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五大「鄙視鏈」,拼娃時代,不該勉強的地方沒必要太牽強

2021-01-20 糖果的媽媽

文章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這個時代,特別盛行鄙視鏈,比如「傳統」的行業鄙視鏈、地域鄙視鏈,還有最近兩年興起的「相親鄙視鏈」「追星鄙視鏈」。

糖果媽媽在沒生育小糖果的時候,以為育兒領域是一方淨土,可誰知當上了媽媽之後,才發現在育兒圈也是存在各種鄙視鏈的,從分娩方式到餵養,從帶娃方式到購物,這些方面一次次地將各位寶媽連接在了一起,構成了一條完整的「鄙視鏈」……

順產的鄙視剖腹產的

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媽媽順產的,要比剖腹產的更有母愛。因為順產的媽媽要歷經開十指的過程,備嘗艱辛,而經過產道擠壓的孩子,在神經、感覺系統等方面要明顯優於剖腹產的。

而剖腹產的寶媽多半是經受不起疼痛,所以成才會選擇這種「略遜一籌」的生產方式。這樣的寶媽不能為了孩子做出犧牲,因此常處於鄙視鏈的底端。

不僅旁人有這種想法,就連產婦自己也有很多持有此觀點的。晴晴當時在生娃之前一直主張順產,結果在順了10個小時候後仍然難以生產,而且自己一點力量都沒有了。

在和家屬溝通後,晴晴改成了剖腹產。等到孩子落地的那一刻,她突然就哭了,不是欣慰而是心酸,她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沒有堅持給孩子最好的生產方式,剝奪了孩子成長的「先天優勢」。

提醒: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實際上都不是產婦去主動選擇的結果,而是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由醫生斷定的。

並非所有的孕媽咪都適合採用順產,比如有先天性疾病的,或者患有妊娠高血壓,一胎有過早產史、大出血歷史等的,都比較適合採用剖腹產。

還有的寶寶一早就判定出是巨大兒,還有宮內缺氧的情況,這就沒有什麼好猶豫的,需要採取剖腹產的。

一般情況下醫院都會提倡順產,但仍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由醫生來做評估,這是對自己和對寶寶負責任的表現。

生二胎的鄙視生「一孩」的

「兩個孩子有個伴,你生一個娃多孤單啊,將來等你老了病了一個孩子都忙不過來。」

「我家兩個孩子特別好帶,你都不用特意哄他們,孩子們就自己玩了。」

「獨生子女都太嬌慣了,身上毛病一堆,二胎家庭知道謙讓,比一個好帶多了。」

現在新衍生出來一條鄙視鏈,那就是生二胎的家庭會鄙視只有一孩的家庭。在他們看來,多子多福,只要一個孩子的家庭未免太單薄、太可憐了。

有時這些二胎家庭也是善意的勸解,但一孩家庭聽了常常會感到異常焦慮,覺得自己少給老大生了個娃,或者自己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導致的孩子沒有其他兄弟姐妹,懷有愧疚之情。

提醒:是要一孩還是二孩要講究緣分和條件的,首先夫妻倆身體素質要好,對於高齡,有過高血壓史、習慣性流產史、心臟病史的產婦來說,要二胎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不能盲目跟風。

在經濟條件上也要量力而行,如果一味強求要二胎而使得家庭陷入困境,給不了兩個孩子想要的生活,養育沒有質量,那也沒必要勉強。

再就是需要多考慮下老大的感受,如果老大對再有個孩子非常排斥的話,家長需要及時化解才能考慮再生娃的事情。

而面對老人和身邊朋友的催生,也不能因此而感到焦灼或自卑,而是擺正自己的心態,在自己有能力、有意願的情況下追生。

母乳餵養鄙視奶粉餵養的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餵養可堅持到孩子兩歲左右。眾所周知,母乳是給孩子最好的口糧,它能增加孩子的免疫力,對媽媽的身體恢復很有好處,母乳餵養還有一個不可替代的作用,那就是拉近親子關係。

能給寶貝實行母乳餵養的「奶牛媽媽」會得到很多人的羨慕和稱讚,相反,對於實行奶粉餵養,或者混合餵養的寶媽,往往會聽到不同的聲音。

有時家裡長輩會說「別人生完孩子就來奶了,你的奶水怎麼這麼少?」還有的指責寶媽上班不顧及孩子的餵養,不能讓孩子喝上一口新鮮的奶水。現實中不少寶媽為此而感到自責和愧疚,覺得對寶寶有所虧欠。

在韓劇《天空之城》中,很多家長為了獲得一位名師的指點而竭力討好,這位名師卻反過來問了家長一個問題「你們是全職寶媽嗎?如果不做全職寶媽的話,怎麼能保證全身心地對孩子付出呢?」

你看,鄙視鏈就是這麼來的!

提醒:如果可以的話,相信每位寶媽都會首選母乳餵養,但是囿於工作原因,或者寶媽身體的緣故,比如患有代謝性疾病,半乳糖血症等,或者在哺乳期間患病需要吃藥治療的,這些情況都不適合再餵養寶寶。

還有的寶媽,儘管萬分努力地在催乳,但乳汁仍然少的可憐,這種情況下沒必要死守著母乳不放,而是要及時給娃補充配方奶,以免耽誤孩子的生長發育。

現在的配方奶營養也是很全面了,都實行的科學配比,對待孩子佛系一些,不要總是做雞娃媽媽,自己減少焦慮,孩子也能茁壯成長。

海淘國外產品鄙視買國貨的

從孕期開始,寶媽就要補充各種營養元素了,比如腦黃金就一直受到孕婦的追捧。很多家庭認為國外的產品一定就比國內的好,因此會通過各種途徑來海淘孕婦的用品、孩子的吃穿用度等等。

事實上,有一些寶媽從非正規渠道淘回來的物品並不合格,有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因國情不同,一些產品在營養成分上只針對本國體質的孕婦和寶寶,到了國外未必適用。

提醒:孕婦如何為自己和寶寶來選擇用品,尤其是入口的產品,一定要選擇從正規渠道購買,而且要看清其營養成分。

對於從海外淘來的說明書,也要在充分理解的情況下使用,不要想當然地就服用。

很多時候不能「只選貴的,不選對的」,而是對孕媽和寶貝有利的,國貨精品有很多,沒必要為了攀比之心而選擇國外的產品。

「貴族」幼兒園鄙視普通幼兒園

一些家庭條件不錯的,會選擇將孩子送入「貴族」幼兒園,在這裡有外教實行雙語教學,興趣課程也較為豐富,當然價錢也是十分昂貴的。

在這些家長看來,孩子在普通幼兒園就讀的話,從起點上就輸了,會耽誤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而在「貴族」幼兒園則不同,孩子起點高,接觸面廣,真正做到「先人一步」,家長多付出也是值得的。

提醒:實行雙語教學的幼兒園的確是比普通幼兒園更有優勢,但家長也需擦亮雙眼,對其教學質量進行分辨,即便是打著貴族幼兒園的名號,很多幼兒機構也是良莠不齊的。

學前教育主要是以玩為主,並不過於強調課程的比拼,無論是哪所幼兒園,孩子快樂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在價錢選擇上量力而行就可以了。

家長還需要注意一點,如果本身經濟條件一般,卻硬著頭皮把孩子塞入了貴族幼兒園,孩子們的家庭背景不同,接觸到的事物和為人處事上往往也有差距,如果處理不好反而會讓寶寶感到不合群,弄巧成拙了。

總之,看似是環環相扣的育兒鄙視鏈,其實卻是兩種育兒形式的探討,養娃不需要比較和鄙視,而是形成科學的育兒觀,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足夠的愛,你就是合格的父母。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唐磚》:活得太勉強,死的太牽強
    而原著粉最大的痛點就是:電視劇和原著小說出入太大,由於先入為主,這些大尺度的改編根本看不下去。電視劇《唐磚》就處於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情節改動之多,讓原著粉直呼受不了。盧辛月和太子李承乾強行組合CP;小牛瘸腿的橋段也被轉移到了秦懷玉身上;李安瀾不僅變成了墨家巨子之女,還精通武功與墨家機關術......等等等等,不勝枚舉。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 當「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的狂放達人嵇康用「文人相輕,先輕後重」探討學術爭論之道的時候,他沒有想過,這個詞日後會成為文人之間爭風吃醋、相互「踐踏」與傾軋的託辭,更沒想到,這場遊戲會擴撒到生活的各個層次,成為一條條「相輕」的「食物鏈」。
  • 音樂鄙視鏈沒有解藥
    當然,無論是《樂夏》有意無意製造的衝突話題,還是樂隊與「專業樂迷」之間悠長的敵意,背後都有三個字在作祟:鄙視鏈。  音樂審美不可能是客觀的,每個人都在鄙視他人的審美,以及被他人鄙視,每個人都在鄙視鏈上移動,攀爬,墜落。
  • 「鄙視鏈」這個東西,到底科不科學啊?
    作者通過考察北京各大公園的"相親角",將參與相親的男性和女性,按照"戶口""房產""學歷"所具有的優勢、劣勢,分成了"頂配""高配""標配""低配""簡配""不考慮"等幾個等級,進而梳理出一條層次分明的鄙視鏈--本地人瞧不上外地人,有北京戶口的瞧不上沒戶口的,三環有房的瞧不上五環"郊區"的……層層分級下來,京籍京戶、中心城區與教育高地有房產,男性海歸博士與女性本科等指標立足
  • 《樂隊的夏天》中看到的「語言鄙視鏈」
    《樂隊的夏天》提到了音樂圈的「鄙視鏈」,不僅不同的音樂之間存在著鄙視鏈,即使同為搖滾樂,不同流派之間也存在著鄙視鏈。新褲子的彭磊在節目中就講到「覺得朋克太土了,不做了……」。也許只是玩笑話,但不可否認,「鄙視鏈」現象確實存在,並且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 高校鄙視鏈大曝光!你可能在最底層……
    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在這個怪圈中,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而它正在校園圈子裡以你想像不到的速度蔓延著並形成全新的鄙視群體學校鄙視鏈一直有報導說世界前500強都存在招人「潛規則」:非985畢業生簡歷直接扔垃圾桶!
  • 「音樂圈鄙視鏈」的本質是什麼? - 鈦媒體APP
    實際上,在音樂消費者中,也常年存在一條「音樂消費鄙視鏈」,無論音樂地區、流派、樂器、唱法,都成為樂迷們秀優越的方式。無處不在的音樂圈鄙視鏈有人曾總結出「史上最全音樂圈鄙視鏈」,將「鄙視鏈」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怪誕現象梳理得十分明晰。
  • 各位置鄙視鏈,暴露你的真實想法,猴子竟在打野鄙視鏈最低端?
    優越感這種東西在哪裡都有,遊戲中也不例外,不同職業的英雄之間會相互鄙視,就比如鎧爹和滷蛋,而同等職業的英雄之間也有相互鄙視的存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各位置的英雄鄙視鏈,暴露你的真實想法,猴子竟在打野鄙視鏈最低端?
  • 你我之間隔著一條鄙視鏈
    古風 81 次 隨大流 60 % 最近一檔主打搖滾音樂的綜藝《樂隊的夏天》,不僅為廣大樂迷們開啟了2019年的夏天,在節目裡還暢談了樂隊圈內的各種鄙視鏈。 實際上,在音樂圈內常年存在著一條「鄙視鏈」。 「據知乎、微博上常見的音樂圈鄙視鏈(僅供娛樂)顯示,在地區鄙視鏈中:國外的一定比本土的高級;唱法中,美聲的高於民族的,民族的高於流行的;流派中,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這幫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玩說唱的又瞧不起所有人……」 數玩研究所: 現如今,若想不捲入這些雜亂不堪的紛爭,安安靜靜玩音樂,恐怕只有玩古風了,因為它根本不在鄙視鏈裡
  • 活在留學鄙視鏈的底層是怎樣的體驗?
    回答裡往往是一群歐美留學生,為了自己的母校和地區,與其他人吵得面紅耳赤,鄙視鏈大致如下:常春藤的看不上北美其他學校;北美留學的,鄙視英國留學的沒考過GRE;英國的,鄙視北美和歐洲其他國家的都是村炮兒;等歐美圈撕得差不多了,再合起夥來鄙視土澳。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原創的鄙視山寨的
    微博鄙視鏈twitter /飯否>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搜狐微博等其他微博最拽的是留下去冰島的字樣,從此不在微博上出現和社交網站一樣,微博(microblog)同樣擁有莫名其妙的食物鏈結構,世界上最早的微博:推特和中國最先流行起來的微博——飯否無疑佔據食物鏈頂端,這些微博的使用者不少在其他微博的使用者前有著隱隱的驕傲。
  • 鄙視鏈無處不在,音樂界的鄙視鏈引人爆笑
    比如,上大學,985的鄙視211的,221的鄙視普通一本的,一本的鄙視二本的,二本的鄙視三本的,三本的鄙視專科的,專科的小哥哥小姐姐都是自黑(此處應有狗頭保命)。但是,音樂界其實也是有鄙視鏈的。聽古典音樂的基本站在金字塔頂端,睥睨蒼穹。古典音樂是一個獨立的流派,藝術手法講求洗鍊,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比如: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 張楚來杭州籤售,「《樂隊的夏天》製造音樂鄙視鏈不太好」
    這些年我也做了很多嘗試,包括純舞曲風格的,包括用帶有古典浪漫色彩的弦樂、合成器來做的那種,我很喜歡浪漫主義色彩,因為那是情感的根源【這幾年演出為什麼不多】因為不希望排得太滿,而影響到我自己想去做的事情。
  • 樂隊「鄙視鏈」有多嚴重?《愛情買賣》能大熱,男團女團卻遇冷
    也偏偏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湧現出了很多熱愛搖滾的人,他們擁有與搖滾一樣的精神內核,儘管不被理解,也依然要唱喜愛的搖滾樂。樂隊的夏天請來的大多數樂隊,都與搖滾脫不開干係。就算是民謠樂隊「野孩子",也想著用他們」內斂「的方式來演繹不一樣的搖滾樂。
  • 原標題:對衝> PE/VC >投行 >諮詢 >商業銀行,財經屆鄙視鏈全貌觀 |...
    今天,小師妹也來總結一份財經領域的鄙視鏈,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歡迎噴。  行業:對衝> PE/VC >投行 >諮詢 >商業銀行> 保險公司 >四大 >其他  這份補充的鄙視鏈支線太全面了,小師妹就直接引用了。
  • 英語單詞中的「職業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教育達人#英語單詞中的「職業鄙視鏈那麼「ee」結尾的詞諸如employee(僱員),escapee(逃亡者),refugee(難民),trainee(實習生),referee(裁判員)……那麼這些職業不就是最低級了嗎?英語中的「職業鄙視鏈」竟至於斯!
  • 遊戲圈存在的鄙視鏈 EVE佔居金字塔頂端 4399在底層苦苦掙扎!
    處於鄙視鏈頂端的就是EVE,其實這也是非常具有爭議的,因為一些大型的主機遊戲根本看不上PC遊戲,而PC遊戲對於主機遊戲也是嗤之以鼻,作為鄙視鏈頂端的兩位大佬誰也看不慣誰,不過從互動的角度來說PC遊戲還是最高端的,特別是動作類網遊更是成為所有遊戲中的巔峰一哥,但是主機遊戲的畫質是一般的PC遊戲比不了的各有各的好處,所以雙方誰看誰都不順眼。
  • 2020年,誰還在鄙視「流量音樂」?
    他還沒坐穩,門口響起兩聲敲門聲,民謠女歌手陳粒走了進來。簡單的寒暄後,陳粒在剩餘的七個位置中,選擇了正對著GAI但又相隔一定距離的座位,這樣既能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又不至於太令對方尷尬。只是因為一首歌「好不好聽」,就能引發一場空前的網絡謾罵。曾打造過《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的「胖虎」車澈,大膽地去「碰」了這個問題。在《我是唱作人》第一季中,他把梁博、毛不易、王源、高進等歌手拼在一起比賽,試圖去鬆動一點點「音樂鄙視鏈」;第二季中,他又把鄭鈞、霍尊、張藝興、隔壁老樊等歌手拼在一起,試圖讓音樂品類、音樂人和聽眾三方進行一場「和解」。
  • 英倫搖滾樂隊是如何站在鄙視鏈頂端的?
    當我們談論音樂時,儘管我們都不提倡所謂的「鄙視鏈」,但總有幾支英國樂隊,毫無疑問地站在「頂端」。英國音樂, 深深地影響著世界。隨著《樂隊的夏天》的熱播,許多國內樂隊進入了主流視野。作為聽眾的我們,也常常能從一些國內樂隊的音樂中聽出英倫樂隊的影子。
  • 自己試試博格巴兩條腿的動作,就知道曼聯的點球太牽強
    筆者建議朋友們親自試試博格巴當時兩條腿的動作,你會發現這個點球判得確實太牽強。筆者詳細從多個角度對博格巴倒地過程做了分解,也希望與大家探討。雖然曼聯2019-2020賽季各項賽事一共獲得過26個點球,是五大聯賽獲得點球最多的球隊,但本賽季至今紅魔只獲得6個點球(包括對維拉這粒),在所有球隊裡並不突出,所以不要習慣性地扣上「點球聯」的帽子。