講,詳述AI技術和醫學數據在依圖碰撞出了怎樣火花,如何為醫生、患者和整個社會帶來顛覆性的創新。
  • 學者呼籲:人工智慧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需要透明度和可複製性
    現在已有一些平臺可以共享深度學習模型,比如TensorFlow Hub, ModelHub.ai, ModelDepot和Model-Zoo,還有一些平臺提供了深度學習框架,包括TensorFlow, PyTorch和Caffe。這些資源除了提高數據的可訪問性和透明度外,還可以大大加快模型開發、驗證以及向生產和臨床的過渡。
  • 【中國智造看湖南】自興人工智慧:AI助推醫療產業升級
    如今,人工智慧算法廣泛應用於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能駕駛等領域,人們在追求人工智慧算法技術成熟的同時,正享受其賦予的便捷與高效。自興人工智慧則將AI技術與醫療產業相結合,基於人類全生命周期打造「未來醫療」產業鏈,助推醫療產業全新升級。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醫學科研平臺基礎設施,正是醫療新基建的一部分,將在新基建的驅動下發揮更加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6月9日,推想科技對外發布了全新升級的品牌形象。他補充到,在國內,今年人工智慧被多個病種治療指南列入其中,下一步便是形成一個單獨收費項,即得到物價許可,才能正式開啟一個大規模商用的過程。新基建相關政策將對這一進程有所推動,加速醫療AI落地節奏。據雷鋒網了解,目前,匯醫慧影構建了NovaCloudTM智慧影像雲平臺、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